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的整合实践探讨

我国企业并购的整合实践探讨

郑学敏[1]2008年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探讨》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不断相互渗透,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海外并购活动更是日趋活跃,成为国际投资的主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推动力量。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融合,中国企业在积极应对外资收购国内相关企业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国门,实施积极的跨国并购战略。据UNCTAD和我国商务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1996年,我国跨国并购额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并购额逐渐增加,2004年为47.71亿美元,到2006年则高达82.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包括金融类、非金融类)的近四成。2004年,中国首次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并购市场,若以交易数目来计算,中国在亚洲市场中则是排名第一。目前,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所讲跨国并购均是指中国企业对外国企业的并购。)然而,企业并购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行为,并购交易的对象是集技术、人才、设备及市场为一体的动态资产,同时跨国并购面临着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可观的预期效益下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我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跨国经验和投资规模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购风险尤为突出。一些著名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60%—70%的合并案例是失败的。因此,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并购市场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适合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需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研究已经展开,一批有影响的理论成果相继面世,这无疑为本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统而观之,我认为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分析以定性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风险分析不突出,对风险的防范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统一、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经济学方法,以处于海外并购初期阶段的中国企业为立足点,以其海外并购的风险为对象,从以下六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首先解释了跨国并购的基本内涵,然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引申出本文的写作意义,详述了国内外跨国并购风险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动因及效应。本部分在介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可行性及其所产生的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的起步阶段和2001年以后的初步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宏观动因,包括边际产业扩张的需要,与我国的投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政策的支持等;二是微观动因,如延伸价值链获取更多附加值,寻求技术、品牌、战略性资产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时差效应、成本效应、窗口效应及促成了企业体制改革的效应。第三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定性分析。本部分在介绍跨国并购风险概念、特征和基本分类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遇到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以及所在国的政策不同,进行跨国并购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有所不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目标企业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第四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定量度量。对于一个企业是否要进行跨国并购,并购的风险有多高,本部分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此做出了定量度量。这样可以将模糊的风险概念清晰化,使企业对于跨国并购中的风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性认识,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时候更加具体和有条理。第五部分:外国企业跨国并购对我国的启示。本部分在对国外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并购行业、并购方式、并购范围、并购动机等方面阐述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跨国并购上的主要特点,并由此得到相应的启示,这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防范。本部分针对第三章分析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了防范各个风险的具体方法。如建立政治风险的超前预警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政府商业外交,以降低政治风险;详细研究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的法律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防范法律风险;科学选择目标企业、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定价风险;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控制汇率和利率风险、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实行文化、管理、经营的一体化整合,降低整合风险等。

殷莎莎[2]2007年在《论我国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并购逐渐成为各国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香港的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但是我国企业并购后的发展情况却不乐观,很多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忽视企业文化整合的重要性、文化整合方式不当是导致企业并购低绩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研究企业文化整合对提高我国企业并购后的绩效、赢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理顺了与企业并购、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整合相关的理论脉络。其次,根据我国现阶段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企业文化整合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和企业文化自身特性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最后,结合中外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案例,系统地研究了文化整合的管理体系与操作方法,对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的内容、整合的模式、整合的过程以及需要把握的原则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目的在于为企业并购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企业文化整合的操作方法与管理思路,以期促进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服务。

覃松[3]2016年在《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并购重组作为实现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现代经济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扩张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比如美国历史上曾发生的五次并购浪潮,极大的促进了美国企业的扩张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经济面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企业所有制改革,我国也出现了三次比较大的并购重组浪潮。这些并购重组浪潮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企业发展布局、以及产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新一轮并购浪潮正在兴起。经济形势客观上要求我国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能够做大做强,促进供给侧改革,去除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顺利走出国门。因此,研究中国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对影响企业并购出口绩效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寻求优化我国企业并购绩效的策略,这对于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转型,促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鲜有这方面的文献研究。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图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丰富并购重组的研究体系。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主要成果有:(1)在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总样本,本文证实了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行业层面,材料、机械汽车、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TMT等行业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在家居饮食行业中,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本文研究发现对于所有行业,企业增大研发支出强度都能显著的促进其出口绩效,这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除机械汽车行业外,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其出口绩效影响不显著,这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违背。(2)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对于总样本,本文证实了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并购更富有成效;在行业层面,材料、机械汽车、医疗保健、TMT等行业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在化工、农林造纸行业中,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不明显。(3)在不同所有制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对于总样本,本文证实了民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在行业层面,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tmt等行业民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而在机械汽车行业中,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不明显。(4)在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出口绩效的影响中,在总样本中,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在行业层面:(1)材料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2)机械汽车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多元化战略型、行业整合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3)化工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4)农林造纸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其它型、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资本运作型;(5)医疗保健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多元化战略型;(6)tmt行业不同并购目的类型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业整合型、多元化战略型、其它型、资本运作型。不同行业企业可根据以上结果采取适宜的并购策略。(5)通过将企业并购重组对国内市场绩效和出口绩效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理论和实证上论证企业并购重组会促进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并总结归纳不同行业企业适宜采取的并购重组策略。本文还对材料、机械汽车、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家居饮食、tmt等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并针对以上行业分别提出行业内合并重组、行业内兼并收购、上下游行业链一体化整合等企业整合建议。同时,归纳总结企业的并购重组带来的优缺点及其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现有的文献中,研究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章非常丰富。但是笔者发现,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特别是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却非常稀少。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中,研究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比如中国南北车的合并能否起到提高出口绩效的作用,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次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第二,在理论方面,本研究综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将新贸易理论与新-新贸易理论、“母国市场效应”、“出口-生产率悖论”以及规模经济论、并购动机、并购类型等相关理论相结合,为建立企业并购重组研究框架以及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政策建议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解释和支撑。第三,在实证方面,本研究使用Wind并购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手工整合材料、机械汽车、化工、农林造纸、医疗保健、家居饮食和TMT等7个不同行业,涉及1078家上市企业的并购数据,并进行详细的描述性统计,为全面、深入的了解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并购特征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本研究还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使用多元回归的研究方法,量化不同行业的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本文还针对不同的并购目的类型对我国企业的出口绩效进行产业层面的实证研究,为我国企业选择并购类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文章还针对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并购重组和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出口绩效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改革政策提供有益的建议。另外,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结论对目前的国企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四,在我国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企业并购重组对国内市场绩效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出口绩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不同行业,因地制宜,提出行业内合并重组、行业内兼并收购以及上下游行业链一体化等整合方式,并分析并购的优势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为了优化我国企业的并购绩效,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结果,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出发,自上而下的逻辑详细阐述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效果的措施策略,为我国企业提高并购重组效率、降低风险,顺利实现产业升级,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政策建议。

杨兴锐[4]2014年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跨国并购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经济学家钱纳里曾指出,发展中国家要素市场的非均衡现象非常突出,因而资源在再配置方面的潜力较之发达国家更为重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跻身全球舞台的重要标志。据普华永道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为652亿美元,增幅达54%,创历史新高。2012年12月,中海油以151亿美元并购加拿大油砂运营商尼克森公司(Nexen Inc.),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外并购事件。然而,作为新兴市场的后发企业,这种快速展开的海外并购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著名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为这种担忧提供了佐证。例如,2004年,TCL出资5.6亿美元重组法国汤姆逊公司(Thomson SA)彩电和DVD业务,导致了企业连续几年的巨额亏损;2004年,上汽集团出资5亿美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Ssang Yong Motor Company),结果以双龙的破产而告终。跨国并购是以企业为载体,调整资源存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融合,使我国经济进入长期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重要方式。作为后发企业,我国企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其跨国并购多为产业投资式的跨国并购;因此,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效应并不十分显著。但是,也有一些企业虽然是产业投资式并购却显著的创造了价值。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其影响机制如何?学术界关于跨国并购能否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一些学者认为,跨国并购提供了国际化、协同和风险分散等方面的整合利益,因而可以为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股东创造价值(Kang,1993; Gubbi et al.,2010)。另一些学者则强调,跨国并购过程中的一些潜在挑战会阻碍并购目标的实现,对并购企业的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已有的跨国并购样本不多,有关的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也较少,而现有的不多的有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在结论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从现有的研究基础看,多数文献集中于单个问题的探讨,如绩效或绩效影响因素,相对缺乏深入的整合研究,跨国并购作为一项复杂的投资活动,必然有其自身的演化过程与运行机制,单独研究个别问题固然重要,却容易忽略对其内在的、深层的动因、路径及机制的考察;同时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企业自身或外部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较少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而无法揭示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过程和深层机制。本文的选题密切关注理论和实践的前沿,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创造问题。首先,本文从资产寻求视角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并给出了逻辑一致的解释。我们以2002-201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180个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其财富效应。结果发现,在[-10,10]事件窗口中,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获得了显著的正的财富效应。进一步地,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从并购企业特征、目标企业特征、东道国特征和并购方式四个方面探索影响财富效应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跨国并购经验对财富效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并购企业的成长速度、资产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则对财富效应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东道国的创新与成熟度对财富效应具有积极作用,纵向并购由于其更易于获得研发、渠道或矿产资源而受到市场的肯定。然后,本文聚焦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长期价值创造问题,引入动态能力视角对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通过建构一个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为自变量,研发强度为调节变量,资产规模、行业集中度、并购资产类型和并购经验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机制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三个变量对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研发强度对于转换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说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转换能力较强;行业集中度、资产类型、并购经验也对价值创造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大量的搜集、分析8家样本企业跨国并购的多种数据,构建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发现动态能力在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方面有重要作用,并购过程中动态能力作用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感知、获取和转换,它们各在不同阶段发挥主要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自然资源获取型和战略资产获取型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方面的异同,发现两种类型并购在感知机制方面并无差别,但企业表现出的感知能力并不相同,在获取方面,中介投行及合作伙伴的引入易促成自然资源获取型并购获取的成功和降低战略资产获取型并购资产获取与整合重构的风险,而多样化的支付和融资方式可以减少战略资产获取型并购资金压力从而有助于价值创造;转换能力方面两种类型跨国并购方面差异显著,在组织结构、文化、人力资源和供应链方面进行中等或较高程度整合的资源型企业容易形成新的资源能力基础并实现价值创造,而在供应链、研发、品牌、渠道等方面进行较高程度整合的战略资产寻求型企业容易实现协同创新和资源能力基础的更新并实现价值创造。本文的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投资者对我国企业资产寻求型海外并购的正面评价证明了“走出去”战略的正确性。我国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把握时机,适时收购目标企业有价值的知识资产和重要自然资源,以克服后来者劣势,提升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基础。其次,我国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推进战略转型,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积极利用海外资源,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所掌握的关键资产,以加快技术追赶;最后,我国企业应不断在并购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动态能力,以敏锐的战略国际化眼光捕捉跨国并购目标和时机,审慎的进行并购评估和谈判,才能在跨国并购的实践中创造价值。

田晓[5]2008年在《企业并购后品牌生态战略构建及其整合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只有迅速建立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战略并购就是通过强化企业核心业务和构建核心能力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以品牌为核心和纽带,日益成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机制,在企业并购中,品牌运营已成为企业购并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品牌整合对并购目标能否成功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结合系统学、生态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权变演进和自组织条件体系,为并购后品牌整合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权变演进强调要遵循开放系统的思维方法,把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内部要素以及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与外部相关联价值链系统,乃至整个品牌生境看成一个整体,在强调系统内部状态差异同时,实现系统动态平衡。成功的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能为企业带来负熵流和企业自身的负向熵变,有效地降低企业本身的熵值,使企业处于低熵值运行状态,以构筑、强化、拓展和获取核心竞争能力。本文随后构建了以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运行体系为基础,并购后品牌整合支持体系为保障和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体系为控制的并购后品牌整合三角形互动体系,并通过对他们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具体阐述,从而演译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分析框架。在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运行体系部分,构建了并购后品牌生态系统下的宏观管理模式、并购后企业品牌中观决策模式和并购后品牌个体微观运作模式三维一体的运作模型。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并购后品牌的生态演进。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支持体系由内部支持体系和外部支持体系构成。内部支持体系主要探讨了并购后人员激活品牌的自我加强循环模型。外部支持体系主要是对并购后品牌价值网络上相关利益群体的整合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渠道整合来支持并购后品牌的外部运作。最后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并购后品牌整合战略绩效框架,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南新郑卷烟集团公司并购后品牌整合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某些范围内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葛华[6]2007年在《企业并购后的文化冲突及整合》文中提出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全球己经出现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企业并购的蓬勃发展,使得并购正日益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对于身处绝境的企业来说,有效的并购可以使垂死挣扎的企业绝处逢生:对于业绩下滑的企业来说,合理的并购可以使步履蹒跚的企业再创新高:对于平稳发展的企业来说,成功的并购可以使毫无生色的企业更创辉煌。并购正日益成为企业的一种职能,并购的这种职能化趋势己经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市场经济手段,企业并购能够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分化与重组,催育了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壮大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的世界经济大潮中,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航空业、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中涉及资产数额巨大的购并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并购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并购活动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并购整合问题。然而,随着并购事件的不断增多,传统并购整合方法往往无法保证并购活动的最终成功。越来越多的并购失败实例向现有并购整合理论提出了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购整合理论,对现有并购整合理论进行完善补充,从而为企业并购提供新的核心保障。我国企业,在面临着转型阶段,结构调整任务异常艰巨和加入WTO后,来自境外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需要借助企业并购的方式来实现产业整合和做大、做好、做强。因而我国企业将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在并购企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矛盾冲突,如何融合这些异质文化,已成为当代跨文化企业管理者们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对并购后企业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探讨,也是跨文化企业进行成功经营的一个重要客观基础。本文依托企业并购以及企业文化的理论,回顾并购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各国企业涉足跨国并购的情况,从深入的分析中得出整合在企业并购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认为企业在并购中尤其要重视文化整合,因为这是传统上只对组织架构进行整合的并购理论的有益补充,最终目的是令企业领导者们既注重“硬件”问题——组织结构和技术,又注重“软件”问题——文化整合。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败,影响企业的进步发展。文化整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本文总结出了整合后企业所应选择的文化适应模式,并对实施文化整合提出诸多深刻建议。本文也列举翔实的案例来阐述企业并购中遇到的文化整合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中国企业并购面临的整合问题远比外国企业多而且复杂,重视文化整合在并购中的运用是必然要求,充分发扬中国企业的优秀传统并需要扬弃大量不良企业文化是文化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中国企业尚处于跨出国门的初始阶段,需要积累大量的跨国并购经验,特别是文化整合的经验,本文正是为中国企业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并做大做强提出自己的建议。

张福良[7]2010年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和绩效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矿山企业呈现“多、小、散”、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等特征。虽然从政府层面已经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但因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利益重新调整,关系复杂,难度很大。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调整矿产开发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在矿业领域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0年国务院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精神的具体措施。所以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包括矿山企业)并购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出整合不到位是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基本特征。借鉴有关并购整合理论,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论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矿山企业的特点,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总结了全国正在开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为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分析和整合绩效评价研究打好基础。根据文献综述得出的结论以及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难以到位的实际情况,本文对症下药,重点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要影响要素、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创新:一、对影响矿山企业并购成功的矿产资源要素、矿山技术要素、矿山人才和文化要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概念模型;从矿产资源角度创建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模式;论文中采用了很多翔实的最新统计数据和实例进行论证和说明。二、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提出了矿产资源、技术、人才和文化、环境、经济、安全、管理、社会效益等8方面因素是影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的核心要素,以此构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模型;三、从众多整合案例中筛选出一有代表性的煤矿整合实例,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实证研究,运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在验证指标体系可行性的同时,提炼了影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的关键因子;四、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论文从客观工作视角,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政策建议。

董辉娜[8]2007年在《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研究》文中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购己经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历过两次大的并购浪潮后,目前已进入第三轮并购浪潮。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白热化,使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但与日益高涨的并购金额和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相比,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失败和没有任何效果的并购活动占并购活动总数的42-46%。国内外学者为此作了大量调查分析,普遍认为并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整合措施是导致并购失败的关键因素。战略整合是企业并购其它要素整合的先导,贯穿于并购整合的全过程,涉及企业战略的各个层次,如果被并购企业的战略不能与收购企业的战略相互融合,并在融合的基础上制定全新的战略,那么两者之间很难发挥出战略的协同效应。因此,对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战略整合相关理论入手,总结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成果;然后依据战略层次理论,论述了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内容;根据并购双方战略依赖性与组织独立性需求,归纳了四种典型的战略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与对比。其次构建了战略整合的过程,并对整合过程进行项目管理,建立整合管理办公室,引入整合经理,从而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对战略整合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通过研究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工作,试图为企业并购的整合行为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上的借鉴。

张瑶[9]2014年在《我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购成为企业探求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的高效途径,并购更是实现企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通过并购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据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并购成少败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并购双方企业没有注意到人力资源整合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国内企业并购热潮的此起彼伏,人力资源整合渐渐成为我国企业并购中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在人力资源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本人对国内数家经历过并购的企业进行访谈、资料收集,对我国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首先对我国企业并购中影响人力资源整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加适合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对策,总结提炼出一套比较系统的人力资源整合方案,希望对我国企业并购整合活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成立之初的并购实践作为案例进行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通过对这次并购活动的背景及并购模式的分析,探讨了中交集团此次并购中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的主要对策,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源整合对企业并购成败的重要影响。希望本文对提高国内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李菊敏[10]2006年在《企业并购整合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并购从19世纪末就已出现,作为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已越来越多地被利用,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又呈现出多样化。国外发达国家对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国内理论界结合国外的理论和我国并购市场的现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据权威机构的统计,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到30%,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并购能否成功,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贫乏的局面。本文主题旨在研究并购后的整合。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的企业并购的历史和动态、分析了并购失败的原因,由此引出并购后整合问题。其次,介绍了并购整合的一些相关理论,为实施并购整合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本文按照并购整合的内容(战略整合、产品整合、文化整合、组织管理整合、人事整合、财务整合),通过国内外并购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讨并购整合的操作和管理,为我国企业并购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有益于收购者重视整合问题,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尽量减少整合成本,达到企业并购利润的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探讨[D]. 郑学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 论我国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D]. 殷莎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3]. 企业并购重组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D]. 覃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4].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D]. 杨兴锐. 武汉大学. 2014

[5]. 企业并购后品牌生态战略构建及其整合系统研究[D]. 田晓. 天津大学. 2008

[6]. 企业并购后的文化冲突及整合[D]. 葛华.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和绩效研究[D]. 张福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8]. 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研究[D]. 董辉娜. 河北工业大学. 2007

[9]. 我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探究[D]. 张瑶.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10]. 企业并购整合研究[D]. 李菊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企业并购的整合实践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