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冠舒,唐莉,郭明悦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传统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大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心理教学模式中,它放弃了这种倾向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过分重视心理问题的消除,比较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并致力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全面发展。

关键词: 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学生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容易在心理产生一些消极因素,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今后的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自身与社会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针对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来讲,过度关注学生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是为了从消极心理的角度上正确培养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因此,才会忽视了积极心理学的作用[1]。积极心理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从积极心理学方面来创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强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出现的困惑,并将其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始点,忽视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生心理产生障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不够明确,严重时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三是农民水费支出减少,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水价改革实施后,农户的平均水费支出由30.58元/亩降至20.7元/亩。当阳市半月燎原项目区实施前,水费亩支出51元,占亩均纯收益的9%。项目实施后,水费亩支出28.5元,占亩均纯收益的3.5%。

在传统性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比较重视的是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在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心理教师没有全面考虑与了解到整体学生心理的变化,教师往往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直接进行攻击,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心理产生障碍,这样不利于高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强加开展相关活动便会产生负面影响[2]

国防动员因战而生,因战而存,以战为本。国防动员向实战聚焦,是国防动员领域贯彻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必然,也是国防动员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导向。推进国防动员理论创新发展,必须突出实战化这个根本导向,以想打仗、谋打仗、抓打仗、练打仗的实战化精神开展理论研究。按照仗在一起打、军事斗争准备在一起抓的原则,更加主动地了解军事斗争对国防动员的需求,更加缜密地思考作战系统与动员系统的衔接问题,更加认真地破解军队遂行任务中的动员保障难题,使国防动员理论研究向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目标聚焦,向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聚焦,向创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对策措施聚焦,实现国防动员理论研究现代化。

从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来讲,举办相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才能起到促进作用。从前,在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心理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并没有设计实践环节,没有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体验中,导致大学生缺乏相关的认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想使大学生能过得到全面发展,心理教师在开设相关课程与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其中。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经验。例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心理教师可以应用自助教学法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在自助教学模式中,心理教师应提出与心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掌握心理加工技巧与方法。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构

在传统性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中,心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消极心理,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教育来预防和纠正大学生的消极心理。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中的新内容,它不仅可以治愈学生心理障碍,还可以防范与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为心理教育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还能激发出学生的自主防御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心理教师应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在心理教学课堂上,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兴趣点来选择一些积极的心理素质书籍与视频,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同时,心理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爱心活动,来培养学生帮助他人与奉献精神,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主体有执行者与受影响者。执行者主要包括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员、班级负责人与其他专业教师。与此同时,与大学生接触的人员在某种角度上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如大学生接触的同学、家人、工作人员、视频、电影等人员,而受影响者便是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对象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和教育策略。心理问题包括潜在的心理问题、内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实际的心理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各种因素给学生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充分使用积极心理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有利于高校的未来发展,并且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城市排水管道检测方面,闭路电视系统检测技术具有智能化作用,可以通过判读与人工识别等方式对管道缺陷进行研究。因为闭路电视系统人工判读功能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实际排水管道缺陷检测过程中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知识库,通过知识库系统智能判读缺陷位置,从而提高管道检测质量。进入式机器人技术是闭路电视系统检测中的一部分,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代替人工检测,避免工作人员检测过程中受到生命威胁。在进入式机器人技术应用方面,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改造,提高机器人技术适应能力,解决静态水行走问题。

三 积极心理学下的健康教育

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为了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与技能,提出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是给高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设计与评估教学效能奠定基础工作[3]

心理健康教育功效有所弱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当下的状况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情绪、想法、视野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方向,在老旧、传统的心理理论教学模式中,积极的心理体验活动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片面,不利于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为了消除与预防不良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以此来建立和完善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大学生而言,自身必须要具有多种基本功能与存在的价值。第一,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面出现的问题;第二,防止大学生心理产生障碍;第三,在高校中,积极提倡积极性心理健康教学观念;第四,有效调节大学生心理问题。自主调节心理问题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办法,这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终的目的[4]

在本校中,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纠正学生的消极心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是从消极心理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比较前面,没有明确的主体。但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消极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危害,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与预防的模式等,而内容中所设计到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内容较为少见。但这并不对削弱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地位。为了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开展积极心理学课程。一是完善当下的心理教学题材,丰富心理教学内容,根据高校上课的时间段合理安排上课使用的时间;第二,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给学生多看一些带有积极性文章,比如,如何在实践中体验到动手的快乐与幸福?如何使自己健康?如何保持长久友谊?如何有效处理人际交往等,通过更好地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

无线认证系统需要实现与统一认证系统交互的接口,通过调用AC接口实现用户授权。无线认证过程的参与者有浏览器、AC、无线认证系统、统一认证中心,其认证过程可用图1表示。

积极心理学克服了研究个体层面的缺陷,指出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外在因素有关。过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健康,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应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环境影响学生,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在价值。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为大学生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第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培养积极的心理社会实践中的逻辑品质[5]

四 结语

总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高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每一位教育家需要肩负的责任,这对学生与社会的未来发展都具备着非常大的影响力。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预防与纠正,因此在心理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并且也忽略了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学校与心理教师应正确意识到积极心理学模式,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为今后的的人生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亮,肖冬梅,相楠,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6):85-89+94.

[2] 田秀菊,连红杰.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89-92.

[3] 彭海滨,张丽玉.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11):78-82.

[4] 卿再花.基于积极心理学引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5):137-138.

[5] 张艳.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与实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职教通讯,2017(29):58-60.

本文引用格式: 王冠舒,唐莉,郭明悦.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6(29):190-19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9.095

基金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高校学生工作)项目“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2544007);大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贫困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项目编号18RW13)

作者简介: 王冠舒,女,汉族,讲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唐莉,女,汉族,讲师,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郭明悦,女,汉族,讲师,长安大学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标签:;  ;  ;  ;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