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测量放线在房屋施工建设中不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还是房屋施工建设的基础,因此,测量一定要按部门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其中一些可靠、科学的数据,都可以用来判断工程的进度与工程质量。此外,工程师也要本着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将自身经验及测量理论相结合,从工程的实际出发,确保房屋建筑施工建设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的必要性
作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工作,测量放线施工在指导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也顺利的保证施工的进度与建筑物质量。房屋建筑的全过程离不开测量放线工作。按照整个房屋建筑施工对其进行划分,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总体可分为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以及主体施工测量放线三部分。其依次的定义为房屋建筑的第一次放线;在定位桩设定完之后,进行的放线测量复核;在房屋建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后直到房屋建筑竣工封顶这一段时间内的测量放线工作。这三部分的组合就组成了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它们是整个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必须做好测量放线施工工作。
二、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工程共有29层,建筑总高度为112.63m,属于商业高层建筑。其中,地下室有两层,层高为4.1m,地上1-5层为裙房,一层层高为5m,2-5层层高为4.5m,5-7标准层层高为3.5m。建筑平面、立面呈现长方形,建筑结构为现浇砼剪力墙结构类型。施工规范要求轴线测量精度不大于1/10000的轴线位移、竖直小于20mm的垂直度,±0.000绝对高程为182.547m。整个建筑设防为七级抗震等级。
2.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2.1整体测量控制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提供的放线依据,采用经纬仪及钢尺进行测量放线。在进入现场后,测量员首先要同业主着手实地校核红线桩和水准点,并做好记录。待校核交接完毕,测量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严谨细心地开展施测的各项工作。将控制网的误差限制在毫米级,保证测距相对中误差控制在1/20000~1/40000之间,测角中误差限制在±5s以内,在测站上的高差误差限制在±3mm以内。在延长直线时采用正倒镜取中法,测水平角时采用测回法观测。
2.2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
高层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网,在布置控制网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一层结构不宜留放线孔,以免雨季时雨水倒灌到地下室淹没电梯等设备。
2.2.2放线孔以离轴线 1 米左右为宜,尽量避开剪力墙、电梯井等钢筋、模板密集的区域,以利于放线工作,各区放线孔最好布在同一直线,以便于相互检核。
2.2.3放线孔宜留在同一个层面,以便垂准仪向上传递控制点,分区域施工时,放线孔也要分区域布设,以利于施工。
2.3施工测量、放线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结构施工测量基础部分实行外控制法,地下室采用外控制法,主体结构采用内控法。根据整体测量布控图,当施工基础部分时,采用外控手段,利用经纬仪将设在基坑四周的控制点轴线转移至坑内,以控制开挖及坑底部落低部分的平面位置。根据标高控制点,利用水准仪控制垫层标高。当垫层施工完毕后,再根据轴线、标高控制点施放出准确的轴线和标高控制点,给底板施工创造精确的平面尺寸。控制点的保护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要将外部测量控制点放于围墙上或永久的构筑物上,并予以保护,内控点用砖与铁盖板加以保护。
2.3.1基础施工测量、放线
根据提供的坐标点,同时利用CAD绘图软件结合基础结构施工图,提前确定本工程轴线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点,并计算出各轴线控制点的坐标值,作为基础轴线控制网和控制点投测及基础施工放线测量的依据,高程水准点以业主提供的高程为基点,作为基础标高控制测量依据。
2.3.2基础开挖放线
由于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距基础外边线较远,在基础开挖时,不易被破坏,故在开挖基础时不需引桩。基础开挖撒线宽度不应超过15cm。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设计边坡及地面高程,分别测设出基槽下口及基槽上口,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位允许误差+50mm、-20mm。基槽下口桩允许误差为+10mm;开挖至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角与3m×3m的方格网点标高,允许误差为±10mm。此外,垫层上的基础放线应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投测在垫层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3主体施工测量、放线
当基础施工完毕后,此时基坑底部已经基本稳定,在测量时首先进行基坑外围轴线、标高控制点的复核,确认控制点无误后,利用激光经纬仪AZ322-A,水准仪DJD-C将标高控制点、轴线施放到地下室底板表面上,并设立建筑物高程控制点和内控轴线控制网络系统。此时建筑物内形成独立系统,而外部标高、轴线控制点转换成为建筑物的变形比较系统,将作为建筑物沉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外墙装饰墙面控制的检验等基点。外部控制点须经常检验复核,保证系统的精确度。当内控轴线、高程系统完成后,将由底板向上进行整个结构内控轴线施放。内控轴线上移采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进行内控轴线测设。交汇点垂直向上的楼板均每层留200×200的测量孔,利用激光经纬仪通过辐线交汇点向上垂直投射至上层空洞处的透明靶上,确定上一层楼四角控制轴线交汇点,再利用经纬仪将四点转角交汇复核,即可得到上层楼层的控制轴线平面,利用该平面控制体系即可控制上层楼的施工位置。
2.3.4各楼层水平标高传递
以施工图纸给定的±0.00标高作为水平标高依据,从建筑外引测至建筑内以利向上传递的部位,电梯井、管道井的内墙上作好明显标记作为结构施工向上引测的标高依据,每个楼层标高以此依据作为原始点用经校检后的50m钢尺向上丈量,并作好标记作为本层的水平标高依据。在施工中应引测多个水平点依据绘 制平面图并标明各点的标高,将资料交各栋号施工员,因此应采用闭合法检查多个水平依据点以满足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3.加强沉降观测
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以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寿命和安全性,所有高层建筑物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3.1布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3.2埋设沉降观测点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埋设沉降观测点应在剪力墙±0.000标高以上50cm处开洞,将直径25的钢筋或铆钉,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水泥砂浆填实。
3.3沉降观测周期
沉降周期规定:从进入场地开始前三个月每半月观测一次,后三个月每个月观测一次。半年后根据情况,每月观测一次。直至该层建筑结顶为止,或延续半年。
三、提高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的措施
1、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
在进行房屋建设测量放线之前必须建立好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以正方形和矩形格网为主。施工控制网是测量放样和工程验收的基准,所以精度要求非常高。为了更好的做好误差评定工作,必须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提高其精准度。
2、做好放线孔控制
一层结构不宜留放线孔,以免雨季时雨水倒灌到地下室淹没电梯等设备;放线孔以离轴线1米左右为宜,尽量避开剪力墙、电梯井等钢筋、模板密集的区域,以利于放线工作,各区放线孔最好布在同一直线,以便于相互检核;放线孔宜留在同一个层面,以便垂准仪向上传递控制点,分区域施工时,放线孔也要分区域布设,以利于施工。
3、测量放线的记录与整理
在测量放线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测量放线的记录与整理。特别是针对出现的问题,一经观察发现必须立即按照流程进行上报处理,以此将房屋建筑质量问题进行预防控制,从而避免在后期工程施工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降低人力、物力耗费。所以在进行测量放线记录与整理工作时,必须认真分析观测记录,以保证工程正常、有效、合理的进行。
四、结语
总之,由于建筑施工放线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始终,而房屋造型设计不断更新,放线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应仔细分析研究建筑设计图的特点,根据建筑的轴线形状、竖向结构特点,找出建筑施工放线的关键控制点。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人员也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学习新的建筑设计思想、新的建筑施工放线技术,为推动建筑施工放线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文杰.对建筑工程定位放样及其测量中减小误差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2(03)
[2]王艳辉,赵永华.建筑工程定位放样和误差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论文作者:黄石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测量论文; 轴线论文; 标高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础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误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