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国群[1]2004年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现代农业企业为依托,运用国内外的适用高新技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由地方政府及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牵头创办,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进行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引进、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利用高科技改造农业,全面构建信息化农业、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GIS等技术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科学化管理与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实现数据的自由传输和共享,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应用,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管理,提高了园区的示范和决策功能,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技术(特别是空间关系型地理数据库技术,Geodatabase)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GIS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一种GIS与Internet/Intranet相融合的WebGIS技术也应运而生。Geodatabase支持各种不同的地理对象模型,这些对象模型包括简单对象,地理图形要素(有位置信息的对象),网络要素(与其他要素具有几何联接的对象),注记要素以及其他更多的特定要素类型。该模型允许用户定义对象间的关系和保持对象间整体性的规则。通过定义自己的对象类型,通过定义拓扑关系、空间关系和其他的一般关系,通过捕获对象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Geodatabase可以让用户表现要素的特征更加方便、自然。通过WebGIS系统,结合系统后台强大的地理数据库,网络用户可以从Internet/Intranet上任意一个节点浏览WebGIS站点上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实现空间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计算。由于WebGIS具有的开放性、访问的广泛性、平台的独立性、操作简便性特点,目前在各行业已有广泛应用。本文运用新技术空间关系型地理数据库,研制和开发了基于WebGIS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MADAMIS),以期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管理、规划、决策和示范提供新的技术和服务平台。
申广荣[2]2002年在《农业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及水稻双向反射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的发展源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驱动力。高新技术向现实农业生产力的转化需要通过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间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等叁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起试验与示范作用的载体。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窗口应运而生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现代农业园区已引起有关部门和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等硬件设备设施方面的规划和建设,②如何提高农艺水平方面进行的探讨和试验,③园区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效益评价,④各种专业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比如柑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土壤施肥管理信息系统等。但能有效的,全面、完整地体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价值和示范效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 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对园区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快速传播,是充分发挥园区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头作用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加速进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基于此,本研究集GIS,GPS,RS,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一体构建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MAYMIS)(以浙江省为例)。特别地,考虑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的宗旨和功能的特殊性,其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完成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对管理对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状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加工,而且应是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宣传、示范和展示科学研究成果的窗口,在具有超前性地显示先进技术之功能的同时,应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科学指导,正确引导和辅助决策的作用。所以,本论文在构建以浙江省为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系统中基于水稻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的水稻K势监测方法及应川系统的研究。贝体研究内容概述如下: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根据现代农业园区本乌的特点和其建立的宗旨,进循软件工程的思想,在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组件技术,构建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按其功能结构,系统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土间数据管理于系幼,文本数据管理于系统,作物长势监测于系统,评价决策于系统,实川技术演示子系统。 ①主间数据库管理于系统是惜助于ESRI公司的组什式GIS,Mapobject控件,通过对与园区有关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类、编码,编辑、数字化输入等操作和管理,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维护,根据不同需要的多种显示,从属性数据到主间数据、从主间数据到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以及统计分析利输出等功能。为进一步以ArcIMS 作为整个系统空间数据测览与发布的lebGIS开发厂具,实现网上空间数据测览、缩放、选择等基本操作奠定了基方出。 ②基丁We b技术和V B开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文本管理于系统可迎过国际互联网,及时、准确、全面、方便地将各园区的发展模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下Internet网上。同区与川户或同区管理者之间可互泅有无,快捷地获取信息,实现各园区详细资料的实时查询。多媒体实用技术的演示和讲解将把同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川户。 ③评价洲策于系统以各种形式展示了与园区相关的特征指标及趋势分析图。系统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评价指标,川户可根据情况确定最后参加运算的评价冈于,汀基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囚子的权重,然后根据实测值, 基于指数和法给出园区最后的评价结果。另外,从理论上探讨了现代次业示 范闪区十地可持续利川的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及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应进循 的原则。 ④作物K势监测于系统(以水稻为例)集成了水稻二向反射模则,基下遥感的水稻生Ktg拟和估产模型,以及本研究建立的水稻多组分双向反射模 且且 刑和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水稻双向反射BP前向和反演模型。模刑的实现基 于面向川户的思想,采用Windows风格设计各种类型的对话枢及图标,实 现高度交互性,用户根据提示即可完成相关操作。基于神经网络的水稻多组 分双向反射BP前向和反演模型还能以图形和文本方式显示其拟合、收敛过 程,方便用户根据悄况选抒和修改相关参数。 — ————————一用一扛搭多纽分双向反射特性的研究 水稻是浙江省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变作物类型,也是我 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半歉直接关系到国比经济的发展和亿万人比 的生活。囚此,掌握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对国家有欠部门及时掌握备地区 的产量情况,科?
祝国群, 王珂, 史舟[3]2005年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技术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当前我国农业建设中的重点领域,现大多侧重对园区的工程建设和园区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而园区的管理信息化及示范推广网络化等相对滞后.本文以绍兴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例,通过利用Geodatabase,WebGIS等相关新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MADAMIS),可以实现园区的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咨询决策、地图发布、多媒体教学等功能,系统的建立为农业示范园区的管理、技术示范、咨询决策等提供新的技术和服务平台.
周炼清[4]2004年在《基于WebGIS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农业资源是指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中参与农业生产过程的所有资源要素的总称,包括自然资源(土地、水、气候、生物等)、人工物化资源(肥、种子等)、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5个类别。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解决环境、资源、粮食、人口四大问题的焦点。农业资源是农业与农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在全球范围内,全球性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加剧。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以来,源于东南亚,逐渐波及几乎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资源共享面临挑战。同时,我国农业资源尤其是农业自然资源绝对量虽大,人均相对量少,特别是耕地紧张,水资源不足,而且还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此外,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也比较大。特别是我国后备资源有限,靠大规模投入新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来缓解这一矛盾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挖掘内涵,全面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益,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减缓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在短期内所造成的冲击。 农业自然资源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时空变化莫测,运用常规技术很难获取现势性资料,更不可能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这是造成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少年来各行各业的研究者们一直对这个问题进行着积极而努力的探索,直到随着农业遥感和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等)在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个问题才有了全新的内容和令人鼓舞的进展。 卫星遥感技术能实时快速的提供目标物信息,捕捉其变化;Gls能对多种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提出快速决策方案;GPS能够快速提供目标物的位置;网络技术能及时地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送和海量数据的共享,它们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推广。目前大量的研究业己证明,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采集、农业资源管理、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预替、农业环境评价、农业决策与咨询以及精确农业等领域己经或正在开始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对克服农业生产中的四个大难题开始发挥巨大作用. 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现代农业园区,对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及农业高科技的运用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探索。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主要发展形式,因此,研究以农业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rr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水平日益提高,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应用日渐深入,高速宽带网络技术的普及,米级或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海量信息(包括空间和非空间)的快速获取、分析处理、及时传输共享从技术上讲已经日益成熟。建立基于顶teme创ln加川et网络共享的、以农业遥感和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系统的机会已经成熟。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绍兴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从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系统的需求,通过对基于cAsE和GeoDa1Labase的空间数据库设计、Qulc比ird遥感影像的融合及其应用、ArcIMS 4.01 WebGIs的定制及应用、基于ArcSDE的海量栅格影像的存储及发布等方面的研究,将目前最先进的空间数据库设计、遥感影像处理和V阳bGIs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于基于W七bGIs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实践,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l)基于e^sE和Geonatabase的空间数据库设计 在充分理解空间数据库设计原理及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运用CASE工具、U侧几语言和Arelnfo uML Models,遵循软件工程学思想,在建立数据库库名字典、数据库字段名字典及空间属性域字典的基础上,创建GcoDatabase空间要素,进行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系统GeoDaltabase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利用GcoDatabase的Gcometri。Network模型构建各类网络要素,将研究区内的一个喷灌管道系统创建为几何网络;利用XML对空间数据库方案进行修改,加快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进程。 (2)QulckBird遥感影像的融合及其应用 ①Qulc妞ird遥感影像是最近几年才商业化的亚米级遥感影像,其全色波段最高分辨率可达0.61米,多波段的为2.44米.本文利用比值变换、IHS变换、主成分变换、合成比值变量变换和加权融合等五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对Qulc妞ird全色和多光谱波段遥感影像进行影像融合研究,并利用融合影像的偏差指数、平均梯度和信息量3个指标,在与目视评定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融合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目视评定和叁个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中,合成比值变量法的融合效果在五种方法中是最好的,能满足1:2000比例尺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空间数据库建库及园区底图制作需求. ②利用最佳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后的QUickBird 0.61米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制订了相应的目视解译标准,利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提取QUic比ird遥感影像的地物信息
董超[5]2010年在《基于AE的县域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农业资源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具有种类繁多,分散程度大,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特点。农业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传统的数据组织管理手段远不能满足农业资源的发展需求。面对环境压力、人口压力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及应用已成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尤其是3S技术,不但丰富了农业资源数据获取的途径,也对进一步分析农业生产流程,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保障基础。国内外对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实际应用的成果,建立了从国家级到区县级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有效的管理农业资源提供了保障,但总的来说农业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着资金投入过大、开发难度较高和不能脱离专业软件平台等不足,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立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要工作。本研究利用ESRI公司的二次开发工具ArcGIS Engine(以下简称AE),在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环境下运用空间数据引擎结合数据库技术,进行了县域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能够方便的组织管理农业资源信息,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方便用户查询,输出分析数据,以及智能制图,系统功能模块可对农业资源信息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挖掘,实现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监测、农田水利管理等专业应用,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总体设计。根据系统设计目标和基本设计原则,对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构建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用户使用界面,划分系统模块及确定各模块功能。(2)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收集整理研究区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包括:基本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耕地养分数据、地形坡度数据、水资源等相关信息数据,依据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和原则,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农业资源数据库,按照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对入库数据统一科学分类,使杂乱数据标准化,并建立数据字典,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管理数据库,对入库参数进行设计分析,对数据库进行优化配置。(3)系统的开发实现。设计功能模块的逻辑模型,按结构化的开发方法实现系统功能。其中包括对模块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划分,模块内的流程图设计,编写代码,模块内代码的功能测试和单元测试。具体通过在VB编程环境下加载AE组件,建立基础数据操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划分功能接口,分别对系统的高级模块进行开发。(4)系统的应用。县域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广饶县为研究区,根据研究区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农业资源的管理应用,为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孙海军[6]2015年在《西北典型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密集区快速发育,典型大城市区在我国西北地区初步形成并已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核心载体和关键动力;然而,国内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规划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城乡空间匹配机理、数理关系、调适技术等方面,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系统,难以满足大城市区城乡快速发展的理论需要与现实诉求,进而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规划方法体系的架构,影响了西北地区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鉴于此,论文融贯城乡规划学、景观生态学与空间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以西安大城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空间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与总结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特征、匹配程度与空间关系;进而,在分析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目标诉求的基础上,提炼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适宜性空间模式,架构与之匹配的规划方法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首先,城乡空间一体化与大城市区城乡空间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与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规划研究在理论框架构建、空间模式优化、规划内容与规划方法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次,由城乡空间关系理论、区域空间模式理论、城乡空间模式理论组合而成的基础理论体系与国内外典型大城市区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实践经验启示共同构成了大城市区城乡空间一体化的研究基础。最后,基于城乡空间匹配原理提出的城乡空间匹配程度分析与评价技术、城乡一体化适宜性空间模式提炼技术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规划研究框架构建技术,并有效地应用于不同的城乡空间层次。(2)空间特征与问题审视。从系统空间层面看,2012年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达到63.19%,处于快速发展的基本统筹阶段;城乡空间加速融合,但经济发展、社会关联、空间整合与生活水平等内容层的实现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次,从类型空间层面看,西安大城市区的城乡生态空间连通度低、整体性差,生态斑块数量持续上升与蔓延度普遍较低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生产空间表现为城市、城郊、乡村的人口分布份额与产业分布份额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叁大地域的人口分布与产业分布的空间不匹配性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均呈现的“V”型变化特征;城乡生活空间的匹配程度尚可,城乡生活水平匹配性较好。同时发现,城乡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匹配程度与系统空间中各内容层的实现程度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再次,基于上述研究与相关的定量研究发现西安大城市区的城乡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特征;与此同时,城乡空间形态、城乡空间结构、城乡用地布局与城乡空间绩效四个方面也反映出城乡地域特色与城乡差异的空间特征。最后,长期的地域差距导致城乡空间发展失衡与城乡空间联系薄弱两大问题。(3)影响因子与动力机制。西安大城市区的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主要是政策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推动、关键空间支撑、社会发展协同四种动力综合累积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环境优化机制是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核心动力;经济发展推动机制是城乡实体基于市场机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作用;设施建设支撑机制是城乡空间高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空间演变最直接、最具明显效果的动力机制;而社会发展协同机制是最具“软实力”作用以及持续性能的动力机制。鉴于此,论文在科学评价动力因子动力属性、未来成长性及作用程度的基础上,应用系统设计与优化思想,建构了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空间演化的综合机制模型。(4)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提炼与优化。首先,论文架构了由生态空间体系、生产空间体系、生活空间体系、网络空间体系组成的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的指标体系,为提炼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提供了目标指向。其次,基于“机制—行为—过程—格局”链式循环系统,探讨了生态格局构建行为、城乡产业发展行为、基础设施建设行为以及聚落体系优化行为引起的类型空间响应。再次,按照“识别-推演-匹配-修正”的技术路线,论文提炼与推导出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即在西安大城市区城乡地域范围内,以主城区为核心,以与城市区域紧密相连的城镇与新农村社区为自由单元,以城镇极化轴带连接,形成的一种动态性空间结构调控与空间协调形式,是紧凑-效率型、公平-福利型、动态-平衡型叁种类型模式的复合体,体现着“城市极化引领、乡村田园共生、城乡有机协同、生态网络辉映”的理想空间范式,同时也是西安大城市区特定时空范畴的产物,并非城乡空间的终极形态。最后,根据产业因素及发展机制差异,进一步提炼出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旅游主导型、交通主导型、生态主导型、科教主导型、复合功能主导型等七类功能片区的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5)城乡空间一体化的空间规划方法。首先,论文认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方法是指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实施手段、行为方式及行动准则。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方法的选择及其体系的架构受到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规划方法现实问题及发展趋向的影响。其次,由动态的规划编制方法、实时的规划实施方法和高效的规划管理方法组成的体系是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地域性空间规划方法体系。其中,基于不同的空间类型、空间尺度及发展阶段的规划编制方法是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的基础。最后,规划方法运用应注重方法的地域匹配与综合应用。(6)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规划策略。从规划技术导则制订、规划编制体系优化、空间规划管理创新与支撑保障体系构建四个方面提出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规划策略。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尝试提出城乡空间匹配原理,并基于该原理及其相关空间分析与评价技术构建了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研究的总体框架,进一步丰富了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理论体系。2.基于城乡空间匹配原理,运用群组层次分析法(AHP)对西安大都市区城乡系统空间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城乡空间匹配分析与评价技术对城乡类型空间的匹配程度及空间特征进行测度、分析与评价。3.探索性地提炼出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适宜性空间模式,并根据产业因素与发展机制进行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功能区划,提炼出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旅游主导型、交通主导型、生态主导型、科教主导型与复合功能主导型七个类型片区的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在此基础上,架构了由动态的规划编制方法、实时的规划实施方法和高效的规划管理方法组成的西安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地域性空间规划方法体系。
陈浩[7]2016年在《常州市新北区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改善节水灌溉条件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利信息化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手机客户端(Android)和上位机客户端(Web)实现农业灌溉区域远程监控管理变得更加方便。本课题以常州市新北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智能化节水灌溉工程为背景,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和Web平台的农业节水灌溉软件系统,实现了常州市新北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现代农业灌溉系统远程监控和信息化功能应用。该系统应用了手机客户端(Android)、上位机客户端(Web)、组态软件、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各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小型气象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等)相结合的监控模式,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服务器中,采集的数据包括机组的基本运行参数、气象参数和植物的生长参数等。服务器采用MySQL数据库,Android端通过HTTP协议与服务器建立通讯,实时获取采集到的数据并展现在Android端和Web端界面,同时客户端可以通过MODBUS-TCP协议远程控制泵的启停和阀门的开关。论文首先分析了农业节水灌溉软件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对常州市新北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际运行工程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基于Android端和Web端的主要功能模块和设计方案,再次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实现各个功能模块需要的相关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做了相关研究,然后根据课题需求设计所需信息表,并将MySQL数据库与组态软件实现数据交换,以Android端和Web端为平台,研究开发了基于Android端和Web端节水灌溉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开发的系统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张源俊[8]2014年在《民和县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而对于农业方面,物联网等新兴的学科也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实现信息化在现在看来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把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相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十分必要。拥有一套完备的农业信息化控管系统,会对农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而这一方向也是帮助人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使农业能够向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取大量的农业信息。由于农业为立体分布,并且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十分广泛。本文按照青海省委打造“河湟特色现代农牧业百里长廊”和海东市委“建设全省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和集散中心”,通过本次研究,最重要的完成建立一个能够满足青海省人民需求,而且符合海东市地区多种族群众需求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于民和县的众多农业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以实现民和县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为目的。通过使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完成设计并开发基于Web和WebGis的民和县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本文基于Web模式,对民和县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经过分析民和县农业园区的主要业务,从而进行了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同时对系统采取了编码实现。首先该管理系统的设计采取了B/S技术与SQLServer数据库,该系统应用JSP语言设计开发,支持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同时适合大部分应用服务器,应用WebGis技术解决农业空间数据在地理位置分布广泛的问题。其主要业务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采取了UML语言进行描述,对农业园区管理中涉及到的各种业务给予梳理,并且同时对相关的子系统也进行了设计开发。再是采用基于MVC的技术开发模式开发Web环境下的应用体系,使农业园区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从而形成工作人员利用此系统完成业务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为实现系统最终设计应用目的,系统从功能、可用性、兼容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测试。民和县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融合了当前流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利用Geodatabase,WebGIS等相关新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信息系统(MADAMIS),可以实现园区的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咨询决策、地图发布、多媒体教学等功能,系统的建立为农业示范园区的管理、技术示范、咨询决策等提供新的技术和服务平台。
周微茹[9]2010年在《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系统研建》文中提出都市农业是指分布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农业区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北京市目前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求,京郊重点建设区域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并加大其宣传示范及带动作用。本文利用信息手段对京承路(北京段)走廊建设成果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基于J2EE、ArcIMS和空间数据库等技术的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系统,形成了助民、富民和便民的信息化技术产品。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2)WebGIS的相关技术和构建方法的研究;(3)研究空间数据库、Ajax、MVC结构模式等系统构建关键技术;(4)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5)运用农业生态数学模型计算、评价京承路都市农业建设前后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走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课题完成了对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研究成果为北京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孙孝龙[10]2011年在《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栽桑养蚕文明古国,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蚕桑茧丝绸世界闻名。研究和建立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古老的蚕桑业,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较多,但针对桑树栽培技术的信息化研究很少,桑树病虫害防治系统、基于C/S模式的桑树栽培系统以及蚕桑专业网站提供的技术信息和访问方式还不能完全满足蚕桑生产技术指导的需要,特别需要构建功能完整、数据可靠、知识丰富和规范、专业、适合农村推广应用的桑树栽培信息系统。研究以江苏省重点蚕区的蚕桑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人员、专业合作社以及生产大户等为调查对象,选取苏北、苏中和苏南蚕桑重点产区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桑树栽培实用技术、系统功能、系统应用等内容进行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桑树栽培技术涉及面广、内容较多,缺乏专业标准;面向桑树栽培生产实际、具有专家知识和经验、能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关键技术需求紧迫;需要建立专业数据库和技术信息库,以方便用户根据需要查询和参考,能实时指导桑树栽培生产与管理;急需开发对用户终端设备要求低、界面友好、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互动交流的信息管理系统。本研究综合利用植物生理学、桑树栽培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蚕桑综合利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广泛收集和提炼桑树品种数据、虫害数据、病害数据、生产与管理措施以及特色产业开发等专业资源和多媒体信息,构建了包括品种数据、病害数据、虫害数据的桑树栽培数据库,设计了信息采集、咨询、查询、统计、维护、输出、更新等系统服务功能。系统以VS2008和ASP.net叁层架构开发应用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 2008管理系统,运用ADO数据库接口技术与后台数据库连接开发数据库访问模块。页面开发工具采用Adobe Dreamweaver CS3,界面制作工具还使用了Frontpage、Autherware、potoshop、Flash等图形软件工具,研发了基于B/S模式的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Mulberry Pla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PIMS),并完成了该系统的应用测试。本系统依托“盐城蚕桑丝绸网”(//www.jsyccs.com),以“专题服务”的形式实现推广应用。在行业主管以及推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系统在江苏省南通、盐城蚕区等6个乡镇示范基地、62个技术推广单位以及3600名蚕农中应用,服务桑园30万亩,提高了技术普及率62.4%,增加了技术服务项目50%,桑园综合利用增加了68.3%,间接增加桑树栽培产业3000多万元。系统应用解决了桑树栽培知识量大、关键技术缺乏、推广服务形式单一、实时指导困难等难点,深受地方技术服务部门和广大蚕农欢迎。系统研究和推广促进了新形势下蚕桑产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为蚕桑技术推广服务提供了科学途径和推广范例。
参考文献:
[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祝国群. 浙江大学. 2004
[2]. 农业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及水稻双向反射模型研究[D]. 申广荣. 浙江大学. 2002
[3].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技术实现[J]. 祝国群, 王珂, 史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
[4]. 基于WebGIS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周炼清. 浙江大学. 2004
[5]. 基于AE的县域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D]. 董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6]. 西北典型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规划方法研究[D]. 孙海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7]. 常州市新北区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陈浩. 扬州大学. 2016
[8]. 民和县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源俊. 北京工业大学. 2014
[9]. 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系统研建[D]. 周微茹.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10]. 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D]. 孙孝龙.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农业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农业园区规划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互联网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三农论文; 水稻品种论文; 信息系统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