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开发区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对策论文,开发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剧烈的震荡。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再加上我国的外汇储备雄厚,使我国经济能够顶住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对以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为主业的各类经济开发区来说,其影响相对更大一些。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开发区发展的影响
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力量和主要载体。全国各级各类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许多都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开发区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外向型为主,重点是吸引外来投资、开展国际贸易、增加出口创汇,这就决定了开发区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息息相关,因而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开发区的冲击更为直接、更为突出、更为严重。
首先,金融危机使开发区出口压力增大。从全球经济的发展看,由于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导致国际市场购买力减弱,对我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金融危机造成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元的汇率连创新低,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也随之降低,这种状况提高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相对地降低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剧了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之我国目前出口商品结构与东南亚国家有相类似性,使我们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东南亚国家受市场需求削减的影响,进口成本升高,纷纷要求降低进口价格,并且违约现象严重,有些原有的订单被取消,使出口企业产品积压严重,损失巨大。从1998年1—4月份情况看,我国的出口增势明显趋缓,特别是对东盟、日本、韩国的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月份我国对日本出口仅增长1.5%。
日照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外向度高,特别是日照经济开发区,目前出口交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由于地缘关系,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是开发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东南亚市场所占份额60%左右。1998年1—5月份,日照经济开发区向韩国、日本出口额比1997年同期下降40%。特别是一些传统出口商品如纺织品、粮油、水产品、农副土特产品等的出口受影响最大。1998年,在出口企业中,凡是两眼死盯着东南亚客户的,基本没拿到新的订单,以前签订的合同也都蒙受损失。1—5月,有200多万美元的韩国信用证放空,6家企业出口货物信用证被拒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
其次,金融危机使开发区利用外资面临新的挑战。亚洲是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地区,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80%左右,特别是韩国、日本是开发区利用外资的主要国家。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开发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总体经济受挫,尤其是日、韩一些大公司受危机影响纷纷倒闭。日本曾在一个月里发生4家金融机构破产的事件, 韩国以前排名前几位的几个大型企业也接连倒闭。由于国内危机,经济发展矛盾重重,对外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明显削弱。这就使得我们直接利用外资难度加大,数量明显减少,一批在建项目资金到位受阻,在谈投资项目搁浅,一批原本有希望扩大的投资萎缩。资料显示,1998年1—4月份,亚洲10国和地区对我国的实际投资在全国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78.5%下降到70.2%。其中来自印尼、韩国、日本和泰国的实际投资一季度分别大幅度下降89.2%、55.8%、42.2%和35.5%。危机国家的货币贬值有利于其吸收国际长期资金的流入,对我们的招商引资十分不利。另外,面对金融危机,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进一步加剧了对我们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70%在山东,这次危机对我们山东各开发区利用外资的影响尤为突出。1998年1—5月份,日照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额同比下降了45%。虽然东南亚诸国来区投资的客商没有间断,但大多是加工贸易型的小项目。1998年韩国投资的3个项目投资额均在30 万美元左右,这反映了危机后韩国客商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减弱,逐步倾向于“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的心态。
第三,金融危机使开发区与东南亚国家的劳务输出等合作渠道受阻。东南亚国家不仅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贸易伙伴,而且也是开发区对外劳务承包的主要市场和开展经济协作与交流的主要国家。突如其来的“经济风暴潮”,使亚洲国家和地区需求下降,开发区与这些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引进、合作间断或减少,承包劳务的主体市场缺损。例如,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危机国家国内失业人员不断增多,韩国国内失业人员已达150多万人。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各国采取了一些相应举措,韩国政府明确规定1998年不再引进产业研修生,新加坡对外来劳务也从严审批,导致1998年签订的劳务输出合同数和外派人员数明显减少,已派出人员收入也大幅度降低。
二、面对新的挑战,开发区应采取的对策
东南亚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影响和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各种不良滞后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表现的更为强烈。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暂时的,国际经济组织不会坐视东南亚危机继续下去,发展是大趋势。因此,开发区既要千方百计努力减少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又要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机遇,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自己。在当前的形势下,开发区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积极调整思路,迎接挑战。
(一)必须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内外贸易。东南亚金融风波使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国内需求下降,而欧美及非洲经济形势很好,发展速度加快。美国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3.6%, 欧盟达2.6%。非洲也在4.5%左右,是几年来最好的时期。1998年这些国家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开发区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搞好“三个调整”,借危机之机,拓开放新途。一是调整市场结构。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市场单一意味着风险加大,实行市场多元化,就意味着降低了市场的风险度,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扩大规避风险的回旋余地。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出口市场单一、特别是集中在东南亚或韩国的企业,出口就受到严重影响,而市场分布比较合理的,出口受到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因此,要在巩固东南亚传统市场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开辟独联体、北美、南非、欧洲、中东等市场上来,用好用活国家出台的扶持外贸出口的优惠政策,加大新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出口,以弥补东南亚市场份额减少造成的损失。二是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主要是增加机电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避免与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结构雷同化。三是调整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充分利用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进口成本下降、人民币相对坚挺的时机,抓紧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日、韩等国倒闭企业的二手设备和先进的适用技术,装备开发区优势企业;积极引进原材物料,搞好原料储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进口贸易和投资贸易,以进养出,以进带出。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国内市场,增加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加速对外贸易发展。做到一般贸易出口减少加工贸易补,出口减少进口补,外贸减少内贸补。
(二)必须全面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考察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区结构,欧、美所占比重较小,只占20%左右,潜力巨大。我们应抓住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亚洲一些国家投资待转的时机,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把招商引资重点转向欧美等国。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相结合,引导外资投向,重优化结构,重质量,重效益,不断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使外资流入保持稳定增长。要加强外资的管理,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的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外商在开发区赚钱的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实现以商招商。要进一步改善开发区投资软硬环境,制订新的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出口项目,依法保障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禁止各种形式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开发区要突出自己的功能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办出特色。现在,由于危机的影响,东南亚诸国许多企业倒闭、破产,或者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为减少损失,他们急于向外低价转移设备、转移加工车间,对我们引进外商设备投资十分有利。要抓住危机国家机械设备降价,对外设备投资有利和我国调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税收政策这一良好机遇,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实行多元化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日照开发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研究政策、调整思路,千方百计抓招商,1998年以来,保持了较好的势头。一是坚持速度质量并重,不图虚名,不单纯追求数量,讲效益,重实际,重质量,真招商,招真商。1998年一季度,韩国独资大原蜡制品项目、台商独资宇乾农业科技项目已进区投产。二是突出招商工作重点。对外,从以亚洲地区招商为主转向突出商誉好、实力雄厚的欧美国家和地区;对内,大力实施“西进战略”,进一步加大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市地招商力度,实行了管委主任包片、包城市责任制,盯住不放,集中招商。特别是进一步加大了对私营企业的招商力度,利用南方企业加工成本上升、急欲向外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来区投资办厂。三是对外资企业推行“全程跟踪服务”,全力办好外资企业,实现以商招商。1998年以来,共有3家外资企业增资扩大生产规模。
(三)必须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发区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重要的是有赖于本身内在素质的提高。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扩大对外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开发区本身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近,国家为应付东南亚金融危机,确保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作出了扩大投资、 启动内需的重大决策,计划今后三年拿出7500亿美元,用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这充分预示着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周期已经到来。开发区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加快发展。在工作思路上,要在坚持“三为主”的基础上,搞好“三个结合”。产业布局上,把以工业为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处理好发展工业项目与其它项目的问题,重视发展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业,做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引进资金上,做到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内资金相结合;市场开拓上,把扩大出口与占领国内市场相结合。要根据开发区的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并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老市区产业结构衔接起来,使企业结构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通过调整和发展,实现从形态开发转入功能开发,由规模扩张转为集约发展,由土地经营转为资本经营。当务之急是牢牢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建立知识、科技创新机制,强化研究、开发功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