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论文_贾毅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论文_贾毅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 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电能计量可以有效为电力企业做好电量使用统计与计费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电费收缴的有效凭据,其计量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有序发展,确保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减少运营损耗。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有效决策起到参考作用。而电力计量误差则会导致相关工作开展受阻,因此要做好误差原因分析,尽可能的缩减误差,保证企业与用户双方面权益。文章就简要对此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电力计量;误差原因;改进措施

一、电力计量装置的误差原因分析

1、计量装置配备不全。电力计量误差的产生,与计量装置配备不全存在一定联系。无表估算用电量是计量工作中的最明显漏洞,其主要是依照用户用电设备实际容量以及用点时间等因素,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估算。由于用电缺乏连续性,并且实际负荷率较低,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较低,此种情况下,导致无表估算的精准度较低。部分偏远地区在电力计量工作中也存在一表乘三的计量情况,由于地区负荷长期处于三相不平衡状态下,导致实际计量的精准度较低,存在比较明显的计量误差。

2、表计使用不正确。采用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计量三相四线系统的有功电能。A、B、C三相都可与零线构成单相回路。由于负荷不平衡,产生了零序电压,在零线中就有零序电流流过,很难满足三相电流之和为零的条件。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中性线电阻太大产生的计量误差。有些计量点虽然采用了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计量,但因某种原因中性线断开或施工时不注意,使中线电阻和接触电阻过大,也会造成计量误差。

3、电流互感器使用不当。很多计量点普遍存在着CT变比大造成计量误差大的问题,这除一部分是选择不合理外,主要是因为配变负荷率低而造成的。CT是按配变额定二次电流选择一次电流,这样就造成了按高精度选择CT,在低精度下长期运行的状况。而且负荷率较低时,电度表的误差也较大,就更加大了整个计量点的误差。由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公式可知,与运行有关的参数只有CT的外接负载Zf和铁芯的导磁率μ0减少CT所带负载Zf或增大导磁率μ,都可减小误差。目前,许多计量点因引线长、截面小,接触电阻大,长期在低负荷率下运行,μ值较低。致使比差f1和角差δ1过大,达不到精度的要求。

4、计量装置安装不合格。由于计量装置安装缺乏统一标准,施工管理不当,不注意对工艺的要求,造成了计量不准确。接线不牢固,引起接触电阻值增大,使CT外接负载加重,增大误差。有些计量点施工时不重视工艺,电度表倾斜度过大,其相对误差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低负荷率时,此误差显得尤为突出。

5、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改变后,电度表的制动磁通,电流、电压的工作磁通及其相位角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温度附加误差。此误差与功率因数有关,即有幅值温度误差,又有相位温度误差。配变的总表计量点均设在室。所以,冬季常常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产生了较大的负误差。而且冬季最冷时,也是用电量最大的时候,这样造成的损失就更严重了。

6、计量点综合误差。目前,电力部门只校验电度表的误差,对互感器的误差考核还不注重。如果所有电度表都能满足要求,但因互感器的误差,二次压降过大,也可能使计量精度达不到要求。然而,仅仅考虑电度表的相对误差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反映整个计量点精度的。

二、电力计量误差改善对策

1、电力计量设备配备完善。在电力计量相关的设备上,需要选择具有高精准度的计量设备,保证其使用性能的稳定性与高性价比,同时在设备接线操作上,需要以最优接线处理进行,通过三角线接线系统与中性绝缘系统来操作,合并采用三相三线接线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做好计量点工作的个性,清除无表估算与“一表乘三”等异常计量状况。同时在计量设备上需要排除质量不合格与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影响干扰的设备,要将计量点做好改造工作安排。

2、规范计量方式。在纯动力负荷情况下的专用配电变压器需要运用三相三线的V型接线计量处理。对于照明或者综合配电变压器的计量处理中可以运用三相三线的Y型接线计量处理,运用三块单项电度表做计量处理,有效的掌握配变台三相符合的实际均衡状况,进而有效的做对应的分析调控。如果一相表出现损害,不会对其他两相计量产生干扰。进行电量的纠正与损坏表的替换操作相对便利;校验与轮换操作相对便捷;接线便捷,产生接线偏差的概率相对较少;有利于综合误差的研究,在联合互感器与表更为便利,可以更方便的做好计量设备偏差的调控。

3、计量点规范定位。降低互感器所承接的负载,促进计量精准性。科学合理的做计量点定位,减少表计与互感器之间的引线距离,进而有效的降低相关电阻程度,由此降低互感器负载程度。促使计量点定位与配电变压器保持更近的距离是有效处理方法,最佳的选择是设置在配电变压器台内。

4、做好厂用与居民用电布局。需要将居民用电与工厂用电做区别计量,可以采用表闸分离、用电分计的方式处理。计量点需要通过混凝土构筑,而后在内部进行分隔,可以划分为控制室与计量室。其中一个房间可以集中运用电度表与互感器相关装置的安置,另一个房间可以运用在刀闸开关与熔丝等管控装置,计量室与控制室的钥匙需要分开受电力部门与用户做对应的分管。同时要做好计量点的密封处理,进而有效的减少因为外在环境温度与湿度等产生的不良干扰,确保计量精准度。

5、电流互感器变比科学合理。电流之间的互相感应需要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需要在20%标准下的额定符合达到应有的精准性,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较大的计量误差。同时要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挑选出符合具体情况的CT。CT变比相对较大属于当下计量点常见问题,需要通过CT变比的选择来尽可能降低误差,同时可以提升电度表所具有的电力计量精准性。

6、合理计量动力电。为降低电力计量误差,防止表前窃电情况的出现,应当对照明用电量和动力用电量进行准确计量,合理设计计量点结构,并结合表闸实际情况调整计量形式。标准配变台以水泥砖石为主要结构形式,其两面开门,中间隔开,一侧安装照明与动力电度表以及互感器等计量装置,另一侧间隔安装刀闸开关和熔丝等控制装置,此种情况下便于合理选择计量点位置,促进灯动分别计量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表前窃电问题的发生几率,在电力过程中所受外界温度影响较低,从而切实提高了电力计量的精准度。

7、电流互感器变比恰当。在电力计量过程中,CT变比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电力计量误差问题的妥善解决,应当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CT变比,以提高电度表的计量精准度。由于电流互感器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在额定负荷下能够满足计量精度要求,但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较低,实际用电的季节性较强,为保证计量精准度,应当结合地区实际特点,按照不同季节以及不同的负荷率选取不同的CT变比。比如在总额和配电变压器负荷率较低的条件下,适当调整电流互感器变比,从而提高计量点的精度。

结束语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较为普遍,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从管理制度与人员培养上下功夫,提升操作的专业性,提高电力管理体系的规范建立效果。实际的操作需要依据各区域、各单位实际情况展开,务必让操作流程与技术符合相关要求,进而达到操作管理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王志杰.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5):120-122.

[2]郭文俊.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304-306.

[3]杨鑫.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分析[J].低碳世界,2017(13):137-138.

论文作者:贾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论文_贾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