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教学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论文_夏金军

浅谈从教学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论文_夏金军

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小学 224000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已达成了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共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无疑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其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与发展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以素质培养为目的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但在当今社会,只有拥有良好的素质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素质、锻炼他们的能力。

1.从认识入手。学生通过学习、交流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并总结出更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利用这种规律,从认识入手教学生学习数学。数字的认识,从整数到小数都有一定的规律,如何掌握这种规律,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分数、有理数等数学知识的兴趣。

2.发现规律,掌握技巧。有些学生能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一些规律,并能用这些规律掌握更多的知识。数学知识是融会贯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发现其中的规律,寻找其中的变化。对于学生的这种思维,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以这种思维来学习数学,然后对他们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这样不仅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也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不离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点,要把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思想品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看一堂数学课,其教学是否具有发展性,主要看授课者是否只顾眼前利益,只完成了认知目标,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探索能力)和其它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对这一条的评价,要看其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能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关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发展能力和智力的基础,而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加快理解、掌握系统的知识。其中,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是通过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来完成的。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考虑到数学本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与应用。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在思维模式、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主动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的结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在如何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做到给学生一杯水,并不是教师有一桶水的问题和常流水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要一杯水、怎样取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促动学生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抓好“ 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动脑”,这是学生主动构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

二是“动口”,这是学生思维提炼的重要过程。

三是“动手”,这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摆”、“拼”、“画”、“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重要过程。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与人合作并合作成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基本素质,任何发明创造和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合作。对这一条的评价,就要看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数学课中,要充分体现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交流,一些数学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同学之间讨论,做到资源共享,培养合作精神。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使合作活动取得成功。

五、注重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和方法的程度,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两点:

1.要掌握初步的思维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的思维形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而自然提高的,而要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长期训练方能形成。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而且要贯穿在各年级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做到概念清晰、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逻辑。

论文作者:夏金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  ;  ;  ;  ;  ;  ;  ;  

浅谈从教学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论文_夏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