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升轩[1]2016年在《基于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产生出各种新的经营模式。其中,传统供应链交易模式和商业银行贷款模式与电子商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与非商业银行自营的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它们同为供应链参与企业提供的通过线上操作完成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供应链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线上供应链金融还有效地降低了商业银行与融资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信贷风险。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学术界已经进行了线上供应链金融概念、融资模式、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的收益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识别等方面进的研究,但未对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和预测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与此同时,在理论体系上也并未对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形成有力的支撑。由于线上供应链金融是多主体、多环节、多步骤的融资系统,其风险是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指标所决定,所以风险的评估与预测应通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着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在实务操作中体量不断的加大,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与预测至关重要。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还影响着供应链的顺畅运作。有鉴于此,本文从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相关理论入手,进行理论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一个能够对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评价与预测的理论模型框架。随后,构建参与各方的博弈模型,将理论与实际融资模式相结合,通过对风险产生机理的分析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构建出一个能够将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定量与定性风险指标相结合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而,将从系统论角度出发研究方法结合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出一个不仅能够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静态与动态评价,还能够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融资周期内风险进行动态预测的模型。而后,通过对模型及案例的分析提出了线上供应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将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根据已有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对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再根据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深入分析,构建了由委托代理理论、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系统论、金融脆弱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以及自偿性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模型框架。同时,依据博弈论对线上供应链金融中B2B电子商务平台与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的博弈以及B2B电子商务平台与商业银行间的博弈进行分析,指导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价与管理。然后,结合理论模型框架从风险生产机理出发,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识别,构建了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而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与定量的风险指标进行静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紧接着,将静态风险评价的结果与解释结构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动态评价及预测的研究,形成出了一个能够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预测的多步骤模型,以层级分析法为所有风险评价的基础方法,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级的结论采用系统动力学进行风险评价。与其他采用这叁种方法结合的研究不同,本文在结束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系统动力学风险评价后,通过改变风险初始值,进行融资发生前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价。随后,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线上供应链金融事前风险控制的最有效手段。紧接着,再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案例进行多步骤模型的实际测试。最后,根据各部分得出的结论提出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若干建议。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中B2B电子商务平台与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的博弈模型以及B2B电子商务平台与商业银行间的博弈模型,得出线上供应链金融各参与者在制定融资监管决策、融资审查决策及融资信息共享决策时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炼出可能影响供线上应链金融风险的因素。通过分析B2B电子商务平台与核心企业、融资企业之间关于融资监管的博弈结果可以得出,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中需要关注融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能力、核心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对信誉的的重视程度、质押物在融资到期时的价值等因素可能产生的风险。而在B2B电子商务平台与商业银行关于融资审查的博弈结果中可以得出,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中需要关注商业银行与B2B电子商务平台在审查的努力程度、融资利息的分配情况、专业性水平、合作模式以及关系地位等方面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在B2B电子商务平台与商业银行关于信息共享的博弈结果中可以得出,B2B电子商务平台向商业银行共享融资信息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大小。这些博弈结果为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取指出了方向。(2)构建了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金融风险评价体系。从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线上供应链金融各融资模式特点,进行风险生成分析,从而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并将风险进行分类,最后构建了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80个叁级指标,系统且全面地概括了线上供应链金融所有的风险。同时,从博弈论、金融脆弱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出发结合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流程,根据风险生成机理发现了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与商业银行之间合作关系对于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影响,简称电银关系风险。随后,通过分析案例得出无论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还是系统动力学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评价,电银关系风险在融资周期内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均有明显影响。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结论可以得到在事前加强B2B电子商务平台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密切程度最能够有效防范电银关系风险的产生。(3)建立了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静态评价的模型。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实证形式分析了各风险指标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影响比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线上供应金融风险评价体系内的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评分,得出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评价值。通过案例证明静态风险评价能够有效地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在融资发生时的风险进行评价。(4)设计了基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动态评价的模型。从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出发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将静态风险评价中的层次分析法结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相结合,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周期内风险变化的仿真预测。运用层次分析法形成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中方程的系数,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论则成为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初始变量和常量。通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形成了对融资周期内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变化的预测。同时,还通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初始值的调整,研究了事前风险控制在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周期内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证实了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另外,根据案例分析得出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行为发生前采取降低流程风险、降低技术风险、降低融资审批风险、提升电银合作密切程度以及让融资企业寻求更优质的交易对手等方式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线上供应链金融在融资周期内的风险。(5)运用静态及动态风险评价对线上供应链金融案例进行风险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线上供应链金融案例中的融资风险在融资周期内是一个先抑后扬的变化过程。商业银行与第叁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将仿真模拟结果中风险值最低的时间点设定最为合适的融资期限,这样能够保证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水平最低。另一方面,由于主要风险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融资期内,不同时间点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企业应该主要控制的风险种类也不同。在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中最需要进行风险控制的是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电银关系风险。此外,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事前控制对融资周期内的影响程度及有效性可以根据融资周期同一时间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值的不同进行测度。(6)通过系统动力学的仿真预测能够丰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通过模拟仿真能够为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与处理提出建议。通过提升各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优化风险管控制度,完善风险预警及处理预案和引入金融衍生品等风险控制及处理手段,可以有效的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
胡霞[2]2013年在《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文中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及管理领域的简单应用,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深刻把握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因此,确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进行阐述,指出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选题的背景,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整理,进而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以发展的观点,首先界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要素、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括和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阶段瓶颈和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及构成结构,从市场、企业自我、外部环境等视角深入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因问题。第叁,对企业信息化驱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模式,本文进行了归纳,从推力驱动主导和拉力驱动主导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并剖析了二者与企业特质的内在关系;根据企业信息化驱动的特点,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和系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评价。第四,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制造模式、生产模式和加工模式的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设计制造集成、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等模式来论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整体引进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模式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五,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鉴于企业信息化驱动的渐进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选择的时滞性,同时,企业信息化驱动进程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的虚拟和现实的概念漂移问题,本文采用了数据流概念漂移的方法对其进行实验仿真,弥补以往方法对此问题实证评价和实验仿真的不足,借助人工智能和支持向机实时动态测评的优点,有效的克服了“森林覆盖”型样例数据集多层数据之间互相无法对比的难题,实现了对企业信息化驱动及其模式选择问题的有效仿真。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在明确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革新、信息技术人员设定、基础工作规范和硬软件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其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从加强政府科技推广、优化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及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等方面构建其外部宏观策略,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体系。
肖海燕[3]2010年在《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培育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现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单靠自身的努力难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必须联合上下游企业,依靠整个群体来共同增强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通过共享相邻地域内的资源、信息、技术等元素,可以充分地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及范围效应。在此背景下,研究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商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在企业所面临的全球竞争和市场细分的趋势下,市场需求趋于多样化,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生产所需的时间缩短,更快的理解客户需求和响应市场变化成为必然。除了尽一切努力改善传统的经营,企业也必须积极面对他们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的概念因此得以发展。企业希望利用供应链经营,以加强他们的组织,以满足他们关键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商业利润。因此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和企业间的协同运作在供应链管理上受到更大的关注。由于企业上下游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在供应链管理中已经变成关键的环节,它也是资源整合的关键因素。根据楚海春对协同运作的定义:通过使用电子技术企业之间合作和互动,供应商,业务伙伴和客户通过互联网实时沟通,协作整体可以共同分享和利用数据,知识,人力资源等。无论是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企业任何形式的合作比如产品设计,供应链计划,预测,物资流动,市场营销等都可能被视为协同操作。这表明,协同运作更专注于合作互动模式的构建。为了在供应链上成功的协作,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客户和分销商必须建成业务伙伴关系,互信互利的携手工作。现在各省市都在积极建设产业集群,但企业间关联性不强。松散的企业组合只是空间、地理上聚集的一盘散沙,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企业必须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同来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中共赢共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协同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构建产业集群构建协同商务平台,集群内企业可以实现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协同销售及研发协同等。协同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促进区域内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关键途径。本文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首先本文从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和同商务几个方面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再次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最后勾勒出研究内容的章节分配。第二章,主要是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协作模式的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的总体组织架构及驱动因素,从集群式供应链协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内供应链协作模式的优势,最后是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关系及合作关系进行分析,从合作博弈角度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如何合作问题。第叁章和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商务及其平台的构建。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协同商务的过程框架以及协同商务系统的功能构架;再次介绍了协同商务平台的类型,基于供应链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协同商务平台类型选择,即基于核心企业的协同商务平台;然后介绍了该类型平台的功能结构;最后,根据研究内容总结几点对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启示。第五章,本文以湖南一力物流园协同商务为例,设计出基于该园区特点的协同商务框架,并实现了物流园区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的功能,对其他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是结论。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做了一个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做了个展望。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商务涉及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研究基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博弈论、经济学理论等为基础,以供应链思想和协同商务方法为对象,以湖南一力物流园协同商务构建为案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式协作模式、供应链协同商务协同层次和运营框架,协同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供应链协同商务是本文的重点,通过构建供应链协同商务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将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重点,同时也是未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对供应链一般协作模式及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协作模型。第二,构建了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协作的优势分析模型,对集群式供应链进行了优势分析,在同等条件下集群中核心企业选择集群内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更具竞争优势;供应链上的企业最有利的选择是合作,并兑现已经订好的分成承诺,但供应链中的一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违背合作的约定,则供应链联盟也可能因此瓦解。由于存在这种可能性,所以在供应链合作的协作机制中,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第叁,对产业集群的竞合效应分析表明企业之间竞争不足和过度竞争都会使产业集群效率下降,市场环境恶化,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甚至导致整个产业集群的衰亡。第四,通过对供应链和协同商务相关论述的总结,提出了供应链协同商务的运营过程框架和系统的功能构架,并且给出了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的功能结构。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是供应链协同商务系统的基础,通过协同商务平台来集成不同企业的系统,提高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及时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第五,对集群同质化的今天,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才能培育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商务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启示。第六,本文以湖南一力物流园协同商务为例,设计出基于该园区特点的协同商务框架,并实现了物流园区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的功能,对其他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商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由于笔者能力所限,在本文的研究和阐述中,尚有许多局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只是给出了产业集群中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合博弈,而未探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合博弈。另外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在选择竞合博弈模型时应当考虑到各种因素,所以还应该从动态角度,来分析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第二,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不止一个,但在本文研究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的构建时是基于一个核心企业而设计的,这样功能模块的分析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叁,本文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的构建缺乏较为详细的技术实现过程。由于本文的研究尚有许多局限性,所以未来将针对这些局限做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具有重复博弈的特点,希望从动态博弈的角度探讨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第二,希望能够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产业集群所有组织实体的协同商务平台,动态的高效的组织供应链联盟,并实现企业之间协同合作。第叁,信息技术是产业集群各个企业实现无缝集成和互操作的基础,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通过面向服务架构(SOA)的Web服务技术构建支持企业间协同采购、协同销售、协同设计、协同研发等合作的企业资源协同管理系统的集成框架来开展协同商务。本文主要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协作模式和产业集群的竞争合作效应,从而概括出供应链管理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然后分析协同商务的运营框架和协同层次,构建基于核心企业的协同商务平台,以湖南一力物流园协同商务为例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的设计与实现。通过以上的研究最终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金竹青[4]2008年在《基于SOA架构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加之企业应用系统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功能不断扩充,电子商务B2B、B2C以及ERP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开始向电子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方向迈进。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如何提供一个灵活、可靠、随着外部需求可以快速变化的IT基础架构,使自己的企业能够抓住市场的机遇,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等进行各种商务活动,是现在很多企业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引入了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的企业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利用开放的标准和协议,以整体的观点,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将企业的经营过程和底层基础业务系统相连接。从而,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可灵活配置的业务集成平台。这种IT基础架构也就是最近几年兴起的面向企业服务的应用集成,在实现服务与技术分离的基础上,通过集成的方式将所有的相关业务实体耦合在一起,使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可以共享商业数据,协同完成商务活动。本文就是从软件工程方法的角度出发,主要在软件体系结构的范围内进行研究。结合一个具体的范例,根据某化工企业的内部系统的运作流程和最新的业务需求,设计和开发了一个SOABW电子商务平台。该系统不仅采用了最新的应用技术,而且完全采用了SOA架构的开发思想,根据相关业务而设计的所有功能都封装为独立的服务,这些服务带有定义明确的可调用接口,通过ESB(EnterpriseService Bus,企业服务总线)可以按已定义好的顺序调用这些服务来形成业务流程。而且随着业务流程的变化,重新组织这些服务。通过具体的实现证明,该B2B电子商务平台完全体现了基于SOA架构的优点,即服务的灵活性、可复用性、扩展性、跨平台和易用性。但是基于SOA架构的软件设计还处在试验阶段,在以后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还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何莉娟[5]2012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文中指出当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此背景下的新生事物——电子商务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能与大型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更为广阔的商机;B2B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能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的重要方式,使中小企业能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市场机会。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不见面的交易特点凸显了网络中交易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信用风险。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子商务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潜在的巨大的商业前景的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与开放性以及市场主体信用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信用危机也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之一。信用问题却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时至今日,B2B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许多中小企业仍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进军B2B电子商务领域,尤其是交易额较大的时候。这实际上反应出他们对电子商务信用环境的怀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己初步确立了信用体系。但信用意识淡漠、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中介组织发展滞后、缺少信用教育与研究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其集中表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中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中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逐步构建完善的B2B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只有较少的B2B网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部分企业信用评估功能,我国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虽然企业信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未见有关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的报道。理论方面,国际国内文献中也只见一些零星研究。因此,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问题,对于防止交易中的信用缺失,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规避信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市场经济下的,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BP神经网络、蚁群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已经得到许多大型信用评级公司的论证,是比较成熟的。而针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的研究,目前仍然是比较空白。传统的线下信用评估等级究竟能否直接转化成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等级,B2B在线交易信用评估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模型的确定,都将直接影响到能否科学全面地反映出企业信用水平。这也是我们在构建B2B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时应当考虑的核心要点所在。本文侧重于在B2B电子商务环境下,依据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要求,初步构建了基于买家和卖家两种身份的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层评估指标的权重。先介绍了B2B交易的发展、流程,主要是谈及目前所面临的信用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B2B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企业,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大部分B2B网站把交易双方完成交易后相互评价的评价值进行简单累加或平均,以此作为其信誉好坏的评判依据。然而企业信用通常包括网下静态信用和网上动态信用,故而本文建立的企业信用评估模型是基于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网下认证与网上评估相结合。二是对交易评价值的处理结合交易者自身的信用度以及交易额度进行可信化处理。该模型的创新点体现在:(1)评估指标更为详细。(2)有效避免“互换好评”、“诋毁”以及信用度炒作等现象,使评估结果能够更为客观、科学地反映企业信用。借鉴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模型,对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概念及电子商务中的信用机制与结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理论根源。通过吸收国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运作的成功经验,本文对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构建适合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中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模型,并就模型中的信用内容、信用环境系统、信用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在对中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模型的剖析下,结合中国的电子商务运行情况就中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模型的实际运行进行了案例分析。该过程本文采用了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理论结合实际,以期对我国B2B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实际帮助。
屠建平[6]2013年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收益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技术迅速成长以及供应链生产模式的繁荣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营运而生。这种全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进一步了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提升了供应链整体运作的稳定性与平滑性。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已经从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协同,以及企业间的作业协同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对电子商务与供应链融资结合运用的可能性与实现模式展开了深入且广泛的探索。本文从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融资的产生背景和意义入手,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出了支撑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四大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研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的四种基本模式,并从多个角度与传统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收益影响因素体系,探索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本文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力图定量、科学、严谨地诠释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深刻意义,以期为这种全新模型在现实中的运用提供一些有帮助的思路,为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和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需找新的出路。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优势和创新之处在于:(1)信用风险屏蔽。(2)双重审核。(3)信用捆绑。2.建立影响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链融资各方收益主要要素的解释结构模型,总共分为7层,通过层级模型可以很直观的分析影响因素对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链融资各方收益的影响。对于电子商务平台,其技术水平和成熟程度是影响电子商务平台收益的主要因素;融资参与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企业规模是影响融资参与企业收益的主要因素;而金融企业的融资技术应用和创新意识是影响其收益的主要因素。3.运用系统动力学对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链融资的参与各方收益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投资的增加,更多的是对于融资技术和核心企业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不断积累和巩固,随着量变导致质变,达到一定成熟期后,整体收益的增长较为明显。其次,投资额度的改变与融资业务的总收益不成线性关系。此外,投资比例的合理性与融资业务的总收益息息相关,直接决定了最终收益的效率问题。
丽娜[7]2013年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的非个人用户信息集成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与发展中,对于用户信息的集成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在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发展推动下,实现企业以及非个人用户的信息集成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步也有着巨大的助力推动作用。本文就将以我国制造行业的建设发展为例,在对于目前我国制造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模式的信息集成构建进行分析论述,在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集成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制造企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
金双武[8]2005年在《基于J2EE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及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它不仅仅是Internet在商务领域的简单应用,更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它的推广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旧的商务模式,引发一场新经济革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的Web技术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迫切需求。电子商务平台能集成企业内外的信息系统资源,建立可扩展的、交互性强的、业务流程合理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能支持全球的商业与商业之间、商业与客户之间便捷和快速的交互。 随着软件技术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企业计算的分布性、可扩展性和异构性等要求成为可能,以J2EE技术体系为代表的分布式对象技术为企业构造新的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J2EE平台规范定义了一个用于简化分布式企业级应用开发与部署的基于组件的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和一系列开发技术规范。基于J2EE多层体系结构能建立可扩展的、交互性强的、面向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框架。该框架能集成企业各类业务系统,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无缝对接,完善企业信息系统环境。 建立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框架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方案。基于框架开发能提高开发效率和程序的可复用性。基于框架的电子商务系统层次分明、耦合度低,便于维护和扩展。电子商务平台框架是开发和部署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基础,J2EE平台为开发和部署电子商务应用框架提供了完整的应用体系结构。基于J2EE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框架可分为Web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Web服务层四层体系,在每层结构中运用相应组件实现了各层的功能,共同组成了可扩展的,系统功能完备的电子商务平台框架。 本文分析了企业对电子商务平台的要求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发面临的挑战,然后通过介绍技术的变革,阐述了J2EE平台及相关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J2EE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框架设计,并按照该框架对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经营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阐述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与意义。
牛文俊[9]2003年在《电子商务信息流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商务活动,是二十世纪末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商务形态。电子商务主要由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组成,其中信息流最重要,它是物流和商流流转的基础,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必须以正确及时地传递各种所必需的信息,保证信息流的顺畅为前提。分析传统商务过程中信息流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影响信息流顺畅的各种因素,对电子商务信息流涉及的相关环节加以优化,保证电子商务信息流的通畅,发挥电子商务处理信息及时高效的优势,增加企业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程中华[10]2011年在《基于EIP-SOA架构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集团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主要是用在实现集团无纸化办公和自动化管理,对一些业务的集团办公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或局域网进行,方便企业的管理,也方便了员工处理工作,这就是现代企业特别是集团型企业开发企业信息平台系统的主要动力所在。本文主要是以集团公司为研究的对象,首先论述了国内外的集团型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集团公司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公司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对系统开发的解决方案、数据库设计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论述,根据软件技术的定位对各层的实现细节进行了阐述;结合J2EE平台设计出一套能够适应相同产业的系统,并且具有多重的优势,如平台的独立性、可扩展性、易移植性等。企业信息门户E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是一种企业信息集成的方法,它为企业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单一的资源入口,各种方式的接入手段,用户可以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设置,通过EIP可以消除企业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管理和协作。首先研究了企业信息门户的一般概念和关键技术点,然后对开放式集团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了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EIP技术和J2EE构架技术对集团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根据系统的设计,利用系统开发环境实现了一个集团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原型系统,最后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Portal技术、面向对象服务(SOA)技术、J2EE技术、Web层框架Struts.持久层框架Hibernate等。在全社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也成倍增长,但与此同时,信息化带来的副作用是各个部门及应用都建立了适用于自身业务的信息系统,使得整个企业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而企业门户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企业的整体资源得到了整合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基于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研究[D]. 何升轩. 吉林大学. 2016
[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 胡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3
[3].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研究[D]. 肖海燕. 长沙理工大学. 2010
[4]. 基于SOA架构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 金竹青.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5].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D]. 何莉娟.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收益研究[D]. 屠建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7]. 电子商务平台下的非个人用户信息集成构建[J]. 丽娜. 统计与管理. 2013
[8]. 基于J2EE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及优化设计[D]. 金双武.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9]. 电子商务信息流优化研究[D]. 牛文俊.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10]. 基于EIP-SOA架构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 程中华. 复旦大学. 2011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供应链融资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协同软件论文; b2b系统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电子商务模式论文; 供应链金融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信用系统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系统动力学论文; 产业集群论文; 融资论文; 金融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