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效果分析论文_蒙钦星

蒙钦星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卫生院 广西贵港 537118)

【摘要】目的:探究兰索拉唑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5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兰索拉唑;消化内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09-02

消化内科主要收治的是以食管、胃、大肠、小肠以及胰腺疾病为主的患者,由于涉及到人体多个组织器官,消化内科疾病的种类非常复杂、类型较多,治疗较为复杂[1]。临床中常见的有胃溃疡、慢性胃炎、12指肠溃疡、结肠炎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均有发病。其中消化道溃疡、胃溃疡等疾病若是治疗不及时还有发生穿孔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2]。本本文选择我院消化内科中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兰索拉唑的临床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5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的为19岁、最大不超过74岁,平均为(43.27±8.56)岁;病程在3个月~5年之间,平均为(1.6±0.7)年;其中胃溃疡患者19例、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例、复合性溃疡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不超过75岁,平均为(45.03±8.79)岁;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平均为(1.9±0.6)年;其中胃溃疡患者17例、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例、复合性溃疡患者11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和治疗,确保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紧张或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若存在神经衰弱等症状,可以适当给予镇定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每次给予20mg,口服,每天一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每次给予20mg,口服,每天两次。治疗八周之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的症状评分标准为:无症状记0分;轻度症状且对生活没有影响记1分;中度症状偶尔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记2分;重度症状对工作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可以耐受记3分;症状严重到无法耐受记4分[3]。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之后患者的出血、反酸、胃热等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恢复到正常水平,使用胃镜检查溃疡面消失或仅留下瘢痕;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在50%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且溃疡面的恢复情况差[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实施分析处理,患者的治疗结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之后的症状积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3.21±0.14),通过8周的治疗,症状积分下降为(1.15±0.16);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为(3.18±0.17)和(2.48±0.22)。两组治疗前差异结果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之后的症状积分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消化道内科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疾病类型多、治疗风险较大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常见的消化道内科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并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极大的不变。因此,对于消化内科疾病应当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本组中患者大多都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反酸、胃痛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率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应用兰索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起到较好的临床成效。兰索拉唑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对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消化内科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药物通过血液吸收到壁细胞,与HKATP酶结合,使其食物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从而提高胃部pH值[5]。同时,在酸性条件下,兰索拉唑能够快速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转化成为次磺酰以及次硫酸延生物质,具有很强的幽门螺杆菌抑菌活性。根据相关资料报道,在相同的条件下,兰索拉唑的幽门螺杆菌抑菌活性高出奥美拉唑4倍以上。该药的主要作用表现为:抑制胃酸分泌刺激、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抑酸的时间持久,效果优良。且大多数研究中该药的不良反应较轻,对患者的健康不造成额外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结果显著;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得到显著的改善,喻示患者的反酸、胃痛、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覃华,赵秋.兰索拉唑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3):186-188.

[2] 邹龙.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99-900.

[3] 徐娟.兰索拉唑在消化科疾病药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6):78-78.

[4] 白班俊,黄国美.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45-946.

[5] 李彩丽,朱国军,刘岳等.兰索拉唑对糜烂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胃电节律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0):913-915.

论文作者:蒙钦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效果分析论文_蒙钦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