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11300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和RN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MMSE护理前后对比(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脑动脉阻塞引发的脑组织梗死,并伴随着神经元的部分损伤,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特别高的临床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四肢麻木和少部分的偏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主要对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男女比例为18:10,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2.3±2.1)岁,对照组27例,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8.2±2.5)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出现呕吐等不良症状,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饮食和休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方法为:①早期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如果发现患者身体异常,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防止病情复发;②肢体康复训练: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为患者定制适当的肢体康复训练计划,例如,可以先让患者活动指关节等小幅度肢体动作,待患者身体适应完毕后可以进行伸展或者弯曲等大幅度肢体动作,对于无法活动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保证患者的血液流通[2];③语言功能训练: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口腔运动包括龇牙、弹舌等,待患者口腔能够正常运动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单音节的发音,适当的对患者进行鼓励,可以提高患者学习的积极性;④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3];⑤早期营养支持:早期的营养支持可以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医护人员在患者无法自行进食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喂食,食物多选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流质食物,指导患者多食水果和蔬菜等,方便营养摄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RNAD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0.37%;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0.37%)(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MMSE、RNADL和NIH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MMSE评分为(24.3±2.2)分、RNADL评分为(45.8±11.5)分、NIHSS评分为(8.7±1.6)分,护理后MMSE评分为(25.3±3.1)分、RNADL评分为(73.2±12.1)分、NIHSS评分为(4.3±1.5)分;对照组护理前MMSE评分为(23.6±2.7)分、RNADL评分为(46.5±13.4)分、NIHSS评分为(8.9±2.2)分,护理后MMSE评分为(25.7±3.2)分、RNADL评分为(60.5±10.1)分、NIHSS评分为(7.6±2.3)分,观察组NIHSS和RN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MMSE护理前后对比(P>0.05)。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等特点,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感觉障碍、眩晕、复视和突发性的对侧肢体麻木等,对患者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4]。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是通过纠正患者的习惯和提高患者认知,以此达到改善患者心理和肢体功能的护理方式。本次研究显示,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肢体康复训练,包括活动关节和身体,可以增强患者身体内的血液循环,通过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保证后续身体的恢复。其中,对于无法运动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进行适当的按摩处理,预防患者出现压疮和其他的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语言功能训练,包括弹舌、龇牙等,可以锻炼患者的嘴部肌肉,保证患者以后可以正常交流,在患者学习语言功能的时候,医护人员要适当的对患者进行言语鼓励,以提高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包括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利用言语或者肢体动作对患者进行鼓励,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5]。
综上所述,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亚利.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7):214-214.
[2]刘莹莹,冯桂芳. 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08,14(8):982-984.
[3]李红.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19-20.
[4]陈少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0,05(18):212-213.
[5]刘德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J]. 母婴世界,2017,6(2):99-101.
论文作者:刘艳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肢体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