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走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俄罗斯论文,走势分析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3/87.512.2.5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94(2014)03-0035-0011 一、俄罗斯视角下的俄乌关系未来 (一)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对乌克兰的影响力 俄罗斯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拥有作为世界大国的禀赋和气度。数百年的开疆拓土、几个世纪大国辉煌和东正教的弥赛亚意识培育了俄罗斯人浓厚的大国情结,永恒不变的大国追求是俄罗斯人的本质特性,也是激励俄罗斯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经历了经济下滑、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势力范围收缩以及国际地位下降近十年的衰退期,但俄罗斯民众心中的强国意识并没有因此消退。为了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2000年普京执政后,提出了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主义、社会团结为核心的俄罗斯思想,对外确立务实的大国全方位外交战略。随着俄罗斯国力的恢复和回升,俄罗斯日益以积极、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2013年新版《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再次肯定了俄罗斯在国际事务和世界文明发展中具有的独特作用。作为世界性大国,必须要有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地缘政治空间做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独联体国家是俄罗斯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关键区域。深化与独联体国家关系将继续成为未来俄罗斯外交的优先目标和方向。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围绕北约东扩、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美国驻军中亚以及民主人权价值观的根本分歧决定了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之间的地缘政治争夺不会停止,而俄罗斯的大国实力和强国意识使其不会选择退让。 在俄罗斯政治家的眼中,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这既是由俄乌历史上存在紧密的种族、语言、宗教联系,也是由乌克兰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决定的。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盟和北约之间的战略缓冲区。在欧盟、北约双东扩的大背景下,只要俄罗斯不改变对欧盟,特别是北约东扩的消极看法,出于自身安全战略利益等考虑,俄罗斯就不会放弃对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争夺。我们从近两年俄罗斯出台的外交、安全和军事文件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战略意图。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这份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指出,“北约主导的全球及欧洲大西洋地区安全架构存在缺陷、国际法律制度及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对国际安全保障构成威胁。大国矛盾及某些国家反复以单边武力手段解决国际矛盾的可能性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大大降低了维护全球及地区稳定的可能’”①。在2010年2月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的《俄联邦军事学说》中也称:“赋予北约新的全球性职能,通过北约组织的扩大,将北约成员国的军事机器向俄罗斯边界推进,是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之一。”从俄罗斯政府公布的这两份有关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文件中可以看出,当今的俄罗斯政府仍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东扩视为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②。 鉴于独联体国家是维护周边安全、抗衡北约的前沿地带,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成为俄罗斯外交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说,阻止北约东扩的关键是遏制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俄罗斯高层已经意识到,“在不远的将来把独联体变成真正一体化组织是不可能的,只能对独联体采取更加清醒和务实方针”③。从这一观点出发,俄罗斯对发展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这样对俄罗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国家的关系给予高度关注。在2008年版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俄罗斯从北约东扩的欧洲安全局势视角探讨俄乌关系,并明确指出: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东扩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2013年2月,俄罗斯公布新版《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该构想更加重视俄乌关系,并专门把乌克兰列入有关独联体的章节进行阐述,称“构建与乌克兰关系是其独联体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俄罗斯将推动乌克兰参加不断深化的一体化进程”。这显然是在乌克兰不断深化与欧洲大西洋联盟合作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在外交上采取的方针对策④。考虑到乌克兰并没有加入普京倡导的欧亚联盟,俄罗斯上述表态更为清晰地传递一个信号:未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关注绝非仅限于安全领域,而是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强与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一体化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战略目标,以此来改变乌克兰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尽管克里米亚并入俄联邦版图后,乌克兰加快了与欧盟一体化的步伐,但是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对乌克兰的影响力。普京在就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发表的讲话中还特别讲道:“我们希望能和乌克兰保持友谊,希望乌克兰是强大、自给自足的主权国家。对我们来说,乌克兰是首要盟友之一,我们有许多共同的项目,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都相信这些项目会取得成功。”2014年3月6日,在乌克兰反对派“祖国党”以乌克兰的不结盟地位不会给国家带来安全保证为由向最高拉达提交有关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法案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瓦西里·涅边贾很快发表声明,称“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不可能的,西方清楚,这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⑤。 (二)俄罗斯将继续采取措施影响乌克兰外交政策 以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联邦为契机,俄乌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尽管俄罗斯试图吸引乌克兰加入欧亚联盟、整合独联体外交战略严重受挫,但由于俄乌割不断的血缘、宗教和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联系,俄罗斯将会采取各种手段延缓乌克兰西化进程。 1.利用乌克兰东西部纷争局面控制乌克兰 在乌克兰4580多万人口中,俄罗斯族占17%。克里米亚独立后,160万俄罗斯人回归俄联邦,目前乌克兰还生活着数百万俄罗斯人。俄罗斯仍有可能利用这些俄罗斯人和亲俄罗斯的民众来影响乌克兰对外政策及俄乌关系。在签署有关克里米亚并入俄联邦的协议后,普京公开表示:“在乌克兰生活着,也将继续生活着千百万的俄罗斯人,说俄语的人,而俄罗斯将始终用政治、外交和法律手段来保护这些人的利益。当然,首先我们奉劝乌克兰自己要关心百姓的权益。这是乌克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证。”⑥目前乌克兰局势并没有因为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而平息下来。2014年5月11日,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就是否脱离乌克兰独立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分别有89.7%和96.2%的民众支持脱离乌克兰独立。莫斯科随后发表声明,尊重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参与公投民众的决定,呼吁乌克兰政府与两个州分别进行对话,同时谴责了乌克兰政府对乌东部民众使用武力。 2.利用天然气问题继续对乌克兰施压 2013年末,在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谈判中断、乌克兰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紧急救援”措施。2013年12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签署协议。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150亿美元贷款,并将出口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约400美元降至268.5美元⑦。在谈到援助乌克兰的动机时,普京说:“如果我们经常说这是我们的兄弟国家,那么当乌克兰面临这些困难时,我们作为亲人就应该提供帮助和支持。请相信我,这就是我们做出决定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以俄罗斯预算存在困难为由要求乌克兰偿还欠俄罗斯的160亿美元贷款。梅德韦杰夫表示,在160亿美元的债务中有110亿美元是俄罗斯根据黑海舰队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协议向基辅提供的能源优惠,30亿美元是以购买欧元债券的形式向基辅提供的贷款,20亿美元是乌克兰欠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债务。由于黑海舰队驻扎延期是从2017年算起的,因此俄罗斯实际上是预先垫付了这笔钱。在乌克兰如此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形势下,天然气供应和债务将成为俄罗斯控制乌克兰的重要手段⑧。 3.借助俄乌间紧密合作来影响乌克兰 尽管俄乌关系急剧恶化,但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某些领域仍存在割不断的联系。一是进入俄罗斯的乌克兰打工者。普京在讲话中称,2013年有近300万乌克兰人在俄罗斯打工,这些人总收入为200多亿美元,约占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普京显然在暗示,一旦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恶化,乌克兰经济将遭受重大损失。二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军工企业存在紧密分工协作,尤其是在军工等领域。根据乌克兰“安东诺夫”康采恩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之间的协议,两国将联合生产安-70运输机。俄方参与安-70生产的是沃罗涅日航空飞机制造联合企业。乌克兰将负责生产飞机的机翼和发动机,俄罗斯将负责生产机身和飞机总装。安-70军事运输机是“俄2020年前国家武器装备计划”的一部分,俄罗斯国防部计划采购60架该型号飞机。乌克兰国防部门计划在2012—2017年采购计划框架内购买2架安-70,飞机将在2014年交付。安-70项目的全部成本预计超过15亿美元。俄罗斯计划在2013年为安-70项目拨款24亿卢布(约合8.16亿美元),而乌克兰计划拨款4.8亿格里夫纳(约合8900万美元)⑨。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尽管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表示,乌克兰不会再向对我们“进行干涉和利用我们的武器向我们开枪的国家”出售军火和军事技术⑩,但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短时间内乌克兰很难做到这一点。俄乌军工企业紧密分工协作是历史形成的。目前俄乌彼此为对方提供的军事产品数量多达上千种,乌对俄军工出口占乌军工产值的10%,乌军工企业所需产品和零部件70%来自俄罗斯。仅以乌克兰西奇发动机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生产的发动机40%出口到俄罗斯。该公司负责人В.沃古斯拉耶夫表示,向俄罗斯出口航空发动机不存在任何海关问题,乌克兰权力更迭不应该影响公司与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的合作。 二、乌克兰视角下的俄乌关系未来 (一)乌克兰将坚定不移致力于与欧洲一体化 历届乌克兰总统都把加入欧盟、融入欧洲文明大家庭作为对外的主要目标。无论谁当选总统,这一战略目标都不曾改变。2011年9月16日,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发表讲话称,乌克兰仍一如既往致力于与欧盟一体化。针对舆论广泛关注的乌克兰是否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问题,亚努科维奇回应说:“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问题不值一提,我们有自己应当遵守的法律和宪法。”显然他指的是《乌克兰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法》赋予乌克兰国家的不结盟地位。2012年5月17日,在议会的一次讲话中,总理阿扎罗夫重申这一观点。他说,乌克兰从未考虑过把“与俄罗斯一体化”作为在与西方关系僵化情况下的备选方案。乌欧之间的分歧是暂时性的,乌方愿意与欧盟加强合作,以消除阻碍欧盟批准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的障碍。欧盟是乌克兰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对乌克兰的投资已达400亿美元,占乌克兰吸引外国投资的80%。因此,在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上不存在备选方案(11)。 乌克兰权力更迭后,2014年3月21日,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与欧盟28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签署了联系国协定的政治部分。这份协议首先阐明了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基础、目标和原则:欧盟承认乌克兰作为欧洲国家的欧洲选择和愿望,承认乌克兰与欧盟拥有共同的历史和价值观。乌克兰与欧盟将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深化经贸合作基础上建立联盟,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司法、自由和安全领域合作来逐渐拉近彼此间距离;巩固联盟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尊重法治、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边境不可侵犯;未来的乌克兰与欧盟关系将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法治和高效管理基础上。协定还阐述了乌克兰与欧盟在政治安全领域合作的宗旨和主要内容:政治对话的宗旨在于推进乌克兰与欧盟的政治联盟,维护世界稳定和安全,尊重和巩固民主、法治、人权和基本自由原则,以及加强安全和国防领域合作。乌克兰与欧盟将加强各领域的合作与政治对话逐渐使乌克兰与欧盟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相融合(12)。 对于这份协议的意义,亚采纽克表示:“协定的签署实际上承认乌克兰是欧洲的一部分。这是乌克兰加入欧盟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数百万因支持乌克兰欧洲未来而起义的乌克兰人民,将深刻感受到自己已经是这一未来的一部分,并将共同创造这一未来。”对于协定可能给乌克兰带来的经济利益,亚采纽克还表示,协定允许乌克兰商品进入欧盟市场而无须缴纳相应的进口税,这将使乌克兰经济在第一年内获利超过4亿美元(13)。5月26日,乌克兰总统候选人波罗申科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落实欧盟联系国协定的条款是乌克兰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他将使乌克兰尽全力在1—2年内履行联系国协定中规定的义务,为最终加入欧盟奠定基础。 (二)乌克兰将逐渐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近些年俄罗斯频繁以油气资源为武器对乌克兰施压,防止乌克兰以更快的步伐与欧盟和北约接近。乌克兰方面已经清醒认识到,能否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严重依赖是乌克兰未来疏离俄罗斯的关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乌克兰采取各种办法。 第一,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寻求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根据俄乌2009年1月签署的供气协议,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每年至少须从俄罗斯进口416亿立方米天然气。即便乌克兰进口天然气数量不足416亿立方米,也必须支付416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费用,合同有效期至2019年。面对这份合同,乌克兰一方面呼吁俄罗斯继续就天然气价格进行谈判,一方面继续减少从俄罗斯进口。2012年乌克兰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330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20亿立方米。在俄乌关系因克里米亚问题剑拔弩张之际,乌克兰能源与煤炭工业部部长尤里·普罗丹表示,2014年乌克兰将向俄罗斯购买270亿—300亿立方米天然气(14)。 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副总裁瓦迪姆·楚普兰曾表示,理论上乌克兰从欧洲进口天然气,既可以通过波兰,也可以通过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早在2011年11月16日,乌克兰就宣布将进一步削减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同时计划从德国购买天然气。2014年3月19日,尤里·普罗丹在与欧盟负责能源事务的高级官员Г.埃京格尔会晤时表示,乌克兰正与欧洲能源公司就从欧盟获取天然气进行谈判,乌克兰希望每年从欧盟进口约100亿立方米天然气。Г.埃京格尔则表示,捷克每年可供应乌克兰80亿—100亿立方米天然气(15)。 为了存储更多天然气,乌克兰政府已批准在敖德萨南方港建设液化气终端港可研报告,该项目预计将于2016年前完成,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为100亿立方米。2012年春,乌政府与天然气供应国洽谈天然气的供应问题,包括阿塞拜疆、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埃及、格鲁吉亚甚至美国在内的国家都表示可向乌克兰供应来自里海的天然气。除阿塞拜疆外,所有天然气的运输均须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如果乌克兰液化气终端港的建设能邀请土耳其参加,或许后者可为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提供方便(16)。 第二,积极寻求其他可替代能源。乌克兰一直在寻求替代能源,而储量丰富的煤炭成为了首选。近几年乌克兰积极筹划利用外资来开发本国煤炭资源,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2011年8月,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表示,乌克兰打算把国家锅炉房里的天然气换成煤炭,并在未来几年内大幅削减俄天然气的进口。据乌克兰方面测算,煤炭替代天然气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可以帮助乌克兰每年减少天然气进口40亿立方米,每年节约15亿美元。 在谈及煤炭开发的重要性时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表示:乌克兰政府将继续实施国内煤炭增产项目,开发煤炭对乌克兰政府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决定”。该项目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利润率低,在20年内才能获利,但是乌克兰“别无选择”。阿扎罗夫随后提及俄罗斯天然气要价过高,乌克兰只有增加煤炭产量。乌克兰副总理谢尔盖·季吉普科在访问卢甘斯克时也表示,“若没有煤炭行业的支持,乌克兰将因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而陷入困境,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因为我们将承担较高的天然气价格,从而阻碍经济发展。支持煤炭行业将提高乌克兰的能源独立性”(17)。 对于目前世界上有开发前景的页岩气,乌克兰也十分重视。2012年5月,乌克兰环保部长斯塔维茨基表示,乌计划于2017年开始开采页岩气,年开采量将达到150亿立方米。英荷壳牌和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两家公司将在顿涅茨克州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工作。乌克兰境内的页岩气集中在尤素夫和奥列斯克两个地区,据地质学家估算,上述产地的页岩气含量分别达到2万亿立方米和1.5万亿立方米。另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乌境内的页岩气总储量达4.2万亿立方米,仅次于波兰、法国和挪威,居世界第4位。页岩气开发成本高昂,且不会在短期内见成效,但是本土的页岩气开发或许能让乌克兰在同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谈判中增加谈判筹码(18)。 为了增加油气资源供应,乌克兰还把目光投向海洋。此前沉睡在海底的宝藏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无人问津。近年来,乌克兰对黑海油气资源开发充满期待。2010年5月,乌能源与煤炭工业部时任部长Ю.博伊科表示,开发黑海新的石油天然气产地将使乌克兰每年多获得1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10万吨石油(19)。现在乌克兰允许以艾克森美孚为首的国际财团开采黑海海域的油气资源。 三、地缘政治博弈视角下的俄乌关系未来 (一)欧盟、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博弈将长期存在 由于乌克兰重要地缘战略地位,未来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围绕乌克兰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在这场地缘政治角逐中,俄罗斯将面对更多对手和挑战。首先是来自北约的挑战。虽然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后,宣布了乌克兰的不结盟地位,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告一段落。但是乌克兰与北约关系没有实质性改变,双方合作一直在继续进行。北约并没有因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而改变对其态度,而是对乌克兰给予特别关注。2010年4月21日,俄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乌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签署协议,允许俄罗斯黑海舰队在2017年后继续驻扎在乌克兰,至少到2042年。北约国防政策和规划部兵力部署负责人弗兰克·博兰很快表示,乌克兰同意延长俄黑海舰队在该国的驻扎期限不会影响乌克兰和北约之间的合作。只要乌克兰一直努力,显示出愿意合作的意向,北约打算继续与乌克兰发展合作关系(20)。北约负责国防政策与计划的副秘书长伊万·谢基表示,“乌克兰是唯一一个参与北约重要维和行动的非北约成员国。北约将继续加强与乌克兰在安全和国防改革领域的合作,并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帮助”(21)。 实际上,近两年北约与乌克兰合作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明显加强。2010年5月18日,乌克兰议会表决通过了亚努科维奇总统提交的一项特别法案,允许北约军队入境参加联合军事演习。2012年7月9日,乌克兰与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的联合军演在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揭开序幕。这也是2012年度在乌克兰境内举行的最大规模军演活动。 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后,北约成员国公开谴责俄罗斯,声援乌克兰。2014年3月21日,北约成员国与乌克兰在保加利亚东部的诺沃塞洛举行了为期两周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涉及12个国家的700名军事人员,旨在训练多国部队机动性和跨国军事行动的能力。尽管乌克兰政府多次表示,乌克兰宪法规定乌克兰是不结盟国家,乌克兰不会考虑加入北约问题(22),但是俄罗斯方面担心,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政治部分不仅为乌克兰与欧盟加强政治安全合作创造条件,也为乌克兰与北约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23)。2014年4月1日,北约28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会后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宣布终止与俄罗斯的所有合作,以抗议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北约计划进一步加强自身防务,并在波罗的海地区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还表示,北约打算向乌克兰派出军事教官,并邀请乌克兰继续参加军事演习(24)。 欧盟同样不会放弃与乌克兰的合作。亚努科维奇被乌克兰议会解除总统职务后,为了表示对乌克兰临时政府的支持,2014年3月5日,欧盟宣布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将向乌克兰提供11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并承诺继续推动欧盟对乌克兰的投资便利化和签证自由化,改善乌克兰经济状况,优化外部环境。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还表示,欧盟致力于搭建一个援助平台,以帮助乌克兰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欧盟希望支持一个“坚定的、具有包容性的、致力于改革的乌克兰政府”(25)。3月21日,欧盟与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政治部分。据悉,在乌克兰总统大选结束后,欧盟还将与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的经济部分。 在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中,不少国家积极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较量。2013年7月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哈萨克斯坦向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学生发表演讲时提到欧盟东扩问题:“英国应当支持欧盟东扩,我们认为欧盟应当是一个从大西洋延伸到乌拉尔的广大的贸易合作组织,欧盟前景广阔,我们总是鼓励和支持那些想入盟的国家。”尽管卡梅伦没有直接指出这些国家的名字,显然他指的国家包括原苏联的粮仓乌克兰(26)。 作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立陶宛是较早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并主张推动欧盟东扩至乌克兰的国家之一。波兰是欧盟成员国中最积极主张吸收乌克兰入盟的国家。波兰对乌克兰局势特别关注可以从历史根源上寻求答案。11—15世纪,波兰曾长期作为东欧大国存在。在俄罗斯帝国崛起之前,波兰是连接俄罗斯与欧洲文明的桥梁,对俄罗斯了解和学习欧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俄罗斯帝国崛起和波兰王国衰落,波兰被俄普奥三次瓜分,原属波兰管辖下的部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土也随之并入俄国版图。一战后波兰复国,波苏之间围绕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争夺重新开始。二战使苏联如愿以偿从波兰手中夺取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战后波兰成为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受到苏联的严格控制。这段历史积怨已成为铭刻在波兰人灵魂深处的记忆。冷战结束后,波兰摆脱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重新回归欧洲大家庭。伴随着经济增长和融入欧洲的脚步,波兰作为昔日东欧强国自信心得以恢复。在欧盟北约双东扩的大背景下,波兰力图实现长久以来的地缘政治意图——成为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桥梁。与此同时,殖民统治的痛苦记忆和对俄罗斯帝国情结的担心促使波兰在外交上倒向西方、远离俄罗斯以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在波兰人观念中,重新恢复对曾生活在波兰王国的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影响力是波兰恢复东欧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甚至有一句名言:“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比拥有乌克兰的俄罗斯更好。”(27) 波兰的上述意图在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和尤先科执政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几年围绕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问题波兰可谓不遗余力。2009年5月28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在会见欧洲国家记者时说,波兰是欧盟东扩的支持者,波兰支持乌克兰、克罗地亚和土耳其加入欧盟,波兰政府的这一立场不会改变。 自2013年12月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政治冲突后,波兰朝野反应强烈。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界人士,几乎一边倒地公开支持乌克兰政府的反对派。2014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在乌克兰领土上动用武装力量的当天,波兰总统科莫洛夫斯基发表讲话,称俄罗斯的举动是一个悲剧,将导致乌克兰陷入从未有过的严重局面,也让“作为乌克兰邻国的波兰感受到威胁”。3月5日,波兰总理图斯克以波兰政府和全体波兰人民的名义宣布,支持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图斯克说,只要乌克兰政府愿意并提出要求,哪怕是明天,欧盟都应对乌克兰方面的要求立即给予支持。因为支持乌克兰的今天就是捍卫波兰的明天。波兰议会还专门通过有关声援乌克兰的决议。图斯克还表示,以亚采纽克为总理的现政府是乌克兰唯一合法的政府,国际社会任何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讨论都应以此为基础(28)。 在北约诸多成员国中,美国因素是影响未来俄乌关系的重要因素。从冷战后美国对乌克兰政策实践看,美国共和党试图把乌克兰变成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29)。从防止俄罗斯帝国复活的角度出发,美国对乌克兰局势十分关注。2004年,在乌克兰“橙色革命”中,美国积极支持乌克兰亲西方领导人尤先科,指责亚努科维奇领导的乌克兰地区党独裁、腐败。为了实现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意图,美国积极主张乌克兰加入北约。尽管华盛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是由于法国、德国等北约盟国的反对,2008年4月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并没就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达成一致意见。在峰会的联合公报中虽然没有指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入约的时间表,但仍强调,未来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成为北约成员国。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乌克兰合作,2008年12月美国还与乌克兰签署了《美国与乌克兰战略伙伴关系宪章》,宪章指出发展美乌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并就深化两国防务、安全、经贸、能源安全、民主、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做出规划。宪章还强调,美国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独立和民主乌克兰存在,加强乌克兰与欧洲大西洋机构的一体化是双边关系的优先方向(30)。 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后,由于不想放弃对乌克兰的影响,奉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美国共和党政府改变了对亚努科维奇和地区党的态度。奥巴马很快致电亚努科维奇,祝贺他当选乌克兰新一届总统,并邀请亚努科维奇访美。尽管在2014年4月两国元首华盛顿会晤中亚努科维奇表示,乌克兰政府将在俄罗斯与欧盟中间奉行平衡外交关系,力图成为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桥梁,但美国方面始终没有放弃拉拢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意图。2012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基辅时称,乌克兰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进行选择是错误的。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有权利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俄罗斯不应该把乌克兰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31)。为了拉拢乌克兰,近几年美国始终没有降低对乌克兰的援助水平。据统计,在1990—2009年的19个财政年度中,美国向乌克兰拨款总计31亿美元(32)。 以2013年11月乌克兰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事件为契机,乌克兰国内政治局势迅速恶化,反对派与政府的街头对抗愈演愈烈,直至酿成流血冲突。2014年2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乌克兰局势发表的讲话,有意支持乌克兰反对派,打压乌克兰政府。奥巴马称:“我们一直都和欧盟、乌克兰政府、反对派进行深层次的接触,以确保结束暴力冲突。我们认为乌克兰政府应负起责任,确保用合适方式对待和平示威者,确保乌克兰人民有集会和表达言论自由且不被镇压的权利。我们希望乌克兰政府能保持自我克制,不对和平示威者使用暴力,使和平示威者能继续和平抗议。最终我们希望确保乌克兰人民自由表达思想。不管乌克兰人民如何决定自己的未来,我相信乌克兰大多数人民都希望能和欧盟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这可以帮助他们扩大机会和获得成功。这是美国政府要实现的目标。”2月2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涉嫌在冲突中使用武力的约20名乌克兰高级官员实施签证制裁(33)。 在克里米亚民众集会要求克里米亚重归俄罗斯,人们纷纷猜测俄罗斯会不会出动军队介入乌克兰局势之际,美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2月23日表示,俄罗斯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乌克兰分裂不符合乌克兰、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的利益(34)。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联邦版图后,美国联合其欧洲盟国对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3月17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官员和4名克里米亚官员实施签证制度和资产冻结。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七国领导人做出决定,暂时中止俄罗斯的八国集团成员国资格,并不再参加原定于今年6月在索契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改为在布鲁塞尔举行。4月1日,美国国会以378票支持、34票反对通过了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法案,对乌援助包括1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和1.5亿美元的援助(35)。 (二)俄乌关系发展的几种趋势 通过对上述俄乌关系走势分析可以看出,未来的俄乌关系将是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欧盟和北约多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下的结果。在多重政治势力博弈大背景下,未来俄乌关系可能出现何种局面,这是很多研究俄乌关系的专家、学者都很感兴趣的话题。 综合上述分析以及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俄乌关系的急剧变化,笔者认为,未来的乌克兰对外政策以及俄乌关系很可能呈现几种态势。 第一,从短期看,如果激进亲西方势力掌控乌克兰政坛,俄乌关系很可能继续恶化。如果温和派政治力量在乌克兰执政,俄乌关系仍有缓和的可能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乌克兰总统选举是预测乌克兰政局走势的关键节点。在2014年5月25日进行的总统大选中,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以54.5%的得票率当选乌克兰新一届总统。如果波罗申科政府采取亲欧排俄的明显举动,对俄罗斯控制乌克兰的战略意图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俄罗斯仍有可能继续利用乌克兰的亲俄势力介入乌克兰内部事务。届时乌克兰东西部的纷争将进一步加剧,不排除乌克兰效仿前南斯拉夫的波黑最终成立东西部在一个国家内均享有高度自治权的联邦制国家,或者乌克兰东部从乌克兰分离出去的可能性。如果波罗申科处理外交事务经验丰富、手段灵活,能够以成熟、冷静、务实态度解决俄乌关系中的棘手问题,使未来的乌克兰在选择优先发展与欧盟一体化道路同时,能采取渐进式方式融入欧盟策略,努力避免采取刺激俄罗斯的重大外交举措,未来俄乌关系仍有缓和的可能性。 第二,从长远看,乌克兰将坚定不移地走与欧盟一体化道路,在欧盟、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博弈中真正的赢家难以预料。虽然目前乌克兰与欧盟已经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政治部分,向与欧盟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但短时间内,乌克兰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的可能性不大。除了乌克兰国内政治、经济等领域没有达到欧盟标准、乌克兰仍须按欧盟要求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外,欧盟成员国对乌克兰入盟的态度也是阻碍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重要因素。 以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为契机,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急转直下。美国和欧盟成员国虽然试图联合制裁俄罗斯,然而雷声大、雨点小,俄罗斯并未伤筋动骨。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很多国家支持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建议,但是投鼠忌器,真正执行起来困难重重。虽然德国方面多次警告俄罗斯,如果俄罗斯不回到对话与和平谈判的轨道上解决乌克兰问题,德国将对其制裁,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排除了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德国在能源供应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双方经济合作十分紧密。据统计,2013年德国35%的天然气需从俄罗斯进口,而天然气是德国供暖和发电的重要能源。俄罗斯与德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对俄合作为德国国内提供了40多万个就业岗位。德国在俄罗斯的投资企业约为6200家,投资额达200亿欧元,一旦实施经济制裁,德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德国经济都将大受影响。英国虽然支持欧盟对俄罗斯政府官员采取签证限制,但并不主张采取贸易制裁或者终止伦敦金融中心的对俄业务。西班牙天然气主要从阿尔及利亚进口,不像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严重依赖。但是西班牙与俄罗斯的经济往来和人员交流比较密切。西班牙企业在俄罗斯有很多投资项目,俄罗斯还是西班牙增长最快的外国游客来源国之一。2013年赴西班牙旅游的俄罗斯游客约为158万,与上一年相比增长31.6%。如果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将直接导致西班牙在俄罗斯民众眼中的形象受损,这是西班牙不愿意看到的。在这一问题上,意大利、法国与西班牙的立场比较相近(36)。 欧盟成员国深知,在当前俄乌关系十分紧张的背景下,制裁俄罗斯、接受乌克兰入盟很可能恶化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并招致俄罗斯的报复。考虑到欧盟对俄罗斯严重的能源依赖,欧盟很可能采取渐进式方式吸收乌克兰加入欧盟。2014年3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尚未做好吸纳乌克兰的准备。“为使乌克兰成为欧盟成员,必须征得其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但在对待乌克兰问题上,我们还远未取得一致意见”。乌克兰自身也没有做好成为欧盟成员国的准备。不过,欧盟的大门仍对乌克兰敞开,未来乌克兰仍有可能成为欧盟的一员(37)。 从长远看,乌克兰必然融入欧盟。乌克兰独立后,鉴于东西部纷争局面,虽然几任领导人在对外政策上左右摇摆,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微妙平衡,但是融入欧洲文明大家庭早已成为乌克兰政界对未来乌克兰外交政策走向的共识。2005年1月23日,亲西方的尤先科在当选总统后的就职演说中明确表示,乌克兰与欧洲拥有同一个文明,拥有相似价值观,“统一的欧洲是乌克兰未来之路”,“乌克兰的战略目标是面向西部的欧洲”(38)。2010年2月,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在就职仪式上表示,乌克兰是一个“不与任何集团结盟”的“欧洲国家”。亚努科维奇的首次出访并没有选择莫斯科,而是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其上台后的政策措施也体现出东西方平衡外交的鲜明色彩(39)。近几个月来俄乌关系的紧张事态进一步坚定了乌克兰民众加快这一进程的决心。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权力更迭后,议会任命的总理亚采纽克立即做出表态,乌克兰将加快融入欧盟的步伐。民意调查也显示,实现与欧盟一体化获得了众多乌克兰民众的支持。2013年5月17—20日,乌克兰民主倡议基金会等机构曾对2010名乌克兰各地年满18岁的公民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2%的乌克兰人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31%的人支持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13.5%的人则认为,乌克兰不值得加入欧盟和关税同盟。而且,被调查者存在显著的年龄和地区差异。在18—29岁的年轻人中,支持加入欧盟者占54%,支持加入关税同盟者占19%;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支持加入关税同盟者占45%,支持加入欧盟者占30%;72%西部、49%中部的被调查者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在东部和南部,支持加入关税同盟的被调查者分别占50%和39.5%(40)。 从长远看,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的乌克兰民众会有所增加。乌克兰的青年是在乌克兰独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与俄罗斯人相比,这一代人对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亲缘关系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由于乌克兰教育体系排挤俄语,学校教育和主流媒体不断宣扬乌克兰历史是摆脱俄罗斯独立的斗争史,越来越多的乌克兰青年学生把俄罗斯与“侵略和敌对国家”联系在一起。俄罗斯采取强硬手段收回克里米亚的举动会进一步强化乌克兰青年人的上述观念。而欧盟民主人权价值观、较高的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吸引乌克兰年轻人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主张乌克兰加入欧盟、在外交上疏离俄罗斯的乌克兰民众可能会愈来愈多(41)。 伴随着乌克兰融入欧洲的脚步,俄罗斯与乌克兰、欧盟和北约关系将更加复杂化。俄乌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欧盟、北约特别是俄美关系的影响。乌克兰是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而美国和俄罗斯才是欧洲地缘政治棋盘上真正的棋手。奥巴马上台后,俄美关系重启,美国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打击恐怖主义,解决叙利亚、伊朗和阿富汗等关键问题上需要与俄罗斯合作,加之乌克兰国内存在反对加入北约的因素,短时间内美国不会采取使乌克兰疏离俄罗斯的重大举动。在克里米亚议会决定就克里米亚地位举行全民公投后,美国警告俄罗斯,贸然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会招致严重后果。但当乌克兰新政府请求华盛顿向乌克兰军队提供武器援助时,却被美国方面拒绝。显然,眼下美国和北约并不想为了乌克兰与俄罗斯发生严重的军事对抗。但是从长远看,欧盟和北约都不会放弃利用乌克兰来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如果乌克兰成为欧盟成员国,而欧盟成员国又大多为北约成员国,在维系俄乌关系的诸多因素逐渐减弱、俄美关系发生根本性逆转、且激进政治势力在乌克兰执政的情况下,不排除乌克兰加入北约可能性。无论是短期内乌克兰谋求加入欧盟的不懈努力,还是长远看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在当今国际政治仍呈现明显现实主义色彩的背景下,俄罗斯、欧盟和北约围绕乌克兰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博弈都将愈演愈烈。 注释: ①刘洋:《解读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载新华网2009年5月14日。 ②1993年俄联邦出台第一部军事学说,乐观地评价北约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北约东扩、科索沃战争和两次车臣战争致使俄罗斯的反西方情绪高涨。2000年4月,俄总统批准修改后的军事学说。这份文件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作为潜在外部对手,但并没有直接提及“美国和北约”字眼。参见高奕楠:《从俄罗斯军事学说新特点看其军事战略新趋势》,载人民网2010年8月15日。Военная доктрин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Утверждена Указом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5 февраля 2010 года № 146.http://www.rg.ru/2010/02/10/doktrina-dok.html. ③参见《谢尔盖·伊万诺夫在第37届国际安全会议上的发言》,俄塔社慕尼黑2001年2月4日电。谢尔盖·伊万诺夫现任俄罗斯副总理,时任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 ④МИД РФ:Приоритетная задача России-интеграция с Украинойи странами СНГ//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net.19 февраля 2013. ⑤Не только мы,но и на Западе прекрасно понимают,чтоозначает членство Украины в НАТО для России//ИТАР-ТАСС.6 марта2014. ⑥Полное видео заявления Путина о возвращении Крыма в Россию//News22.ru.19 марта 2014. ⑦燕玺:《俄罗斯乌克兰元首会晤媒体称俄令人欲向乌提供巨额贷款》,载《国际在线》2013年12月17日。 ⑧Долг Украины перед Россией достиг $16 млрд.//Газета.Ru,21марта 2014. ⑨王新宇:《俄罗斯与乌克兰调整安-70联合生产项目》,载《新华军事》2012年4月20日。 ⑩Яценюк рассказал о планах воен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с Западом//Полит.ру.29 марта 2014. (11)孙长栋:《乌克兰重申与欧盟一体化是乌外交优先方向》,载新华网2012年5月18日。 (12)《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政治部分》,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14年3月24日。 (13)崔娜:《乌克兰总统选举后将签署欧盟联系国协议经济部分》,载环球网2014年3月21日。 (14)Украина не намерена отказываться от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газа.ФАКТОВ.12.03.2014. (15)Реверсный поток газа на Украину из Словакии можетначаться в этом году.http://ria.ru/economy/20140320/1000270458.html#ixzz2wSDDa5qZ. (16)参见俄《独立报》2012年8月14日,转引自华政:《乌克兰拟建天然气终端港,降低对俄能源的依赖》,载国家能源局网站2012年8月17日。 (17)华政:《乌克兰政府将增加国内煤炭生产》,载新华网2012年8月16日;《乌克兰支持煤炭业独立性》,载中国商务部网站2012年7月13日。 (18)王林:《乌克兰2017年开采页岩气》,载新华网2012年5月24日。 (19)Украина осваивает новые нефтегазовы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вЧёрном море.21 мая 2010.http://minfin.com.ua/2010/05/21/160176/. (20)梦湘君:《北约:俄海军基地延租协议不会影响北约与乌合作》,载中国新闻网2010年4月29日。 (21)МИД подал агреман на назначение Долгова послом в Бельгии иЛюксембурге//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net.26 мая 2010. (22)Глава МИД Украины подтвердил,что страна не будет вступатьв НАТО//Росбалт.29.марта.2014. (23)МИД:за соглашением Украины и ЕС может последоватьвступление в НАТО//ЕВРОПЕЙСКАЯ ПРАВДА.24.03.2014.http://europravda.com.ua/ru/9781-mid-za-soglasheniem-ukrainy-i-es-mozhetposledovat-vstuplenie-v-nato.html. (24)萧雅文、柳玉鹏:《北约以俄为靶子重整军备》,载《环球时报》2014年4月3日。 (25)刘华桢:《欧盟北约均表态支持乌克兰现政府》,载《国际在线》2014年3月6日。 (26)Премьер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Евросоюз должен растянуться отАтлантики до Урала.1 июля 2013.http://podrobnosti.ua/power/2013/07/01/914536.html. (27)Росси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а:Трансформации вконце XX-начале XXI века.Т.2.Ин-т междун.экон.и полит.исслед.РАН.М.Наука,2005.С.226. (28)李增伟:《波兰举国动员力挺乌克兰总统逐条批驳普京言论》,载《环球时报》2014年3月7日。 (29)共和党对乌克兰的外交战略大致可以追溯到1993年。出于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前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的联合很可能导致超级大国苏联复活的担忧,当时美国兰德公司几位现实主义政治家提出:“鉴于俄罗斯民主前景的不确定性,乌克兰是防止俄罗斯帝国可能复活的最好保障。”Самуйлов С.М.,Алхименков М.А.США-Украина:новоев контексте отношений с ЕС и Россией//США - Канада.Экономика,политика,культура,№ 7,Июль 2012,C.25-44. (30)United States-Ukraine Charter on Strategic Partnership.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19.12.2008,http://www.state.gov/p/eur/rls/or/142231.htm. (31)Пресс-служба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ины:Виктор Янукович и БаракОбама углубляют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диалог между США и Украиной.12.04.2010.,http://www.president.gov.ua/ru/news/16894.html; КлинтонЯнуковичу:Выбор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Западом - ошибочный фальшивый.02.07.2010.http://podrobnosti.ua/power/2010/07/02/697753.html. (32)Woehrel St.Ukraine:Current Issues and U.S.Policy.4.01.2012CRS Report for Congress.Washington: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2.http://www.hsdl.org/?view&did=698935. (33)德永健:《奥巴马强烈谴责乌克兰冲突警告乌政府军不得介入》,载中国新闻网2014年2月20日;Мартынычев П.США вводятвизовые санкции в отношении украинских чиновников//РИА Новости.20фев 2014. (34)《美方:俄罗斯向乌克兰派出军队将是“严重错误”》,载中国日报网2014年2月24日。 (35)萧雅文、柳玉鹏:《北约以俄为靶子重整军备》,载《环球时报》2014年4月3日。 (36)李增伟、黄培昭等:《就乌克兰问题制裁俄罗斯 欧盟国家存分歧》,载人民网2014年3月20日。 (37)《欧盟:尚未准备好接纳乌克兰 该国或在未来入盟》,载中国新闻2014年3月28日。 (38)欧叶:《乌克兰新任总统首访俄罗斯,加强与传统盟友联系》,载中国日报网2005年1月24日。 (39)张梦旭:《乌克兰新总统亚努科维奇首次访外:第一站欧盟》,载中国新闻网2010年3月1日。 (40)В Украине уменьшилось количество сторонников Таможенногосоюза//E-NEWS,2013-07-01.http://e-news.com.ua/show/301961.html. (41)Плющ А.Н.Семантиче ское про странство во сприятиястудентами Украины интеграции с Европейским союзом или единым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м//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5,Май 2013.标签:克里米亚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俄罗斯总统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俄罗斯乌克兰论文; 波兰总统论文; 乌克兰冲突论文; 军事论文; 乌克兰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