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中的创新--兼论我国金融业改革_银行论文

银行业发展中的创新--兼论我国金融业改革_银行论文

银行业发展贵在创新——经济学家谈我国金融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银行业论文,经济学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工具 贵在创新

近日在石家庄召开的华夏经济论坛上,几位经济学家就我国金融业改革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有专家说。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工具亟待创新。电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透明度增强,有数据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的储蓄逐年下降,而证券机构在银行存款和证券公司同业存款比例逐年上升。在中国也是如此,也会逐步向证券化发展,像宝钢、中石油这种银行最好的客户,既不需要贷款,也不在银行存款,因此银行业面临着金融创新。

另外还有专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后,按照其要求,必须尽可能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领域。由于目前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所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它们可以经营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这就必将对我国目前的“分业经营”的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经营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迎合这种挑战,立于不败之地,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就需要实行“混业经营”。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目前的金融业务也越来越混同。如:投资者可以直接到银行购买开放式基金;现在许多险种的设计,你分不清到底是存款,还是保险,特别是寿险险种,其投保额已经超过存款。这种保险向下委托业务以及保险的附属产品,使混业经营成为可能。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正朝全能综合经营迈进。此外,1996年实施的主力、银行制度已为混业经营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国目前允许存折炒股、保险资金入市、股票质押融资等,说明已有混业经营的迹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从会上,记者了解到,1999年我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相继成立,可以认为这也是金融创新的一个突破。2000年12月20日颁布的《资产管理公司条例》明文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做其他业务。如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做承销、债转股等。现在许多商业银行也开始做一些投资银行的业务,如财务顾问、投资咨询等,他们可以利用客户优势,接管和包搅企业的一切金融业务。金融控股公司模型的出现也属金融创新。如光大集团下属的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等,而上海、浙江将地方性金融机构变为金融控股公司,为将来建立成熟的混合经营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据了解,现在美国人在证券账户上直接开出支票购买东西,这种业务离银行只差一步。而目前中国储蓄柜台与股票还不能连通。专家认为,将来应该利用银行储蓄微机的投入和联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证券交易结算,通过包销、承销、分销证券股票,拓展银行业务辐射面,促使银行向证券业的渗透。

当前银行业的历史使命:促进产权市场化和私人财富资本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认为:我国的银行业在21世纪初,既担负着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补课和最终走出工业化的重任,还担负着完善自身的任务。近几年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具体任务一是促进我国的产权市场化,一是私人财富的资本化。这两项任务的完成没有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做依托是难以想象的。

首先是产权的市场化、

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确定。这个判断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市场实物产品的交易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不介入或基本不介入,交易是靠市场机制调节,由企业主体自主决定完成。但是市场经济还有太多的路要走。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的是要素的市场化:即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以及自然资源在市场调节下实现最优配置。这些要素市场化改革有的已在悄悄进行,有的还在讨论之中。那么要素的市场化是不是说我们市场经济就最终确立了呢?不是。这最后一步就是产权的市场化。产权成为可流通、可交易的对象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去年“二李”争购香港电讯股份一事我们可以从中谈到三个信息:一、在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个投资领域由于技术进步带来利润增长前景时,原有的出资人因资本的局限不能满足这种技术进步的要求时,按市场化途径重新优化出资人。二、一个有活力的资本主体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所能支配资源的优化配置;三、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支撑下,宏大的产权规模可以在一夜之间高效地完成重组和兼并。那么这种产权市场化的完成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载体完成的,没有这个载体,谈不上这种高效的产权重组。

我国的银行业务目前只局限在实务经济领域中,如扩大再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我们的银行业还不熟悉,或者还没有更多地介入大规模产权交易之中。我们在制度工具、经验、人才方面均是缺乏的。即使我们所建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中有了一些经验,但产权交易在具体制度方案设计中都有太多的不确定的因素。

其次是私人财富资本化。

在世纪之交,私人财富的资本化一下子推到我们面前。它是工业化不可避免的结果。人们有了钱以后不是全部用来消费,而是要求以钱生钱——投资。住宅、汽车成为下一步的消费或是说投资热点。从各国的情况看,房屋的买卖是一种投资行为。把房子出租收租金,这叫私人财富的资本化。私人财富剩余转变成获取收益的工具,这就是私人财富资本化过程,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个工具。在工业化过程中,储蓄已不是私人财富升值的最有效方式,股市也不是,而是通过股市,债市进行非实业的投资,入股拿分红。

社会的稳定、政治的安定需要出现一批强大的,有一定比例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与中等收入阶层的本质区别是中产阶级有产,分享经济要素发展带来好处。而后者没产,只是日子过的还行。银行的职责是创造相应的服务。中产阶级产生的摇篮是信用工具。

提高信用是当务之急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认为:从长远眼光看,一个社会,一种制度,如果不能有效地将储蓄转变为能赢利的投资,这个制度将失去增长的动力。计划经济的失败正是因为它无法判断如何选择投资。

金融市场的任务是将钱安全地引导到能赚取高额利润的地方去。所谓金融市场是否有效率,就是指它能否以较低的成本做到这一点。

流动资金的障碍在于信用问题。信用越好,流动的阻力越小,钱的生产能力越高。为建立更多的渠道使低生产力、储蓄的钱能转到高生产力、投资的钱,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资金市场。同时加强信用监管。提高社会的信用水平将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在计划经济国家中,绝大部分储蓄通过低工资制度控制在政府手中,投资也由政府决定,不存在任何信用问题。然而市场经济国家中的现实却是经常性的投资不足。这种消费欲望无限和投资不足的矛盾,只有通过信用不足才能比较合理地给予回答。目前我国的投资不足是信用制度不健全的结果。储蓄的钱流不到企业家手中。

面对“入世”,我国的银行业应怎样面对挑战呢?就是提高信用。WTO把服务业包括在自由贸易中。服务业的自由贸易如何改进资源配置呢,它涉及的是一套规则和制度。以金融业为例,它并不使用非常复杂的设备,也没有什么难学的技术,外国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公司的优势在于完美的规则和制度。规则和制度是多年培育起来的。这些规则和制度的核心是信用。而信用非短期内能建立起来的。我们要迎头赶上,但不是马上就能成功。

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利用全世界范围内规则和制度的优势,来改善资源配置。同样一件业务,它会在全球成本最低,质量最好的地方去完成。通讯技术的发达使这种选择成为可能。我们的银行业不是没有希望,但应抓住时机。外国金融机构要在中国开展业务,其规则和制度方面的优势必须能够在中国这个环境中起作用,他们不但会面临中国的法律环境,还会面临中国的同行,规则和制度是人们共同维护的。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它们的优势发挥。借他们在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的时候,我们的银行业改革应大步迈进。

对顾客而言,金融服务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才是效率。外国银行的优势主要也在安全。我们要和他们竞争;首先要改善金融的安全性。在这方面,外国银行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经验,尤其是如何防范内部风险。

中国资本市场:银行仍是主力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纲认为:国有企业问题反映在银行上,主要是不良资产。去年银行成功剥离了一些不良资产,充分表明银行在国企脱困中付出了代价、作出了贡献。中国整个金融业的效益在2000年开始好转。这是因为自1999年调息以来,央行增加了存贷款利差,以前高息存款逐渐被兑付,特别是1994年保值贴补被兑付以后,中国高息存争越来越少。随着存贷款利差在政策制定中有意扩大,使得我国银行业绩普遍好于1999年。由于货币政策调整具有前瞻性,一般在政策出台后18个月效果最佳,所以2001年我国银行的业绩会更好,银行的不良资产也有望下降。如果今后继续保持较高的银行利差,而且银行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改善贷款结构,加强管理,还可以使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进一步提高。

有人说证券市场筹资只是社会资金流向产业很小的一个渠道,绝大部分要靠贷款。这个问题应该辨证地看待。中国国有企业过去一直靠间接融资,银行业为企业提供贷款是一个主渠道。但从1990年开始,中国成立了证券所和股票交易市场后,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起来。股市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很大一部分资金被分流了,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在股市上融通资金,并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和1999年,企业从股市上融通资金每年平均超过1000亿元。但这与企业从银行贷款相比还只是小头。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的深度不够,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这两大构成中,我国的证券市场过度偏重于股票市场,而债券市场又主要集中在国债市场。截至1999年11月,国内上市企业债券仅11支。有专家作过计算,如果把我国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相加起来,中国资本市场有30%的资金是从股市来的,有70%的资金还是从银行来的。经过几年的改革,中国资本市场在股市上直接融资的份额在逐步提高,这是个可喜的变化。今后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直接融资,另一条是间接融资。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长期目标就是促进直接融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断强化资金配置的市场化机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历,即使是资本市场发达起来以后,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方式仍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将来股市的发展会使银行的金融资产在整个社会的金融资产比重下降,但永远不会把银行消灭掉或使之彻底萎缩。美国是当今世界上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它的证券业和银行业还是平分秋色的。日本的资本市场也很发达,但日本的资本市场也是银行业占主业。因此,中国将来继续会有一部分资金分流在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流入企业或其他用钱单位,但银行的主力军作用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加之,中国股民的风险意识日益加强,他们的存在,既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制约,也对银行贷款是一个制约,从而降低中国的金融风险。

标签:;  ;  ;  ;  ;  ;  ;  ;  ;  

银行业发展中的创新--兼论我国金融业改革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