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天津300000)
【摘要】目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2015年7月,医院心内科以及门诊的冠心病114例,每收集2名患者,进行抽签分组,抽到1号签患者55例,纳入对照组,抽到2号签患者59例纳入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退出2例,对照组3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CT、CK-MB、HR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牙龈出血、1例皮下瘀斑,减量后缓解。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心绞痛,可增进疗效。
【关键词】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临床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缺血性心肌病。在美国已成为居民死亡的四大病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因肥胖症、血脂代谢紊乱等疾病发病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激增[1]。冠心病可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激发血栓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活化、聚集是根本病因病机。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有报道显示长期应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对于心绞痛患者是否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值得商榷。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研究,以2014年2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7月,医院心内科以及门诊的冠心病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经CT冠脉成像、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②稳定性心绞痛,未并发冠脉综合征;③无出血风险,无药物禁忌症;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无法获得随访;②伴出血性疾病,或近期有出血病史;③既往已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④近3个月抗凝药物应用史;⑤房颤等抗血小板治疗绝对适应症。退出标准:①误漏诊;②诊断出其他类型重大疾病;③擅自采用其他方法治疗。入选对象114例,每收集2名患者,进行抽签分组,抽到1号签患者55例,纳入对照组,抽到2号签患者59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13例,年龄53~72岁,平均(63.3±5.2)岁。冠脉狭窄程度:中度38例、重度17例。合并症:糖尿病43例、糖尿病5例、血脂代谢紊乱34例、高尿酸血症52例。心绞痛类型:劳累性24例,自发性20例,混合型11例。病程6个月~5.5年,平均(2.4±1.1)年。观察组,其中男44例、女15例,年龄51~74岁,平均(63.1±5.8)岁。冠脉狭窄程度:中度40例、重度19例。合并症:糖尿病45例、糖尿病6例、血脂代谢紊乱36例、高尿酸血症55例。心绞痛类型:劳累性27例,自发性22例,混合型10例。病程6个月~6.2年,平均(2.7±1.2)年。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心绞痛类型、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症治疗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控制病因,首选美托洛尔治疗控制心律失常,钙通道阻一线药物控制血压,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医嘱控制饮食、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酒。药物剂量遵医嘱,每周复查1次,调整剂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心绞痛频繁发作期间,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组100mg/d,氯吡格雷75mg/d,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停用氯吡格雷,低剂量应用阿司匹林75mg/d,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治疗前、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检测患者活化的全血凝固时间(ACT)、心率(HR)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正常率,治疗期间心脏不良事件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症、无法自行缓解心绞痛。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实验室指标、心率服从服从正太分布采用(Mena±SD)符号(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 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退出2例,对照组3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CT、CK-MB、HR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出现2例心脏不良事件(3.5%),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低于对照组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非窦性心律失常6例)发生率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牙龈出血、1例皮下瘀斑,减量后缓解。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主要针对冠脉综合征,对于普通冠心病患者是否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待商榷。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常规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联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更好。患者ATC显著下降,提示出现血栓事件风险下降,CK-MB水平下降提示心肌损伤减轻,HR水平下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需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组尽管仅为轻微的出血反应,但临床不乏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报道[3]。目前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较多,以阿司匹林为主,但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10%~20%,需重视抵抗的预防,指导合理用药,早期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避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的其他药物,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
小结: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心绞痛,可增进疗效,但需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15[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1-2.
[2]李婧,陈汉想,李伟,等.心率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的关系[J].临床护理用药,2014,7(1A):19-21.
[3]孙滨,季和平,王辉,等.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7(6):319-320.
论文作者:刘文楠,吴成程,杨孟云,郑腾飞,赵国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心绞痛论文; 冠心病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抗血小板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