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学校德育工作综述_道德教育论文

当代国外学校德育工作综述_道德教育论文

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状况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当代论文,状况论文,国外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一场全球性的产业革命冲击着所有的传统堡垒。教育被许多国家视为第一战略产业,革新教育,探索21世纪未来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都把它放在了关系民族危亡、国家兴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借鉴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经验的重要意义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的总的要求。21世纪的到来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借鉴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正是大势所趋,它对于推动我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经验,可以推动我们对道德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道德教育并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特殊行为,而是一项普遍的人类实践活动。建构科学的道德教育理论,只研究某一类型的、一国或几国的理论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全人类的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才能使自己的学说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国道德教育的历史、现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学习和借鉴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的成果,将其运用于道德教育的实践并创造出新的理论,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为我们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及时把握在广大青少年当中出现的一些趋势和苗头,以修正理论上的偏颇和失误,找到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

第二,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改善和提高。研究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我们发现,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同时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密切相关。在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先应归结于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国家现行的根本制度。即使是西方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尽管不同的政党轮流上台会提出不同的执政纲领,政党之间又存在着种种差别,可是,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坚持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反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点上则是坚定不移、绝对一致的,没有人会对此表示怀疑和动摇,其次,应归结于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凭借其社会影响力,直接领导和管理学校道德教育工作。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拨款、扶植中介组织等手段,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道德教育的方向及实践和科研。有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再有就是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团体、传媒,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呈现渗透性强的特色,可以说无孔不入、无时不在。总之,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与高度的自觉意识、有效的控制手段、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了解了这些情况,无疑会大大促进和改善我们的工作。

二、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经验借鉴

(一)地位显著,内容丰富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扩大与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情趣、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克服发达的生产力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与部分国民的精神道德水平不协调的矛盾,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使其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日趋显著提高。

第一,加强“德育投资”。一些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认为,“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金钱。”当代人的格言应当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思想道德教育虽属“非生产性投资”,但它能得到“经济偿还”。只有重视道德教育投资,才能使人的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就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调查和研究工作的进行。

第二,提高德育地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地位,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广泛共识。新加坡政府把德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之具有战略地位。同时在全国施行全面道德教育,把德育尊为德、智、体、群、美五育之首。日本是当代最重视学校德育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由为经济服务、重视技术教育转向突出德育,把道德教育当作日本兴亡的关键。1988年教改报告指出,“能否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等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德育。”日本《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英国德育本世纪以来均由国家管理。1978年建立“社会道德委员会”和“社会道德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研究学校德育计划,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出发点。英国教育部近期颁布的《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第三,编制德育方案。日本文部省早在1977年7月就颁布了新的德育改革方案。其中第27条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日本人的觉悟,热爱祖国,愿为国家的发展尽力。即在低年级,以培育初步具有一个国民的心愿为主要内容;在中年级,增加热爱家乡,重视日本国土和优秀的文化与传统的内容;在高年级,以觉悟到作为一个国民的责任,愿为国家的发展尽力的主要内容”。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中学培养目标就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其共同点是把学生培育成为“责任公民”,即具有尊重他人威信和价值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的责任;了解和遵守法律的责任等。

第四,丰富德育内容。在美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其中政治教育也叫政治社会化或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也叫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即包括伦理学中的道德品质,心理上的气质性格,也包括法律上的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美国的人格教育讲的是人的品行、情操、个性等内容,实质上是教人如何按照美国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规范做人的问题。美国的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两个主旋律,一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二是爱国主义教育,核心思想是宣传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与故事之中(使人们在道德故事中得到熏陶)。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日本教育界提出了旨在培养青少年具有丰富精神和健康生活的“心的教育”,它包括使青少年具有探索真理的精神;热爱自然,对美和崇高的事物具有情感反应;珍惜生命;具有服务公众的精神;寻求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去加以实现等。

(二)途径广阔,方法灵活

第一,开设德育课程。国外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中,普遍重视德育的正规化教育,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视发挥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的作用。日本的学校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施教育:公民课,即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社会课,主要讲授人文学科的知识和道德规范;道德课,即就某一道德主题组织有关活动;特别活动课,相当于课外教育。朝鲜将德育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政治思想课占小学总课时的12%,占中学总课时的13%。哥伦比亚中学的德育课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科目都高,三个学年分别达到20%以上。另外,美国有公民课,加拿大有道德价值课,新加坡有道德教育课等。

此外,寓德育于历史教育之中。美国的法律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美国历史故事,中学要用140多学时系统讲美国历史,使用教材共864页,还要补充大量的讲义和电影电视教材。在大学,每个学生都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如美国政治制度史、美国外交发展史等。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实际上是政治观和价值观教育。

第二,加强德育场所和环境建设。在美国,各地区修建了很多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国家公园。仅华盛顿市就有华盛顿故居和纪念碑、林肯纪念堂、自然历史博物馆、宇宙空间博物馆等。这些场馆规模宏伟,耗资巨大,每年还要动用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维护和改进。现已采用了模拟、影视、图片、文字、实物、音响等许多现代化手段进行烘托和渲染,感染力极强。美国把这些场馆看作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当作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美国传统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而且规定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第三,讲究德育方法技巧。新加坡在德育方式上实行七个结合,在德育方法上重视“六顺”。“七结合”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道德教育与生活需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吓唬相结合,共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相结合,大与小(国家归属感的培养与班组、社区、公司归属感的培养)相结合,物质奖励与光荣感教育相结合。“六顺”是顺情(动之以情)、顺性(根据人们的个性和年龄特性施教)、顺势(适时进行教育)、顺理(晓之以理)、顺利(因势利导)、顺真(讲真话,实事求是)。此外,新加坡的教育界人士为了改变学校道德教育中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还提出了四种教学法:一是文化传递法,即把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使之讨论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二是设身处地考虑法,即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如恐惧和不信任感等,鼓励学生在评论之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设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价值澄清法,即强调道德或价值观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出来的,因此,应重视道德或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考虑选择、行动等环节。四是道德认识发展法,即通过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提高认识层次。

第四,设立辅导中心。在美国的各大学里,几乎都设有学生辅导中心,设有专职人员,归口于教育部的专门办公室。辅导中心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个人的成长、事业的选择和发展、学习能力的获取、心理障碍的排除等。辅导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课,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如人际关系、行为自控和社会心理等。二是召开研讨会,围绕着某个问题,如考试紧张、选择职业等展开讨论、交流,由辅导人员进行适当引导。三是个别辅导,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个别人的心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和咨询。此外,辅导中心还聘请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的教师作兼职辅导员,以便协助工作。

第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美国的大学不仅允许学生依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组织学术、文化、宗教、政治等社团,锻炼能力,而且支持学生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项目。如为伤残人员服务、为移民子女提供外语训练、为监禁青年指导等。有的学校称之为“热线活动”,有的叫“自愿主义”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通过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具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增强劳动观点,培养协调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三、借鉴国外经验促进国内道德教育发展

德育作为一门育人的科学,是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的,我们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要立足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从现代化的高度,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宏观的理性思考。

(一)坚定不移地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因为政治方向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只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才能牢固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才能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中心环节。世纪之初,继续制定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关系到能否团结人民、维护政局稳定,而且关系到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否胜利实现,也是一个把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的问题。

(二)德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马克思曾经指出:“德育与实践生产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实践环节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德育也十分重视德育的实践环节。德育理论的灌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收到德育实效,实践是检验德育效果的根本标准。只有通过德育实践,才能证明德育理论与原则的正确性,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德育理论。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德育对象素质的提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育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变封闭德育为开放德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阔视野,在观念、知识、能力、品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应改革开放的新要求。

(三)注重合力,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学校的道德品质启蒙,首先受教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美德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是个大学校,如果社会的道德环境恶劣,正如古语“染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再好的学校的学生也会在社会的染缸中染上杂色。当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已经造成青年学生诸多困惑。道德滑坡、伦理困惑、理想失落、公德淡漠,已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净化育人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合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国家、政府、个人共同努力,形成一个理想、法制、纪律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综合德育网络,建立自律和监督相统一、引导和约束相结合、道德和法制相辅佐的大德育运行机制,也是我国德育的理想目标模式。

(四)吸收借鉴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育者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手段和活动策略。恰当的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根本保证。国外学校的德育方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借鉴这些方法对于丰富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创新德育方法要求教育者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可以接受的方式,找准时机,看准对象,通过适当方式,使受教育者主动接纳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者的意见。江泽民同志曾讲过,文艺创作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本身也为教育工作者创新德育方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坚持理论灌输与引导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贴近生活,把握受教育者的所想、所感、所惑、所需,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理服人,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敢想敢做、富于创造的新型人才。

标签:;  ;  ;  ;  ;  ;  ;  ;  ;  

当代国外学校德育工作综述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