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民主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论文,思想论文,历史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字眼。古往今来,尽管人们对它的理解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它始终是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乃至整个人类所致力追求的一个伟大目标。19世纪末期,当这一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约前425年)用“人民”和“权力”组合成的“民主”概念进入中国(在我国历史上,“民主”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据《尚书·多方篇》记载,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曾说过:“天惟时求民主。”意即老天爷将适时地寻求一个皇帝为民作主。可见其“民主”即“民之主”,亦即“君”。显然,这与我们现在所言之“民主”风马牛不相及),曾让无数的有识之士怦然心动,热血沸腾;辛亥以后,它更成为神圣不可亵渎的旗帜。“五四”大潮中,“德谟克拉西”已成为新思潮的象征;此后,它更是远远超出了政体的含义,成为光明与理想的代称。毛泽东正是从这一背景中崛起的,因而,“民主”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和分量应是不言而喻的。
记得有本“探察”毛泽东民主观的小册子曾这样写道:他开始就实际政治发言,便将平民反抗强权的模式归结为“德谟克拉西”;他开始注重农民的革命能量,便已发现这迅猛的暴风骤雨产生的是“民主新秩序”;他开始从事武装斗争,便极力强调军队中的民主主义,认为这是凝聚军队的重大因素;在延安的窑洞里回首革命历程时,他提出了“新民主”的概念,将自己的事业称为“新民主主义”;在构想新生的共和国时,他将这一政权定性为“人民民主专政”,并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统称为“民主社会”;甚至在晚年陷入失误时,他主观上仍然认为自己追求的是真正的“大民主”。的确,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民民主事业。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在毛泽东的全部思想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民主思想,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民主问题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也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对它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我们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同毛泽东一生所从事的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在其革命实践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上,亦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发展时期,毛泽东都提出和阐述了许多关于民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原则。随着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就拟从这个角度,对毛泽东民主思想在几个主要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略作考察。
(一)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0年12 月1日,他在致蔡和森等人的信中就曾申明深切赞同用“俄国式的方法”(即“组织共产党”,发动“革命运动”,“打倒有产阶级的迪克推多”,实行“无产阶级的迪克推多”)去“改造中国与世界”。在其后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和探索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特点和发展规律,不仅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且创立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并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思想。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丰富的民主思想。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深刻分析了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过去3000年来的社会是封建社会)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基此,毛泽东认为,一方面,中国多了两件东西:“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中国又“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而“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现在我们全国人民所要的东西,主要的是独立和民主。”我们想实现独立和民主,就要坚决地彻底地破坏帝国主义,破坏封建主义。“不去破坏这些东西,你就休想建设。”所以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决、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的独立,建立“民主的政治”。只有这样,“中国才有救,中国才能着手建设,否则不过是讲梦话而已。”〔1〕因此,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强调指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2〕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又从发展生产力、 福利人民、富强国家的角度,精辟的论述了实现独立和民主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政治不改革,一切生产力都遭到破坏的命运,农业如此,工业也是如此。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 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18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在全中国境内的实现。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呢?对此,毛泽东曾在他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作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那是旧民主主义的共和国,那种共和国已经过时了;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那种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已经在苏联兴盛起来,但是那种共和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不适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我们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国体”上,是“一切革命的阶级对于反革命汉奸们的专政”;在“政体”上,“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才能适合于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适合于表现民意和指挥革命斗争,适合于新民主主义的精神。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中制。”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3〕
在此基础上,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发展,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号召中国人民“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1949年6月30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深刻总结了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及民主和专政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他明确指出:在中国,在现阶段,人民,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4〕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的创立,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二)
正是在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于1949年10月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也称“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进一步阐发了他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他又自觉地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政权建设的实践,积极致力于民主政治的建设。
1949年9月30日, 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起草的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遵照共同纲领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人民民主专政。它将指挥人民解放军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消灭残余敌军,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它将保卫人民利益,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它将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它将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以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这就全面地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基本职能和基本任务。1950年6月23日, 他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中进一步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有两个方法。他说:“人民民主专政的两个方法。对敌人说来是用专政的方法,就是说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改造他们成为新人。对人民说来则与此相反,不是用强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说必须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不是强迫他们做这样做那样,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和说服工作。”〔5〕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了民主法制化的任务, 并阐明了我国宪法的两个基本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他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6〕
在实践上,在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指导下,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并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变。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时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的办法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普选的基础上召开。这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以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原则,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权地位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总结了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部宪法的颁行,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到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上层建筑领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也基本确立。尽管我们的政治制度还有待于逐步完善,但是它毕竟代表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7〕,而且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提供充分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前景。
(三)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此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从这时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虽然出现过失误,遭受过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是我们党及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探索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起点,主题是以苏联为鉴戒,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自己的经验,进行自己的创造,正确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寻找“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毛泽东及我们党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身也就包含着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的探索。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中几个“对子”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为抵制民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提供了思想武器。首先,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1957年2月, 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我们的专政,叫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表明,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而由工人阶级团结全体有公民权的人民,首先是农民,向着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实行专政。”〔8〕1962年1月, 他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者叫人民民主专政。”“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不能巩固,政权会不稳。没有民主,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没有群众的监督,就不可能对反动分子和坏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也就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改造,他们就会继续捣乱,还有复辟的可能。”同样,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对反动分子和坏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也就不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也就不会有广泛的人民民主。其次,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秩序”、“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他说,我们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等自由。我们的宪法又规定: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总之,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没有民主不行,没有集中也不行。“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没有统一的认识,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什么叫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我们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无产阶级的集中,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9〕但是,我们的“这个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是无政府状态。”“自由”与“纪律”(“领导”、“秩序”)的关系也是如此。总之,“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10〕等等。
与此同时,毛泽东民主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又明显地呈现出两个路向。其一,是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来考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至今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首先,他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强调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强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以民主作为总的原则和总的方法,并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等一系列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他还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11〕其次,他从“人民主权”和扩大人民民主权利的角度,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必须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思想。他认为,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力,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他还认为,人民内部有各个派别,有党派性,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掌握在哪一派手里,对人民的权利关系极大;如果不是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人民政权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因而他强调“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再次,他从造成一种民主的政治局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方面,强调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真正平等的关系,要让人讲话。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人民内部,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就应该包括人与人之间真正平等的关系。因此,他极力反对“官贵民贱”、“等级森严”的封建残余,反对干部中存在的“摆老爷架子”、“摆官僚架子”的官僚主义作风,反对干群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的“猫鼠关系”。他认为,只有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正平等的关系,人们才敢于讲话,敢于讲真话,民主集中制才能真正得到实行。在他看来,发扬民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人讲话,就是让人民群众敢于讲真话,敢于向领导者提意见。他教育干部说:“一定要把民主集中制健全起来。”“要发扬民主。”要“让人讲话”。“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12〕“我们提倡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目的就是要使人心里不怕,敢于讲意见。”〔13〕他热切希望通过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在党内党外生活中都能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他明确指出:“没有这样的政治局面,群众的积极性是不可能发动起来的。”〔14〕有了这样的政治局面,“就能把党内、党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遇到困难就会较快地得到克服,我们事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15〕
其二,是着眼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问题,从他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认识出发,来考虑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沿着这一路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并需要加以深入研究的重要思想观点。一方面,毛泽东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提高到关系国家政权是否巩固或变质的高度来认识。他曾经强调指出:“在我们国家,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16〕另一方面,毛泽东提出了用“大民主”方法解决党政干部中的“贵族阶层”、“既得利益集团”及“官僚主义者阶级”的问题。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曾告诫县委以上的干部说:“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 应该革掉。 ”〔17〕1959年,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既得利益的集团”问题,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意识和资产阶级影响还会长期存在,还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有保守的阶层,因而会产生类似“既得利益的集团”。1962年1月, 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说,在我们党内,还有些人挂着共产党员的招牌,但是并不代表工人阶级,而是代表资产阶级。党内并不纯粹,这一点必须看到,否则我们是要吃亏的。1965年1月, 毛泽东进而提出了“官僚主义者阶级”的概念。他在一份蹲点报告的批示中写道: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基于上述认识,他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将成为新的突出的矛盾,并认为可以、而且也必须采取“大民主”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这些看法,实际上成为他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但尽管如此,其中的一些思想观点,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深入地研究。
(四)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 ”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一场“大民主”运动。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就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而言,诚如邓小平所曾经指出的:“搞‘文化大革命’,就毛主席本身的愿望来说,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18〕。但是,由于毛泽东对当时我国的阶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他的那些主要论点,既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我国当时客观实际。因而,在其错误理论及错误估计下发动和进行的“文化大革命”这场“大民主”运动,也就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非但没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复兴,反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衰败。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所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创伤和沉痛的教训。对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做了深刻的总结。
通过以上对毛泽东民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的简略回顾,我们认为,尽管毛泽东在其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性错误,使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但就其整个民主思想及其实践来说,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特别是他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作为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当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也应有所发展,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说,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民主思想,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731—732页。
〔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4页。
〔3〕《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76—677页。
〔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5页。
〔5〕〔6〕〔7〕〔8〕〔10〕〔11〕〔17〕《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8页、第129页、第50页、第366—367页、第367、368页、第 456—457页、第326页。
〔9〕〔12〕〔13〕〔14〕〔15〕〔1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23—824及819—820页、第837—838页、第836页、第819 页、 第838页、第822—823页。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5页、第139页。
标签:人民民主专政论文; 历史论文; 毛泽东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宪法的基本原则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帝国主义时代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日本宪法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纪律论文; 权力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