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李若瑗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太原 030002)
摘要: 特色农产品在山西省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主产地百姓的口粮来源和经济收入来源,也是各个种植大县的重要经济支撑。在农产品产地开展机械化初加工,保证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产品季节过剩与价格走低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差距较大、发展相对滞后和不平衡性的问题。阐述了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初加工;推广示范;问题;对策;建议
0 引言
小杂粮、红枣与核桃是山西省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在山西省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主产地百姓的口粮来源和经济收入来源,也是各个种植大县的重要经济支撑。在农产品产地开展机械化初加工,保证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产品季节过剩与价格走低的根本出路[1]。近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山西省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差距较大、发展相对滞后和不平衡性的问题。探讨了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1 山西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发展情况
1.1 三产融合定思路,因地制宜搞服务
近年来,山西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对照生产、加工、销售三产融合一体化发展要求[2],瞄准小杂粮和地方代表性特色农产品,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导,积极带动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和服务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尽可能地把产业链留在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和加工户手里,努力创建一批小而精、精而强的具有专业性和代表性的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加工作坊、乡村车间。先后在娄烦、阳高、盂县等9个县(市、区)推进扶贫济困,服务“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农村磨坊油坊建设工程;在左云、平顺、山阴等6个县(市、区)服务“山西小米”品牌战略发展要求,推进高标准小米加工示范点建设项目;在五台等2个县(市、区)推动核桃全程机械化初加工技术,带动创建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核桃初加工示范合作社;在壶关、昔阳、平陆等6个县(市、区)大力推广以中药材、食用菌和果蔬为主的产地机械化冷藏保鲜和热风烘干初加工技术;在阳高、榆次、泽州、古县选取了4项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特色产业,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部署,联系相关企业和加工合作社,在初加工设备缺乏的村(镇)开展产地集中烘干试点项目,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让没有能力购买加工设备的农民群众也能享受上烘干技术带来的增收红利。
1.2 找准定位上项目,四项举措抓落实
目前,山西省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进程以助力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为核心,具体有4项措施:一是以粮食、薯类、干鲜果、蔬菜、菌类和中药材等为扶持重点,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装备条件;二是扶持公益性、服务型农产品产地机械化处理和初加工中心建设,实现农产品产后全程机械化作业,促进产品商业化,减少产后损失,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推进“粮食银行”健康发展,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贮藏、加工和销售的经营方式;四是在贫困地区扶持建设小型、便民、省钱、安全的农村磨坊油坊,实现“磨面不出村、榨油不出乡”的目标。
2019年山西省在11个市的31个县(市、区)投入省级项目资金250万元,其中省级贫困县投入88万元,占比35.2%;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投入128万元,占比51.2%;非贫困县投入34万元,占比13.6%;共计扶持建设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初加工装备技术示范项目与农村磨坊油坊升级改造建设项目42个,共引导市县配套、社会投资350万元左右,带动市、县建设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初加工装备技术示范项目与农村磨坊油坊建设项目9个,预计通过项目试验示范,最终可形成8×104t的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加工收益将达650万元,引进加工工艺节能15%以上。
1.3 技能培训强素质,服务基层见成效
山西省通过举办《全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推广培训》 《全省农产品加工机械操作技术骨干人员培训》等方式,总结工作经验、部署新的目标;研究促进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对一线工作人员及农民代表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善经营、保安全的农机服务人才队伍,培育一支守初心、担使命、知流程、肯落实的项目管理人员队伍。
1.4 搭桥梁建平台,信息互通促宣传
2015年以后,山西省农村磨坊油坊升级改造工程因失去省发改委发展基金支持搁浅,此后省级农村油磨坊项目建设举步维艰。项目资金量、建设数量急骤下降,建设目标、内容产生较大改变,社会影响力、带动力几近于零。虽然部分市、县依然将农村油磨坊升级改造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但没有列入全省范围的规划、指引、带动,农村油磨坊项目建设陷入发展困境。2009—2019年的短短10年内,山西省农村粮食加工机械由于机械老化、加工方式粗放、厂房破旧、粮食安全问题等原因保有量减少了27.2%。在山西省目前保有的8万台碾米、磨面、榨油机械中,使用超过15年的设备占比高达54%,使用超过25年的设备占比高达19.7%,2009年以来新增机械数量不足10%。
1.5 开拓进取求创新,科研攻关谋发展
本研究中化疗方案致吐级别主要为中度和高度致吐风险,共93例,占83.78%,其余为低度致吐风险级别。根据2014版《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和2017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止吐》推荐:顺铂、异环磷酰胺≥2 g·m-2、阿霉素>60 mg·m-2、表阿霉素>90mg·m-2属于高度致吐风险药物;卡铂、奈达铂、伊立替康、阿霉素≤60 mg·m-2属于中度致吐风险药物;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依托泊苷、阿霉素脂质体、贝伐珠单抗属于低度致吐风险药物。对于多药化疗方案,应基于催吐风险最高的药物来选择止吐药。各致吐风险级别的化疗方案见表3。
2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推动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发展的手段有限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示范项目资金渠道只有财政支农资金,资金额一直没有增加,加之贫困县项目资金的整合,农产品加工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数额较少。
四是加强基本建设,着力构建以河湖健康为中心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体系。高度重视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增强河流自然净化能力,关注湿地建设与保护,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件允许情况下实施生态补水措施,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对标全国农机一流省市,都有叫得响的农机生产企业或产品,山西省恰恰在这方面落下了步子。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企业的生产能力落后、技术改进缺乏支持、新设备的引进也较少等,这一情况既有企业自身革新动力不足的内因,也有农机工业发展政策氛围不足的外因,折射出农机工业化长期被忽略的现状。
2.2 农机生产企业和产品较少,农机生产力薄弱
按照省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2017—2019年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初加工装备技术示范项目资金平均整合率为58.5%,全省实际用于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初加工装备技术推广资金仅为450万元,每个示范项目扶持资金平均为5万~8万元,这对于大部分项目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大部分项目点的后续发展困难较大,有些项目点还未建设完成便已夭折。此外,农机补贴范围、品类、内容更迭滞后,使得农产品加工机械在补贴销售推广上收效甚微。这些情况,既影响了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示范项目的落实力度,又限制了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示范项目的发展前景。
对耕地定级的工作早有研究。赵登辉等在对扬中市进行定级研究中,认为应将农产品交易难易程度与路网分布情况引入影响因素[7]。冯莎等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嘉鱼县农用地定级的BP神经网络模型[8]。贾雷等以石柱县为例,构建了“纯收益—定级指数”模型,基于新规程对其进行耕地定级[9]。詹波运用GIS对连城县耕地级别进行了研究,发现连城县水源充足,耕地质量程度适中[10]。许婷等对江西省锦江镇采用了多因素综合评定法选取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最后分出4个级别[11]。本文基于因素法选取定级因子,利用GIS技术,采用网络分析、耗费路径等GIS分析方法对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进行耕地质量定级研究。
2.3 资金链断裂导致农村油磨坊升级改造工程进步缓慢
一是在山西农机化信息网农产品加工专栏积极上传各种信息、报道;二是发放了《山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产地初加工实用技术及装备》200本,内容涵盖小杂粮、油料、马铃薯、红枣、核桃、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工艺与设备;三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成都、青岛参观农业机械博览会,学习先进加工技术,收集装备信息;四是组织空气能热泵果蔬烘干机、组合碾米机、低温榨油机等新型、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生产企业参加第十四届北方现代农业装备推广交易会,现场达成采购客户意向20余个,意向资金100余万元,发放宣传页1 000余份。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11个乡镇、224个行政村中有20.5%的村庄没有磨面机,56.6%的村庄没有清选机,87%的村庄没有碾米机。该县的曹川镇、坡底乡、三门镇内十几个村庄的农民想要加工面粉,需到几里、甚至十几里外的加工点加工;杜马乡和常乐乡的农民想要碾米,只能到其他乡镇甚至平陆县城进行加工。
(5) 两种方法的原理相同,根据电机两两串联自感的大小关系随着转子位置的变化每隔60°电角度发生一次变化;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相关业务部门致力于积极探索新技术、攻破技术壁垒、研发新机型,在2019年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列举如下:2019年1月,主持研发的全自动核桃砸壳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3月,完成了全自动核桃砸壳机研制开发与冷榨油滤灌一体机2项2018年度现代农机装备引进试验项目结题验收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研发的鲜杏去核机与全自动荞麦脱壳机申报了2019年度现代农机装备引进试验项目,并于6月中旬进行了设备试验;新型分离式杂粮碾米机正在试制阶段。经过不懈地努力,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效。
此外,山西省农村油磨坊加工点大都集中在各县(市、区)较富裕的乡镇及周边行政村,一些偏远的农业乡镇辖内反而没有加工点,在最需要加工点的地方却无法满足其需求。其中,油料加工点的覆盖难度最大,有些村的村民加工油料需去镇政府所在地加工,来回路程远、距离长,“加工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当地村民幸福生活的限制条件。
一般人家都有一个小庭院,院前用篱笆围起来,院后有竹篁,院内的小路用的是青石板,用刨木板来架构房屋,松明照亮,一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村田园生活,如图2所示。
3 促进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规范项目布局,把握项目规模
在农产品初加工装备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点的布局与规模选择上,既要考虑覆盖面又要精准扶持,将有限的资金落实到位,把资金用活、用足。处理好服务与效益的关系,各项目点需准确测算服务半径、覆盖人口、加工能力和投入产出比。农产品初加工装备技术推广工作以支持购置新型、实用型设备为主,其投入应占设备总投资的1/3以上,并增加管理服务功能,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市场经营指导、引导工作,提高项目发展的存活率。
3.2 紧扣政策方向,拓宽资金渠道
在积极扩大现有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有关项目资金。在项目建设上加大投资比例,增大资金量,建精品、出亮点。农村油磨坊的升级改造工程接续完成,积极造势,扩大影响,带动各级政府资金投入,适度增大建设数量,将这一百姓关心欢迎的实事落实下去,让小磨坊凸显大民生,初加工带动大产业。
3.3 创新工作思路,探索一条符合山西省实际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道路
山西省要向全国农机行业发达的省市取经谋道,创新机制激发省内农机行业生产潜力,夯实农机事业基础,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山西省实际的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产业发展道路,促进山西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3]。
参考文献:
[1]岳巍.山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产地初加工实用技术与装备 [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92.
[2]贺婉蓉.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研究 [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6.
[3]曲济炎,原林虎.山西优势农产品市场和生态竞争力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5(8):48-49,212.◇
A Brief Discussi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Processing Machiner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nxi Province
LI Ruoyuan
(Shanx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evelopment Center,Taiyuan,Shanxi 030002,China)
Abstract: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Shanxi province.They are the source of food rations and economic income for the people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and they are also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ounty economy in each large county.Mechanized initial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as,ensur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are the fundamental ways to solve the surplus and low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uring the season.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machinery in Shanxi province has also faced the problems of large gap,relatively backward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with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or initial processing in Shanxi province,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or initial processing,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or initial processing.
Key words: initial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promotion of demonstr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12.061
文章编号: 1671-9646(2019) 12b-0079-03
收稿日期: 2019-08-25
作者简介: 李若瑗(1988— ),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初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