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中新学校 441724
一年一度的物理中考总复习即将拉开序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复习,采用什么方法复习,是我们物理教师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核心问题。平时的教学中,常会发现部分学生新课教学时掌握得还可以,但是一进入总复习,好多平时强调的注意点都忘了,单元考试的成绩也不理想。什么原因造成的?究其原因是复习时没有到位,复习课的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复习课的效率,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值得探讨、深思的话题。
一、自我总结提升,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图
复习课应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充分调动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复习能使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所以复习课对物理教学非常重要。 课本上每一章后都有知识结构图,可让学生对照书上的知识结构图整理好一章的知识,学生可以看书、看笔记,尽量把知识结构图扩展完整,同桌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相互检查。当然,这种归纳整理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学生在刚开始学物理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一旦入门,掌握了方法和技巧,效率会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心情愉悦。
二、知识迁移开道,打造完整的知识链条
初中物理教材有很多重要概念、计量仪器的使用及重要实验,它们既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教学中如果方法不当,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向学生解释、阐述、演示,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还是难以掌握。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重要概念的得出到最后的应用都是有章可循的。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要我们找准了规律,引导学生巧归纳、善总结、多比较,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十分轻松的。教师不用做繁琐的讲授,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磨练他们的各种技能。多年来的经验积累证明,用“迁移法”教学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学生易记、易掌握。
1.概念教学的“迁移”
【案例】物理概念的教学,只要我们讲透,学生彻底理解了一个概念,其它的概念均可让学生模拟学习,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速度的概念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引导学生学习速度时,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问: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时,它们的运动情况有何不同?生:它们的运动快慢不一样!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得到:①通过的路程一定时,比较它们运动时间的长短;②运动的时间一定时,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的长短;③时间、路程都不同时,可用路程与时间的比来表示,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对速度的认识:
学生知道了刻度尺的使用,为以后学习其它计量仪器的使用奠定了基础。在学习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钟表、量筒、电流表、电压表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计量仪器,既然是计量仪器,使用前我们都应该观察零刻度在哪里、量程多大、最小分度值多大,这些都是相同的。但由于它们是不同的计量仪器,所测物理量不一样,故使用起来方法也会不一样。让学生自己分析,加以区别。水到渠成,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3.实验教学的“迁移”
“电阻的测量”实验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是电学中的两个重头实验,二者有着极其相似的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原理、电路图的画法、表格的设计、注意事项、结果的分析等诸多环节一一着手,逐项分析、实验、对比,学生终于明白:原来这两个实验可以合而为一的。所不同的是:实验原理不一样,前者测量数据用R=U/I计算电阻的阻值,后者测量数据用P=UI来计算小灯泡的功率。掌握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采用“迁移法”,学生就会很轻松地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三、典型例题引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复习好基础知识后,教师必须选择典型的例题,题量不能过大,一到两题即可,但所选题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如在复习《电功与电能》时可出这样一道题:
一盏标有“220V 100W”的白炽灯,求:(1)正常工作时它的电阻是多少?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电阻是50.5Ω,这是为什么?(2)正常工作一昼夜要消耗多少电能?(3)如何将它接在380V的电路上?(4)将它与“220V 40W”的灯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哪只灯亮些?(5)将它与“220V 40W”的灯串联在220V的电路上,哪只灯亮些?相同时间内哪只灯产生的热量多?(6)两只灯串联时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7)如何测量它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这道题把本章的基本公式、方法都用上了,由此也复习了本章的公式。
四、精选题目强化,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课堂训练题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出发,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选择能反映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同时要注意到题目难度的渐进性,采用梯度训练,让学生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解题的速度也不同。如果所有学生做同样的题目,就会出现做得快的学生做完后无事可做,做得慢的学生总是做不完,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布置的训练题还要能分层要求,大多数的题目要求所有学生都做,最后一到两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总之,复习课的模式必须体现课改精神,把时间交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复习。
论文作者:苗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学生论文; 概念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论文; 方法论文; 结构图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