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_党建论文

江泽民同志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_党建论文

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新时期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贡献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关于“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教导。在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结合新的实际,总结新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和光辉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强调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的新思想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都一以贯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基本结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强调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针对少数人鼓吹在中国实行多党轮流执政的错误主张,多次进行了严厉批评,强调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决不能搬用,他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268页。)他提出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他又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页。)。只有改善了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邓小平对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高度重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的新思想。这也是他一贯重视党建思想的表现。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要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关键是把党搞好,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70页。)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把党的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1993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72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十一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治国必先治党思想的一次比较全面的阐述。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经过长期思考,在2000年1月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概括了治国必先治党的思想,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工农兵商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这是江泽民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的新概念,并对治国与治党的关系做出了精辟概括,强调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关键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江泽民同志之所以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是有鲜明现实针对性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给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领导和治理国家的难度比以前增大了。从世界范围看,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经济的全球化走向、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渗透,对我国的发展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始终是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因此,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完成,也关键在于党。但目前,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却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飘浮的现象,特别是腐败问题等,这与肩负着艰巨历史任务的党所应具备的精神面貌是背道而驰的,这就给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种充满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能否将挑战转变为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我们党和政府驾驭国内外局势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洞察力,观察和把握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的新论断,强调了加强党建的重要性。

二、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确定总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至关重要。因为这实质上是解决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是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任务,提出了继续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在十五大报告中,他以新的语言,把党的建设总目标科学表述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提出意义重大。

首先,它使党的建设这一伟大的工程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毫不懈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毛泽东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并把它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功地加以实施。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郑重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他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实践,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提出继续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目标,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使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继续推进。

其次,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强调党必须迎接各种考验,经受各种风险,解决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防腐拒变能力的两大课题,说明党建工作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党建必须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入,必须能够适应新的实践对党自身建设提出的各种挑战和新的要求,从而不断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不定,曾经一度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转而进入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之类的图谋,企图以西方的政治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来影响和演变我们。同时,国内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之间业以形成的利益格局和利害关系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影响着政治局面的稳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风险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向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党要能够提高领导艺术、执政能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纵观全局,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做到像江泽民同志所形容并要求的那样“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为此,党的十五大在提出“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同时,又提出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以新的面貌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样,围绕“一个总目标”,“解决两个课题”,加强“三方面建设”和发挥“三大优势”构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内容,从而明确了党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党的根本宗旨,抓住了党建三大支柱,提出了党成熟的标志,提出了党的先进性要求,概括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全面地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各方面的基本要求,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既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和人民要求所提出的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决策,也是成熟掌握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光辉标志。

三、在党的思想建设上,明确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的战略任务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它决定党的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如果思想建设出了问题,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就会走入歧途,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变质,组织上的瓦解和作风上的败坏。因此,我们党非常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从诞生之日起,我党就把马列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坚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住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什么样的要求呢?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坚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更加坚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样的先锋队,必须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强,内部更加团结,同群众的关系更加亲密,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按这一要求,在建国四十周年讲话中,他强调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正式明确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党的旗帜上,提出以这个理论为指导来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他反复强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新时期的伟大旗帜,是解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强大思想武器。之后,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当今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从而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突出贡献,也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关系党的性质和方向的根本问题上,从认识到实践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为了更好地全面落实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都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和基本精神实质,这对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化和它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对推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外,为了不断地深化理论武装工作,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第一,他提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口号,号召全党重视学习,深入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他率先垂范,继1993年11月2日在中央召开的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亲自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党政军和各省市负责人做报告,还多次给中央党校省部级理论研讨班、解放军军级干部理论班做报告,大力推动学习邓小平著作运动的深入持久开展。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注: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人民日报》,1996年6月24日。)。应当说,这是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武装全党的实际步骤,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大计。第二,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对待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是能否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学风问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学风问题,把学风问题和党风问题、政治问题联系起来,他指出:“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页。)因此,他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党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善于把邓小平理论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出新思想、新观点,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

四、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并提出了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这就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新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就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

1.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问题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一贯重视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江泽民同志在民主集中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他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做出了新概括。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江泽民同志对民主集中制的这一概括,鲜明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其二,在新的发展时期,江泽民同志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并系统阐述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针对有些人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疑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做了肯定的回答: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这就保证了我党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一贯性,明确了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设的方向,使民主集中制在新的实践中得以发展。只要全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不但可以克服少数人或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独裁现象,而且可以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极端民主化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那么,如何继续坚持民主集中制?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实行正确集中。他指出,民主是基础,发展党内民主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要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同时,要实行正确的集中。没有正确的集中,没有将多数人的正确意见形成为全党的统一意志,也就违背了民主的本意。两者不可偏废。讲集中,他指出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全党服从中央,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原则。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两条:一是在党的基本路线和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全党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地方各级党委要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可见,民主和集中缺一不可,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三,江泽民同志对集体领导也做出了新的高度概括。坚持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一条重要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班子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一概括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集体领导、民主集中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则是党的领导的重要方法和程序。坚持这样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从制度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其四,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加强团结最重要的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他指出:“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极端重要的。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等等,必须统一,各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决不能各行其是。”(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16页。)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多样化趋势。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中不注意,是很容易搞散的。因此,在现代化建设的路途中,反复强调党的团结是极其必要的。

2.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问题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建设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建国后制定了一条以德才兼备原则为中心内容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并根据执政党建设的需要,提出“为了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历史任务,并强调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保证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高度,反复强调了高素质干部队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邓小平在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新时期党的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使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有了可靠保证。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为了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深刻领会党的一、二代中央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工作的思想精神,反复强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17页。)因此,这些年来,他一直把干部队伍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在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他把两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一是必须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二是抓紧培养选拔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针对这两方面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建树的思想。

首先,在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方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尤其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和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是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蓬勃生机的关键所在。鉴于它的关键性,江泽民同志分别从政治、作风、思想、纪律、才能五个方面对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做了明确规定: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防腐拒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这就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外,针对党的高级干部,江泽民同志也从总体上对他们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其次,在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方面。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是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也是党的生命延续和永葆青春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一贯非常重视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他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抓紧培养和选拔跨世纪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因此,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发展青年党员,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注:《人民日报》2000年8月29日。)那么如何顺利地完成这一项战略任务呢?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完备的主张。他在继承邓小平提出的要“坚持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一要不拘一格,二要加强磨练,三要人才辈出”,(注:江泽民:《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单行本),第19页。)即在干部选用观念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用人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腐观念;在干部的选拔标准上,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既不重才轻德,也不能只看德不看才,要重视群众公论,尤其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肯定干部“四化”标准的同时又指出“要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注:《求是》杂志,1997年第18期,第22页。)。这个提法中增加了“清正廉洁”的内容,是很有针对性的。第二,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政治上必须合格”,所选干部必须符合“讲政治”和“三个代表”要求。第三,江泽民同志认为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既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又具有真才实学和开拓精神,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他还把干部的素质和政绩密切结合起来,使选拔干部的标准更加科学。他说:“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符合‘德’、‘才’标准,既要看本人的素质,更要看工作实际。”因为素质最终要体现在政绩上,只空讲“素质”不行;在干部选用机制上,强调公开平等,优胜劣汰,用制度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干部培养教育途径上,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又重视干部在实践中的磨练和提高;在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上,我们需要的年轻干部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能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工作的一大批高素质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要努力形成各类人才百舸争流、各显其能的生机勃勃的局面,从而保持党在组织上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可见,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问题,并结合新的情况,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和实效性,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完善的制度。

五、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大力倡导从严治党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对于执政党来说,党风廉政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早在建国之前,毛泽东在同黄炎培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时,就从理论上做了肯定的回答,提出了依靠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防止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思想。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没有达到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的地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深刻地分析了腐败现象迅速滋长的形势和危害,提出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并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法途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党的事业过程中,一贯重视党的作风建设,认为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他领导全党大力倡导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在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提出许多新思想。

1.大力倡导从严治党的方针

从严治党的方针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党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体现,是保证党建工作有力有效的重要方针。这一方针是对邓小平党要管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牢记邓小平“党要管党”的教导,把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建的全部实践中,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方针。江泽民同志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于党的作风建设之中。这两者的结合,确保了党的作风建设能够落到实处,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如果说党要管党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必要前提,那么从严治党则是这一前提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化,即从严治党是具体落实党要管党这一原则的切实保证。可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从严治党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党要管党的思想,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从严治党的思想,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重大。一方面,“从严治党”方针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它有利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为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从而带领人民群众去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并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另一方面,“从严治党”方针的提出也适应了党为克服自身存在的诸如纪律松弛、软弱涣散、腐败堕落等种种不良现象而进行不懈的坚决的斗争的客观需要。江泽民同志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实施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性。他对从严治党的原则和要求特别是重要性有许多论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系统地论述了从严治党的内涵和重要性。他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结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就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就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就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就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在2000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他明确提出“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并向各级党组织提出了对党员“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我们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作风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干部。

2.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江泽民同志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党中央总书记抓反腐败斗争最得力的领导人,他在一系列重要文件、报告、讲话、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第三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为指导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持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等决议,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党的作风建没的行动纲领。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内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脱离群众、损害党群关系和人民利益的不良作风和不良现象的基本问题,要求全党尽一切努力恢复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接着,在《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文中,江泽民同志又提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提出全党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的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反腐败斗争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自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多次强调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在1989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讲话中,他把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的高度来对待,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他多次强调加强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大事,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题中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发展当前大好形势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了“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这一命题。他说:“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力量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决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常鸣。”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来对待,可以说既是对反腐败斗争定的性质,也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要的政治要求。这一命题的提出,充分地说明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全党同志只有充分地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才能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抓好,才能使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制定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首先,江泽民同志强调反腐败斗争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方针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从严治党。其次,他强调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指出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长期作战的战略方针,因此他认为反腐败斗争应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抓好重点,取得实效,才能一步一步地把斗争引向深入。他提出了近期反腐败有三个重点:一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二是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三是刹住群众最不满意的几股不正之风。

第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败工作同建立和健全法规制度和加强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治标和治本,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江泽民同志指出:“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把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抑制下去,才能为反腐败治本创造前提条件。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已经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75~476页。)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利的制约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提高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效能。因此,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重申和健全党的组织、纪律、制度,完善体制,健全法制,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在党的干部工作中也要反对不正之风。这些重要规定和要求,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党风建设和反腐败的理论内容和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逐步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

六、提出了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对党建理论做出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着眼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着重强调了三方面的内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执政党赖以存在和巩固政权的物质基础;坚持加强文化建设,是执政党赖以存在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思想基础;民心向背是执政党赖以存在和巩固执政地位的群众基础。这三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对党的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总要求。他要求我们党必须从时代的要求和党所肩负的重任出发,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针对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针对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问题,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要体制创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如何搞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回答了党如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三个代表”的思想,强调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去,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落实到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中去。“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为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它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的领导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和发展。而“三个代表”是检验各级党组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标准,是检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和业绩的标准,是检验全体党员先进性、模范性的标准,是党的领导工作的检验标准。它要求我们在制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进行党的各项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作为根本依据和准绳。凡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需要调整补充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于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前进,使党真正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真正发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从以上六个方面不难看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党的建设方面做出的主要贡献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江泽民同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适应了世纪之交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与时俱进,因而具有浓郁的时代感;二是具有全面的创新性。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在继承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方针、政策,结合新的实际情况,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党建理论,因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尤其是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伟大创新。有创新,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可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标签:;  ;  ;  ;  ;  ;  ;  ;  ;  ;  ;  ;  ;  ;  ;  

江泽民同志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