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寄宿学校学习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适应学校环境,远离父母的状态,使得他们的心理不能更好地成长,因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生活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席问题,包括压抑、逆反、孤独、逆反、负担心理等等,针对此寄宿学校教师应采用针对性措施,缓解学生不良情绪,帮助其养成正确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心理问题;措施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户口的人民逐渐向城市涌进,他们来到城市工作生活,但是却不能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因此农村有很多寄宿学校,而寄宿学校中部分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像学校制度严格、学生处于封闭状态,长时间看不见父母等等,产生不良心理,包括厌学、自闭、自卑等等。针对此种问题,寄宿教师想要更好地帮助农村寄宿学生更好的成长,应当找出学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并分析发生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压抑心理明显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为的是屏蔽不良因素干扰,减少安全隐患。这种管理方式,虽然保障了学生安全,但是也严格束缚导致学生压抑辛苦。学生们表面上看规规矩矩,实质上却是神情黯然,心理存在压抑问题。
(二)逆反心理严重
因为学生远离父母的亲情和管输,单纯一道学校制度管理,在管理缺乏时,会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寄宿学生内心非常脆弱,在学校中难以松弛情绪,表面有表现出学生的温文尔雅,可是内心积累着逆反情绪,如果有被导火索点燃,爆发将非常激烈。
(三)疲惫心理倾向
农村寄宿学生面对着“宿舍-食堂-教室”这样三点一线的循环,表现出严重的疲惫心理倾向,学习时间长,作业负担沉重,内心也有一定经济负担,不能经常看见父母渴望,接触不到新鲜事物,单调规律的生活,这些会让学生们感到自身体力不能支配,从而形成严重的疲惫心理。
(四)较强的孤独心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中,有一些很早就来到了这种学校,很早就与父母分离,因此被剥离了家庭温暖以及家人亲情,这样情况下,家庭教育功能也就被大大弱化,亲情关系淡化。这样的孩子,每天从早到晚,都会处在思念父母的思绪中,何谈快乐,更不能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寄宿制学校是封闭管理,学生会感到更加的孤独,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性格缺少,慢慢地变得封闭和内向,长久以往可能会导致孤僻性格,对于学生今后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一定影响。
(五)存在畏惧心理
部分寄宿制学校中的农村学生,远离父母双亲,心理上会觉得无依无靠,如果教师和同学也不能给予关怀,将会出现畏惧心理,极度缺少归属感,觉得哪里都不是家,哪里都不安全,因此胆小怕事,严重情况容易出现性格缺失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措施
(一)提供更多保障,减轻学生负担心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接受到学生之后,学校本身应当有完善和健全的教育经费体制,以此作为开展教育的保障,资金充足才能更好地办学。学校要尽力争取更多政府的支持,同时完善自身教育教学后勤保障体制。包括配备教育部分规定的统一后勤标准,并提高补贴标准,这样可大大减轻农村学生家庭负担,进而减轻学生在这方面是思考。强化生活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帮助农村学生适应寄宿的生活,学会自理,缓解独立生活对于学生产生的心理负担。
(二)重视情感管理,补足学生缺失的亲情
寄宿学校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和爱护之后,学生才能不过于想家,在学校有一种归属感,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面。因此,寄宿学校教师要能给学生多多的关爱,营造温馨的气氛,重视情感管理,呵护所有学生,保证学生吃得舒心、住得放心、玩得放心,逐渐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差别进行缩小,让学生能在学校感受到家庭一样的关怀和温暖,从而补充在父母那缺失的亲情。
(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缓解学生心理的压力
农村寄宿学校应当有健全的制度与设施,以便能与家长有更好的联系。为学生准备一些与家长联系的公用电话,但是要限定使用时间和次数,不能让学生过于依赖这种电话,以便学生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家长接送学生,提供方便条件,教师要督促家长,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探视学生。构建家访制度,将教育源头调转家长,定期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教师有责任指导家长,怎样能帮学生转移注意力,进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比如,在周六和周日,可以带领孩子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带着孩子到游乐场玩一玩,宣泄出积累一周的不良情绪。
(四)积极的课余活动,促进学生疲惫精神的消除
有益运动和游戏以及课余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消除一身疲劳,也能帮助学生转移心中的注意力。农村寄宿学校可以运用报刊、广播、板报等形式,宣传积极向上的文化,也可以组织一些业余活动,像书画比赛、唱歌比赛、体育比赛等等,教师要动员学生参与,以此丰富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出积极向上、满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校园文化变得温馨高雅。这样能使得处在紧张学习情绪中的学生,受到健康环境熏陶,并获得充足休闲的放松,缓解长期学习压力下的身心疲惫以及精神不振。
(五)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
农村寄宿教师要担任起心理疏导责任,针对学生开展有计划的心理疏导活动,促使学生变得快乐和轻松,进而健康成长。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积极的诱导,引导寄宿学生说出心中的苦闷、压抑、孤独、困惑、委屈等情绪,并积极了解心理变化情况,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学生隐私,获得学生信任,并针对实际状况,对学生做不同的引导,缓解寄宿学生心理负担,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在远离双亲和严格管制之下,心理脆弱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包括压抑心理、逆反心理、疲惫心理、孤独心理、畏惧心理,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采用的预防措施包括,提供更多保障,减轻学生负担心理;重视情感管理,补足学生缺失的亲情;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缓解学生心理的压力;积极的课余活动,促进学生疲惫精神的消除;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帮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建利,吴鸿燕.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 2018(2):14-14.
[2]陈艳海.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J].神州,2017(26):74-74.
[3]常春生.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黑河教育,2017(3):3-4.
论文作者:黄巧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学校论文; 农村论文; 寄宿制论文; 负担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