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意义探讨论文_苟由东,杨林

苟由东 杨林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68例(其75个椎体)胸 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PKP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结果:所有病历完成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进行椎体前后缘高度评价。两组术后3天比较P>0.05,无差异,术后1年随访比较P<0.05,B组较A组改善更加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椎体高度丢失更加明显。结论:患者本身的骨质疏松程度与后期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有密切相关,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防止或减少PKP术后相关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或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发展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 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05-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最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椎体成形术后继发相关椎体骨折或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亦随之出现。我院自2012年开展PKP手术以来,术后运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并结合运动疗法加强腰背肌锻炼,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的68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骨密度改善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椎体恢复高度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接受PKP住院治疗的患者共68例,其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55~84岁。平均64.7岁。68例患者中单发骨折62例、多发骨折6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骨密度,根据观察到的骨密度值换算得出T值进行分组:骨质疏松组(A组,T值≤-2.5SD)42例,骨量减少组(B组,-2.5SD <T值≤-1SD)26例。

1.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观察指标为:骨密度、椎体高度(包括椎体前缘、椎体中线及椎体缘高度)。

1.2.1骨密度测量 参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低于正常成人的峰值不足一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降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

1.2.2椎体前后缘高度测量 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椎体前缘、中线及后缘的高度,以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的平均值作为骨折椎体的平均高度进行对比分析。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3天椎体平均高度—术后1年椎体平均高度)/术后3天椎体平均高度。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P<0.05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方法

1.4.1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垫空腹部,局部麻醉,C臂X线机前后位和侧位投照确定伤椎两侧椎弓根区域,标记皮肤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分别以伤椎棘突为中心左右各旁开约3cm,左右各做一长约0.2cm纵切口,用两根 椎体成形专用穿刺针于切口处,正侧位透视下逐步进入双侧椎弓根,侧位显示针尖穿入椎体后缘约1.5cm,正位显示针尖均位于椎体内,穿刺成功。退出穿刺针内芯,透视下用椎体成形专用钻头分别钻开球囊通道,再在透视下于分别于两侧通道放置成形球囊,检查球囊位置较佳后逐步撑开,正侧位透视显示撑开程度可。负压下退出球囊,透视下两侧同时缓慢注入骨水泥,并监测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是否渗漏,待骨水泥分布满意后稍凝固,拔出套管。每个椎体约注入4.8ml~6.0ml,术后平卧24小时,腰背部佩戴腰围保护下逐渐下地功能锻炼。

1.4.2骨质疏松症中西医药物治疗 口服钙尔奇D 600mg bid以补充钙质,阿法骨化醇胶丸0.25ug bid促进钙吸收,阿仑膦酸钠片每周70mg,抑制破骨细胞,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口服仙灵骨葆胶囊以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

1.4.3运动疗法 术后 3~7d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后,鼓励患者在床上作伸腰挺腹和翻身练习,翻身时腰部维持伸展位,肩与骨盆同时翻转,翻身后进行俯卧位的过伸练习;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采用五点式、三点式、飞燕点水式等方法行腰背肌功能锻炼[2]。三种方法交替练习,反复约20遍,每日不感疲劳为度,使患者两周内能充分挺腹和达到最大限度的腰过伸。6周后站立位进行脊柱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骨折愈合后指导患者进一步扩大脊柱活动范围及增强背肌肌力练习[3],该疗法应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1.4.4由于骨质疏松受激素水平、营养状态、日照运动、生活方式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指导患者养生保健,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适当的活动锻炼,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 低盐饮食等,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2.结果

68例均顺利完成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进行、椎体高度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年骨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表1);椎体高度丢失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椎体高度丢失更加明显(表2),两组临床观察均未发现相邻椎体再骨折。

表2示:椎体高度丢失率B组与A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术后继续采用口服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胶丸、阿伦磷酸钠片、仙灵骨葆胶囊四种中西药联合,前三种药物在补充钙质、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提高骨量有显著效果,仙灵骨葆胶囊作为中药补肾健骨的代表方药之一,具有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的功效。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逐渐亏虚,致血和骨髓化源不足,骨失充养,骨矿含量减少,出现骨软无力,易发生骨折等肾虚症候,故中医补肾健骨是防治的核心所在。

腰背肌锻炼对维持及增强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紧张前纵韧带,使PKP术后进一步恢复椎体高度的趋势;科学的腰背肌锻炼具有预防脊柱相邻椎体再骨折的作用,行PKP术后,虽然可以修补脊柱前柱的稳定,但是无法同时增强后柱的作用,而且由于骨水泥进入椎体 ,改变了椎体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了椎体的力学特点,容易造成相邻椎体的应力集中,导致骨折再发生,腰背肌通过张力带作用可以减缓因前柱压应力增加而造成的再骨折风险。

总的说来,引起术后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或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较多。发现与之相关的骨质疏松程度、椎体高度等几个指标在临床上也是可以通过术后中西医结合方式加以干预,因此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防止或减少PKP术后相关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或继发骨折的发生发展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2011,4(1):2-17.

[2]郭铁成,陈勇,岳翔.患者自我干预在腰背痛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5,20(6):369-370.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1-23l.

论文作者:苟由东,杨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意义探讨论文_苟由东,杨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