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道疏浚工程,是港口航道建设的主要施工部分,也是现代港口运输产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的基础环节。基于此,本文以软弱土质环境为例,着重探究航道疏浚工程的绞吸式施工方法应用要点,以达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现巷道开发行业综合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软弱土质环境;航道疏浚工程;绞吸式施工法
一、绞吸式施工方法施工原理分析
绞吸式施工过程,是指利用绞吸式挖泥船,借助挖泥船的铰刀将海底沙、石等挖掘物质铰松散,然后将其将与泥水混合,再由船上离心泵将泥浆从管道中排出,输送到固定的泥土处理场地中。这一实践过程中,分别借助发动机、铰刀、泵机等设备挖掘进行生产处理,是现代港口航道疏浚技术应用中,最常见的一种航道挖掘方法。
二、软弱土质环境下航道疏浚工程的绞吸式实践要点
A为国内一期标准巷道,底槽宽155-200m,边坡比为1:8,前期水深(-5)-8m,挖掘后深度为(-12)m。挖掘土质以黏土软土质为主,上层较软,下层常年沉积,土层较硬,含沙量冬季比夏季明显。利用绞吸式技术方法进行软土土质环境挖掘期间,实践技术要点分析以A工程为例,笔者将把握以下要点归纳为:
(一)边坡挖掘环节
软土土质相对松散,进行航道建设时,极易出现挖掘区域坍塌等问题,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运用绞吸式方法进行巷航道处理时,首先进行边坡挖掘。一般来说,为增强挖掘区域的稳定性,通常采用分层阶梯式挖掘法进行挖掘。
我们以A工程为例分析,首先,按工程土质、施工效能分层情况,确定分层挖掘的角度。本次A工程的挖掘边缘,按照铰刀直径2.5-2.7m,上土层挖掘按2.5米分层,共计分为三层,每一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m;其次,按照《疏浚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将本次各类土质水下边坡的设计比控制在1:5之间。开挖时,从可下桥首层开挖,先后经过阶梯边缘,疏浚底塘边角,疏浚底槽端点依次挖掘。待初步挖掘工作完成后,采用横向欠挖测量补充法,对挖掘区域进行阶梯边边坡挖掘测量,对未达到挖掘标准的区域进行补充挖掘,确保挖掘区域挖掘保质保量的实施。
(二)挖深测量
利用绞吸式施工法进行软土条件下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时,第二步骤是进行挖深测量。其实践的一般规律可归纳为:首先,按照“挖掘深量=水位+设计挖深+超深量”的公式,计算挖掘区域的挖掘整体深度。其次,将绞吸式施工设备中的铰刀,调整为郎峰深度与挖掘深度对等的状态。同时,在软土路基挖掘的周边,选择一块与实际挖掘地质环境相似的区域,测试挖掘设备实际应用的效果。最后,将调整、实验好的设备应用到实际挖掘工作中,开始进行区域挖掘。
本次A工程实际挖掘期间,施工人员利用绞吸式施工法进行实践挖掘期间,首先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出A区域的挖掘深度在18-20m之间为最佳;其次,施工人员在距离A工程100m的地域环境中,实验绞吸式施工挖掘,实验后对挖掘区域的设备做功情况、挖掘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终确定挖掘精准度后,将其应用到A工程中。
(三)泥浆浓度调控
绞吸式施工法在实际挖掘过程中的应用,需结合实际挖掘地理环境情况,适当调整绞吸式设备的泥浆搅拌强度。按照国家绞吸式施工法泥浆搅拌挖掘标准可知:挖掘区域的土质在1-3等级之间,泥浆浓度应保持在30%-40%,4-5等级之间,泥浆浓度在20%-25%之间。同时,绞吸式施工设备的泥浆浓度越高,设备积压处理的速率也应越快,这样才能够确保绞吸式施工搅拌后的泥浆粒径,与土质输送的强度保持协调状态[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A区域的土层等级为4.5级,且软土层部分以沙石地为主,运用绞吸式施工法进行泥沙挖掘时,首挖掘深度控制在25%,且本次挖掘真空压力控制在40KPa。水下水泵调节时,线确保输送压力与流量调节强度在40KPa左右即可。
(四)潮汐浅点控制
潮汐浅点控制,是利用绞吸式施工法,进行潮汐调节的关键要点。若实际挖掘期间,潮汐点的控制深度,与潮汐点的控制条件不同,则绞吸式施工期间,极易出现泥浆挖吸过程不连贯、铰刀的切割效果不好的问题。
针对A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绞吸式施工挖掘时,施工人员结合A区域有潮水变化的规律,确定潮汐点的最高和最低部分,然后再调整铰刀挖掘深度,并按照设定的挖掘点进行具体化挖掘。以上关于A区域绞吸式施工法实际应用可知:该种挖掘方式,可有效规避是设备挖掘中的问题,实际挖掘时按这一思路进行施工,可保障挖掘效果。
(五)换条挖掘点施工要点
软土土质区域挖掘时,设定设备换条挖掘交换点,可有效规避实际挖掘中出现坍塌的问题。一般来说,绞吸式施工法,在软土土质挖掘区域进行施工时,会将挖掘换条区域,设置在距离绞吸式施工挖掘区域3-5米左右的位置上。一旦挖掘过程中出现实际挖掘问题,可通过换条挖掘更换的方式,进行替代性挖掘位置调换。也就是说,所谓换条绞吸式施工挖掘区域,是为当前挖掘区域,设置一个备用条件,作为规避实际挖掘坍塌问题“备选”方案。
(六)风浪性挖掘浅点
所谓风浪挖掘点的定位,是指挖掘绞吸式施工设备实际应用期间,检测系统容易受到港口天气环境的影响。挖掘区域受到海浪、水流的冲击后,需再次进行绞吸式施工设备定位挖掘,此时极易出现定位点错位的情况。为确保绞吸式施工设备挖掘时,可保证工程实践挖掘设备始终以同一个点上,需借助外部设备将挖掘设备进行固定,然后确定设备挖掘关键定点,再进行绞吸式设备具体施工。
A工程在软土土质区域进行施工时,先结合本次港口巷道设计的具体情况,确定本次软土航道施工建设的位置,再利用数字定位分析技术,建立虚拟卫星挖掘图,确定区域挖掘的核心点,按部就班的进行A区域挖掘。
(七)跨桩浅点的定位
跨桩浅点的定位挖掘,也是软土土质环境下,区域挖掘的具体要点之一。绞吸式施工设备实际挖掘期间,也有可能会出现挖掘区域周边存在异物的问题,施工人员为确保航道疏浚工程工作的顺利实施,需在主体挖掘区域周边,寻找与阻碍点相似的位置,建立对等位置上的跨桩点,通过局域调整的方法,实现周边挖掘区域工作的梳理进行[2]。
A工程进行绞吸式施工设备挖掘期间,施工人员挖掘到A1点时,出现了挖掘阻碍问题,为确保本次绞吸式施工疏浚工程顺利进行,施工人员又选取了多个与之对应的处理点,实行平行挖掘处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试论软弱土质环境下航道疏浚工程的绞吸式施工方法,是现代水利工程综合挖掘与开发的理论要点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边坡挖掘环节、挖深测量、泥浆浓度调控、潮汐浅点控制、换条挖掘点施工要点、风浪性挖掘浅点、跨桩浅点的定位,探究软弱土质环境下航道疏浚工程的绞吸式施工要点。因此,浅析软弱土质环境下航道疏浚工程的绞吸式施工方法,将为社会水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方法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柏义.软土条件下航道疏浚工程的绞吸式施工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09):131-132.
[2]明晨.软弱土质环境下航道疏浚工程的绞吸式施工方法[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1):44-48+94.
论文作者:黄文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土质论文; 区域论文; 航道论文; 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泥浆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