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治疗卵巢早衰22例(论文文献综述)
蔡炜文[1](2020)在《针药结合疗法对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于卵巢早衰患者各阶段的疗效,在针刺治疗作用于临床时,对患者月经周期、经期、内分泌水平、伴随症状等方面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卵巢早衰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符合研究的患者,共4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针药结合组与药物治疗组各20人,药物治疗组釆用中药结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结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月经、性激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变化。结果:1.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相比,FSH、LH水平差异显着(p<0.01),在E2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可以改善LH水平(p<0.05),但对改善FSH和E2水平无明显疗效(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改善FSH、LH和E2水平疗效相当(p>0.05)。2.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两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具有显着疗效(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在改善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经期方面疗效相当(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患者月经周期情况上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3.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针药结合治疗对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更加明显。结论:针刺结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可明显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月经状况、激素水平和伴随症状,在治疗改善月经相关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针药结合疗法对于卵巢早衰有显着的疗效,对临床上卵巢早衰的治疗有肯定的作用。
尹芳[2](2020)在《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婚育年龄和生育年龄明显推迟,全世界不孕不育率不断升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不孕症患者的生育需求,随着ART的广泛应用,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如何提高患者的卵巢功能,使卵巢能够产生足够数量和质量良好的卵子,使其能自然妊娠,或提高ART的临床妊娠成功率,成为生殖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疏肝方对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 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型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共计51例,釆用自身对照的试验方法,均纳入治疗组,予补肾疏肝方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辅助生殖的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妊娠例数、临床妊娠例数,早期流产例数。结果:1.早期妊娠情况:治疗后生化妊娠率为90.20%、临床妊娠率为84.31%、早期流产率为4.65%;2.血清激素:治疗后FSH、LH、FSH/LH值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E2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3.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经治疗后,患者获卵数与可供移植胚胎数均有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临床疗效比较:①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中度患者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比较单项中医证候,治疗后中医主证(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颜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中医次证(腰骶酸痛、郁闷不舒或烦闷、乳胀、头晕、小便清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及性欲减退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经治疗,显效8例,占15.69%;有效32例,占62.74%;无效11例,占21.57%。总有效率达 78.43%;5.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1.补肾疏肝方能明显有效降低FSH、LH及FSH/LH值,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2.补肾疏肝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且安全有效;3.补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IVF-ET失败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徐慧[3](2020)在《益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ing Ovarian Reservation,DOR)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中医临床症状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探索益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寻求中医药治疗DOR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同时,通过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初步评价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评估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对本病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拟纳入60例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人,治疗组予益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FSH、LH、FSH/LH、E2水平、中医临床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治疗组共纳入32例,脱落1例,排除1例;对照组共纳入31例,脱落1例。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①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可显着降低FSH、LH水平(P<0.01),对改善FSH/LH、E2水平无明显作用(P>0.05)。对照组对降低FSH、升高E2水平具有显着作用(P<0.01),对改善LH、FSH/LH无明显作用(P>0.05)。②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DOR患者各项中医临床症状(P<0.05)。③改良Kupperman评分: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眩晕、疲乏、骨关节痛、头痛、性生活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P<0.05),尤其是在改善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疲乏、骨关节痛、头痛、性生活方面有显着的的作用(P<0.01),对改善抑郁疑心、心悸、皮肤蚁行感、泌尿系感染无明显作用(P>0.05)。对照组在改善潮热汗出、感觉异常、疲乏、骨关节痛、性生活方面有作用(P<0.05),尤其在改善性生活方面有显着的作用(P<0.01),在改善失眠、情绪波动、抑郁疑心、眩晕、头痛、心悸、皮肤蚁行感、泌尿系感染方面无明显作用(P>0.05)。④中医证候分度: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改善DOR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度(P<0.01)。⑤更年期症状程度分度: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改善DOR患者的更年期症状程度分度(P<0.01)。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①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改善FSH水平方面的疗效不低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LH水平方面的疗效较对照组具有显着的优势(P<0.01)。②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在改善月经颜色、腰骶酸痛、经来少腹疼痛方面的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尤其在改善月经颜色、腰骶酸痛方面有显着的优势(P<0.01),对照组在改善月经后期方面的疗效较治疗组有显着的优势(P<0.01)。两组对改善月经量少、头晕耳鸣、性欲减退、口干不欲饮方面的疗效相当(P>0.05)。③改良Kupperman评分: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疲乏、头痛方面的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尤其是对改善感觉异常、情绪波动、疲乏、头痛方面的疗效较对照组有显着的优势(P<0.01),两组在改善骨关节痛、性生活方面的疗效相当(P>0.05),两组对抑郁疑心、心悸、皮肤蚁行感方面均无明显的改善作用。④中医证候分度: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分度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⑤更年期症状程度分度:治疗组在改善更年期症状程度分度方面较对照组有显着的优势(P<0.01)。⑥总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治疗组的总疗效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益肾活血方可降低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FSH、LH水平,明显改善月经情况和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眩晕、疲乏、骨关节痛、头痛、性生活的更年期症状,并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益肾活血方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史薇[4](2020)在《140例POI患者中医证型、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索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病影响因素、月经情况、中医证型和生存质量分布规律及差异性,为临床指导POI预防干预措施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和流行病学数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统计其一般情况和月经情况,采集基础血清FSH、LH、E2,计算FSH/LH值,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信息表和WHOQOL-BREF量表了解POI所归属中医证型和生存质量情况,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21.0软件统计并分析数据,采用频数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究数据差异性。结果通过对140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一般情况、月经情况、中医证型和生存质量流行病学调研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POI患者约60.7%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70.7%属于脑力工作者,常有子宫或宫腔操作史、阴道炎病史、盆腔炎病史、减肥史及不良生活习惯。(2)POI患者月经模式以月经周期伴经量异常多见。不同月经模式的睡眠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月经周期伴经量异常组FSH和FSH/LH值最高;不同月经模式间FSH(P<0.05)和FSH/LH(P<0.05)分布有统计学差异。(3)POI患者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者最多,其次是肾阴阳两虚和肾虚肝郁。不同证型间受教育程度(P<0.05)、FSH(P<0.05)和FSH/LH(P<0.05)分布有统计学意义。(4)POI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较低。不同中医证型、年龄、月经周期、月经经量、行经期、月经模式、饮酒情况和吸烟情况间的生存质量得分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OI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子宫或宫腔手术、盆腔炎、减肥史及吸烟或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2)POI月经模式主要是月经周期伴经量异常,以周期推后和月经量减少最为常见。血清FSH和FSH/LH对于患者月经情况有重要意义。(3)POI患者以肝肾阴虚证最多,考虑与现代女性承受着来自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压力,长期熬夜晚睡煎灼阴液有关;不同的中医证型间FSH和FSH/LH较LH和E2更为敏感。(4)POI会影响女性生存质量,降低自我评价,应引导女性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防止卵巢功能减退过早发展为卵巢早衰。
吴小燕,崔晓萍,范美玲,刘露[5](2020)在《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补肾经典方左归丸主要通过影响相关凋亡因子蛋白表达量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平衡,调节性腺激素水平,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改善卵巢组织微结构,促进生殖器官发育,进而起到治疗卵巢早衰并改善相应围绝经期症状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已证明,左归丸方中各味药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雌激素样增加生殖器官重量等改善卵巢内分泌的药理作用。左归丸与西医激素替代疗法相比,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是临床维护和防治卵巢功能损伤的良好选择。但目前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动物实验的有效性多为以方测证,缺乏辨证性,影响其疗效机制的研究;临床研究未遵循月经周期的阴阳转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今后无论是临床应用还是实验研究,均需坚持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遵循月经周期气血阴阳转化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为左归丸辨证论治卵巢早衰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从肾论治卵巢早衰提供更准确、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许玫[6](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熊东妮[7](2019)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常见中医体质类型及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进一步发生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制定相应的调治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统一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医证型调査表和中医体质调査表,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体质及证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102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易感体质为阴虚质(27.5%)、气虚质(23.5%)和气郁质(21.6%)。常见证型为肝肾阴虚证(35.3%)、气血两虚证(23.5%)、肝郁肾虚证(20.6%)。2.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3.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36~40岁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高发期,占66.7%,年龄分布与体质类型分布有一定相关性(P<0.05);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饮食情况、流产史等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易感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和气郁质,常见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肾虚证为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之间具有相关性,阴虚体质、湿热体质与肝肾阴虚证相关;气虚体质与气血两虚证相关;气郁体质与肝郁肾虚证相关;阳虚体质与脾肾阳虚证相关;血瘀体质与肾虚血瘀证相关。年龄对体质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饮食失宜、流产次数等是导致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发病的重要因素。
李逸斐[8](2019)在《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二仙养坤方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结合临床观察,调查探索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发病相关因素,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既往史等临床特征;通过对“二仙养坤方”和“HRT激素补充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依据中医辨证分型诊断为肾阴阳两虚型POI患者和60例健康女性患者,收集其个人生活习惯信息等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辩证分型为肾阴阳两虚型POI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二仙养坤方”和HRT激素补充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基础性激素水平(FSH、LH、E2)和子宫内膜厚度,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工作强度、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规律劳动、母亲妊娠期伴随相关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人工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月经不调(持续3个月以上)次数、染发、接触工业试剂有毒物质、主动吸烟、饮酒、二手烟、体育锻炼、口味偏嗜、食物偏好、冬季少衣、食用豆制品、减肥方式、嗜食生冷、睡眠质量、性生活次数、紧急避孕药服用次数、夫妻关系,性格特征与POI(肾阴阳两虚型)相关。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经常食用水果蔬菜、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夫妻关系和睦为POI(肾阴阳两虚型)保护因素(OR<1,P<0.05);母亲妊娠期伴随相关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染发、二手烟、冬季少衣、多次服用紧急避孕药、性格急躁敏感脆弱均为POI(肾阴阳两虚型)的危险因素(OR>1,P<0.05)。3.疗效分析:综合疗效:治疗组愈显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愈显率为93.33%,总有效率为96.67%。用药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疗效相当。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愈显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愈显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疗效相当。两组组间比较,在改善月经停闭、阴道干涩和性欲减退方面,对照组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其余各单项症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均>0.05),两组疗效相当。4.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自身前后对比,两组FSH、LH、E2、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改善FSH水平方面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结论:1.经常食用水果蔬菜、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夫妻关系和睦为POI保护因素;母亲妊娠期伴随相关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染发、吸二手烟、冬季少衣、一年多次服用紧急避孕药、性格急躁敏感脆弱均为POI(肾阴阳两虚型)的危险因素。2.在治疗肾阴阳两虚型POI患者的临床疗效上,“二仙养坤方”和HRT疗法疗效无显着性差异。
付澎丽[9](2019)在《二紫方治疗肾虚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设置对照(人工周期疗法),从FSH、FSH/LH、E2、AMH的水平、临床妊娠率、中医证候等临床指标进行客观分析,观察二紫方治疗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二紫方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筛选符合要求的肾虚型DOR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二紫方)37例和对照组(人工周期)37例。治疗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二紫方,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补佳乐2 mg/d,连服21 d,月经周期第16天加用地屈孕酮片20 mg/d,连服10 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妊娠率、血清性激素和AMH等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与不孕症情况的分布无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及停药3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对比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停药3月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相当,但是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比对照组更稳定。3)性激素的比较:两组治疗后FSH、FSH/LH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E2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对照组(人工周期)的性激素水平改善比治疗组(二紫方)更明显(P<0.05)。4)AMH的比较:两组治疗后AMH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二紫方)的AMH水平与对照组(人工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综合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6)妊娠率比较:两组的妊娠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二紫方能够改善肾虚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中医证候且疗效稳定,能够降低FSH、FSH/LH的值,升高E2、AMH的水平。2)二紫方改善中医证候、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的可能机制是:(1)通过对HPO的调节来改善肾虚型卵巢功能减退的卵巢储备功能,综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月经恢复正常,最终获得妊娠;(2)也可能通过调节卵巢局部分泌的细胞因子(如升高AMH)来改善卵巢功能。3)二紫方是治疗肾虚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有效方,中医药在治疗卵巢功能减退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4)二紫方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人工周期组,对于有激素使用禁忌症和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二紫方是较好的选择。
郜然然[10](2019)在《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凋亡及自噬流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文中认为实验一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卵泡发育修复卵巢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补肾养血活血中药复方新加苁蓉菟丝子丸(XJCRTSZW)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卵泡发育修复卵巢损伤的药物疗效。方法:1、从购进的100只健康雌性SD大鼠中筛选出动情周期正常的56只大鼠作为受试动物,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余48只按照预实验结果,予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400μg/kg.d的剂量连续灌胃60d构建卵泡发育障碍模型。2、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Triptolide模型组、西药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EV+DMPA)组、XJCRTSZW低剂量组、XJCRTSZW高剂量组,抑制剂(NVP-BEZ235)组,XJCRTSZW高剂量+抑制剂(NVP-BEZ235)组。西药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和醋酸甲羟孕酮序贯治疗;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新加苁蓉菟丝子丸低、高剂量浸膏治疗;抑制剂组予NVP-BEZ235灌胃;XJCRTSZW高剂量+抑制剂(NVP-BEZ235)组给予高剂量中药及NVP-BEZ235灌胃;正常对照组和TP模型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所有动物均灌胃2周,灌胃期间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3、灌胃结束后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E2、P、FSH、LH、AMH、ET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并计算ET/NO比值;采血后处死大鼠,摘取双侧卵巢组织,称取卵巢湿重,计算卵巢指数;卵巢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初级、次级卵泡、窦状卵泡、闭锁卵泡及黄体的数目,并测量窦状卵泡颗粒细胞层厚度;采用WB法检测卵巢组织中p-PI3K、p-AKT、p-mTOR的蛋白含量。结果:1、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2、P、AMH含量显着下降,FSH、LH含量显着增加(p<0.01);而和模型组相比,XJCRTSZW给药后可增加E2、P、AMH含量,降低FSH、LH含量(p<0.01),且XJCRTSZW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效果相当(p>0.05),而使用通路抑制剂NVP-BEZ235后,XJCRTSZW高剂量组升高E2、P、AMH及降低FSH、LH的能力消失(p<0.01)。2、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大鼠血清中ET、NO及ET/NO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T含量上升,NO含量下降,ET/NO比值显着升高(p<0.01);而和TP模型组相比,XJCRTSZW给药后可增加NO含量,降低ET含量以及ET/NO比值(p<0.01),且XJCRTSZW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效果相当(p>0.05)。而使用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NVP-BEZ235后,大鼠卵巢中NO含量所下降,ET含量及ET/NO值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XJCRTSZW高剂量组对卵巢的保护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消失。3、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大鼠卵巢湿重、卵巢指数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模型组大鼠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显着下降(p<0.01);而和TP模型组相比,XJCRTSZW给药后可一定程度上增加大鼠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p<0.01),且XJCRTSZW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效果相当(p>0.05)。而使用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NVP-BEZ235后,XJCRTSZW高剂量组提升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的能力消失(p<0.01)。4、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大鼠卵泡发育、黄体数及窦状卵泡颗粒细胞层厚度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模型组大鼠次级卵泡及窦状卵泡数量减少,黄体数和窦状卵泡颗粒细胞层的厚度降低(p<0.01),闭锁卵泡数量上升(p<0.01),而对初级卵泡数目无明显影响(p>0.05);与TP模型组相比,XJCRTSZW给药后可一定程度上增加大鼠次级卵泡和窦状卵泡数,增加黄体数和窦状卵泡颗粒细胞层的厚度(p<0.01),减少闭锁卵泡数(p<0.01),且XJCRTSZW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效果相当(p>0.05)。而使用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NVP-BEZ235后,XJCRTSZW高剂量组的对卵泡发育的保护能力消失(p<0.01)。5、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大鼠卵巢组织中p-PI3K、p-AKT、p-mTOR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PI3K、p-AKT、p-mTOR的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5或p<0.01),XJCRTSZW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改善TP造模后对上述分子的影响(p<0.05或p<0.01),而使用通路抑制剂NVP-BEZ235后,XJCRTSZW高剂量组上调上述分子的能力消失(p<0.05或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400μg/kg.d连续灌胃60天,可成功构建大鼠卵泡发育障碍的在体动物模型,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雷公藤甲素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p-PI3K、p-AKT、p-mTOR而对该通路进行了抑制。补肾养血活血中药复方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增加大鼠的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恢复大鼠的各级卵泡数、黄体数及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层厚度,改善大鼠的“血瘀”状态,保护大鼠的卵泡发育,修复TP所致的卵巢损伤。实验二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自噬流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目的:探讨补肾养血活血中药复方新加苁蓉菟丝子丸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GCs)凋亡及自噬流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卵巢GCs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TP模型组、西药FSH组、XJCRTSZW低高剂量组、自噬诱导剂组、XJCRTSZW高剂量+自噬诱导剂组、凋亡诱导剂组、XJCRTSZW高剂量+凋亡诱导剂组。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的大鼠血清,其余8组先加TP诱导12h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的大鼠血清,西药FSH组加入含FSH大鼠血清,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相应剂量的大鼠含药血清,自噬、凋亡诱导剂组分别加入蒸馏水灌胃的大鼠血清及自噬、凋亡诱导剂,XJCRTSZW高剂量+自噬诱导剂组加入XJCRTSZW高剂量血清和自噬诱导剂RAPA,XJCRTSZW高剂量+凋亡诱导剂组加入XJCRTSZW高剂量血清和凋亡诱导剂CPT。2、上述药物及相应大鼠血清孵育48小时后做如下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Cs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E2、P和AMH水平,mRFP-GFP-LC3腺病毒转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自噬流并计数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目,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Cs中的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形成,WB及RT-qPCR法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epase-3、LC3-II、LC3-I、Beclin-1、p62、LAMP2、Cathepsin-D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轴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并计算LC3-II/LC3-I的比值。结果:1、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1)细胞活力检测:TP造模后,卵巢GCs的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1),说明TP对GCs的增殖存在明显抑制。XJCRTSZW高剂量血清组可显着提升GCs活力(p<0.05)。而加用CPT处理细胞后,XJCRTSZW高剂量血清组保护细胞活力的能力出现了明显消失(p<0.05或p<0.01)。说明XJCRTSZW正是通过抑制GCs的凋亡提升了细胞活力,促进了细胞增殖。(2)WB:TP造模后,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 Caspase-3(CC3)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但对Casepase-3无明显影响,XJCRTSZW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TP造模后对CC3的影响(p<0.01),而使用CPT后,XJCRTSZW高剂量组下调CC3蛋白表达的能力消失,说明中药通过下调凋亡因子CC3保护了GCs的增殖。(3)流式细胞术:TP造模后GCs凋亡率高达39.54%(仅次于加用了凋亡诱导剂的CPT组),TP造模后,凋亡率显着上升(p<0.01)。XJCRTSZW高、低剂量组干预后,大鼠GCs凋亡率显着下降(p<0.01),且XJCRTSZW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凋亡率12.67%),与西药FSH组效果无差异(p>0.05)。加用凋亡诱导剂CPT后,XJCRTSZW高剂量血清组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消失(p<0.01)。2、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颗粒细胞自噬流的影响:(1)WB法和RT-qPCR法:TP造模后,自噬流相关分子LC3Ⅱ、Beclin1、LAMP2、Cathepsin-D的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着上调,LC3-II/LC3-I比值上升(p<0.05或p<0.01),p62的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着下调(p<0.01);XJCRTSZW高剂量组可显着下调LC3Ⅱ、Beclin1、LAMP2、Cathepsin-D的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p<0.05或p<0.01),上调p62的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p<0.01)。而使用自噬诱导剂RAPA后,XJCRTSZW高剂量组保护GCs的能力消失。(2)电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TP模型组大鼠卵巢GCs中自噬小体以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和TP模型组相比,XJCRTSZW血清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自噬小体以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而加用RAPA处理细胞后,XJCRTSZW高剂量组抑制自噬小体以及自噬溶酶体产生的能力下降。(3)mRFP-GFP-LC3腺病毒转染:TP造模后,大鼠卵巢GCs中自噬小体(黄色斑点)以及自噬溶酶体(红色斑点)数量显着增加(p<0.01);和TP模型组相比,XJCRTSZW高、低剂量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自噬小体以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显着减少(p<0.01),且XJCRTSZW高剂量组与西药FSH组无差异(p>0.05)。在加用自噬诱导剂RAPA处理细胞后,XJCRTSZW高剂量组抑制自噬小体以及自噬溶酶体产生的能力显着下降(p<0.01)。3、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上清中E2、P、AMH分泌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上清中E2、P和AMH的含量显着下降(p<0.01);和模型组相比,XJCRTSZW高剂量组大鼠卵巢GCs上清中E2、P和AMH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或p<0.05),且XJCRTSZW高剂量组与FSH组效果相当(p>0.05);在加用RAPA和CPT处理细胞后,XJCRTSZW高剂量组对E2、P、AMH含量的上调作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消失,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轴相关分子的影响:通过WB检测我们发现,TP造模后,PI3K/AKT/mTOR通路轴相关蛋白PI3K、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p<0.05或p<0.01);XJCRTSZW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TP造模后对上述分子的影响(p<0.05或p<0.01);而使用RAPA及CPT后,XJCRTSZW高剂量组的治疗能力消失(p<0.05或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一方面增加GCs凋亡率、上调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 Caspase-3促进了GCs凋亡,另一方面增加GCs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数量,上调自噬相关因子LC3Ⅱ、Beclin1、LAMP2、Cathepsin-D并下调p62激活了GCs自噬流,从而损伤了大鼠卵巢GCs,抑制了卵泡发育。补肾养血活血中药复方新加苁蓉菟丝子丸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一方面降低GCs凋亡率、下调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 Caspase-3抑制了GCs凋亡,另一方面减少GCs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数量,下调自噬相关因子LC3Ⅱ、Beclin1、LAMP2、Cathepsin-D并上调p62抑制了GCs自噬流的过度活化,从而修复了TP所致的大鼠卵巢GCs损伤,保护了大鼠卵泡发育,为卵泡发育障碍类疾病提供了防治新靶点,为雷公藤导致的卵巢损伤提供了新的可能的修复方案。
二、辨证治疗卵巢早衰2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证治疗卵巢早衰22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药结合疗法对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与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3.5 终止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随机方法 |
4.2 治疗方案 |
4.3 意外情况及处理 |
5 观察指标 |
5.1 人口学资料 |
5.2 有效性指标 |
5.3 总疗效评定标准 |
5.4 安全性指标 |
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1 治疗前两组比较 |
1.1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2 两组治疗后的结果比较 |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2.2 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2.3 综合疗效对比 |
2.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1.1 中医对本病的定义 |
1.2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对卵巢早衰的认识 |
3 中西医治疗现状 |
3.1 中医治疗现状 |
3.2 西医治疗现状 |
4 治疗方法的探讨 |
4.1 中药治疗的方药分析 |
4.2 针刺治疗的依据 |
4.3 针刺治疗的现代机理研究 |
5 研究结果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西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
1. 概念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 |
4. 诊断 |
5. 治疗 |
二、中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 |
2. 病机 |
3. 治疗 |
三、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收集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7 不良事件记录与报告 |
3. 技术路线图 |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5. 随访方案 |
6. 结果 |
6.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6.2 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
6.3 患者治疗前后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 |
6.4 临床疗效结果 |
6.5 中医证候积分 |
6.6 安全性指标观察 |
6.7 随访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
1. 中医药在治疗卵巢低反应中的应用 |
1.1 卵巢低反应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1.2 卵巢低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
2. 中医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应用 |
2.1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2.2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中医药治疗 |
3.中医药在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
3.1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3.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 |
4. 小结 |
二、导师对肾虚肝郁型DOR的认识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 |
3. 选方用药及方药分析 |
4.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
5. 典型医案 |
6. 临床观察结果研究分析与评价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附录2 技术路线图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益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DOR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DOR的概念 |
2 卵巢功能下降的进展过程 |
3 DOR的临床表现 |
4 DOR的评估价值及方法 |
5 现代医学对DOR的病因研究 |
6 DOR的诊断标准 |
7 现代医学对DOR的治疗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DOR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DOR的定义 |
2 中医对DOR病因的认识 |
3 中医对DOR的病机的认识 |
4 中医对DOR的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技术路线图 |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5 研究结果 |
6 研究结论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益肾活血方的组方分析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中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依据 |
5 治未病思想 |
6 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附录2 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140例POI患者中医证型、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2.1 中医辨病诊断标准 |
1.2.2.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6.1 一般情况表 |
1.6.2 中医辨证表 |
1.6.3 生存质量评估表 |
1.7 统计方法 |
1.8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资料 |
2.1.1 年龄分布情况 |
2.1.2 职业分布情况 |
2.1.3 居住地分布情况 |
2.1.4 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
2.1.5 BMI值分布情况 |
2.1.6 对家庭满意程度分布情况 |
2.1.7 婚姻及孕产分布情况 |
2.1.8 既往史 |
2.1.9 个人史分布情况 |
2.1.10 家族史及母亲分布情况 |
2.1.11 个人生活习惯 |
2.2 月经及阴道分泌物情况相关研究 |
2.2.1 月经模式分布 |
2.2.2 月经周期情况分布 |
2.2.3 月经量情况分布 |
2.2.4 行经期情况分布 |
2.2.5 阴道分泌物量分布情况 |
2.2.6 不同月经模式间年龄差异性 |
2.2.7 不同月经模式间睡眠时长差异性 |
2.2.8 不同月经模式间性激素差异性 |
2.2.9 AMH分布情况 |
2.3 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研究 |
2.3.1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2.3.2 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的差异性 |
2.3.3 不同中医证型间教育程度的差异性 |
2.3.4 不同中医证型间职业属性的差异性 |
2.3.5 不同中医证型间孕次的差异性 |
2.3.6 不同中医证型间月经模式的差异性 |
2.3.7 不同中医证型间性激素的差异性 |
2.4 生存质量情况相关研究 |
2.4.1 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情况 |
2.4.2 不同证型间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差异性 |
2.4.3 不同年龄间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差异性 |
2.4.4 不同月经周期间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的差异性 |
2.4.5 不同月经经量间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的差异性 |
2.4.6 不同行经期间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的差异性 |
2.4.7 不同月经模式间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的差异性 |
2.4.8 是否饮酒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的差异性 |
2.4.9 是否吸烟生存质量各领域、总得分及自评分的差异性 |
3 讨论 |
3.1 POI患者一般情况探讨 |
3.1.1 BMI及减肥史 |
3.1.2 手术史及放化疗史 |
3.1.3 既往史及家族史 |
3.1.4 遗传因素 |
3.1.5 心理因素 |
3.1.6 生活习惯和环境影响 |
3.2 POI患者月经情况探讨 |
3.2.1 月经模式的总体分布 |
3.2.2 月经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
3.2.3 月经情况与性激素的关系 |
3.2.4 月经情况与睡眠情况的关系 |
3.3 POI患者肾虚证型分布规律探讨 |
3.4 POI患者生存质量情况探讨 |
4 结论 |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疾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情况表 |
附录3 :中医辨证表 |
附录4 :生存质量评估表(WHOQOL-BREF)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
2 实验研究 |
2.1 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
2.2 促进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的分泌,促使卵泡发育 |
2.3 调节Fas/FasL系统平衡,抑制免疫炎性反应 |
2.4 通过下调炎症因子保护卵巢 |
2.5 促进卵巢血管生成,改善卵巢组织微结构,促使生殖器官发育 |
2.6 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联合干细胞治疗提高疗效 |
2.7 其他 |
3 总结与展望 |
(6)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
1. 文献研究背景 |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
1.2 少阴病论述 |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3.1 日本医家方论 |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
4.1 麻黄 |
4.2 附子 |
4.3 细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
1.1 文献收集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2. 资料收集项目 |
3. 资料整理 |
4. 统计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1.3 症状统计分析 |
1.4 舌象统计分析 |
1.5 脉象统计分析 |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2.4 症状统计分析 |
2.5 体征统计分析 |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3.4 症状统计分析 |
3.5 体征统计分析 |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4.3 症状统计分析 |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5.3 症状统计分析 |
5.4 舌象统计分析 |
5.5 脉象统计分析 |
5.6 腹诊统计 |
第四章: 讨论 |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1.1 方论 |
1.2 方证的概念 |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
2.1 中医病机分析 |
2.2 方证病机分析 |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
3.1 主治疾病 |
3.2 症状指证 |
3.3 体征指征 |
3.4 适用人群 |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
4. 类方方证鉴别 |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
4.2 麻黄附子汤 |
4.3 麻黄汤 |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
4.5 附子汤 |
4.6 桂枝加附子汤 |
4.7 大黄附子汤 |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
4.9 四逆汤 |
4.10 真武汤 |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
5.3 注意事项 |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
7. 结论 |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7.4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
(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观察指标 |
(二)调查方法 |
(三)统计学处理 |
三、结果及分析 |
(一)一般情况结果 |
(二)DOR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三)DOR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四)DOR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 |
讨论 |
一、DOR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
(一)DOR发病与年龄的关系 |
(二)DOR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 |
(三)DOR发病与饮食情况的关系 |
(四)DOR与孕产史的关系 |
(五)DOR发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
二、DOR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分析 |
(一)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
(二)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
(三)DOR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
四、DOR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的探讨 |
(一)DOR患者证型的分布特征 |
(二)DOR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 |
五、从体质探讨DOR的防治 |
(一)中医“治未病”思想在DOR中的指导作用 |
(二)DOR的防治思路 |
(三)建立“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论治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8)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二仙养坤方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四)调查内容 |
(五)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一)一般情况的比较 |
(二)既往史比较 |
(三)初潮年龄及生育史比较 |
(四)生活习惯比较 |
(五)婚姻生活及性格特征比较 |
(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相关因素分析 |
二仙养坤方治疗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病例选择 |
(四)治疗方案 |
(五)观察指标及方法 |
(六)病情轻重程度判定(分级)标准 |
(七)疗效判定标准 |
(八)统计学方法 |
三、一般资料 |
(一)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
(二)两组患者病程长短比较 |
(三)两组患者病情轻重比较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对比 |
(二)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三)治疗后两组中医单项症状治疗情况比较 |
(四)治疗后两组基础内分泌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五)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一、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
(一)一般情况调查 |
(二)先天禀赋因素 |
(三)饮食习惯因素 |
(四)生活习惯因素 |
(五)紧急避孕药物服用因素 |
(六)婚姻生活及性格特征因素 |
二、二仙养坤方治疗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一)“肾阴阳两虚”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主要病机之一 |
(二)组方用药特点 |
(三)现代药理学研究 |
(四)“二仙养坤方”综合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9)二紫方治疗肾虚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筛选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综合疗效评判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
2 基线资料比较 |
3 临床疗效比较 |
4 安全性观察 |
理论探讨 |
1 中医学对DOR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DOR的认识 |
3 二紫方的立论依据 |
4 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二紫方的前期研究 |
6 结果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例观察表及评分标准 |
附录2 文献综述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
(10)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凋亡及自噬流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卵泡发育障碍类疾病的研究进展 |
1.1 西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
1.2 中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
2.卵泡发育障碍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2.1 细胞凋亡、自噬与卵泡发育、闭锁相关性研究 |
2.2 中医药经PI3K/AKT/mTOR通路调控细胞凋亡与自噬 |
3.导师对卵巢功能低下与卵泡发育障碍类疾病的认识 |
3.1 病因病机 |
3.2 诊治经验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本课题研究基础及创新性 |
1.课题基础 |
2.课题创新点 |
实验一 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卵泡发育修复卵巢损伤的实验研究 |
1.技术路线 |
2.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及实验条件 |
2.2 主要药物、试剂及仪器 |
3.实验方法 |
3.1 实验模型的构建 |
3.2 实验分组情况及给药方法 |
3.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4.统计分析 |
5.实验结果 |
5.1 XJCRTSZW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5.2 XJCRTSZW对大鼠血清中性激素的影响 |
5.3 XJCRTSZW对大鼠血清中ET、NO及ET/NO的影响 |
5.4 XJCRTSZW对大鼠卵巢湿重、卵巢指数及卵巢组织的影响 |
5.5 XJCRTSZW对大鼠卵巢组织p-PI3K、p-AKT、p-mTOR的影响 |
6.讨论 |
6.1 补肾养血活血法对于卵泡发育障碍类疾病的干预 |
6.2 雷公藤甲素造模 |
6.3 阳性药物的选择 |
6.4 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卵泡发育修复卵巢损伤的结果分析 |
7.结论 |
实验二 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凋亡及自噬流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 |
1.技术路线 |
2.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及实验条件 |
2.2 主要药物、试剂及仪器 |
3.实验方法 |
3.1 大鼠含药血清制备 |
3.2 大鼠原代颗粒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
3.3 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鉴定 |
3.4 含药血清培养颗粒细胞分组、TP诱导及其他受试药物的添加 |
3.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4.统计分析 |
5.实验结果 |
5.1 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形态学观察 |
5.2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鉴定 |
5.3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活力的影响 |
5.4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5.5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上清中性激素分泌的影响 |
5.6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流的影响 |
5.7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形成的影响 |
5.8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自噬流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5.9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凋亡及自噬流相关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5.10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的的影响 |
5.11 XJCRTSZW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轴相关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6.讨论 |
6.1 颗粒细胞被选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6.2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6.3 自噬诱导剂与凋亡诱导剂的选择 |
6.4 自噬流的检测 |
6.5 补肾中药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卵泡发育 |
6.6 调控细胞凋亡与自噬是中医药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 |
6.7 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凋亡及自噬流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 |
7.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 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辨证治疗卵巢早衰2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药结合疗法对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研究[D]. 蔡炜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2]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D]. 尹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益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D]. 徐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140例POI患者中医证型、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分析[D]. 史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 吴小燕,崔晓萍,范美玲,刘露. 中医学报, 2020(03)
- [6]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熊东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肾阴阳两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二仙养坤方治疗作用的研究[D]. 李逸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二紫方治疗肾虚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付澎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补肾养血活血法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凋亡及自噬流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D]. 郜然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