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仿自然精养棘胸蛙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稻田论文,自然论文,技术论文,精养棘胸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稻田设施。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稻田。为便于管理,养蛙沟、凼一般开挖在稻田的四周和四个角。每 个凼的面积为20平方米左右,深1米,凼埂高出田埂约20厘米,凼底铺30厘米厚的肥田泥,两端铺设管径约为10厘米的进、出水管,管口安置铁丝网。凼与凼之间用沟连通,沟宽为50厘米、深40
厘米。凼内和沟内两侧设置模拟自然条件的洞穴,可用砖头、石块、水泥瓦等砌成。注意,凼、沟的开挖要在插秧之前就搞好。棘胸蛙喜跳易逃,为了围网防逃和管理方便,田埂需加宽到1米以上。拦网用聚乙烯网布做成,宽80厘米,双幅拼接成高1.6米。稻田的进、排水口宜设铁丝网,网目大小以能防止棘胸蛙蝌蚪逃出即可。
二、蛙种放养。3月下旬~4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8℃以上时,是最佳放养时机。蛙种来源主要是到养殖场引种或捕捉野生的棘胸蛙。每亩稻田可放养20~50克的幼蛙2000只左右。个体大一些的幼蛙也可放养,但同一块稻田放养的规格应基本一致以免大蛙残食小蛙。如果稻田条件好或养殖技术娴熟,也可选一定量的成蛙在田中繁殖,而不必每年放养蛙种。
三、饵料投喂。蛙种放养后,可在养殖沟、凼放养小鱼、小虾、螺蛳等供蛙捕食,给蛙提供足够的水生饵料。同时,在每个凼的上面安装8~15瓦的荧光灯或白炽灯诱虫给蛙捕食,安装高度以20~30厘米为宜。此外,要根据养殖规模,相应地养殖一些蝇蛆和黄粉虫,以保障棘胸蛙的饵料供给。投喂时,要将蝇蛆冲洗干净,再用蝇蛆能自行爬得出的漏容器盛装,然后用绳子将漏容器系成箩筐状,于天将黑时吊在每个水凼上方,高度以1.5米为宜。只要吊挂饵料的位置固定,蛙很快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当夜暮降临之际,都会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老地方共进"晚餐"。要趁这个时候借诱虫灯光观察哪个凼的蛙较多,饵料不够,哪个凼的蛙较少,饵料有余,以便酌情增减。
四、日常管理。稻田精养棘胸蛙,水的管理很重要。凼内灌水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高温季节增至45~50厘米深,水质要求肥、活、爽、含氧量充足。在禾苗分蘖盛期,稻田里的水有一定深度时,最好保持沟、凼的水微流动。而在晒田期间每周至少换水一次。此外,水稻出现病虫害时,最好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不施农药或少施农药。如果非施不可,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农药施放后,尽快给凼、沟换注新水,以防污染。若遇连续阴天或大雨天要注意排水、防逃。在夏季高温时,可将稻田里的稗草或无效分蘖禾苗移栽入凼内。饵料残渣要及时捞走,以防败坏水质。水稻收后,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棘胸蛙入泥冬眠,这时应及时灌满整个田水,使蛙安全越冬。
五、病害防治。棘胸蛙稻田精养时病害较少,目前发现有三种。一是红腿病。症状:精神不振,离穴呆卧,停止摄食,腿内侧和腹部出现红斑点。病因:密度过大,水质污染,细菌感染。防治方法:改良水质,调整密度,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联合治疗,效果很好。二是烂皮病。症状:皮肤、吻突腐烂。病因:饵料单一、缺乏营养和维生素、或因挫伤致使细菌感染。防治方法:饵料多样化,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A胶囊或鱼肝油,同时结合药疗法联合用药。三是胃肠炎。症状:胃肠鼓气、腹胀。病因:水质污染,食物不洁、细菌感染。防治方法:用10~15ppm的氯霉素药浴,内服酵母片或在饵料中加2%的氯霉素粉,疗效较好。
六、成蛙捕捞。当棘胸蛙个体重达250~400克时,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一是照捕法。利用棘胸蛙昼伏夜出和畏惧强光的习性,在闷热的晚上用电筒或矿灯进行照射,棘胸蛙看见突如其来的强光,会一动不动地坐在洞穴或沟埂边,可先用抄网将蛙罩住,再从抄网里将蛙捕捉。二是排水法。此法适宜冬季捕捞。冬季的棘胸蛙大都潜入深水凼的泥土中冬眠,只要将水凼的水抽干,用手轻捏凼底泥土,即可捕净凼中的越冬棘胸蛙。
联系电话:0771-263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