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途径论文_林影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途径论文_林影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中心小学 525000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二、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精心设计练习。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提高 运用能力 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首先要教师去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名师出高徒”,就在于“名师”善于指导他的学生怎样去学,而不在于教给他多少现成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任何“名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去学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学得主动、能否会学。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只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领会掌握好教学内容,使他们学而知其意,学而知其用,更重要的是应使学生从中“悟出”教师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人际关系的平等、为人处事的民主作风是当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知识的获取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而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是朋友关系,“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当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时,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具体的做法:学习中互相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从中有发言的机会;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同时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缺乏应有的情绪色彩,这是不利培养学习兴趣的一面,但数学本身存在一些有趣规律和诱人的奥秘,这是数学学科内涵的魅力。如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程序,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这要求我们在导入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入入胜,辉映全堂。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导入,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通盘考虑、周密安排。也可以通过旧知导入、以旧引新,或生活导入、创设情境,或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

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不可能把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一一讲全,把解答的方法都教给学生。数学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习得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即“策略”。小学生具有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表现为:积累了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灵活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对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体验、有些经验。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也在于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体验方法、形成策略,而不能把目光仅仅定格在答案上。

1.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在上课前认真地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设计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环节。

2.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强调归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就成了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一个真正的合作型小组有着相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但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烙饼问题》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家长烙烙饼吗?孩子们很惊讶:怎么上数学课老师说起了烙烙饼了呢?我接着说:把我们课前准备的圆片当做烙饼,我们来看看到底在烙饼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们很兴奋,都投入到了新课中去。本节课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要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除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

四、精心设计练习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炼性与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从而唤起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基本性练习:即是与教材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这种练习与学习内容联系紧密,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意在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综合性练习: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的综合。

3.开放性练习:它有三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学科综合生活中的应用。这类练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解决它需要自己提出问题、设计任务、做出计划、灵活选用数学知识、运用策略获得结论、检验与解释结果。

总之,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以新课标为指导,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究解题思路。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课本问题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增昌 王敏勤 著 《培养能力艺术》。

[2]王明达 姜鹿尹 编著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

[3]闫承利 编著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

[4]王景英 李天鹰 主编 《小学生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论文作者:林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途径论文_林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