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伊犁供电公司 新疆伊宁市)
摘要:电力调度的运作对整个电力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电力调度系统在电力运行中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其运行调试现状的情况下,找出具体控制的方式方法。文章分析了电厂电气运行调试现状,提出了具体控制的措施方法,并提出了电气设备运行调试技术的创新应用。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力调度;技术安全;安全问题
引言
电力系统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干扰, 因此电网事故发生的风险始终存在。 调度运行安全控制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围绕电力调度系统技术安全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加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措施、调度人员责任感等措施。
1 电力调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并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我国的电力行业已经开始向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方向奋斗。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网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网络化速度不断提高。同时电力调度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当前电力调度工作对专业技能水平要求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安全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使得电力调度面临的风险更多,电力系统的威胁也越来越多。从目前电力调度的工作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开始出现并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电力系统的有关部门,尤其是电力调度机构,需要发挥更大的效用,尽最大努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电力调度的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从而建设出一支专业素质更高,工作技术更好的工作队伍,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但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匮乏,给计划执行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2电力调度系统技术安全控制措施
2.1建立完善的能力管理系统
这是一种建立在动态测量系统、同步定时系统、通信系统、中央处理系统之上的管理兄台那个。 可以对各个母线、发电机等的空间矢量、正序分量等进行分配,实现对电力调度系统的实时动态估计,对发电机的动态行为的监测以及对振荡现象的监控。 其应用表现在: (1)能够适应电力市场的要求,将系统的计算、分析、调度能力加以最大化的发挥。使得电力调度运行的少受攻击和争论。 (2)对全网范围进行状态评估, 包括全网运行的分析, 负荷情况的观察,不利运行方式的判断,如网架变化、故障等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对策和简易的提出。 当发现有事故隐患或者对事故进行演习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反事故预案,将防范措施等进行细化,将电网事故杜杜绝在发生之前。(3) 对控制系统进行动态调整,包括系统的连续负荷、实时变化等,消除原有的系统容易发生断面的缺陷的问题,给予电网中电厂、变电站以合理的安全评价。 包括要求对影响电网运行具有较大威胁的隐患限期整改的要求。 (4)对于容易发生连锁的事故进行预防性自动化控制,在紧急状态下进行统一调度控制,例如连锁型行事故的集中式自动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合理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虽然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和不足使电力化系统的安全性还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因此,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首要的一步就是在设计电网系统自动化的阶段就要将涉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合理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源头上有效遏止了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增强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体来说,合理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在设计电力化自动系统时,可以采用分布式设计,这使电力系统的每个构成单元成为独立的个体,这样它们就不能相互影响。其次,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中有很多需要进行二次连线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使用多功能继电器来代替二次接线,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二次接线不牢固而引起的影响电力运行或停电事故。此外,用多功能继电器来代替二次接线,可以实现主控制和各个开关柜的分布式设计,既能够简化开关柜内的接线,又能避免各个单元的相互影响,同时能够预防因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再次,设计应当加强电力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为各个电力设备使用自动化技术提供前提和基础。
2.3提高电气设备调试系统性
基于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繁杂行特点,电力企业应针对各项设备调试工作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责任制度,以实现工程建设运行的系统性。具体就是采用分区、分片的方式,将繁杂的电气设备调试工作集中到一起。这样一来,设备使用以及调试人员就能在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下,增加对设备使用状态的了解程度,进而最快最准的找出设备故障的发生点以及原因。在实际电气设备的调试工作中,一些技术人员存在没有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认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根据自身经验来确定故障发生点的可能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时间和工作精力,为此,研究人员应改变这一工作习惯,即在充分了解电气设备实际运行环境后,再着手对其进行处理。第一步,设备调试工作人员应将设备运行维护人员了解故障出现的实际情况、时间状态以及所处环境等问题。第二步,熟悉电气设备故障周边电路的运行原理以及电气结构,然后,再进行机械设备的调试、查验以及拆卸等处理工作,这是提高设备调试维护工作效率的关键。最后一步,在实际调试的过程中,人员要对设备内外部进行多项指标的监测,以判断设备多处的运行状态,老旧程度。
2.4完善电力调度系统的技术改进
需要在大型电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升级上加强工作力度。 包括对电气设备运行中发现的各种故障要进行及时的改进。 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大胆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对电力设备中的不足进行技术创新。 在电力设备的采购过程中,注意电力设备的计划检修管理制度要严格和规范。 重视电力设备中核心技术部分的管理和维护。 对设备进行不定期的非计划检修可以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加以提升。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需求快速增加,虽然国家加大电网的建设力度,但还是不能缓解当前日益紧张的供电压力,电量增长速度与电网建设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必须加快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为确保变电站建设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又能保质、保量、快速、高效地施工,在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使施工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戎俊康.浅析智能变电站建设对继电保护工作的新要求[J].中国电力教育,2016(12):77-78.
[2]高萍.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6(17).
论文作者:苏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