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花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 733399
摘 要:成功的英语教学不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授的知识,培养应有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热烈有趣的氛围,紧紧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脑神经纤维始终处于激愤和导通状态。
关键词:课堂效率 营造氛围 教学方法 教学规律
堂课教学效率高不高,要看学生在课堂内是否活跃。这“活跃”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那么,该如何激活课堂呢?笔者就此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激活英语课堂,实现教学双赢的必备条件
1.教师的良好素质是保证。
课堂是否活跃,与教师有密切关系。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从容自如地操纵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很难想象,语音不准,张口就是错误的教师怎能激发学生兴趣。教育理论贫乏,不会处理教材、不会按教学规律做事的老师,怎能使课堂活跃。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正确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交给学生,不能以“教”代“学”。
2.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永远是权威,居高临下,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缺少必要的民主,即使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以参考书、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升学模式又造成学生之间竞争多、合作少。这样,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受到了严重束缚和压抑,学生不是主体,课堂自然难以活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放下面子和架子,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以朋友、师长、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舒适感,抛开压抑心理,变被动为主动,课堂自然活跃。
3.一切从学生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沉闷”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太单一,毫无创造性,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抛到九霄云外了,从而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也是语言交流的工具,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根粉笔去“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要精于根据学科特点、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才能激活课堂。
二、发掘教材内在力量,活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做好课堂预设,把握课堂动态生成。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我们对教案进行优化,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需求和动态课堂的生成过程,给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灵活发挥留有空间。备课时应该预设某种情况之相应对策,设计要着眼教学的多个要素。要首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要兼顾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学生都有相应努力的目标,而且可以动态调整。实际上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充分备教材、备学生。
2.活化教材的目的。
活化教材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为了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3.精心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把握句子、段落结构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板书设计要巧妙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板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如提纲式、表格式等,还可以以三笔字、简笔画等体现教师七项基本技能。科学、美观、新颖、独特的板书,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表演是激活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
中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想在同学面前体现有个性的气质形象、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和组织能力,以此来吸引同学注意、博得好评和赞扬。如果我们将这种张扬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表演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因兴奋而出现一种积极的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张扬个性,这样会比教师长者口吻式的叮咛、嘱咐、强调更有效。
四、运用现代媒体激活兴趣
现代的学生一出生,就被现代传媒工具包围。电视、影碟、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电脑等都是他们的伙伴和导师,学生易于接受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给学生以各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奋区”,充分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尽管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思想,头脑中始终有变革英语教学的创新理念,遵循教学规律,灵活多变,就能够找出切实可行、学生乐于接受又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赵秀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活跃论文; 能力论文; 英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