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中心卫生院 442213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治疗方法和效果,本文主要讨论了活血温阳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整理患者资料,各选择出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42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除使用常规方法治疗之外,另外给患者每天服用益气温阳汤加上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改善相比较于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治疗组有效率为85.7%,两组计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活血温阳汤;慢性心力衰竭;针灸
【中图分类号】R259.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79-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并发症,主要是产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晚期患者,这种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原因,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身体浮肿、心悸和胸闷,主要的衰竭部位是左心室,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起不到很大帮助,目前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我们采用的是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治疗[1]。针对这种方法效果不大,我院对活血温阳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法作出了研究,主要将我院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的所有检查均严格,符合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 23例,女19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1岁,平均(60.1±2.2)岁,其中肺心病患者6例,风心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23例,扩心病患者4例;病程最短3年,最长31年,平均14.6年;对照组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40-83岁之间,平均有(63.7±3.2)岁,其中肺心病最少为3例,风心病6例,高心病10例,扩心病4例,冠心病最多19例,病程最长30年,最短1.5年,平均13.9年,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患病种类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给予低流量吸氧,控制盐摄入,采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治疗组:基础方法跟对照组一样,再加上益气温阳汤和针灸,益气温阳汤的成分及含量主要有:麦冬15g,益母草30g,五味子和红花各10g,附子6g,葶苈子10g,黄芪20g,泽泻12g,茯苓15g,五加皮12g,人参15g,白术15g,考虑脉结者加上苦参或者甘草,再加入200ml水煎服,早晚两次。合并感染者加上用金银花和黄岑;胃口不好可以加上楂曲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针灸,主要取双侧内关,血海,郄门。心悸的患者加上百会、四神聪、神门等穴例;气阴虚的患者可以加上足三里、中脘及太溪;淤水互结导致水肿的患者加上水泉、复溜等穴例,毫针刺法,留针30分钟,根据辩证虚者补之,需实夹杂,实者泻之,补泻兼施。半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24小时统计患者NYHA分级情况,检查测量患者心博量(SV)、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记录下心率等,加强患者监护,发现临床指标变化异常,及时对症治疗。
1.4 疗效评定
无效为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和症状无任何改善,心脏功能没有得到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心功能等级达到1~2级;显著效果:临床症状基本上全部消失,衰竭情况得到控制,心功能等级达到2级及以上[2]。
1.5 统计方法
数据主要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主要采用平均数,使用t检验,p小于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较于对照组,治疗组前后指标P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室射血能力损伤或者心室充盈导致的并发症,死亡率偏高,患者常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而亡[3]。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降低,人体的代谢需求心脏不能够满足,器官缺乏血液,导致肺火体循环不通瘀血,主要表现出水肿、呼吸困难、活动性下降等症状。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要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症状,更要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降低病残率,对于像冠心病和心肌炎等病更要积极治疗。
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是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等来治疗,主要达到强心、利尿、扩管,最后能够修复心肌衰竭[4]。对于中医来说,这种临床症状属于水肿、心悸的类型,心衰属于人体阴阳受损,血脉不流通,水湿瘀血内停,肝脏功能受损,治疗需要益气活血温阳,而活血温阳汤中红花和丹参具有活血、造血、补心的作用,能够安神宁心,治疗心悸失眠;附子具有温补心阳、补肾阳作用,当归可以活血化瘀,冬瓜皮、大腹皮等利水。而针灸更是能够帮助患者打通血管,活血化瘀,能够通过活血调养心脏,还能够起到止痛的效果,内关能够治疗心悸,胸闷等症状,血海能够健脾活血,消肿利湿等,在常规治疗上,针灸加上活血温阳汤能够增强疗效,使疾病得到控制[5]。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效果显著,表2中,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0.05,说明活血温阳汤加上针灸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控制,活血温阳汤联合针灸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很好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耿冲,安冬青,谢冲,马文慧.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5,02:180-183+190.
[2]魏敏,王蕊. 回阳活血强心饮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3,07:1200-1202.
[3]王丽华. 益气温阳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05-106.
[4]刘永清. 益气温阳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2:176-177.
[5]彭波. 益气温阳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4:755-756.
论文作者:袁修东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对照组论文; 益气论文; 治疗慢性论文; 方法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