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安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其低血压发生率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在治疗三个月期间,对照组共透析1080次,低血压发生率为16.76%;观察组共透析1080次,低血压发生率为4.0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67%,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33%,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控制低血压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低血压;血液透析;持续质量改进;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84-02
血液透析操作属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又被称为人工肾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在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属于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1]。这类并发症会直接造成患者收缩压低于90mmHg或降低30mmHg,对其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2]。因此在透析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从多个方面加强控制,尽可能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本文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此方面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持续性)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7.2±8.3)岁;疾病类型:8例高血压肾病、6例药物性肾损害、7例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每位患者每两周透析次数为6次,其中一次血液透析虑过,研究期间共透析1080次。观察组中男患15例,女患1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6.3±7.9)岁;疾病类型:7例高血压肾病、5例药物性肾损害、8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每位患者每两周透析次数为6次,其中一次血液透析虑过,研究期间共透析1080次。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次数等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2.1体质量测量 在透析前测量患者体质量,采用健康咨询表方式让患者填写自身的体质量以及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告知患者合理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式[3]。传统护理中并没有重视对患者依从性的了解,因此在持续质量改进中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了解其对透析治疗的理解程度以及依从程度,叮嘱患者自觉控制体质量并告知患者家属监督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体质量,每次超滤量控制在体质量的4%至5%之间。
1.2.2降压药的服用 由于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容易出现低血压,因此需严格控制降压药的正常服用。通常患者透析期间在每日清晨严禁服用降压药,但若已经服用则应及时上报医师,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可操作透析[4]。传统护理中并没有对患者药物服用史展开详细调查,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中则需详细了解患者药物服用史,尤其是镇静药物服用史,在透析期间加强对血压变化的观察。
1.2.3心理护理 传统护理服务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出现患者对透析存在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影响到自身机体功能。因此在持续质量改进中,护理人员应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透析前详细讲解血液透析的操作方式以及原理,让其了解血液透析治疗的优越性,增强患者疾病控制的信心,尽可能减轻其不良心理状态[5]。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与患者家属合理沟通,让家属理解各项操作,避免患者由于透析低血压而出现护患纠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低血压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研究期间由于血液透析出现的低血压情况,计算低血压发生率。结果显示,实施了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 满意度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67%,观察组为9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属于较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造成透析治疗中断,还可能影响到透析的原本效果,严重时对患者疾病控制产生明显影响。造成患者维持透析期间出现低血压的因素较多,例如不当服用降压药、血容量不足、超滤估计偏差、血容量急剧下滑、透析期间脱水、血管扩张药物使用不当等等。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指的是在原本的护理操作上根据造成患者透析期间低血压的各项因素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让护理质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尽可能从护理角度控制低血压发生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升血液透析安全性与有效性。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总满意率更高。证实了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对低血压的控制效果,因此这一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沈晓琴,夏苑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v.19;No.19306:33-35.
[2]殷新友.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v.1007:153-154.
[3]刘司南,陈林,马春妍,严雪萍.持续质量改进对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5,v.3009:1713-1715.
[4]蒋巧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v.13;No.29434:137-139.
论文作者:张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低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发生率论文; 质量论文; 降压药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