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胡桂菊,张利坤

(曲靖市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普通管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和急救完成时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就诊速度,提高医疗资源的应用率和应用效率,减少手术延误的发生,使患者能够更快得到救治,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程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215-02

而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发展,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也在逐渐被医院管理采用[1]。优化护理应用于急诊抢救工作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使患者的救治时间能够得到合理利用[2]。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5例患者;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32~5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4.1±9.1)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33~5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5±8.8)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均采用常规绿色通道管理。患者在入院时首先进入抢救室,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全身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检测,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应当立即将患者收入到CCU病房中,并对患者进行迅速氧气吸入,这是由于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就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缺氧症状,这是由于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可能会对患者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患者患有较为严重的低血糖症状的同时还患有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就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所以在患者发病初期一周内就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保证患者的心肌氧合,避免对患者的心肌氧供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密切监控,当患者入院后应当随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每隔2h进行一次心电图描记。采用心电图能够对患者的室性期间收缩、室性行动过速等其他急性并发症进行良好检测。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电图观察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心电图的症状,从而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症状。

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患者的具体病症,根据医嘱应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物,使患者的冠状血管扩张,从而降低患者心肌缺血状况,同时利用速尿利尿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症状;如果患者血压过低现象,应当多巴胺进行升压,保证患者身体各个系统以及脑组织的供血质量。

患者如果疼痛症状较为严重,可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进行止痛,而药物用量采用0.25%布比卡因5ml以及0.5%利多卡因5ml;对于体质较弱、循环功能差的患者可以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治疗,从而起到长期镇痛的效果。护理人员首先度患者疼痛感进行观察并分析,确定患者疼痛感是否具有疼痛护理价值、疼痛护理能否对患者疼痛感起到有效缓解。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护理评分结果对比

 

3.讨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是现代社会中对护理工作所尝试的一项巨大的改革[3],其内涵和意义具有非凡的重要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里程碑。其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工作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在手术期时有健康的心理状态[4],减少病情复发几率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教授一些镇痛技巧,能够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健康[5]。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知识教育能够保证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有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况;对患者进行心肌功能知识教育能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术后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实验结果说明,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就诊速度,提高医疗资源的应用率和应用效率,减少手术延误的发生,使患者能够更快得到救治,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2]苏小妹,贺珊,吴志红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0):130-131.

[3]刘敏,荣燕,翟飞飞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4.

[4]崔慧静.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66-168.

[5]徐菊.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139-140.

论文作者:胡桂菊,张利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胡桂菊,张利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