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千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陕西 宝鸡 721100
摘 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本市举办的教研活动,聆听了一名专家关于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讲座,深受启发,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中职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 思维导图 英语阅读
在英语学习和高职单招考试中,阅读无疑是重中之重,它占到考试分数的三分之一。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一直是许多老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初步认识思维导图,在对它进行了大量学习和查证、对学生和同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之后,我尝试着将它应用到我们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主阵地——课堂教学当中,让它在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一、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造了一种笔记方法。巴赞曾经在他自己的著作《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这么定义他的发明: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人脑的一种自然功能。通过图片、图形、词语等的组合和运用可以有效地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的关系,使得概念表征的可视化得以实现,从而使思维导图的使用者从一种全局和整体的视角观察解析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是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来辅助教学。将它有效地运用到比较特殊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当中,符合中职学生的发展特征,能改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尴尬局面,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堂教学实例
本课讲述了一个叫Mrs.Lawson的外国妇女一天的经历,她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文章按明显的时间顺序进行讲述,结构整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理解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利于巩固新词汇,实现教学目标,为语言输出做良好的铺垫。
1.激趣导入,揭示主题(Lead-in)。
首先利用教室里的物品和学生进行简短的谈话,引出很多东西是由中国制造的。
然后,播放一段纪录片《大国工匠》的视频,并提问“Why do you think China is a powerful country?”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出课题。
2.通读全文,把握主旨(Scanning)。
如果学生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给出大意和段落,让学生匹配,达到初步理解文章的目的。
3.选择分支,教画导图(Scanning&Careful-reading)。
让学生在文章第一段找出Time,Place,Activities and the things made in China. 教师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完成本段思维导图。
4.细节阅读,自主绘制(Skimming&Careful-reading)。
让学生阅读文章剩余部分,小组合作中完成剩余段落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艺术天分,画出不同风格的图来。
5.小组合作,汇报复述(Cooperation&Report)。
(1)小组内根据思维导图练习汇报,推选出最优秀的班级展示。
(2)教师根据汇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细节阅读,补充思维导图。
(3)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文,达到输出语言的目的。
6.拓展延伸,升华主题(Extension&Homework)。
布置以下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1)让学生看纪录片《中国创造》,树立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理想。
(2)独立绘制本课自己认为最独特的思维导图。
三、应用效果与演绎
利用思维导图构架语篇内容层次,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获取信息、复述课文的能力,激发联想与创意,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维导图式阅读教学,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明显提高,最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讨论当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利用手机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在班级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也让信息产品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施。尤其对于中职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利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思维导图无疑是创建师生良好交流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我们除了能在阅读课堂上合理利用它,还可以将它衍生到课前、课后,也可以拓展到听说、语法、词汇、写作教学当中。具体的实施还等待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齐伟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英语阅读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将它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