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的继承与革新论文

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的继承与革新论文

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的继承与革新

夏雯瑶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新动态所提出的创新性共同体形态。为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文章在深入分析作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三大思想意蕴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性革新。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继承;革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外交的重要方略,也是中国方案的基本观念之一。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内政外交场合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初时简单阐述其思想的大致方向,到后来清晰规划这一福泽全世界人民的蓝图。短短5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羽翼渐丰、初具雏形,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思想。

图1显示内力的获得是对各种基本变形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如果是强度分析,则需要计算应力。不同于弹性力学基于几个基本假设利用严密的逻辑推导计算公式,材料力学往往借助于简化分析。在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中最重要的一个假设就是平截面假设。这一假设顾名思义,表示横截面在杆件变形过程中始终保持为平面。不同的是:在轴线拉压中横截面保持平面,只是距离发生变化,横截面上各处沿轴向的变形均匀分布;在扭转中横截面保持为平面且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变形大小与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在纯弯曲中横截面保持为平面且绕中性轴发生相对转动,两横截面之间的纵向纤维的长度变化沿梁的高度线性变化。

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向世界表明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是携手各国应对当前面临的共同挑战,并非谋求自身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以联合国的基本宗旨和我国外交基本方略为前提,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在当中将一直以开放、包容、友爱的姿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1]王义桅教授在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表示,“命运”二字蕴含了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即:“命”解决了身份认同的难题,涉及安全感和获得感;“运”解决了发展的问题,涉及未来和态势。其既阐明了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主权独立的前提,又诠释了世界的发展要靠各国携手推动的愿景。

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向来都蕴含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历史渊源,并高度结合当下的国情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闪烁着智慧与远见的光芒。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亦是在继承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着眼于当前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所提出的一份统筹全球发展、符合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和平倡议。新时期深入分析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建构逻辑,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思想意蕴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发展与日益丰富,学界研究这一命题的学者日渐增多。对于每一个新生的命题或言论,人们总是会探寻其渊源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基是什么?在新时期又有何价值意蕴?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当中对共同体思想的经典论述可以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共同体思想的三大主要社会形态理论,即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形态在时间上、空间上有过并存的特殊阶段。我们所要讨论的共同体在范围和概念上没有社会形态那么宽泛,但其分类是依据社会形态理论进行划分的。从广义上可分为: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真正共同体。

1.自然共同体:个体利益从属于共同体利益

自然共同体也被译为“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本源共同体”,主要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自然共同体是对资产阶级社会以前的所有形式的共同体的总称,包含了原始共同体、部落共同体、公社的一些具体形式。之所以认为这些形式的共同体可以划归到自然共同体中去,是因为它们都符合一些共有的特征:生产力不发达,社会分工不完全,交换的落后,以血缘、地域、语言等共同性为标准结成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

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承续这一终极目标,致力于把建设这一新型共同体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止一个场合提出,要摒弃过去的冷战思维,走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道路。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等。[7]如果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途径,那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无产阶级联合资产阶级实现全人类共同解放的方案。过去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历史却证明,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是可以互学互鉴、协同发展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合理性正在于此。因此,要致力于发挥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吸收其文明成果,协同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群众,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引领下,为着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马克思从类存在的人、现实的人以及共同体中的人三个维度认识人的本质,认为应从人的类本质而非抽象的人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人本身以及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现实的人,都有按照自身的主观意愿改造客观世界、实现自身和物质世界双向发展的愿望。这里的人是类意义上的人,不是哪一国哪一民族的狭隘的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人的类本质出发,树立人类思维,认为每个人都是人类共同体中的一员,每个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都与共同体的未来息息相关。面对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共有的挑战与危机日益严峻的世情,各国利益早已连成一体,谋求共同发展是每个国家人民的心声。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中国提出的人类共同体思想秉承了马克思建立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内在要求,力图实现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弥合二者的矛盾。个人对个人、国家对个人的压迫与剥削将不复存在,主张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多方面全面构建求同存异的和谐世界,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矛盾与争端的和平解决,带领各国一道走向繁荣富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是共同体的绝对领导者和指挥者,需要协同各国各方共同治理。而其实际的建设者与推动者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各国人民的创造性,共同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2.虚假共同体:个体利益与共同体利益相矛盾

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儿童丘疹性荨麻疹过敏原及对反复发作患儿近期脱敏效果 ……………………………………………………………………… 吕 宇,等(9):1092

3.真正共同体:个体利益与共同体利益高度和谐

预裂孔造孔中,对钻孔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绘制成钻孔柱状图;后续爆破装药设计时,对无异常部位进行正常装药,对出现掉钻部位适当减少装药量,通过制定“个性化”爆破参数,提高了坝肩槽的超欠挖、平整度、半孔率等开挖质量参数。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继承

1.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继承

从名称上看,这3种形式主要是以地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亚细亚形式产生于亚洲(东方),古代形式产生于阿尔卑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以北的欧洲,日耳曼形式产生于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3]以血缘、地域和语言为划分标准有其合理性,展现了远古人民联结为自然共同体的决定性因素,也考虑到了不同地理条件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各个形式的命运。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以及共产主义社会这三者是同一的,都代表一种未来的理想社会或理想制度。与前述的虚假共同体相比,虚假共同体只是打着共同体旗号,实则不符合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共同体是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共同活动的本性。”[5]确切来说,虚假共同体仅是实现了政治解放[6],这种解放是有产者的解放,是一种用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的内容上的不平等,实质是对无产阶级的欺骗与剥削。而真正的共同体要实现的是全人类的解放,是虚假共同体继续发展必然要抵达的社会状态。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真正共同体(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也是要经历政治解放的阶段,但不是靠虚假共同体得以实现的,而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解放之前,无产阶级首先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初级阶段的人民共和国形式就是实现政治解放的途径,而这一形式仅是一种向真正共同体过渡的暂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真正共同体是要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现实统一,既在性质上与个体完全归属于共同体支配的自然共同体不一致,也不是对这种生产与分工极不发达的社会形式在量上的回复,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质变。通往真正共同体的道路具有曲折性,时间具有长期性,还需要达到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比如,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世界交往的普遍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与改革实践等。总而言之,马克思所提出的真正共同体中没有属于哪个阶级的特殊利益,满足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最高的价值追求。

2.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国内外学者对自然共同体研究最多的是原始公社的一些具体形式。其主要有三种:亚细亚形式、古代形式以及日耳曼形式。亚细亚形式的共同体是三者当中最不具有现代性因素的共同体。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没有作为劳动者而存在的自觉,也不把土地作为劳动的产物。人们之所以劳动,是为了维持生存所需、维持共同体的存在。古代形式的共同体中已有近代城市的雏形,但所谓的“城市”虽有城市的外观,却不具备城市的功能。这类城市是为各个共同体之间作战便利而建立起来的,当中不存在商业来往、互通有无,其实质是乡村化的城市。在日耳曼形式的共同体中,公社不再是组织严密的共同体,个人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程度超过了国家对其的占有。家庭开始成为完整的经济体,其重要性超越了国家。此外,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发展起来,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所需的条件正在慢慢成熟。正如著名的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所说:“日耳曼形式已经成为市民社会的原型和产生城乡对立的母体。”[2]

虚假共同体也叫虚幻共同体、冒充的共同体,首次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主要指虚幻的、不切实际的利益代表,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国家。而“虚幻”“冒充”等词是指资本主义的法律、阶级等意识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开始出现,“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4]。分工导致城乡对立,且乡村从属于城市。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政治机构,掌握了比乡村更加优渥的资源。生产要素在城市表现为集聚,在乡村则表现为分散,而资本加剧了这种程度。城市与乡村的日益分化造就了两类群体的日渐对立,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分工的发展还导致了个人利益从集体利益中的剥离,使得原本属于共同体的一个个牢固的经济体逐渐从中脱离,从事自身利益的生产,导致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对立。“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4]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弥合共同体和个人在利益上的矛盾与分裂。历史上诸如洛克、斯密、边沁等人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也致力于提出弥合二者的方案与途径。但是,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早已决定他们是不可能提出有利于被统治阶级利益的对策。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是虚假的共同体,就在于他们打着共同利益的旗号实则是为资产阶级自身谋取特殊利益的实质。在这样的虚假共同体中,个体的自由和解放是有条件的,必须在符合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而被统治阶级中多数成员的牺牲与被剥削才是这种共同体下的常态。

3.以共同体作为实践的载体

根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虚幻共同体的下一个共同体形态是真正共同体,即共产主义社会。但从实际情况看,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过程,中间这段巨大的空白如何填补始终是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难题。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恰如其分地为解决一难题提供路径和中国方案。面对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差异明显的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既致力于解决由资本主义社会所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和现代性弊端,又承续了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美好社会的目标,起到了弥合两种不同的价值世界的作用。与自然共同体所强调的森严等级结构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像是一个精神共同体,对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建议更多是一种倡议、一种建设性意见,是相对松散的共同体组织架构,更符合当下国际关系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共同体的长期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性革新

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向真正共同体过渡的创造性新形态

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建构一个理想的真正共同体是马克思追求的最终目标。他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换句话说,实现真正共同体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互为前提的。只有每个人平等地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才算到达真正共同体的境界;只有在真正共同体实现的情况下,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获得保障。这是马克思追求真正共同体的原因所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同样以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在这一进程中,契合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利益和责任,深度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把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融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实现共生共赢。无论是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都打破了血缘和地域的约束,使共同体的实现范围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国或一洲,而是把全人类纳入共同体的辐射范围,以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为之奋斗。

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首先要提高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的认识,再依据实际情况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按照规定流程调整预算。

2.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共生共赢

自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成立“全球治理委员会”以来,全球治理便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有争议认为,全球治理会妨碍各国主权独立,因此不应提倡。但绝大部分声音都是支持全球治理理念的。中方此次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全球治理大背景下诞生的产物,且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括的四大价值内涵中便有全球治理观。中国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加入全球治理行列,全球治理因为中国的参与正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也正凭借着参与全球治理提升自身大国形象、倒逼国内改革、走在成为世界强国的路上。正如前文所述,冷战思维在当下已经过时,我们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联合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全人类共同解放的共同体。包容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实现包容性下的共生共赢是时代召唤下的非零和博弈。我们要着力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求同存异,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互帮互助,实现各民族文明间的开放包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融资平台主要职能是融资和投资,对资金有金额大、周期长的要求,存在无充足资金偿还债务的风险。从长期偿债看,江苏县区级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过高,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偿债风险。

3.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从单维度到多维度的跨越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主要侧重于从共同体形态变迁的角度阐发未来社会的发展问题,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实现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深度规划。首先,从格局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以及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8]等理念,分别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提出倡议。从维度上看,该理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多个领域,提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9]。从历程上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3个阶段,即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前两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后一个阶段又是前两个阶段的最终目标,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前国际政治的实际所提出的契合各国人民利益需求的发展道路。在倡导各国积极加入的过程中,来自各方的挑战层出不穷: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国家利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间的关系?如何科学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涵义,不至于让别国产生“中国威胁论”的疑虑?如何正确处理各个阶段的衔接?如何解决中国国内现有的存量与增量难题?以上种种挑战已摆在国人眼前,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之道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R/OL].(2017-10-27).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日]望月清司,著.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M].韩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71.

[3]胡业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张华波.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性生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6]孙代尧,张瑞.马克思政治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J].理论学刊,2014(07):4-10+128.

[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

[8]王公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与重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05):4-10.

[9]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9.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7.009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标签:;  ;  ;  ;  ;  

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的继承与革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