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不完全功能的脆弱性与防范_国际储备论文

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及其防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完全论文,职能论文,跨境论文,人民币论文,脆弱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跨境人民币加速发展及职能不完全的分析

      (一)跨境人民币的加速发展

      1.跨境人民币在国际结算领域的地位跃升

      近五年多来,在中国政府持续放宽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结算的限制和加强与境外国家(或地区)的联系的强力举措下,境内企业对外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数量快速上升(见图1),2009年这个数据还几乎为零,到了2013年超过了20%。境外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亚洲、非洲国家扩大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人民币贸易圈”正在日益扩大。

      

      境外人民币结算的数量和比例突飞猛进,以亚洲为例进行分析。香港金管局数据表明,2013年5月通过香港人民币清算平台处理的平均每日银行间人民币支付额达到3900亿元(约合4940亿港币),已经超过了每日在香港以港币结算的平均结算额4870亿元。香港以人民币进行的贸易结算2013年前10个月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40%,达到2.1万亿元,超过了前年的全年总和。在以人民币计价的结算中,香港企业与中国内地企业的贸易结算占80%。日本银行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额和件数均翻倍增长,日本对亚洲出口中,人民币结算所占比重为0.8%,比前年同期翻了一倍。①

      2013年5月除中国大陆外的全球支付交易中,人民币的使用量排在第13位,其市场份额从4月的0.69%升至创纪录的0.84%,到年底,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地位上升到第八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支付货币受欢迎的程度在2013年11月到12月期间急剧提高,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量增加了15%,而其他货币的使用量仅增长了7%。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正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化运作。②

      

      2.跨境人民币在国际交易领域的地位跳升

      伴随着跨境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计价、支付和结算中的使用大幅增加,全球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及规模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一个具有流动性的境外人民币资金池正在形成。

      香港是目前全球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2010年,香港的人民币交易结算每日平均额只有53亿元,2012年已激增至每日2130亿元。截至2013年4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计达到8366亿元,较2012年增加16%,香港的人民币清算银行和机构共有209间。香港2013年10月份,未偿还人民币贷款增长了一倍以上,达到700亿元,而前年年底仅有300亿元。与此同时,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和日本都在争相形成人民币交易市场,扩大了人民币交易规模。

      以上这些都导致了跨境人民币流通交易职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攀升,2011-2013年间,连续跨越22位,上升到第8位(见图3)。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了全球商品市场使用人民币交易的增多。香港交易结算所推出了一系列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期货合约的计划;香港商品交易所也推出人民币黄金合约和人民币铜合约。伦敦金属交易所也正试行让交易商们有机会用人民币结算合约。

      3.跨境人民币在国际储备领域的地位上升不明显

      与作为贸易计价结算和作为流通交易的国际货币地位跃升的态势相比,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在这一期间变化并不十分明显。这可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中看到,参见图4。

      我们可用图表中“其他货币”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的走势曲线来代替作一说明。到2013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在其他货币中的排名靠后,曲线显示这部分货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变化并不明显。

      (二)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分析

      1.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含义和表现

      (1)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含义

      所谓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是指跨境人民币在行使国际结算货币、国际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三种主要职能发展上的不匹配性。其具体表现为跨境人民币在行使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交易货币职能上的国际地位短期内迅速跳升,相对超前;而在行使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上的国际地位同期内上升不明显,相对滞后,出现跨境人民币在上述三种职能的同期发展上的不匹配性,即不完全。

      (2)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表现和比较

      我们将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性与美元职能的完全性作个比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美元,其在上述三种职能的国际地位持续保持着相对一致,即匹配性相对较高。上面部分的有关图表给出了一个在较长时期中美元国际地位变化的大概,近期的数据表明:美元在国际支付结算、国际交易投资及国际储备上基本都保持了在全球占比三分之二左右的大致比例。这一比例甚至和美元供给量中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部分在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各地被持有和使用的比例大致吻合。这些比例表现出来的相对一致性是否说明这里存在着一个“黄金匹配”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美元问鼎全球以来历经几次危机,即使是美国经过了这次次贷危机的沉重打击,但美元始终保持着70多年来第一国际货币的地位,和第二位的欧元在国际占比上仍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可以预期,美元位于第一的国际地位还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2.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形成原因

      (1)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职能国际地位跃升的原因

      第一,中国政府强有力组合政策及措施的效应起到了主导作用。2009年以来,中国通过“多管齐下”的政策及举措不断扩大跨境贸易投资的人民币计价结算;建立跨境人民币结算机制;签订与主要贸易及投资国(或地区)的多项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和货币互换协议;改革国内外汇管理体制等政策及措施,使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的支付结算数额急剧和持续上升,由此也带动了人民币的国际交易规模的迅猛而又不断扩大。

      第二,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汇价持续走强起到了催化作用。在中国对外贸易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相比使用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和交易投资,使用人民币更有助于中外企业或机构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双方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利于双方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也有助于提高本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活跃度。

      

      (2)跨境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地位变化缓慢的原因

      第一,现行中国政府力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政策及措施对提升本币在国际储备中地位的作用有限。目前中国政府的政策及措施主要鼓励和推进企业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上扩大本币使用,对本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只能起到间接的作用。中国政府对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有利性认识尚不明确。

      第二,人民币要成为世界上所公认的、被接受的主要国际货币需经历较长期的过程。现代国际货币发展史表明,一国货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时间往往要滞后于该国成为主要世界经济强国的时间。这也就是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是第一大经济体,人民币也不一定会同步迈进第二大,甚至是第一大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此外,一国(或地区)的货币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除了经济上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的种种因素,包括政治、军事以及制度和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三,跨境人民币流动及在经济中的运用还受到政府的一定程度的控制。中国政府出于对经济稳定发展和金融安全的考虑,目前仍保持着对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百分之十几部分的控制,在未实现可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职能地位便不会快速提升。

      二、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分析

      (一)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脆弱性的含义和表现

      1.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脆弱性的含义

      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的含义是,由于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而形成境外人民币不稳定,以至于中国跨境人民币流动在流向、流速和流量上变得复杂且难以控制,可能形成对我国金融抗干扰、抗风险能力的严峻考验,使之极易处于潜在金融不稳定或高风险的状态。

      如果仅从近五年来人民币的开放改革提速的过程,或仅从近三年来人民币在国际上部分领域的地位大幅上升的过程来考察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这个问题现在似乎不严重。然而我们研究有过相似发展过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甚至是发达市场经济体,他们中有些出现过跨境本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并暴露在金融不稳定的高风险下,有些曾有过遭遇货币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打击的经历,这使我们记忆犹新。

      2.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脆弱性的表现

      (1)跨境人民币“两个不匹配”显现了我国对外经济中主导货币的风险

      到2013年年底,即便境外使用人民币的数量正在激增,但以绝对量衡量,它仍远落后于美元和欧元。仅从发展最快的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领域,2013年12月的数据表明,美元和欧元分别占了国际贸易支付交易中的39.5%和33.2%,相比之下人民币仅占1.1%。⑤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占全球外汇交易总额的2.2%。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全球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为0.01%。⑦

      2013年7月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中国公司中的大约60%说,他们的交易对手不愿考虑用人民币交易,只有11%的新加坡和英国公司使用人民币,德国和美国公司的这一比例是9%,澳大利亚是7%。人民币结算在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不足10%的占比。⑧

      以上资料表明,跨境人民币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个不匹配:一是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实力不匹配;二是跨境人民币加速发展中在货币职能上不完全,即不匹配。这“两个不匹配”是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脆弱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两个不匹配”突现了中国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的对外经济中,运用货币的主导权并不在自己手里,而是要受制于其他国际货币及发行国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次美欧发达经济体爆发债务危机,其货币的不稳定性已经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境内外人民币“分割市场”形成价格扭曲及利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隐患

      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也表现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持有和运用上的不同特性,由此形成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的“分割市场”。由于人民币目前不能跨境自由流动和自由兑换,两种人民币在境内外的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支付结算和交易投资等方面都存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为,一是境内外人民币的市场化程度不一样。境外人民币是完全市场化的;而境内人民币是不完全市场化的。二是境内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和受控程度不一样。境外人民币除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外几乎不受控;而进入境内的人民币是受控的。三是境内外人民币的资金价格不一样。由于形成机制不同,目前的状况是,境外市场的人民币利率较低,而境内人民币利率偏高。境内外市场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不一样,以至于境外金融界将离岸交易的人民币冠以一个虚构的货币代码(CNH),与在岸交易的人民币(CNY)来加以区分。CNH被广泛用来指在中国大陆以外持有的人民币,特别是香港为中心的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分割性形成了跨境人民币的价格扭曲及利差,这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隐患。

      (3)境外人民币供求失衡有可能波及国内,引发经济金融不稳定和高风险

      跨境本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当本币一旦显示升值趋势时,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超常增长,大量人民币快速和大量地流向境外;反之亦然。与此同时,当境内外的本币价格(利率、汇率)出现变化或扭曲时,又会引起跨境本币的单向、快速和大量地流动,极容易造成跨境本币的供求失衡,严重时有可能爆发货币危机,乃至金融危机。

      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在这些年来人民币单向升值的过程中表现不突出,但我们仍然可以尝试从过去的时间里所发生的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联动效应中,看出这种表现的一些端倪。2013年年初,寻求利用较高利率获利者将资金注入中国,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两年来的最大增幅,人民币不断升值、交易量急剧扩大及作为投资组合渠道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些因素助推人民币使用量激增。年中,对人民币在下半年升值的预期降温,香港人民币存款资金池连续两个月萎缩,尽管银行争先提高存款利息,据8月30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香港人民币存款7月份已萎缩至6950亿元。

      针对2013年中和第四季度,中国出现的“钱荒”和人民币升值中异常动向,我们先从货币市场中可以看到境内外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隔夜利率在这两段时间段中的偏离走向(见下图5~7),而同期跨境人民币的流动也出现了异常的情形。

      

      

      

      再看这一时期香港人民币存款市场,存款的增速和绝对量都在下降,大量人民币回流境内,引起香港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升高,香港银行为吸引新的人民币资金而提高了存款利率。同时还引发了对离岸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的抛售。根据中国银行的数据,人民币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从5月底的4.35%提高到6月份的5.85%。其中,我们看到了投机资金的活跃和非法交易的大量出现,其目的是利用境内外日益扩大的利差赚钱,进一步引发了境外企业通过抬高出口价格将非法资金带人国内的操作,由此对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和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据中国外管局数据,2013年1月至11月共打击了约25亿美元非法交易。而隐蔽的人民币投机交易和非法交易数额应该远大于此公布量,并且难以估计。

      可以预见,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将呈现双向波动,其幅度也将继续扩大,跨境人民币发展不完全的脆弱性也将进一步显现出来,我国金融乃至整体经济都将经受严峻的考验。

      (二)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脆弱性的影响和国外经验

      1.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脆弱性的影响

      (1)对中国货币当局的政策及措施制定和落实的影响

      随着跨境人民币发展的持续扩张,中国货币当局在货币供给上不仅要考虑到境内供求,还要考虑境外供求,并要考虑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供求平衡。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要考虑到在开放体系下的调控如何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跨境资本流动管控上不仅要考虑外币资本流动,还要考虑本币资本流动;等等。其难度考验中国货币当局的能力。特别是在资本管控上,境内外套利交易的存在无疑将加大监管难度。

      2013年中国央行为了抑制“影子银行”和地方融资平台的盲目扩张,实行短期控制流动性的政策。一时货币市场收紧,银行间拆借利率急剧升高,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之间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显现异常现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大量流回国内。央行不得不采取紧急缓解措施,平抑市场剧烈波动。

      (2)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2013年以来,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波动加剧,跨境人民币发展不完全的脆弱性已经显现,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层面。国内生产经营和竞争优势的保护正在逐渐削弱,面对国际市场的突发金融风险,以及人民币利率、汇率与主要国际货币的利率、汇率与价格指标可能逆向运行,单边走势可能突出,进而导致投机性风险积累,这些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各个方面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及高风险的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11月底,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近9年来高点,这主要是由境内外利差因素导致人民币回流加速引起的。人民币大量回流是造成2013年中国资本账户入超、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不利影响。

      (3)对人民币利率、汇率决定和变化的影响

      人民币利率、汇率变化的驱动力由以前的内因促使为主越来越转向内外因共同制约的局面。市场表明:境内外人民币利率、汇率走势的联动性越来越明显,例如,境外无交割人民币远期汇率对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境内外人民币价差的变化以及利率、汇率的变化都将改变资本流动的属性,从而影响人民币供求关系,以致影响到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决定和变化,使之越来越动态化并难以预测。

      2.跨境本币职能不完全脆弱性影响的国外经验

      近年来中国跨境人民币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基本上是在本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币单向升值的状态下出现的,由于还没有经历过全面的经济减速、人民币单向贬值,或双向波动的考验,我们较难用实证来全面分析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所产生不利影响。

      跨境本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有可能成为引发该国货币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已经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甚至是发达经济体的经历所证实。国外经验表明,跨境本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给本国带来的影响大致归纳为:第一,跨境本币在决定其基本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异动。一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引发跨境资本的单向、大规模、快速地流动,有可能冲击该国的经济金融,产生严重的问题甚至是引发危机;第二,跨境本币在国际上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不规则的膨胀、收缩,由此形成复杂的不确定性,加大了该国金融风险和调控监管的难度,考验当局的调控能力。

      国外经验也表明,一国跨境本币职能的完全性有利于该货币在国际上的稳定性(或沉淀性),即该国货币长期地、稳定地驻留在境外,这有利于规避该货币短期内非正常地、大量地跨所在国国境流动可能带来对所在国经济金融的冲击,以致引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

      三、防御跨境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

      (一)将稳定跨境人民币作为一项国家战略

      1.纠正对待跨境人民币上的两种偏差

      2009年以来我国强力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促进国际贸易、降低进出口成本和汇率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其结果是导致巨量的人民币流向了境外,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境外市场的人民币资金存量已超过二万亿元⑨,还有我国承诺的近二万六千亿元的货币互换;另一方面境外各地、各阶层较少持有(或保有)或储藏(或储备)人民币。境内外经济金融状况的根本性转变及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剧烈波动都有可能造成人民币流动的不确定性,这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严重隐患。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境外各地的各层面储藏或储备人民币的动力不足、接受程度还很低,对于持有或保有人民币的用途还没有清晰的规划。从境外机构来看,他们习惯了使用美元,不会轻易改变,对人民币的兴趣仅停留在关注层面,需求并不迫切。金融机构如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对人民币的热情大都出于押宝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和分散风险的需求。生产经营企业在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主要是为了融资,或是出于某种政治方面的考虑,并不意味着对人民币的需求以及对人民币接受程度有所提升。

      我们应该对上述现状引起足够的关注。现在,在对跨境人民币的分析和对策上有两种倾向值得质疑:一种是用发展“回流机制”的思维去积极鼓励人民币国际化。这种思维偏重加大政府政策及措施的力度推进人民币加快走出去,而轻视了人民币巨量回流对中国经济金融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另一种是用“疏堵”的思维去消极控制或干预境外回流人民币。这种思维侧重运用政策及措施去监管回流人民币,由此可能忽视了跨境人民币发展的趋势。这两种倾向性思维和对策不仅不能长期缓解跨境人民币高速发展中的隐患,而且还会有可能造成这一隐患的恶化。

      2.稳定跨境人民币应该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现在我们将巨量人民币推向了境外,它的结算、交易功能急速上升了,而它的储藏、储备功能却没有跟上,其中的风险就像一条巨轮出海,而船上没有安装“锚”,安全性缺乏可靠的保障。因此,为加强跨境人民币的稳定性、安全性,我们就要:一是建立和拓展境内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境外建立人民币“池子”,平衡境外人民币供求;二是推进和加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储藏、储备功能;三是积极、稳妥地加大人民币的开放改革;等等,这些对稳定境外人民币,规避和降低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的风险和冲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积极、稳妥地加大人民币开放改革的力度

      1.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

      从总体上分析,跨境人民币职能发展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其主要来自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的发达、成熟程度还不够,以及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健全、完善程度还不够。与主要国际货币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比较,人民币还有较大的差距,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具备国际货币的实力,并得到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权威公认。

      从金融方面审视,跨境人民币职能发展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一是资本账户还未按IMF的要求实现全面开放;二是人民币还未按市场经济体的要求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当然,主要是支持人民币开放改革的金融基础还不坚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

      中国要降低、消除跨境人民币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较长期的、持续的开放改革努力才能实现。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金融开放改革的进程。资本项目开放、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激进式的金融开放改革对中国的利弊尚不完全明朗,一般不会冒然而行。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币成为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主要储备货币之一。从国际货币的发展史看,现有的主要国际货币都有一个较长的被世人认可和接受的过程,人民币也不例外。第三,中国尚未具备管控跨境资本流动、维持金融稳定的较成熟能力。

      2.深化人民币开放改革减轻人民币国际化隐患

      我们认为,缓解人民币国际化隐患的、可供选择的思维和对策是渐进地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在金融方面的主要障碍,具体地讲,也就是最终主要解决人民币的不完全市场性,即资本项下的不完全可兑换性和价格(利率和汇率)的非完全市场性。以此促进人民币最终成为一种在国际上广泛用作中央银行储备货币以及私人商业和金融交易的国际货币,使其具备三个基础条件:规模、流动性和稳定性。

      处于经济金融发展初级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唯有坚持金融开放改革的方向,才能保障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只有坚持人民币的开放改革,在国内外建立人民币有效流动、合理循环的机制,让国际市场能够进一步接纳人民币,大力增加人民币在海外的存量,才能实现人民币稳步和巩固的国际化。

      3.在国内符合条件的试验区全面深化人民币开放改革

      现在中国政府对深化全面的人民币开放改革的前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对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否对中国有利不清晰,作出全面深化人民币开放改革的决定不容易。譬如,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有可能丧失对汇率的控制,这一时为政府难以接受。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在具备一定条件的、相对封闭的区域中进行全面深化人民币开放改革的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是首选。

      当前中国进入到了深化开放改革的“深水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双向波动的迹象,金融市场风险显现。可以预见,跨境人民币职能发展不完全的脆弱性,及其给中国经济金融带来的风险也会显露。因此,抓紧在国内符合条件的试验区进行全面深化人民币开放改革刻不容缓,在区内试验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

      (三)创新人民币离岸产品和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1.加速国内离岸人民币产品的开发和交易

      抓紧在国内符合条件的试验区开发人民币离岸产品,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打通境内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做大国际上的人民币市场对改善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分割性,缓解境内外人民币利率、汇率扭曲和跨境人民币职能发展不完全有很大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第一,区内有条件的、合格的金融机构可以向境外离岸人民币金融机构学习,向境内外企业提供跨境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人民币投融资产品,如发行和交易像境外市场上的人民币“点心债券”;向境内外企业或其他投资主体提供产品,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民币对外投资。

      第二,试验区建立、完善有条件的、合格的金融交易平台可以开拓跨境人民币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的一般商品、大宗商品、一般金属和贵金属的衍生产品交易,可以形成商品的境外人民币定价交易市场。

      第三,试验区建立、完善有条件、合格的交易平台拓展离岸人民币金融服务贸易产品,为境外人民币提供全方位的、便利的优质报务。

      第四,提供其他具有国内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具体措施都要有利于积极稳妥、有力加快推动国内试验区成为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中心,包括零售业务、企业业务、银行同业及机构业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使客户可以高效、安全地进行跨国交易,并且可以对冲和管理风险。

      国内试验区开展这项工作应该形成协调中外资金融机构及相关方面在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工作,并最终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地方主管金融工作的部门,如金融办应牵头成立离岸人民币中心推进计划工作组。该工作组成员除了中外资银行外,还应当有国家有关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参与,为试验区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以及监管等多方面的支持。

      2.加速试验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和完善

      试验区在加速离岸人民币产品的开发和交易中,要尽快成为国内最理想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试验建立通行的世界规则,建立可信赖的法律体系、有效的监管框架、有保证的流动性和浓厚创新氛围的优良生态。区内离岸人民币中心推进计划工作组应着力和扩大区内跨境人民币交易、清算和结算能力,提出和落实区内发展跨境人民币市场的实际步骤和长期目标,以及解决金融稳定性这一关键问题的对策及办法。

      3.加强与境外人民币市场合作优势互补

      在跨境人民币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境外众多,在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方面经验丰富的国际机构,引领更广阔的金融市场,为境外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以及监管方面的支持,以此推动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使客户获益。

      通过进一步国内与香港等境外人民币中心在支付结算系统、促进人民币市场流动性以及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以提高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协同效应。最终使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基础及环境更加稳固,同时也可以促进全球人民币“池子”最终形成,使人民币相对稳定地沉淀在境外市场,使人民币及其金融资产成为外国政府、机构和家庭持有或拥有储藏或储备币种或资产。

      ①数据引自《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013年8月16日报道。

      ②⑤数据引自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014年1月23日发布的报告。

      ③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主线,提供了全球主要货币在贸易、投资及充当其他支付媒介中的总量及排名。从统计方法上看,该报告以SWIFT系统中“MT103—单笔客户汇款”和“202—单笔银行头寸调拨”的数据为基础,统计加总后进行排名。

      ④基于问卷调查的建立,对象包括全球53个国家的中央银行。BIS外汇市场交易指标统计了全球外汇市场的货币交易情况,是对货币交易活跃程度的测度,统计涉及交易类型包括即期、远期、互换、期权等。

      ⑥数据引自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基准三年期外汇交易额调查报告2013年。

      ⑦数据引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国际储备报告2013年第三季度。

      ⑧数据引自美国《商业周刊》网站,2013年7月16日。

      ⑨数据引自2014年3月12日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CRI)发布会。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跨境人民币不完全功能的脆弱性与防范_国际储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