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对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与创新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论江泽民对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与创新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论江泽民对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论文,战线论文,理论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根据当今世界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对邓小平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确立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江泽民1990年6月就指出,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见《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同年7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党的文件中,首次把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明确化。江泽民指出:“做好统战工作,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学深学透这个理论,才能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在新时期党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增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见《中国统一战线》1994年第1 期)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是指导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见《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讲话》)这些论述,充分显示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与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最大共识,凝聚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精神支柱,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

二、总揽全局,明确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将统一战线纳入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

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复杂的形势,江泽民从世界总体发展高度,思考经济发展、政党制度、民族宗教、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冷静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他指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大业,要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与和平演变图谋,没有一个包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也是不可能的。”他反复强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一项事关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方针”。(见《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在我国社会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仍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我们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一大法宝。”(见《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讲话》)坚持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一个关系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

三、深刻认识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维护社会稳定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

1.首次确定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

团结是人民政协的本质,是人民政协工作中的一大主题。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国全民族绝大多数人的团结是不可能的。刘少奇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全国人民实行革命大团结的一种最重要的具体方式。”邓小平曾强调,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绝大多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三个圈”——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内人民的团结;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的大团结;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就深刻体现了统一战线团结的本质、团结的主题。人民政协在组织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政治上具有巨大包容性。方方面面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大团结的象征,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本质和政协的性质。因此,江泽民明确指出,团结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政协的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广泛联系,求同存异的特点,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开发可以团结的力量上来,为实现中华振兴、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不仅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本质就是民主。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所以,江泽民明确指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政协又一个主题。通过人民政协、统一战线内部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形成一种共产党领导的团结、民主、和谐的合作共事的关系。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这两大主题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实现紧密团结,发展民主才更有基础;发扬广泛民主,加强团结才更有力量。”(同上)江泽民对人民政协两大主题的高度概括和系统论述,揭示了人民政协的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是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一大创新。

2.首次提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人民政协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这些新情况带来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使不同社会成员、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矛盾逐渐突出起来。尤其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职工下岗分流,收入下降,生活困难,引发了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各种社会矛盾,既要区别不同情况,通过改革与发展,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各种手段,妥善地加以解决,更要充分利用人民政协作为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同上)江泽民对人民政协这一社会职能的提出是在新时期对人民政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3.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履行职能时必须坚持的若干原则。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政治体制的高度,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全国人大在宪法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些观点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江泽民进一步明确指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坚持的若干原则;必须从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加强同有关部门的配合等等,这些原则的提出,使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提出八项主张,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发展

中国历史的发展表明,国家的统一始终是主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广泛团结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振兴中华共同奋斗。“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邓小平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强调:“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1995年1月, 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主要是: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八项主张的核心。第二,促进两岸政治谈判是现阶段全面推进两岸关系的关键。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的发展进行规划。”第三,立足于和,强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特别说明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独”的图谋。第四,首次提出在两岸统一之前,如何处理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包括如何界定台湾与外国关系,各党派参加和谈问题,双方领导人互访问题,重视和保障台胞权益问题等等。这个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高度灵活性的统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发展现阶段两岸关系将起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后,江泽民和克林顿成功地进行了中美两国高层首脑的国事访问,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不支持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些举动有力地遏制了台湾当局与“台独”势力的分裂图谋,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我国外交战线的又一重大胜利。

五、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民族问题是中外古今的重大问题。民族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中共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两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加强维护社会稳定这样一个大局,提出“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彼此的繁荣与发展。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基本特点的新概括,也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

突出地把发展问题放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中心地位,是邓小平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提出的理论观点。江泽民十分重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中西部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的战略,把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江泽民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宗教是维系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精神力量,又是各民族沟通,各民族文明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也曾是民族冲突,民族侵略与压迫的工具,曾是民族反抗运动的旗帜。宗教的排它性又会加剧民族间的隔阂与矛盾。正是基于此,江泽民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实际,明确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问题是个大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民族的团结、祖国统一,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因此“我们处理同宗教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相互尊重。”(见《新时期宗教工作选编》第199页、210页)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基本政策。在宗教问题上我强调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中的宗教理论。

综上所述,江泽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地位、主题、职能,在人民政协、祖国统一、民族宗教问题上都有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江泽民对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敢于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这些重要的探索创新成果已经逐步体现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它还将推动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迈上新的台阶。

标签:;  ;  ;  ;  ;  ;  ;  ;  ;  

论江泽民对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与创新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