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英语泛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试图探索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英语泛读教学新模式,使英语泛读在新形势下顺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并为高职高专英语泛读教学开辟新出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泛读;教学模式
泛读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传统的泛读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教师讲解阅读过程中的难点,学生做阅读练习,教师核对答案这样比较单一的过程。目前,就英语教学中常提到的“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能力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是愈来愈突出强调“听说”能力。因此,以“读”为核心的泛读课程需自寻新出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1.1教学模式定义及原则:
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而我国学者冯秀琪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和方法。”
1.2国内外泛读教学模式成果:
1)国外:在英语作为外语或二外的阅读研究中,将英语泛读作为单独课程开设的主要是英语作为二语的教育机构,以及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日本、西亚等地。这些地区对于泛读课堂如何进行教学的研究比较少,国外研究者主要提出了长时间默读、问答、故事讲述、协同阅读、听说读写一体化五个泛读课堂组织方法。
2)国内:我国研究英语泛读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泛读与精读的区别、教材的编写、阅读方法、泛读课的教学原则、等,关于泛读课堂的组织模式,国内仅有几项研究进行过探讨:郑伟波(1986)谈到了二年级泛读课堂的组织过程,举例说明了课前和课堂教学的内容;马沈龙(1990)认为泛读课应该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并对泛读课讨论的必要性、做法、要求和效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寿建颖(2000)认为设计多项语言活动,综合训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综合教学法”是泛读教学的好方法。
2.高职高专英语泛读教学新模式
2. 1新形势下英语泛读课程的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泛读课程既需要保持本色,又要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本文试图紧密结合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应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精神,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相关理论进行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高职高专英语泛读教学新模式
根据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关于教学模式的理论,本文将从教学模式所包括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五个因素进行新模式的论述。
(1)理论依据: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施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英语泛读教学策略。
(2)教学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泛读课程可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教学策略上兼顾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降低“学术阅读”, 加强“实用阅读”。
(3)操作程序: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课堂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技巧,教师起辅导作用,指导解决阅读困难。课外学生组成阅读活动小组,构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模式;形成“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可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学生做阅读报告。内容是课外阅读总结,同学们展示阅读情况及收获。这一步以学生为中心,督促课下阅读及自学情况,锻炼了总结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二步是复习。内容是上次所学内容总结和课后练习,及自学的另一篇课文简析。这一步以任务驱动为主,形式包括泛读、精读、问答和复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督促课下自觉复习所学内容,并自行扩展阅读。第三步是课文分析,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包括对背景知识的讨论及讲解,阅读技巧的训练,文章结构、课后练习题的讨论及讲解,等,突出师生互动,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最后是总结,作业布置及教师推荐。包括对本次课的总结,布置课下泛读课文,阅读《21世纪报》并完成相关阅读笔记,同时教师推荐一部英美文学名著。这一步将精读泛读、课上课下结合起来,重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本课程要求教师积极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有: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教师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去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问题。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讨论式教学要求注重师生的互动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考虑各种步骤的组成要素。整体阅读式要求学生在通读文章时,要注意全文主旨、要点、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指导学生概括课文,总结段落大意,弄清句子结构、意义。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使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篇”上而不在“句”上。
(4)实现条件:该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训练阅读技巧,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目标。
(5)教学评价:本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平日的学习过程,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10%,平时作业10%,阅读笔记30%; 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50%。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泛读教学要与时俱进,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从而卓有成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书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天紫,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J]. 外语界,2007(6):65-73
【3】韩红梅,“本科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4期
【4】刘文辉,国内外泛读教学研究成果评述[J].华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4期
论文作者:郭纪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泛读论文; 英语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高专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