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中最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高能耗的建筑类型,其对于能源的消耗不仅仅表现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也体现在高层建筑的后期使用和运营过程之中。同时,其对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所以,针对高层建筑所进行的生态化转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态建筑视角;高层建筑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在城市土地利用紧张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由于占用的土地少,可以节省更多的土地空间。使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高层建筑的土地利用模式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进行绿化设计,从而改善城市环境和污染。将生态建筑应用于高层建筑设计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生态建筑应用于建筑设计实践中。
1.生态建筑学相关概述
1.1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也是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范畴,即以自然生态学为主要内容。用人工生态建造建筑物的建筑物。生态建筑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对建筑进行合理布局,使环境与建筑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并能使周围的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并且对于室内气候环境也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1.2生态建筑具有的设计目标
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建筑施工过程中上午会产生很大的能耗,在运行阶段也会产生大量的浪费。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相关节能技术进行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生态建筑的合理利用是对环境和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生态战略科学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在此基础上,运用施工技术及相关措施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生态建筑的最终设计要求是尽可能降低能耗,利用可再生资源。
2.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强调生态环境与高层建筑设计的空间组合设计
在高层建筑空间的设计阶段,必须综合分析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形态,以庭院空间的有效利用为基础,掌握布局特点和空间经济指标,以生态空间形态为基础。进一步考虑温度和自然光的要求,进行分区设计,以满足区域设计指标的具体要求。在平面空间布局设计中,尽量采用南北方向,使平面空间布局达到最有效。在组合设计阶段,对建筑结构体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对特殊的,创造了人类所需的自然能量和生物能。在高层建筑设计阶段,要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入手,采取适合生长环境的结构形式,以场地设计为基础,结合土地、环境、植被等特点。综合分析区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2舒适化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建筑功能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是设计师努力的方向。在设计时,应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以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辐射、有效抑制电波、气体和适当的空调、自动控制环境温湿度、台式机的充足和合理的照明、防止建筑物之间的相互注视和笨拙的室内景观。建筑抗噪声干扰,吸声材料的应用等。
2.3充分利用自然体系设计
降低能源消耗的最佳途径是不使用能源,并根据高层建筑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充分利用外部自然因素,如土壤、绿化、水、空气等,发挥更多的建筑功能。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减少建筑设备的数量和频率。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和空间时,应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在高层建筑中的最大应用,如自然光、自然通风和高新技术的结合,以改善建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创造一个健康和环保的环境。
3.高层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3.1基地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对建筑工地的分析是所有建筑设计的前提,生态设计的目的是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产生良性互动和深层融合。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场地中包含的“生态要素”直接决定了解决建筑生态问题的战略方向。在场地规划阶段,首先要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在“气候适应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整治工作。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所能承受的外部压力是有限的。一旦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了场地本身自然环境的限度,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场地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定立地的生态结构、能量相互作用的主要模式,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立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最后,需要相应分析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工作量如此之大,以至于通常需要在网站上进行全年的观察和实验,才能产生数据,有时甚至是几年。为了简化这项工作,架构师可以使用筛子技术(筛网映射技术)来分析站点(图1)。这使设计者能够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将环境信息转化为一系列层次,以分析和研究他们的生态状况。首先,以地图的形式绘制站点信息,并对同一层进行重叠。通过设置选址点来评价待建土地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评价结果为指导进行建筑设计与规划。
图 1 筛图技术分析图
3.2绿色材料及绿色组件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物质载体,也是影响建筑生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要求建筑材料和相关构件具有一定的“可回收性”,这也为今后的建筑废物处理提供了条件。在自然系统的运作中没有浪费。一个物种消耗一定数量的物质和能量,然后释放多余的物质,然后被其他物种使用。正是这样一种方式,自然循环内部物质和能量。如果将这一思想抽象并进一步应用于建筑设计理念中,即是对建筑物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并将建筑物本身的废物不断重复利用。并在整个“人工系统”内部形成了一个循环。或者当建筑物的人工系统最终排出时,被“自然环境”顺利地接受,在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系统,从而有效地减少建筑中的材料和能源的浪费。并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从环境管制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考虑建筑组件及其产生的废物是如何再利用和回收的。这将决定材料的使用方式,材料的类型,材料的生产方式,以及构件在施工过程中的连接方式。例如,为了便于重用,高层建筑中构件之间的连接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拆卸连接来方便拆卸,并且是模块化的,以便于在适当的条件下重用。
4.结束语
将“生态建筑”理念融入高层建筑设计,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城市的生态恢复,还可以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并将自然融入城市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当今时代的建筑设计师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设计上的不足,使绿色生态建筑发挥其价值,使城市在这样的高层建筑中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琨,杨艳丽.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7(32):176-177.
[2]黄长文.简析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J].建材与装饰,2017(24):78-79.
论文作者:黄志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环境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建筑学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