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11~2015.11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0)采用中医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效果为80.0%,低于观察组96.7%,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法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法;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25-01
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未明确其病因,大肠黏膜及其下层为该病主要发病位置,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可在任何年龄段发作,20~40岁中青年为好发人群[1]。该病为慢性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多起病缓慢,急性发病者较少。该病发作间歇期受到精神刺激、饮食不节、感染及劳累等因素会复发或加重,临床表现关联于病期、病型及病变范围。对于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要有效治疗,还需配合开展护理操作,常规护理方法效果欠佳,临床逐渐采用中医护理方法,为具体探讨其效果,现将患者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11~2015.11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0)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对照组中17例为男,13例为女;年龄为18~76岁,平均(42.7±8.2)岁。观察组中16例为男,14例为女;年龄为19~77岁,平均(43.2±8.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等。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生活指导 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为四季变迁会明显影响人体。需行将养之法,即顺应四季变化,春夏为养阳之季,秋冬为养阴之节。休养环境应舒适安静、空气畅通、温湿度适宜。若患者为湿热型应营造干燥环境;若患者频繁便血、腹泻需用温水将肛门及臀部清洁,保持衣裤、床单干燥清洁;若患者脾肾阳虚需注重保暖。指导动静结合,合理休息,适当运动。
1.2.2 情志护理 中医提出人为有机整体,情志、意志密切关联于机体健康。精神无异常则机体正常,对四季变化与周边环境均可适应,防止遭受外邪入侵;若精神内伤、情志不畅则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气机升降受阻,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诱发病变。当前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变快,人们面临巨大压力,多感精神不振、烦闷忧思,明显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数量。该病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于情志,为此需对患者心理动态予以及时了解,充分关怀与鼓励,避免过于紧张,放松身心,使其更加积极与配合。
1.2.3 食疗 中医十分推崇食疗,与药疗配合不仅可避免药过度损伤机体,还可补益精气,合理调节饮食可强身健骨、养血补气。需辩证食疗,依据寒热虚实之证选寒热温凉、甘酸辛苦咸之物。食物性味适应于疾病性质,可辅助疾病,且避免复发;若相反或不相符则会诱发并发症或加重病情。若患者为湿热型需食大麦、高粱、马齿苋及小米等解毒、清热泻火之物,同时补充水分;若脾肾阳虚需食软食,如小麦、糯米、莲子等健脾温肾之物,宜采用蒸煮、炖、焖等方式,禁忌辛辣、刺激、生冷食物,避免熏、煎炸。总而言之,需结合病症类型合理选择食物性质,药膳相配,寒热协调,促进健康。
1.2.4 中药保留灌肠 该方法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药物可对局部起直接作用,有效止血止痛,促进愈合。结合患者病症选择药方,水煎后纱布过滤,避免药渣对黏膜创面产生刺激或损伤。控制药液温度为40℃左右,与肠腔温度相接近。开展于睡前,疗程为10d,持续3疗程。若合并下消化道出血或女性经期暂停用药。灌肠前充分解释,提升患者配合度,左侧卧,将臀部垫高10cm,一次性输液管连接于硅胶导管,石蜡油涂在前端,插入肛门约25cm,轻柔插管,若出现便意暂停,深呼吸。液面与肛门距离在30cm以内,控制每分钟30滴,肠道中药液停留超过4h,便于肠黏膜充分吸收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2]
临床症状消失,行结肠镜检查提示黏膜无异常,6个月未复发为显效;临床症状大幅度改善或基本消失,复查结肠镜提示黏膜形成部分假性息肉或轻度炎症反应为有效;症状与病理均未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见表1。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初始位置为结肠及直肠黏膜,会对全身产生累及,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及生长发育[3-4],且根治难度大,易反复发作,临床逐渐重视中医护理方法。情志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外邪入侵;生活指导可督促患者形成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且动静结合,合理运动与休息;食疗在药膳相配作用下不仅可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伤,还可促进溃疡愈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液可直接在病变位置起作用,促进溃疡愈合。但在应用之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多沟通交流,使其充分配合,同时过滤干净药渣,避免杂质损伤黏膜,合理控制温度,防止刺激肠道。由此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康复,减少复发,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黎军,许珊珊.临床中医护理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3):60-62,63
[2]崔艳梅,陈长龙.浅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5):282-283
[3]洪晓玲.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施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54-55
[4]王琴.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8):202-202
论文作者:王俐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溃疡性论文; 患者论文; 结肠炎论文; 方法论文; 中医论文; 黏膜论文; 效果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