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难度还是减少数量——中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难度论文,数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长期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在近30年内,国务院、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就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曾先后发过11次文件。而且,在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减负”工作还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这一教育难题的重视。遗憾的是,有关调查材料显示,中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有的地方和学校甚至出现“越减越重”的反常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与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令不行、政令不通有关,但同时也说明我们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减负”办法。因此,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是有关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我们认为,“减负”问题归根到底是减少作业数量和降低作业难度的问题。学生感到课业负担过重,无非就是因为作业太多,要花大量课余时间才能作完;或者作业太难,费尽心思也不得其解。如果学生的作业数量减少了,难度降低了,“减负”问题也就会相应地得到解决。但同时,作业数量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应有其依据,不能盲目行事,否则会影响教学质量,“减负”问题也得不到圆满解决。那么应该怎样减少作业数量和降低作业难度呢?是着重减少作业数量还是降低难度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采用问卷法,对中学生进行调查,听取中学生的意见,从他们自己身上寻找减少数量和降低作业难度的依据和措施。
研究方法
一、程序
从中学生课外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两方面出发编制封闭式问卷,题目为选择题,采用三点量分。问卷编好后,由专业人员统一施测。问卷回收后,数据输入计算机用统计软件包SPSS/PC+进行统计分析。
二、被试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性,调查时对被试进行了抽样。被试共504人。构成情况是:(1)男生235人,女生269人。(2)初中生265人,高中生239人。(3)重点中学234人,普通中学270人。
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504名被试中,有279名要求改变课业现状,占总人数的55.4%。有225名不要求改变课业现状,占44.6%。
(一)中学生对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反应情况(见表1)
表1:中学生对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反应情况(单位:人)
表1结果表明,对于课业的数量来说,大部分中学生认为数量偏多,占48.6%,认为数量合适的中学生占42.7%,认为数量偏少的中学生占8.7%。对于课业的难度来说,有27.0%的学生认为偏难,有57.5%的学生认为难度合适,有15.5%的学生认为偏易。
(二)中学生对改变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期望情况(见表2)
表2:中学生对改变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期望情况(单位:人)
表2结果表明,对于课业的数量来说,希望增加作业数量的中学生占8.5%,希望保持现状的学生占45.0%,希望减少作业数量的学生占46.4%。对于课业的难度来说,有33.7%的学生希望作业更难一些,有57.5%的学生希望保持现状,有8.7%的学生希望作业更简单一些。
二、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学生对目前作业的反应及对改变作业的期望。以是否要求改变作业现状为自变量,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279人,占55.4%),另一组是不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225人,占44.6%)。对这两类学生进行比较。
(一)不同类型学生对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反应情况(见表3)
表3: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反应情况(单位:人)
表3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课业的数量的反应有显著差异。对于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来说,有68.5%的学生认为数量偏多,占绝大多数。对于不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学生(占65.8%)认为作业数量合适。
另外,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课业的难度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不管是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还是不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合适的学生都占大多数(各占53.8%,62.2%)
(二)不同类型的学生对改变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期望情况(见表4)
表4:不同类型的学生对改变课外作业数量和难度的期望情况(单位:人)
表4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学生对改变作业数量的期望有显著差异,对于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减少作业数量(占71.7%)。对于不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来说,认为作业数量合适,希望保持目前作业数量的占大多数(71.6%)。
另外,不同类型的学生对改变作业难度的期望有显著差异,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有28.7%的希望作业变难一些,而不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有40.0%的希望作业变难一些。
讨论
一、中学生对课业数量和难度的反应
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出中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改变目前的作业状况。由此看来,“减负”研究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减轻学生负担”,而在于“怎样减轻学生负担”。
1.从中学生对课外作业数量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学生感到作业数量偏多,希望减少作业数量。对于那些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来说,对作业数量的反应更为强烈,他们中有68.5%的学生感到作业数量偏多,有71.7%的学生希望减少作业数量。
2.至于课外作业的难度,中学生的反应情况却大不一样。仅有27.0%的学生认为作业偏难,当问及中学生对作业难度的期望时,仅有8.7%的学生希望降低难度。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上、中、下之分,每个班级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成绩较差,这些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通常会感到作业难,希望降低难度。因此,从数据正态分布的性质来看,8.7%的学生希望降低难度,只能算是极少数。另外,即使那些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也只有30.5%的学生认为作业偏难,只有12.5%的学生希望降低作业难度。
反过来,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反而希望增加课外作业的难度,从总体上看,有33.7%的学生希望增加作业难度。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于要求改变课业现状的学生来说,有28.7%的学生希望增加作业难度,而且,那些不要求改变作业现状的学生中也有40%的人希望增加作业难度。
二、“减负”的突破点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应该以不影响教学质量为前提。如果“减负”的代价是从培养一流人才降格到培养二流人才,家长和老师是不会答应的,这样的“减负”其实也不能持久。因此,“减负”不是盲目地、单纯地减少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而应该找到一个最佳突破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症结在于作业的数量太多,而难度却不够。这意味着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分强调数量,忽视了作业的质量和典型性。在老师布置的大量课外作业中,许多题目可能是同一类型甚至是重复的。这种机械的重复训练花去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也不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较好的巩固和提高。
要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走出过去“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的误区,把布置课外作业的重点放到质量上。也就是说,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首先进行精心挑选,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
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半数以上的学生希望改变作业现状,中学生课外作业数量太多,难度却不够。建议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减少作业的绝对数量,重视选择具有典型性并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北京八中
标签:中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