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小麦节水稳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临漳县论文,栽培技术论文,小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临漳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下辖14个乡镇,425个行政村,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4万亩,其中小麦57.1万亩,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也是用水大县之一。全县拥有机井8420眼,平均每眼机井灌溉面积89亩,全年用水量13490万

。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0800万

,占总用水量的80%。近年来,随着漳河水系的断流,农业灌溉全部依靠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水文资料显示,全县地下水下降速度可达0.88米/年。临漳县建设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方0.4万亩,通过该项目实施实现亩均节水60

,共节约地下水24万

,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意义重大。节水栽培主要措施如下:
1 播种技术
秸秆还田、精细整地。临漳县每年玉米收获在9月20日之后。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精细粉碎还田,长度控制在10 cm以下,力争3~5 cm,玉米秸秆精细粉碎2次。秸秆还田之后,不要急于深松旋耕,要晾晒3~5d,利于秸秆的腐烂分解。秸秆还田地块推行深耕深松和旋耕相结合的做法,一般2~3年深耕1次,耕深达到25 cm左右,旋耕2遍,做到上虚下实,土地平整。
配方施肥,增施底肥。在秸秆还田的地块适当增施氮肥。临漳县小麦配方施肥的原则: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控氮、稳磷、补钾、配微。一般亩底施纯氮6~8 kg、五氧化二磷7~9kg、缺钾麦田施氧化钾5~7 kg,提倡增施有机肥。高产田要掌握磷、钾全部底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超高产示范田适当增加底肥用量。没有秸秆还田的麦田,应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
选用优种,种子包衣。主要推广的节水品种有婴泊700、邯麦13、石麦17、邯6172、观35、农大399、石麦15等。在生产上管理上老百姓仍然存在着“重虫害、轻病害”的管理理念,不重视病害的防治,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大力推广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技术,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搞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精量等行播种,适期适量晚播。机械精量播种是确保苗匀、苗齐、苗全的关键。播种时机手应手握拖拉机匀速慢行,保持2~3 km/h的速度,播距一般在3~5 cm,以确保播种均匀,不重播,不漏播,通过精细播种,减少缺苗断垄和“撮子苗”,推广等行密植播种技术,提高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求播种行距13~14 cm,畦宽3.8~4 m,畦埂宽度不超过30 cm。
临漳县小麦适播期为10月6~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7~10日,适播期内亩播量为10~12.5 kg;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地块,每推迟1d,亩播量增加0.5 kg。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适当推迟播期,能够实现冬前壮苗,减少冬前水分蒸腾,节水抗旱,增强抗寒能力。
足墒下种,播后镇压。小麦播种出苗期适宜的土壤耕层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小麦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不要盲目抢墒播种,必须造足底墒。避免播后出苗不齐时再浇蒙头水的做法。对于粘土地块可以先播种,但是播后应立即浇水。播种后进行镇压,可以踏实土壤、增强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对提高出苗率和预防越冬死苗有非常重要作用。播后视土壤墒情进行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稍后镇压;墒情特别充足的,可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择机镇压。
2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由于在水泵出水口装有水表和施肥装置,农民可根据当时的自然降水、土壤墒情和肥力以及小麦生长需求,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精确提供给作物,既减少了水肥资源的浪费,又能使水肥运用相对后移,大幅度提高产量。
3 小麦秋季管理
大力推广杂草秋治技术。在小麦3~5叶期、麦田各类杂草基本出齐苗时进行防治。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 g,兑水30 kg喷雾;以节节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亩用3%世玛油悬浮剂25~30 ml加专用助剂75~90 ml,兑水30 kg喷雾;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地块,可以用世玛和苯磺隆混合后喷施,但必须现配现用。喷药时间应选择无风晴天进行,具体时间以上午9:00后下午4:00前为宜。配制药液时应采用二次药液稀释法,首先用少量水将药剂配成液,再按稀释倍数加水,搅拌均匀后选择雾化好的喷雾器均匀喷施,不能漏喷、重喷。对剩余药液不能再喷施到已喷过的麦田。严禁在春季用世玛除草剂对麦田喷施,以防产生药害。
4 越冬期管理
科学浇好越冬水,中耕锄划。越冬前根据墒情、苗情和降水情况合理浇好越冬水。对播后没有浇过水的地块,一定要浇越冬水;对播后浇水较早,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80%的地块,也要及时浇越冬水;对播后浇水较晚,墒情充足的地块,在做好中耕锄划的基础上,可以免浇越冬水;对弱苗和脱肥地块在浇水的同时,每亩追施尿素10kg左右,起到冬肥春用、促弱转壮的作用。浇水时间掌握在日平均气温3℃左右,夜冻昼消时进行。
浇水后地表容易出现裂缝,要及时中耕锄划,破除板结,弥补裂缝,保温保墒,减少越冬死苗。冬前镇压对预防冬、春干旱,争取春管主动意义重大,所有麦田要普遍镇压一遍,特别是秸秆还田量大、整地质量较差、土壤过暄的地块,要适时镇压,起到抗旱、抗寒作用。
5 春季管理
及早开展小麦吸浆虫防治。搞好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及早防治。蛹期采取撒毒土防治方法,亩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1.5 kg或5%毒死蜱粉剂600~900 g,加细土25~30 kg配成毒土,无露水时均匀撒施麦田。成虫期防治在抽穗至扬花前,喷药防治吸浆虫成虫,选用4.5%高效氯氢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虫啉粉剂20~30 g兑水30kg,于避开高温、大风天气进行施药。
搞好春季病虫草害预测测报。要做好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以及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小麦起身期要普遍进行纹枯病防治,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 ml加水50 kg喷雾,可兼治白粉病、条锈病。拔节期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 ml或12.5%烯唑醇可湿粉20 g加水50 kg喷雾,防治白粉病,预防条锈病。气温回升后要搞好春季麦田杂草除治,以猪殃殃、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75%巨星10 g加水50 kg喷雾,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6.9%骠马乳油30~40 ml加水50 kg喷雾。必要时对麦田杂草要进行人工拔除。
6 小麦中后期管理
科学运筹肥水,严防后期倒伏。小麦生育后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80%为宜,对墒情不足麦田,抽穗到灌浆期要及时浇水补墒,预防干旱。后期浇水要做到:一是浇足浇透,使底墒得到补充,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二是看天气浇水,结合气象预报注意天气变化,大风之日和大风来临前一天不可浇水,以防倒伏;三是浇水不要过晚,后期浇水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 d要停止浇水。缺肥麦田视苗情及前期追肥情况,适当补肥,时间不要过晚,以免造成小麦贪青晚熟,一般在孕穗到扬花期亩追尿素5~10 kg。
搞好“一喷多防”,抗干热风、增粒重。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最重要时期,重点抓好“一喷多防”,防干热风、防倒伏、防病虫害,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促进光合产物积累,提高千粒重。在小麦灌浆期间使用杀虫剂吡虫啉、杀菌剂三唑酮(或烯唑醇)、营养剂磷酸二氢钾等混合用药,加大水量,将麦株上下喷透,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达到有效防治麦蚜、病害及预防干热风等效果,提高小麦千粒重。
联系电话:0311-87652160
标签:小麦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 农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