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提高博物馆服务效能的策略
何晓艳
(东营市黄河文化博物馆,东营 257000)
[关键词] “互联网+”;博物馆;服务效能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在支持城市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建设,美术馆、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代表,“互联网+”对博物馆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博物馆要想获得长足进步,还应该在服务效能、服务理念等方面有所提升,博物馆可以从提升博物馆服务意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拓宽传播渠道等方面入手。
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保护很多时候是通过博物馆实现的,它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它有利于世界文明之间的互相借鉴和交流。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在支持城市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建设,美术馆、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标志性建筑的规模、数量呈递增趋势,这些建筑也承担着传播城市文化、展现国度文明的作用,博物馆不仅要从外在形象进行更新,更要学会提升服务效能。
一、“互联网+”时代国外博物馆的服务方式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国外主流的博物馆建设都有互联网参与的影子,在传播应用互联网、线上线下体验服务、运用高科技、建设网站等方面进行实践,构建立体化博物馆传播和服务体系成为趋势。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互联网社交,而且移动终端就是一种社交媒体,只有在联系观众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移动应用,通过技术更新达到形式的丰富,增强受众群体对它的兴趣,提高观众黏性,为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借此,博物馆正好改变自己以往的形象,丢掉“庄严肃穆”,通过建立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像是社交、视频等网站。如今,不管美术馆、博物馆能否可以在Twitter、Facebook、You Tube、Wikipedia 等媒介上活跃起来,但是不可否认,公众已然参与其中——人们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实现视频、图片、收藏、建筑等的共享,还可以分享参观攻略、参观时的图片和信息、观后感想等。一些博物馆抓住了这样的发展机会,如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通过街头的移动互联网“古迹数字墙”与观众进行互动,可以上传多媒体文件、穿越历史、观看三维展览等。虚拟博物馆开始成为服务发展趋势,虚拟博物馆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博物馆,只是通过网络进行展示;另一个是现实中不存在,只是将展品通过影像的形式在网络上呈现。第一种以法国巴黎卢浮宫为代表,它位于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观众打开卢浮宫官方网页下载指定的播放器,就能够通过网络参观虚拟的卢浮宫,自由地在古罗马、古埃及、东方和希腊美术、雕刻等艺术长廊中穿梭。更珍贵的是,罗浮宫博物馆将馆藏的几千件藏品资料发布在网上,这在观众实地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是无法实现的。关于其他藏品,网站还配有相关的文字简介,内容与作品标示牌上的相同,因此,虚拟参观过程中获得的图文信息和实地考察时相同。该网站为那些有意向亲自到罗浮宫博物馆参观的人提供了帮助,通过三维互动地图帮他们制定参观路线。虚拟博物馆通过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等形式,可以将小剧场、多媒体馆、艺术书店等文化场所呈现出来,争取实现与实体博物馆的零距离差别。
如果胎儿体重过重,那么胎头难以通过正常产道,容易发生难产,生的过程中可能造成颅内出血、锁骨骨折或严重的新生儿窒息,母亲发生难产、产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除了考虑母亲种族、遗传等因素,医生首先需要排除妊娠期糖尿病等病理问题,进而调整血糖,避免一系列不良预后。对于单纯由于营养过度造成的胎儿超重,也会积极帮助孕妇调整食谱。如果胎儿体重过轻,可能发生宫内生长受限,常见的病因有孕妇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功能不良、胎儿自身结构缺陷或染色体异常,在我国发生率为6%~7%,死亡率为正常胎儿的6~10倍。
传统意义上认为,参观者对展品要进行精神上的、个人的、无干扰的、智性体验,但是虚拟展览的过程中被艺术体验介入,这也是对传统参观观点的一种挑战。泰特美术馆馆长尼古拉斯•赛罗塔曾经提出了两代虚拟博物馆的概念:第一代虚拟博物馆多与大量藏品和信息有关;第二代虚拟博物馆而是注重网站内容的品位、深度,也就是从重“内容”转移到重“情境”。公众还能够以“策展人”的身份创建虚拟博物馆,按照自己设想的主题开展活动,进行征集展品、借展、陈列等。视觉化板块由艺术家生平地图、艺术家关系网、比较照片、照片地图四部分组成。虚拟博物馆参观不再是现场展览,而是进行线上参观,运用网络手段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1.1.2本次调查病例的排除标准为 (1)病历资料不完整或者出院后失去联系的患者;(2)酗酒;(3)严重语言功能障碍患者;(4)有精神病史以及药物过敏的患者[3]。
二、“互联网+”时代提高博物馆服务效能的策略
(一)提升博物馆服务意识
随着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的跨界影响越来越明显,博物馆行业必然要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变化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努力革新自身的思维,尤其是思考怎么让博物馆的服务更上一层楼,通过多方面的举措来实现其公共服务模式和观念的提升。在我们当下的各类博物馆策划、展览以及其他的传播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地把自己的互联网思维融入进去。在新媒体的模式下,博物馆的艺术品或藏品的新形式越来越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姿态,这些都为激活创新元素、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尤其是一些网站、微信、微博、移动APP 等,及时的帮助博物馆发布展览信息、公布藏品信息,能够及时地了解外面的信息,尤其是国外博物馆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未来发展路径。“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性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缩短博物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成为一种必然,博物馆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各种渠道突破过去的文化传播方式,使得博物馆在服务中能够让传播速度更迅捷,能够获得更多的群众支持。
(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
在往常人们的观念中,往往是比较神圣或者古旧的“殿堂”,真正离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比较远的,这样的博物馆定位和经营理念还是存在缺陷的,没有做到“社区文化中心”的角色转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拓宽了观众准入,不管打破自身的封闭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在我国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积极参与互联网技术运用,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必须能够全媒体、立体化传播,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最新的技术运用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最新的大数据统计,让观众了解哪个展区人员最多,突破面积限制,防止可能产生的线路拥堵。其次要尽可能实现虚拟化和立体化的展示,因为很多展品不可能直接展现出来,往往都是一个侧面,通过网络展示和实体展示的相互结合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提升艺术博物馆的受众体验感。最后,运用新技术手段,可以将一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示出来,延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增强顾客体验。
(三)拓宽传播渠道
“互联网+”博物馆时代,也是一个重新教育参观者的有效机会,往常的博物馆宣教活动中,往往都是一些宣传小册子、宣传招贴广告等方式,不仅被动而且花费也比较多。新媒体时代博物馆能够将自身的收藏和研究职能发挥到最大,通过扫描二维码、视频观看、自媒体传播等方式,打破自身“高冷”限制,成为社群活动中的一员,通过不断推介自身能够让参观者感受到切身的暖意。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用户多、传播快”的特点,积极参与互动,重视交流互动,改变以往的人们与物对话的方式。而且交流互动也是检验自身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往常的工作中往往依靠参观者现场打分和投诉的方式进行检验,现在博物馆不自我设限,借助于新媒体就能够掌握用户数据的分析,积极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了解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探查参观者的喜好,寻求新的方式来完善传播机制,最终带动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芳. 民族博物文化传播策略分析[J]. 智库时代,2019(31):161-162.
[2]安霞.新媒体时代的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建设[J].新媒体研究,2019(9):110-111.
标签:“互联网+”论文; 博物馆论文; 服务效能论文; 东营市黄河文化博物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