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佩列文创作中的中国元素及东西方文化冲突论文_陈隆嘉

浅析佩列文创作中的中国元素及东西方文化冲突论文_陈隆嘉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受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8-135HLJU)

摘要:维克多·佩列文是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一位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充满哲学思辨色彩,思想深刻,情节曲折,在如今被大众文学占据的俄罗斯文坛仍保有一席之地。本文拟对佩列文创作中的中国元素及东西方文化冲突进行分析。

关键词:佩列文;中国元素;文化冲突

1.前言

维克多·佩列文是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一位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充满哲学思辨色彩,思想深刻,情节曲折,在如今被大众文学占据的俄罗斯文坛仍保有一席之地。其作品既有对国家社会体制的讽刺,如:《奥蒙·拉》反映苏联社会舆论宣传的虚假性与欺骗性,苏联体制摧残与扼杀人性自由的残酷无情;也有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如:《中局》、《来自尼泊尔的消息》;但更多的是对当今社会现象的反映,如:《夏伯阳与虚空》反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迷惘的状态以及思想危机;《百事一代》塑造一个因追逐名利而迷失自我的知识分子形象。

佩列文的作品将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有人将其称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者,也有人认为果戈里与布尔加科夫的追随者。佩列文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神秘主义、异域的禅宗哲学以及多变的创作类型吸引大批读者。如今,佩列文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东西方文化视野中一个颇令人深思的后现代景观。此外,佩列文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对中国元素的利用。佩列文作品中涉及大量中国元素,作者在其作品中或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营造异域氛围,或是直接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引入作品,或是利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来作为自己作品哲学思想的基础。因此,本文拟对佩列文创作中的中国元素及东西方文化冲突进行分析。

2.佩列文创作中的中国元素

佩列文200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阿狐狸─反转圣转》主要讲述来自中国的狐妖与西方狼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由于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国的狐狸,所以书中多处都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出版时,书的封皮甚至用毛笔书写,以此来营造该书的神秘氛围。

《阿狐狸—反转圣传》主人公阿狐狸自称“我们狐狸,和人不同,我们生于天石,是《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的远亲。” 阿狐狸说自己已有两千岁,近百年来都是生活在俄罗斯,对于阿狐狸两千年来的经历,阿狐狸是这样解释:“我和我的同类不一样,我在历史中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只有一本世界文学中提及到我,在莫斯科的图书馆可以买到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有一个关于后汉西海都尉陈羡寻找逃跑武将的故事。我至今无法平静的阅读这一段故事(我将记载这段故事的纸作为护身符随身携带)。”

阿狐狸的职业为妓女,她选择这一职业的原因在于方便吸食男人的能量,以使自己永葆青春。阿狐狸吸食他人能量时,需要借助阴阳太极图。作者对此进行详细地描写。“我把自己放入黑色的半圆内,把客户放到白色半圆内。在黑色半圆中间燃烧着白色的点,而在白色半圆中间燃烧着黑色的点。白色的半圆开始变暗,黑色的开始变亮,直到它们完全调换。所有的能量现在已经是我的了。” 在这段描写中,佩列文对我国狐文化中采阴补阳之说与道家理论的联系进行了形象地阐释。

佩列文的长篇小说《夏伯阳与虚空》以主人公彼得寻找真正的现实、探寻人生意义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两个时空展开故事情节,既表达了当代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又体现了对俄罗斯当代社会问题的隐喻。小说中描写的十月革命及国内战争现实是混乱的、狂欢的、怪诞的,以至于当我们阅读小说时,我们会开始怀疑这些事实的真实性。该书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对立和统一。而作者正是借助我国禅宗哲学来建构虚幻世界。翻开小说的第一页便是一首假托成吉思汗之名的诗作:书序言的第一句话是:“本书20年代上半期完稿于内蒙古的一座寺院。” 序言的结尾处写到:“全面彻底解放佛教阵线主席乌尔汉·江博恩·图尔库七世。” 这样小说的开篇就充满强烈的佛教气息,并为读者营造出不真实之感。

小说从始至终所要传递的一个思想就是“万物皆空”,导师夏伯阳不断开导彼得,目的就是使彼得认识到思考真实与幻想的界限这一问题并没有意义,因为一切都是空,都是空的产物。而这一思想正是来源于我国禅宗哲学。《夏伯阳与虚空》中还引用一些其他的中国元素,如:来自中国的白酒,宝剑等。其中,导师夏伯阳在为彼得解释空观时,还引用了我国“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作者以此来说明区分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并没有意义,因为万物皆空。

此外,佩列文在其作品中还借用中国古代习俗,或对中国小说文本进行改写。佩列文在短篇小说《蓝灯笼》中就借用了我国古代丧葬习俗。我国古代,家中有人去世时,会在门口挂上蓝色的灯笼。佩列文借用这一习俗来营造一个死后界空间,以契合文本对于生死观念的阐释。佩列文的小说《苏联太守传》灵感来源于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蕴含着“蚂蚁缘槐”、“南柯一梦”、“黄粱美梦”等中国典故。《“百事”一代》对情节的构思和主题的思考都蕴含着中国元素,是另一个“西游记”的故事。

3.佩列文创作中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体现

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使得苏维埃人已经习惯的世界图景发生了急剧变化。苏联几十年的发展期间,苏维埃公民曾经有过无比骄傲的民族自豪感,认为自己是先进思想的先驱者和体现者,是伟大的社会变革者和参加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经济的重建和恢复,都加强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但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家,突然丧失了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福利,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贫困,加上私有化的进行使物质和财富分配不均,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分裂,结果俄罗斯国内出现思想混乱、民族精神缺失的局面。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出现原有主流意识形态退席的现实,社会价值观念失范导致严峻的社会问题及心理危机。面对这种混乱的情况,俄罗斯人再次面临东西方道路的选择。俄罗斯思想界、哲学界、文艺界等各个领域的学者们都反复反思这一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失败,从深层来看不仅仅是或者主要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俄罗斯社会发展东方道路的失败”。 苏联的解体让国民顷刻之间丧失了民族定位,失去了自我认同感。

文学向来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上世纪末,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混乱的现实势必引起文学界知识分子的重视。“在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加强和西方世界的联系成为俄罗斯当务之急,如果说知识界又出现了新的斯拉夫主义和西欧派之争,那么索尔仁尼琴和哈利乔夫可以说是这两种倾向的主要代表。” 佩列文作为一位当代作家,面对社会的动荡,面对俄罗斯人精神生活的缺失,敏锐地感受到俄罗斯面对的东西方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其作品《夏伯阳与虚空》、《昆虫的生活》、《阿狐狸》中均有体现。评论家科热夫尼科娃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佩列文在小说《夏伯阳与虚空》中敏锐地关注到了几个很敏锐的话题—俄罗斯与西方的问题,俄罗斯与东方的问题。

《夏伯阳与虚空》中,主人公在精神病院的两位病友马利亚和谢尔久克正是西方价值观和东方价值观的代表。马利亚是位同性恋,具有女性气质。他发疯的原因与他的西方价值观和性取向有关。马利亚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美国电影明星施瓦辛格,马上对其一见倾心,想要永远追随施瓦辛格,与其建立婚姻。两人一起进行一次高空飞行,然而施瓦辛格却让马利亚坐在机翼上,自己坐在驾驶舱。坐在机翼上在高空飞行,令马利亚感到恐慌,但为了迎合施瓦辛格,马利亚仍然压抑着恐惧与施瓦辛格一同飞行。飞行中途,机翼突然折断,马利亚即将跌落,在他向施瓦辛格求助时,看到了施瓦辛格令人惊恐的两幅面孔。“他的左眼流露出一连串非常明显同时又及其复杂的表情,在这些表情中,按严格比例混入乐观、力量、对孩子的健康的爱、对与日本激烈拼杀的美国汽车制造业给予的道义扶持、对性取向弱势群体的权利的承认、对女权主义的轻微嘲弄,以及一种从容的意识:民主和犹太基督教价值观终将战胜世界上的一切邪恶。” 而施瓦辛格的右眼却是如同患了白内障的眼珠一样,在眼球的中央还射出一道耀眼的红光。面部表情也是一半微笑一半冷酷可怕。最红,马利亚正是被施瓦辛格右眼射出的红光所击落。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昆虫的生活》中的苍蝇娜塔莎身上,她遇见了来自美国的蚊子山姆,自此将山姆当作自己的“白马王子”。山姆体力充沛、体格强健、有着运动员一样自信的动作,曾到世界各地去提取血液样品。苍蝇娜塔莎将山姆看作自己实现美国梦的捷径,利用自己的姿色去勾引山姆,献出自己的身体去讨好山姆。但是,精明的山姆只将娜塔莎当作娱乐对象,采集好娜塔莎的血液后,就将其抛弃。

马利亚和娜塔莎与美国青年炼金术式婚姻的失败就如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美国政治联姻希望的破灭。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开始,苏联出现学习西方的热潮,苏联与美国的关系逐渐缓和,由对抗走向对话合作。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社会对于西方的倾向愈演愈烈。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政府开始实行“休克疗法”,试图依靠西方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和贷款来使俄罗斯经济起死回生。但俄罗斯等来的并不是美国所承诺的援助,而是大量的文化入侵。如同《百事一代》中描绘的那样,广告界人士谢廖扎经常将自己装扮成西方人,来显示自己的成功。但其实他并不清楚真正的西方广告是什么样子,只是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与模仿,最终导致自己变成四不像。这样的结局与俄罗斯盲目效仿西方后的状态十分相似,俄罗斯美国式的西化改革以失败告终。

俄罗斯的西化改革失败了,一些政治家开始思考东方式的改革,因此日本又成为俄罗斯的效仿对象。佩列文《夏伯阳与虚空》中谢尔久克的故事正是对这一次尝试的讽刺。主人公彼得在精神病院的病友谢尔久克,因为酗酒、在酒后大谈宗教、幻想等一些不着边际的事而被送到精神病院。彼得在梦中看到了谢尔久克发生的梦幻故事。谢尔久克因为醉酒而感慨万千。他认为俄罗斯改革并未触及到生活的本质,只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已。日本在他看来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请想想,给他们投了两颗原子弹,占了他们四个岛,他们居然活了下来……我们为何只盯着美国呢?美国对我们有个屁用?应该向日本学习,我们毕竟是近邻。这是上帝的旨意。他们也应该对我们友好,我们可以合力搞垮美国……”

但事实证明这仅是谢尔久克的一厢情愿。当谢尔久克有机会去日本公司应聘时,发现公司实际上与自己所想的完全不同,公司位于杂草众生人烟稀少的空地。在谢尔久克受到日本公司领导洗脑,被灌输“俄罗斯人最需要的是与东方进行炼金术式的婚姻”后,谢尔久克被告知其所应聘的职位为一名日本武士,在公司破产之时,谢尔久克作为武士,应该与公司共存亡。因此,谢尔久克梦中自己最终的结局是被切腹身亡。

谢尔久克在日本公司的遭遇其实就是在映射苏联解体后的俄日关系。俄罗斯在意识到与西方的合作是不可能,而俄罗斯的西方式改革也流产了。俄罗斯意识到,目前单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与美国抗衡。所以希望与日本合作一同抗衡美国。此外,俄罗斯还希望在经济上得到日本的支持,以尽快回复和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日本所拥有的资金和技术正是俄罗斯所最短缺的。但日本的帮助是有条件的,日本希望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解决日本国内资源短缺问题,想要从俄罗斯那里收回“北方四岛”。这种条件对于俄罗斯来说,无异于小说中的谢尔久克被要求切腹,俄罗斯曾经幻想的东方模式的发展道路也陷入死胡同。

4.结语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东西方问题是千年来一直困扰俄罗斯民族的问题,也是两千年来俄罗斯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关注的问题。俄罗斯学者别拉波利斯基说过:“两种世界观,东方的世界观和西方的世界观,相互之间的斗争,是贯穿于全部俄国历史或者全部俄罗斯历史的红线。” 在俄罗斯每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东西方问题都会是社会各界人士争论的焦点。首先,这与俄罗斯本身便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有关;其次,俄罗斯自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从拜占庭引入基督教,罗斯受洗以来,似乎进入欧洲这个大家庭,但因基督教的分裂,拜占庭的东正教被认为是具有东方色彩的文化,俄罗斯西方国家的地位受到质疑,自此俄罗斯开始向西方靠拢的漫漫征途。18世纪,彼得一世对西方在各方面向西方学习,甚至建立一个新的西方化的首都—圣彼得堡。19世纪初,十二月党人革命后,面对当时俄罗斯社会发展的落后,针对于俄罗斯该进行什么形式的社会改革,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思想派别“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两个派别之争一直是整个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俄罗斯内部争论的焦点。

20世纪初,随着罗曼诺夫王朝的坍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可以说,俄罗斯走向不同于西欧的现代化工业之路,这也被认为是俄国由西向东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尝试的结果,苏联的解体已经给出了答案。佩列文笔下代表东方的主人公与代表西方的主人公悲剧的结局也是对俄罗斯东西方发展模式失败的隐喻。苏联解体后,社会动荡,俄罗斯民众原有精神信仰受到猛烈地冲击,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新的精神信仰,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自然引起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注意,这也是佩列文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中国元素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Пелевин. Священная книга обороня[M].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Э, 2017. С14.

[2]同上,С14.

[3]同上,С37.

[4]佩列文. 夏伯阳与虚空[M]. 郑体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页.

[5]同上,第三页.

[6]李新梅:现实与虚幻:维克多·佩列文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图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12.第82页.

[7]汪介之.东西方问题的考量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延伸与影响[J].外国文学评论2009(2).

[8]佩列文. 夏伯阳与虚空[M].郑体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73页.

[9]佩列文. 夏伯阳与虚空[M]. 郑体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93页.

[10]转引自安启念:俄罗斯向何处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

作者简介:陈隆嘉(1994.06—),女,黑龙江省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论文作者:陈隆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  ;  ;  ;  ;  ;  ;  ;  

浅析佩列文创作中的中国元素及东西方文化冲突论文_陈隆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