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 技术 质量 问题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市政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多,市政也加大了投入力度,道路的建设的任务随之加重。在道路修建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良问题发生,为了不断的完善市政建设道路,就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加强道路质量管理,有效保障施工出的道路符合国家的标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安全与方便。
1、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准备期短,开工时间急
通常市政道路的施工经费都是有政府部门出资。由于在修建期间不影响城市的日常生活,加大了施工的难度,而且时间比较紧,道路的修建往往不能退后,只能提前或准时。施工单位为了在一定的期限完成任务,务必有一些疏忽现象发生,并且缺乏科学性。
1.2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
修建的城市道路往往都在各个大街小巷,施工场地较窄,而且动迁量较大,对施工路线的环境与交通造成了干扰,给市民的出行与生活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加大了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难度。
1.3地下管线复杂
在城市道路建设实施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供热、供水、煤气、电力以及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清楚的情况,如果盲目的切断地下管线,可能会给市民带来麻烦,如切断电力管线,就会影响这一片区的电的供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同时也延误道路的施工进度,也增加道路施工成本。
1.4原材料投资大
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如何合理选材,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1.5质量控制难度大
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不求质量,只讲施工方效益的情况,给施工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1.6地质条件影响大
由于天气的影响会耽误施工的进程,若经过一场暴雨的洗礼,导致施工现场地下水位升高、土质松软,必须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当水位下降到合适位置时,再行修建工作,也增加了施工难度。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2.1施工者的态度问题。一些道路开发商为了将利润最大化,将工程成本降到最低,这样一来,能接受这一工程的只有那些施工力量很低的单位,他们的所能提供的材料价格低廉,工序简单,并且,施工的机械甚至不能通过国家标准测试,再加上不严格的管理,没有试验室等必要的设施。这些主要因素都是道路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来源。
2.2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比如说建筑路基,建筑公路最主要的基础就是路基。有些路面在过载荷作用下,路面会出现凹凸不平或是有裂缝出现的现象,这些问题的来源就是路基强度不够,支撑能力不强,一旦有过强的外力,就会变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路面翻浆,后果很严重;最后,依据建筑道路所用的材料不同,而各种材料所具有的性质各有差异,所以,不同材料需要的施工工艺要求也是不同的,这都需要施工者的注意。
3、市政道路路面面层施工中技术问题及措施
道路路面面层施工中技术问题只要体现在沥青混合料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两个方面。
3.1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
3.1.1路面不平整现象
出现波浪现象,沥青撒布不均形成油垄,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壅包,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容易产生此现象;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容易产生。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轻微的波浪可在热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一般采取铲平的办法来处治壅包。坑槽处治的方法是将坑槽范围挖成矩形,槽壁应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后,从基层到面层用与原结构相同的材料填补,并予夯实。
3.1.2 施工接缝处理不当
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处,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的现象。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 kg/m2~0.6 kg/m2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纵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cm~20 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cm~20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的要求。
3.1.3 其他通病
泛油,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引起的;啃边,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可以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取铺撒较粗粒径的矿料予以处治;对啃边的处治方法是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
3.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
3.2.1 混凝土板块裂缝
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混凝土板浇筑后,按规范规定时问及时覆盖养生,养生期间必须经常保持湿润,绝不能曝晒和风干,养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4d;角隅处要注意对混凝土的振捣,必要时可加设角隅钢筋,软土路基地段,可作加固设计,做成钢筋混凝土路面板;切缝时间: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以切缝。
3.2.2 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填缝料脱落
由于胀缝内的滑动传力杆位置不正确、胀缝下部嵌缝板与上部缝隙未对齐、胀缝材料不良或填灌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路面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胀缝两侧的板面即出现裂缝、破损、出坑,严重时出现相邻两板块错台或拱起,胀缝中的填料被挤出路面被行车带走。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胀缝设传力杆的,传力杆必须设在板厚中央处;填缝料要选择耐热耐寒性能好,粘结力好,不易脱落的材料;填料不宜填满缝隙全深,最好在浇灌填料前先用多孔柔性材料填塞缝底,然后再加填料;接缝产生挤碎面积不大,只有1cm~3cm的啃边时,可清除接缝中杂物,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补平夯实,当挤碎较严重时,可用切割机械将挤碎部分切出正规和直壁的槽形,然后清洗槽内杂物并晾干,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夯实补平。
4 、结语
总之,在市政道路施工中, 由于其地理位置限制,施工的场地狭小,并且交通流量很大还有施工的工艺复杂等等很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了市政道路施工较为困难。并且考虑到道路的使用及所处环境,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避免市政道路施工中质量缺陷的因素很多,如施工设备、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质量因素等。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参考文献:
[1]曹永先.道路工程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2]姚生,王永元.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19-20
[3]顾萍.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172-173
论文作者:林东东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沥青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面层论文; 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