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时接受康复护理,研究组施术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研究组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护理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显著改善,让患者对医护服务更加满意。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护理
脑梗死对患者机体功能影响严重,其生活治疗随之显著下降。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是患者预后的保障[1]。而开展康复护理的时机是临床关注重点,本文分析了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脑梗死患者105例做为研究对象,均在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次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有患者53例,其中有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是(62.3±4.5)岁。对照组有患者52例,其中有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是(63.1±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但实施的时间并不相同,对照组是在明确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研究组则是在患者处于急性期时开展康复护理,具体内容:①基础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通过各个方面的积极沟通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结合掌握到的资料制定灵活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护理细节进行优化,以保障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恢复环境,将盛有热水的器具及尖锐物品远离患者摆放,保持走廊、病房、洗手间地面长时间干燥,保持室内光线充足,提高康复锻炼期间的安全性。②心理护理,重视患者认知程度的提高,为其普及一定的疾病知识,强调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的意义,将各个阶段积极的效果如实告知,予以充分的鼓励,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进行康复训练过程,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后遇到平台期,感到厌倦、疲惫、乏味,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干预,可以在训练期间设置患者感兴趣的奖励,提高康复训练的趣味;也可及早几名相同病情的患者共同进行康复训练,以利于患者间互相鼓励。③锻炼机体功能,在患者还处于脑水肿期时,首先要帮助其处于合适体位,将肢体妥善房主,同时定时为其变化体位,在此期间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待患者的病情有所恢复,指导其进行床上肢体功能锻炼,此阶段以握手锻炼、起坐锻炼以桥式运动为主[2],在此过程由护理人员予以全程陪护和针对性指导,传授各组动作的要领,帮助其合理规划锻炼频率及时间。待患者过渡到恢复期,在上述基础上增加起床、平衡、站立等功能训练,若评估其肌力有较明显恢复,在看护下鼓励患者进行行走训练,并予以灵活的日常生活训练。④训练认知功能,由康复师和护理人员互相配合,每天帮助患者进行2次认知功能强化训练,每次持续30min,训练内容:记忆力方面,指导患者在特点时间内对印有不同内容的图片进行观察,引导其记忆,在此之后鼓励患者回忆图片内容。注意力方面,绘制一些有图画、汉字的卡片,让患者用患肢将笔握住,并尽量将护理人员所叙述的内容划去,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将难度升级。定向能力方面,需要护理人员有目的性的与患者进行交谈,在此过程随时询问患者当时的时间,所在的方位、时间,或者引导患者区分病房中的指定物品。⑤训练吞咽功能,若患者发病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需注意对其吞咽功能的训练,首选要根据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帮助患者合理的选择食物形态,遵循由易到难的选取食物原则,在进食过程协助患者处于合适体位,保持进食环境安静,嘱咐患者进食时不要说话。在每天患者进食3餐前20min指导其进行舌肌、颊肌和咀嚼肌强化锻炼10min,每天指导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发生练习[3]。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由同一组人员为其进行NIHSS评分,并采用FMA量表评分对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即将出院时,了解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均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及上下肢FMA量表评分
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两组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及上下肢FMA量表评分
3讨论
在患者发生脑梗死后,经过积极治疗虽能够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不少患者仍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其中以机体功能障碍最是多见,使得其身心状态、生活质量均受到了严重影响[4]。由此可见,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除了给予有效、积极的治疗,在治疗期间结合其身体状况、病情、恢复情况施术灵活的康复护理,在促进其症状改善的同时最大程度恢复机体功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良好预后的保障。关于康复护理的开展时机,现代康复理念经大量实践证明,在脑梗死发病之初进行康复护理获得的效果最佳,可通过及早对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性的康复训练并逐渐过度至主动训练,使脑梗死后患者存在异常的神经元恢复,甚至再生,从而强化机体功能,也能够避免患者发病后长时间活动受限造成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有报道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有积极的意义,其在某种程度起到的效果是以往单靠药物而无法企及的[5]。
本文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与在常规时期实施康复护理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研究组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证明,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护理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显著改善,让患者对医护服务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甘丽娇,沈文清.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2-13.
[2]王敏,骆海燕,顾志菊.急性脑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及意义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7):187.
[3]甘丽娇,沈文清.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2-13.
[4]霍瑞霞.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7(21):15-16
[5]和青松.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9):2920-2921.
论文作者:易如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效果论文; 脑梗死论文; 肢体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