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年;留置胃管;居家护理;延续性护理
胃管又称鼻胃管,经由鼻孔插入,穿过胃管、食管到达胃部,通常用于洗胃、抽胃液,也可用于营养支持,在神经内科、消化科的应用范围较广,临床实践价值较高[1]。但于胃管留置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为分析延续性护理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实践价值,现对我院75例出院后需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展开探讨,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75例出院后需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1月——2019年9月;分组方法:抽签法;组别:参照组,实验组。病例详情:参照组共37例,男女之比16:21,年龄60~82岁,平均(69.87±1.35)岁;实验组共38例,男女之比15:23,年龄60~81岁,平均(70.05±1.17)岁。经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护理干预,包括:留置胃管护理要点讲解、健康知识宣讲、口腔护理等。
实验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1)构建延续性护理档案:于患者出院时,登记其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微信、电话)、出院时间、带管状况、家庭住址、最后诊断等,了解患者与家属的胃管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与护理技能。登记档案中还应包括随访内容、处理结果、反馈意见等。患者出院前1d,向其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包括:管道固定、鼻饲护理、并发症处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鼻饲液选择与配制、口腔护理、翻身叩背方法等,以提升其自我护理技能[2]。(2)院外随访:患者出院第2d、7d,开展电话随访,询问患者鼻饲液性状、鼻饲滴注与推注状况、鼻饲管通畅与否、鼻饲前患者体位等。另外,每隔2d在微信交流群中发布鼻饲护理相关内容,以提升患者与家属护理技能。出院第2、3周,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展不定期随访,和患者及家属保持及时、连续沟通,实时掌握患者鼻饲与疾病情况,予以专业指导。如果电话随访期间,发生特殊情况,如:胃管脱管、频繁误吸、胃管阻塞、食物反流等情况,应认真听取患者与家属疑问,并纠正相关举措,以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出院第4周,进行家庭随访,查看鼻饲管是否在胃内,询问其日常鼻饲护理操作,提出相关建议与指导,以保证患者与家属鼻饲护理操作的专业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学软件SPSS22.0系统中录入75例出院后需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研究数据,计数资料应用检验n(%),当P小于0.05时,便可判定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较高,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即通过一系列护理行为的设计与实施,来确保患者于不同照顾场所与同一健康场所受到连续性、协作性的照护,一般是指由医院到家庭的持续,包括由医院制定出院方案、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的连续性指导、随访[3]。较多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仅限于住院期间,当患者出院后便终止了护理干预,虽然多数患者健康问题于住院期间已得到解决,但回家仍然存在较多健康问题,尤其是留置胃管老年患者,所以,出院患者仍存在照顾需求。而延续性护理则能有效满足出院患者健康照顾需要,减少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实践性较高。在老年留置胃管居家护理中,延续性护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延续性护理档案,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明确护理方向及内容,从而促进后期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家庭随访的开展,提高患者与家属留置胃管护理技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相较于常规护理方式,延续性护理方式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更强,临床实践价值更高。本研究中,采用延续性护理的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应用常规出院护理的参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这提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在老年留置胃管居家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实践性。
参考文献:
[1]鞠斐. 老年患者超长期留置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2):223.
[2]高爱平,束燕,魏艳红,等. 延续性护理对双J管留置患者拔管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2(5):694-696.
[3]王杰, 马虹颖, 杨存美. 老年重症患者留置胃管致迷走神经性晕厥一例的抢救及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 34(11):49-50.
[4]康会霞, 马俊英, 冯宝杰,等. 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术后院外留置尿管患者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8, 40(4):624-627.
论文作者:吴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患者论文; 延续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老年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发生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