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人民医院 162650)
摘要:目的 探究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46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均获得成功。结论 针对性手术治疗,能够提高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 IAC)是一种良性的,非遗传性的囊腔性占位,其囊液与脑脊液性状相同或相似,并且囊液完全位于蛛网膜内。IAC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为相对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4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5±2.3)岁。
2临床表现
2.1症状
囊肿所在的部位、体积大小以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情况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多数可无症状,少数因轻微外伤导致囊肿破裂甚至出血而突然发病。刺激症状为:癫痫发作,以颞窝、大脑凸面发作频率高[2]。鞍上池囊肿可以引起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出现性早熟和GH降低。后颅凹中线囊肿可引起躯干性共济失调;CPA囊肿可引起颅神经功能障碍等;囊肿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可产生颅压高症状。
结合临床可以将颅内蛛网膜囊肿分为无症状型:患者在未经神经影像学检查之前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症状型:如间断头痛、头晕等,无特异性;显性症状型:如癫痫发作、高颅压症状、神经功能症状、内分泌紊乱等。
2.2体征
婴幼儿后颅凹、四叠体和鞍上池等中线部位的蛛网膜囊肿可导致脑积水而出现巨颅症;颞窝、大脑凸面、小脑半球囊肿可造成局部颅骨变薄隆起。自发性或外伤性囊肿破裂导致硬膜下出血、硬膜下积液,可以出现对侧的锥体束征。CPA囊肿可出现颅神经损害体征,后颅凹囊肿可出现行走不稳等。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CT及MRI检查的特点,囊肿的好发部位,颅内蛛网膜囊肿可以明确诊断。
3.2鉴别诊断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好发部位如鞍上池、CPA、颞窝、四叠体同时也是颅内胆脂瘤的好发部位。囊肿CT上为低密度,CT值为5—8Hu,与脑脊液相同,MRI囊肿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胆脂瘤CT上为低密度,CT值为负值,MRITl和T2与蛛网膜囊肿相似,可做脂肪抑制相鉴别。外伤或脑发育不良性脑坏死造成的囊性病变,CT与囊肿相似,但周围不规则,脑组织、脑池、脑室无受压改变,脑室反而向患侧扩张[3]。囊肿早期无脑功能障碍,而脑软化坏死性病变早期就有神经丧失症状和体征。
4手术治疗
4.1开颅剥膜并脑池穿通
4.1.1这是传统的手术方法。全麻后根据囊肿部位开颅,在显微镜下行囊壁大部或近全切除。因囊壁与脑组织、血管、神经粘连很紧,完全剥离十分困难,强行剥离容易造成脑和神经功能的损伤。
4.1.2手术要点是一定要行脑池、脑室造瘘,建立囊肿残腔与脑池和蛛网膜下腔之间的沟通,从而防止囊肿复发[4]。术中应注意松解囊肿内层下大血管上的蛛网膜,松解有利于提高局部脑组织供血和发育;有癫痫的患者,在脑皮层电极的引导下行皮层电灼,位于功能区癫痫病灶则采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以减少术后癫痫可能;保护好囊肿周边的重要血管,特别是侧裂静脉和一些桥静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囊肿一腹腔分流
4.2.1使囊腔内压力降低,造成其压力低于脑搏动压和蛛网膜下腔压力,随着脑搏动囊内液体流入腹腔被吸收,受压的脑组织逐渐膨胀复位,最终将囊肿的脏层和壁层粘连压在一起。囊肿经过一段时间可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其头痛、头晕、癫痫、行走不稳、精神症状可部分或全部消失。
4.2.2手术方法:全麻后头皮切口依据囊肿的位置,做-2cm的直切口,颅骨钻孔后,在显微镜下头皮、硬脑膜仔细止血,以防止血性液体流入囊腔,“十”字切开硬脑膜,看到蓝色囊壁。可穿刺抽出无色透明的液体,以证实为囊肿。在显微镜下切一小孔,此时有液体流出,不必匆忙置管,用镊子提起囊壁,在显微镜下准确无误将分流管头端置入3cm。注意分流管如果过长,可刺激颅底及脑组织,病人术后出现头痛,并容易产生分流管堵塞。如果遇到这种病例,可试向外拔出分流管1~2cm,头痛可立即消失。
4.3囊肿内分流
4.3.1内分流适用于颞窝,大脑凸面的蛛网膜囊肿。
4.3.2手术方法:局麻后,在囊肿的边缘切开头皮2~3cm,中间钻孔,顺切口咬骨窗1×2cm,在显微镜下剪开硬膜,囊肿切一小孔,置入头端分流管2~3cm,尾端分流管2~3cm放在硬膜下腔,将分流管用丝线固定在硬脑膜上,防止分流管滑脱。
4.4神经内窥镜造瘘术
4.4.1适应证包括:鞍上池突入三脑室、四叠体池突入三脑室、造成脑积水的囊肿;颞窝靠近环池、CPA靠近基底池、后颅凹靠近枕大池的囊肿,均可采用内镜治疗。
4.4.2手术方法:三室前、四叠体囊肿造成脑积水的病人,首先行右额钻孔,内镜进入右侧室,再经右室间孔进入囊肿,切除部分囊壁,再行三室底造瘘。颞窝、后颅窝中线、CPA囊肿,可在囊肿部位钻孔,置入内镜,行囊壁部分切除,颞窝囊肿行环池造瘘,后颅窝中线囊肿行枕大池、四脑室造瘘,CPA囊肿行基底池造瘘。造瘘口应尽量大,或行多个造瘘口。
4.5囊肿自发或外伤后破裂出血及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颅内蛛网膜囊肿自发或外伤后破裂出血,或出现硬膜下积液偶有发生,国内外均有报道。多发生于颞窝囊肿,患者突发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应立即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囊肿切除、脑池造瘘,术后外引流数天,以避免血性液体造成粘连,阻塞造瘘口,并促进脑组织复位[5]。如果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先行钻孔冲洗外引流术.囊肿二期处理。如果囊肿破裂造成同侧硬膜下积液,首先行穿刺外引流,通过外引流有的囊肿积液可消失,如囊肿积液继续存在,可行囊肿腹腔分流或内镜治疗。
5结果
根据46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均获得成功。
6讨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多为无症状型,由于头部外伤、体检或其他原因行CT、MRI扫描而偶然发现。蛛网膜囊肿是颅内的良性病变,大多数囊肿与患者可以长期共存,但是需要追踪观察,定期复查CT(一年一次),主要是观察囊肿体积变化情况以决定治疗方法。对于有阵发性头痛,头晕的病人,应给予病情解释,使其消除顾虑,同时可对症治疗。对于偶有癫痫者可服抗癫痫药物治疗,而对于癫痫发作频繁、囊肿逐渐增大、造成脑积水的、容积20ml以上者,或囊肿造成局部颅骨隆起、变薄的病人应考虑手术治疗[6]。目前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有多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术者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临床症状以及工作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我院收治的4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针对性手术治疗,能够提高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东升,姬西团,贺晓生,费舟,刘卫平.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1):53-56.
[2]简新革,赵重庆,程锦,张源.1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86.
[3]胡胜,竺永健,刘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3):228.
[4]霍峻峰,刘献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方法研究(附70例病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7):83-85.
[5]钱维加,陆永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诊断与手术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112-113.
[6]黄庆锋,施炜,苏星,卢小健,顾志恺,陈建.症状性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796-798.
论文作者:马占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囊肿论文; 蛛网膜论文; 颅内论文; 症状论文; 流管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