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灌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范翠翠

中型灌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范翠翠

金华市安地渠道管理所 浙江金华 321051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而言,中型灌区的建设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对于目前的中型灌区来说,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中型灌区的管理水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对中型灌区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中型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型灌区;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1中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1.1中型灌区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

中型灌区面积较大,一般包括多个自然村,由于灌区内农业基础设施配套,耕地基本能够达到适度灌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作物产量普遍高于非灌溉耕地。中型灌区的发展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1.2中型灌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型灌区改造规划在加强灌区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灌区内科技投入,通过宣传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了大批新型科技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3 中型灌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伴随的精致生活对基础农业,尤其是对粮食生产的要求显著增加,加重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由于灌区长期超负荷运行, 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维修资金, 灌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渠系的不完整性和灌溉水输送不合理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骨干渠系建筑物老化毁坏、田间渠系不健全不配套、灌区尾部和末级提灌区域因供水保证率低、灌溉成本高及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支渠及其以下渠道配套缺项、破坏和渠系混乱状况。

2.是骨干河道淤积严重。

3.是管理设施损坏严重, 管理手段落后。 原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已不能满足当前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认真研究并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意义重大。

2 灌区节水的改造规划

灌区技术改造是以节水为中心,其规划应紧紧围绕节水为出发点,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料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要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规划等协调。要与所在地区山、水、田、林、路整治相协调,进行旱、涝、渍、碱综合治理,以实现灌区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1关于灌溉标准

灌溉标准包括:灌溉设计保证率、作物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以及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内容,这些灌溉参数是灌区规划设计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技术改造规划设计中不能不涉及到以上各项技术参数。正确选用以上各设计参数,将全面体现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而不是对原有灌区简单的修复和修修补补,以实现灌区技术改造节水增效和增产增收的要求,使我国灌区建设与管理收入新世纪。

2.2渠道防渗

灌溉渠道防渗是节水灌溉重要工程措施之一,节水效益显著,也是灌区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渠道防渗工程面大量多,其工程投资约占灌区总工程投资的60%~70%,其成效是灌区技术改造重要标志。具体采取什么样工程措施进行防渗,更应进行科学试验。根据当地具体条件,是采用混凝土衬砌或塑料薄膜防渗或是浆砌块石等防渗工程措施,都有必须进行试验对比,进行科学论证。

3 灌区运行管理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科技推广与创新是提高灌区改造效益的重要手段,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效益, 必须予以推广应用。为了全面实现并进一步提高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效益, 部分地区先后推广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推广应用中小型涵闸改造技术,提高涵闸工程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拆建老化单薄结构, 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增做树脂混凝土碳化防护层, 增强混凝土抗碳化能力, 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更换原来破旧的手摇启闭机为新式的手工电动两用启闭机, 提高涵闸启闭速度,降低劳动强度; 更换原来笨重易损的钢筋混凝土闸门为镀锌防腐钢闸门, 延长闸门使用寿命, 增强止水效果, 降低启闭能耗; 增做水位记录系统, 提高水位记录的准确性和水情资料的连续性, 降低水文人员观测强度。

(2)推广应用小型泵站综合改造技术, 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改变原有高架式混流泵站结构为半落开式结构, 降低工作能耗; 根据扬程、流量需要以及水位情况, 优化调整泵型、动力和叶轮角度, 提高泵站运行效率; 因地制宜, 推广使用开敞式轴流泵站、潜水泵站等新结构、新泵型, 提高泵站效率, 节约泵站建设投资, 降低泵站运行成本。根据统计, 灌区新建和改造的43座泵站, 与老式结构泵站相比, 节省投资约50 万元, 减少配套功率200 kW, 装置效率达到47%以上, 使用也十分方便。

(3)推广使用渠道生态防渗技术,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促进生态平衡。灌溉渠道漏损是整个灌区灌溉水损失的主要部分, 推广渠道防渗技术, 对提高整个灌溉水利用率意义十分重大。在灌区项目建设中, 部分地区主要推广了生态型U型混凝土渠道防渗技术:将田间斗渠用混凝土按U型设计断面进行浇筑,并在混凝土防渗渠上每隔100m建一个供蛙、蛇等小动物出入的生物通道。渠道浇筑方法包括机械一次成型现场浇筑法、人工一次成型现场浇筑法、卷板式预制安装法、人工现筑与板块安装相结合法等。

结语

(1)科学规划,积极推进中型灌区改造,灌区发展涉及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生态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等诸多方面,从全面、系统、综合的角度解决灌区改造和灌区管理问题,加快中型灌区改造建设步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府主导,有效推进灌区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单靠水利主管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本身不可能成功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3)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开展水情遥测、用水量测、灌溉用水管理等为重点内容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灌区工程安全运行能力和现代代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旭东,詹伟,申连山.哈尔滨市中型中型灌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01:12.

[2]王伟,张研允,冯艳,张捷.浅议唐河县中型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与改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09:68.

论文作者:范翠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  ;  ;  ;  ;  ;  ;  ;  

中型灌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范翠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