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春梅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卫生院 163000)
【摘要】 黄疸的治疗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人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关键词】黄疸 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258-02
黄疸是指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尤以目睛黄染为其主要特征。又称“黄瘅”、“谷疸”、“酒疸”、“女劳疸”、“疸黄”。现代医学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某些消化系统肿瘤和出现黄疸的败血症等疾病[1]。选取临床2012 年收治的黄疸患者30 例中医辩证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2012 年1 月~ 12 月收治的黄疸患者30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10 例;年龄19 ~ 58 岁,平均年龄37 岁。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早期刊硬变。
2 辨证
黄疸的辨证,以阴阳为纲,分为阳黄、阴黄两大证型,临床根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黄疸特点以及不同兼证进行辨证。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在临床上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及热毒炽盛之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在临床上有寒湿阻遏、瘀血停积之不同。
2.1 湿热熏蒸。热重于湿
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因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短少黄赤,是湿热内盛,热耗津液,膀胱为邪热所扰,气化不利所致; 心中懊蓐,恶心欲吐,口干而苦,均为湿热熏蒸,胃浊和胆汁上逆所引起; 湿热蕴结于阳明,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故腹部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阻滞之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湿热熏蒸,湿重于热
湿热郁蒸,胆液外泄故身目俱黄;因湿邪较重,湿为阴邪,故黄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为湿邪内阻,清阳不得发越之故;胸脘痞满,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便溏,乃湿困脾胃,浊邪不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所致;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均为湿重热轻之征。
2.3 热毒炽盛
分析:本证又称急黄或疸黄,因湿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 故发热急骤,高热烦渴;热毒迫使胆汁外溢肌肤,则黄疸迅速加深,胆汁下泄,小便深黄;肝胆热郁气壅,故腹胀胁痛;热毒内陷心包,扰动心神,故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热毒内燔营血,迫血妄行,则见衄血、便血及斑疹;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或细数,均为胆汁热盛, 灼伤津液之象[2]。
2.4 寒湿阻遏
分析:脾胃虚寒,中阳不振,寒湿阻滞于中焦,阻碍胆汁宣泄,肝胆气机不畅,胆液外溢,故身目俱黄;因寒湿为阴邪,故黄色晦暗,或如烟熏;湿困中土,脾阳不振,运化功能失常,故食少纳呆,脘闷或腹胀,神疲畏寒,大便不实,口淡不渴;阳气亏虚,气血不足,故神疲畏寒; 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为寒湿不化,留于阴分之象。
2.5 瘀血停积
分析:瘀血停积,胆道受阻,胆汁泛溢,故身目发黄;瘀血阻于经络,故面色青紫、晦暗;瘀血留滞于胁下,肝胆郁结,故胁有痞块而胀痛; 瘀血现于浮络,故皮肤蛛纹丝缕。便黑及舌脉,均为血瘀脉寒之象。
3 辩证治疗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 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3]。利小便,主要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人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 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3.1湿热熏蒸,热重于湿 清热利湿,通腑退黄。茵陈蒿汤( 《伤寒论》) 加减。方中茵陈味苦微寒,人肝、脾、膀胱经,为清热利湿退黄的要药; 栀子有清泄三焦湿热之功;大黄有降泄胃肠瘀热之效;茵陈配栀子,使湿热从小便而去;茵陈配大黄,使瘀血从大便而解。三药相合,共奏清利降泄之功。并可酌加茯苓、猪苓、泽泻等,以渗利湿邪,使湿热分消, 从二便而去。
若因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身目黄染,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或有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大柴胡汤(《伤寒论》),加茵陈、金钱草、郁金,以疏肝利胆,清热退黄;如因虫体阻滞胆道,突然出现黄疽,胁痛时发时止,痛有钻顶感,宜用乌梅丸(《伤寒论》),加茵陈、山栀以安蛔止痛,利胆退黄。
3.2 湿热熏蒸,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处方: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合甘露消毒丹(《湿热经纬》) 加减。
前方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炒白术健脾燥湿,使湿从小便而去。后方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薏苡仁、半夏芳香化浊,开泄气机,燥湿畅中;同时配合茵陈、黄芩、连翘、木通清热利湿退黄,清理上中下三焦湿热,同时可清热解毒;赤芍、郁金和营开郁,利胆退黄。
若阳黄初起见表证者,宜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以解表清热利湿;如热留未退,乃因湿热未得透泄,可加用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以增强泻热利湿作用;病程中如见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积滞成实,大便不通,宜用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 泻热去实, 急下存阴。
3.3 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处方: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加减。
方中犀角( 用水牛角代之) 是清热解毒凉血之要药;配以黄连、栀子、升麻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茵陈清热退黄。并可加生地、丹皮、玄参、石斛等药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力。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试行).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 56-62.
[2] 严红梅. 健脾利湿法治疗黄疸25 例[J]. 吉林中医药,2007, 27(1):59.
[3] 周鹤勤. 茵陈赤丹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80 例[J]. 吉林中医药, 2005,25(5):25.
论文作者:靖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湿热论文; 黄疸论文; 茵陈论文; 炽盛论文; 胆汁论文; 清热解毒论文; 伤寒论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