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论文

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论文

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姚超文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柏拉图是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其理论体系博大深邃,以哲学为最高统摄,囊括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美学等多个领域。具体到美学范畴,柏拉图思想不仅在西方美学发展谱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话语建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关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理论著述卷帙浩繁,我们从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的“固有传统”“新兴拓展”“方法论启迪”三个角度出发,将国内取得的论著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助力于学界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后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柏拉图;美学思想;唯心主义

柏拉图是西方唯心主义的开拓者与重要代表,其理论体系以哲学为起点,涵盖政治学、教育学、美学等多个研究领域。英国哲学家怀海特曾做出如下论断:“欧洲哲学传统最稳定的一般特征,只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1]纵观美学领域,柏拉图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不仅在整个西方美学发展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话语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底蕴深厚,著作产出卷帙浩繁。如何在前人探索业已充分乃至饱和的理论视域中挖掘出新的阐释空间?是当下中国学界开拓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以往关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状况与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十分必要。

一、固有传统:美学思想范畴的发展与影响

近年来,阐释柏拉图美学思想的著述文献数量众多。在这些文献著作中,多数学者承袭了固有的研究传统,着力对已在学界形成普遍认同思想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也有的将关注焦点聚集在梳理柏拉图美学理论自身的发展脉络与其在西方美学史整体谱系中的地位;还有的拓宽了学科视野,放眼于柏拉图美学思想对教育、音乐乃至政治领域的影响范围。具体而言,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各自有所侧重。

第一,纵观近年来国内对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除少数学者将当下日趋成为显学的新兴术语范畴纳入阐释体系之内,多数学者还是因袭传统,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沿着学术研究的固有定势展开研究。他们的立足点包括对“美的本质”等美学基本范畴的探究,如王守印的《“显得美”与“是美”的区别——〈大希庇亚〉篇美学问题疏解》[2],该文引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从“显得美”与“是美”的区别入手,论证柏拉图思想中关于“美”的认识。还有的研究以“理念” “灵感”“迷狂”“摹仿”等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作为讨论对象。应当明确的是,“理念”是柏拉图追寻的永恒价值,对“理念”的认识是进入柏拉图美学世界的必经通道之一,更是厘清其关于文艺本质与社会功用等问题的关键抓手。相关论述如邓雪梅、杜学元的《从“理念论”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3]、田晓瑜的《柏拉图摹仿说的现代阐释》[4]等文章。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朝向单纯阐发美学基本范畴上的研究挖掘已趋于饱和,近年来较少有突破窠臼的成果,很难研究出新意。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养殖环境管理为基础,以生物防控技术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广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加强水生动物病害测报工作,建立测报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损失。加快无公害养殖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有机、绿色水产品的认证工作,引导水产养殖业规范生产,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全面普及病害防治和科学用药知识,加强对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的指导,提高健康养殖意识,提高产地和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美学研究需要整合性思维,具备共时性与历时性意识。回顾近年来国内有关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状况,学者们的历时性眼光既具体表现在对柏拉图理论自身发展脉络的梳理上,也表现在有的学者将其放置于西方美学进程的历史长河中,勾勒柏拉图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研究整体谱系中的优势地位。关注柏氏理论自身发展脉络的研究,如刘旭光的《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存在论基础——兼论柏拉图美学的内在发展》[5]一文,作者将柏拉图的“存在论”认知为其美学思想的基础,认为随着柏拉图的“存在论”从早期的“相对论”转化为“能力论”和“通种论”,再到最后落脚到“实在论”,“存在论的每一次发展都带动他的美学思想发生变化,存在论及其变化是柏拉图纷繁多样美学思想的内在根据与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因”[5]。而在西方美学整体谱系中考察柏拉图美学思想地位的研究成果,如黄大军的《西方人本美学思想的历史觉醒——古希腊美学范畴的流变及特征》[6]一文,将柏拉图思想的滥觞意义在古希腊美学范畴流变中进行宏观地把握。另外,姜广源的文章《社会历史批评过程综述——从“迷狂”的柏拉图到“沉醉”的尼采》[7],对从柏拉图“迷狂说”到尼采“酒神精神”理论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厘清柏拉图美学思想对于西方非理性传统的萌芽意义,从而提出“不管文艺思潮如何流变,它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关;不管社会历史批评如何发展,它总是与历史现实相扣”[7]的观点,以此勾勒社会历史批评的演进过程。尹德辉的论文《艺术哲学视野下的古希腊“技艺”思想研究》[8],则以柏拉图及其前代思想家对“自然”“技艺”“艺术”的考量作为切入点,在更宽广的“技艺”思想范畴中考察古希腊美学和艺术思想。

3)输入调整:这一单元包含在控制单元内,主要根据控制寄存器来实现对输入到迭代模块中的输入值进行调整,使系统可接受任意象限的输入值。

二、新兴拓展:美学思想中“身体性”与“时间性”问题

古代传说中蕴含有帮助他人的大爱展示。在民间文学《许德缚与王解子》中提到,明末清初如皋有一个书生叫许德缚,发誓只为明人不与清政府相妥协,并将志向通过纹身表现出来。在手臂纹刻“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字样,在胸前纹上“不愧本朝”字样,被人告发后处斩,其妻子也被牵连被流放到东北。官府押解犯人的王能敬佩许德缚宁愿赴死也不愿意更改志向清政府低头的气概,想到许德缚妻子孤身一人去到异地服役非常艰难,就将其可怜处境讲于自家妻子听。王能妻子就提出原意冒名许妻,代替她到边疆服刑。后来王能就押解着自己的妻子到东北服役。

对国内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梳理,一方面应当着眼于学者对柏拉图美学思想中思想性内涵的分析与注解,毕竟只有建立在对精神内核进行充分论述的前提下,才能深入把握思想家与理论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后续学术活动的跟进奠定基础。但是,与内容性研究相伴而生,在以形式意义的视角开展学术观照、构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采用的研究范式所带来方法论上的突破意义同样值得关注。具体俯观学者们采用的方法,在切入点的选择上,一部分人有意识地避免沿袭对柏拉图美学中经典范畴与讨论焦点进行研究的旧思路,试图突破掘地三尺式的传统思维模态,不再对前人已做出过充分论述、研究成果趋于饱和的理论内容进行重复批判,转而重视更为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所带来的思维启迪性效果。从小处着手,重新介入柏拉图庞大深邃的思想体系,向学界输送更多的观察维度,为凝聚创新性研究成果提供一定的可行性。

另外,白云的《灵感说与心斋坐忘说——柏拉图与庄子审美主体体悟方式的比较》[20]一文,对比柏拉图的“灵感说”与庄子的“心斋坐忘说”作为审美主体的感知领悟方式之异同。与墨家作比,有董赟的《理想秩序的构建和个人正义的追求——墨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底色》[21]一文,通过比较柏拉图“驱逐诗人”的思想与墨子的“非乐”思想,作者认为它们都是外在的较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对个人道德品质要求的内化。除先秦百家外,王建波的《中西古典文论中关于文学构思活动阐释异同之一种——刘勰的“神思”说与柏拉图的“灵感”说之比较》[22],将刘勰的诗学思想并入柏拉图美学理论的对比性研究,以文学创作的构思活动为对象,探究二者异同,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中西审美思维方式的特点。王天昊、高春燕的《论柏拉图审美视野与魏晋文学范式的相通性》[23]与吴金雪、高春燕的《柏拉图审美观的爱欲投射与魏晋文学情爱意识的发轫》[24]两篇文章,阐述的则是魏晋美学思想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关联与区别。前者以“老庄”为桥梁,先指出柏拉图“理念说”与老庄的“道”皆是对世界本源的探究,又指出魏晋美学对老庄思想内核的继承,进而将柏拉图审美视野与魏晋文学范式沟通起来。而后者则是从“爱欲”的角度透视柏拉图与老庄思想中对本真、自然的推崇。除中西比较外,也有人将柏拉图美学与西方其他思想家的理论作对比,论述最多的就是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国学界整体对两位思想家的对比研究相当充分,但是相关著论并没有取得创新性突破。

第二,是“文本细读法”的挖掘功能。研究柏拉图思想离不开后世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对文本进行解读是首要前提。“文本细读”立足于文本自身,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与策略,过去并没有在中国的柏拉图研究领域获得充分重视,近期相关学者将其运用到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中。这种研究方法侧重于文本内部语言与结构的意义解读。柏拉图的著作多使用对话体形式,一些研究者正是通过回归柏拉图著作本身,对其内部的行文用语进行逻辑梳理、词源学分析等细致考察,由研究范式上的内转向促进了对柏拉图思想的再认识。柏拉图著作出版时最早采用的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中文与外文语言之间客观存在着天然的鸿沟。学者陈海著有《论柏拉图〈伊安篇〉中的技术诗学》[25]一文,从原典自身出发,在细读文本、聚焦柏拉图著作内部的基础上,综合参考英文以及中文等多版本间的不同翻译,从文本呈现的外在差异入手,试图厘清柏拉图论述其美学思想过程的内在逻辑。陈海通过对比“Tekhnē”一词在〈伊安篇〉各翻译版本之间不同的含义取向,认为该词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学界通常所理解的“技艺”,而是包含基于知识的“技术”倾向。他进而发现前人对《伊安篇》“灵感说”的研究或可能存在的误区,对“灵感论”的全面解读长期遮蔽了“Tekhnē”真正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层层细致深入的阐释论证得出了自己的观点,“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建构的其实不是灵感论,而是技术诗学”[25]。这种论断,别出心裁地启发了学界对柏拉图以“灵感说” “迷狂说”为基础神启诗学的重新认识。

三、方法论启迪:美学思想研究中“对比”与“文本细读”范式

近年来,美学领域不断表现出对“身体”以及“身体美学”问题的关注热潮。相应地,部分学者以之作为新的学理视角,切入到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中。他们或是从西方哲学美学的滥觞之处探观“身体”审美地位流变的话语起点,或是希冀以小见大,通过讨论柏拉图关于“身体”的言说与认识,增进对其思想的理解与把握。张海旭在《中国身体话语中的柏拉图和尼采》[13]一文里,简单概述了柏拉图在《斐多篇》《理想国》等文献的论述中所体现出的身体性思想,进而认为柏拉图秉持的是“身心二元对立”的观点。并对柏拉图和尼采思想论述中涉及到“身体美学”的思考进行了大致的概括和总结,指出柏拉图美学的实质是“存在美学”和“贵族美学”。随后,立足于我国的现实语境,将柏拉图与尼采思想中对“身体性”的认知作为参照,以二者反观当代中国有关身体话语的迷误以及人文精神的衰落。钟芝红著有《被放逐的身体:作为始源的柏拉图“灵魂论”》[14]一文。这篇文章详细地论述了“灵魂”与“身体”作为对立的两级,在柏拉图哲学美学思想中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价值。其论证顺序为,我们在文中指出柏拉图认为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组成,“灵魂不朽论”与“灵魂净化说”是理解柏拉图思想的关键抓手,又从“对立面的循环往复”“回忆说”“灵魂的属性论证”“基于理念论的论证”“道德论论证”五个方面归纳了柏拉图论证“灵魂不朽”的方式。阐述在柏拉图思想中作为低级存在的“身体”维度时,一是从“灵魂先行于身体”“灵魂统治于身体”的角度说明了柏拉图秉持的灵魂与身体二元论;二是从促成灵魂“净化”的目标说明了柏拉图对自然身体进行规训所带来的意义价值。从总体上来看,这篇文章将柏拉图思想中“崇尚理性”“扬灵抑肉”的观念放置于当下西方身体美学兴起,身体由客体向主体重新建构的历史书写过程中给予考察,其内容详实、角度新颖,有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并从中把握“身体”审美地位演变的话语缘起、以及柏拉图思想作为西方身心二分传统源头的初始地位。

第一,“对比”研究法带来的视域映照。“对比”作为认识方法论的一种模式,能够帮助学者发现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虽然近年来已被学者比较频繁地在自身的研究活动中使用,但“对比”之法依旧在学术研究原先所立足的主体视角具有反叛意义,有助于促进不同理论视域的融合,照亮自身研究过程中有可能忽视的盲区。国内学界有不少以对比视野介入柏拉图美学思想体系的研究案例和实践。有的是将中国古代思想家与柏拉图进行对比;有的将西方某一思想家的理论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作对比,在这两个领域都产出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以对文艺的探讨反映先民对政治与时代的认识与解读。在中国古代诗学谱系中,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对后世具有滥觞意义。理论的开创性地位是先秦文论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不谋而合的共通点,相关研究者正是以之作为立论基础,将两者进行对比阐释。与儒家对比,郑胜东《〈乐记〉与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17]一文,还有崔青青的一篇几乎重名的文献《〈乐记〉和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比较》[18]。两篇文章均以柏拉图思想与〈乐记〉中对音乐政治教化作用的相同认识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差异。与道家作比,则有朱彩霞,梁真的《“道”与“理念”——老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19],指出“理念”与“道”的相似性在于,两者都是永恒存在、不可捉摸的万物主宰。

娟儿不讲,而是让他们再去课本上找。孩子们找到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她追问“什么是作用?”孩子们又懵了。她引导学生回到自己刚才的疑问上去,学生豁然开朗,哦,原来推、拉、压、举,就是“作用”,继而,他们也理解了“力”。经过思考与碰撞获得知识,孩子们欢欣鼓舞。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者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的积累,后世不断涌现出新兴的学术理论观点。而相关学者以这些新观点作为理论武器,重新介入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对之进行详细的阐释与补充。

刘彦顺另著有《论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身体及其呈现的时间性》[15]和《以“无时间性”消弭审美丰富性——论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16]两篇文章,尤其值得引起学界的重视。作者先指出“身体问题”是理解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关键,而无时间性的“相”(亦称“理念”或“理式”)决定了“身体”的具体内容以及呈现样貌。进而论述在“绝对的主观(即宗教)”方面,柏拉图的宗教思想推崇的是身心分离、摈除感官物欲享受;在“绝对的客观(即科学)”方面,柏拉图用科学思想对审美活动进行强制阐释,审美活动中体现的身体特性被科学知识的无身体性所压制,以上两个方面促使柏拉图强调的“美本身”完全是脱离身体属性存在。在文章的主体阐发中,作者引入现象学中的时间性观念,具体分析了柏拉图思想对身体感受与审美内时间意识流动过程的反叛,并从神学美学、知识论美学、以及城邦美学所分别对应的“相无时间,亦无身体”“虚化身体与时间”“身体、自我与内时间意识”三个维度阐发柏拉图美学思想对身体感受的消解。最终得出的结论,即“正是由于柏拉图思想中的身体与时间性处于水乳交融、交互为用的关系,才开创了西方美学贬抑身体的神学美学、知识论美学的趋向源头”[15]。这篇文章的观点新颖独到、具有很强的学术理论性,对目前学界关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与启发价值。后者是刘彦顺基于第一篇论文的已有结论对自身研究成果进一步阐释。作者先行论证了柏拉图思想中作为永恒真理原则的“相”(亦称“理念”或“理式”)所具有的“无时间性”,从而指出柏拉图将知识论中简化感官对具体对象进行感受的“概念产生过程”运用于对其“身心二分、灵魂独存”的美学思想,接着又论述柏拉图以禁欲主义美学压制来自肉身的美感。而这些观念理论从根本上违背忽视人类审美活动中时间意识流动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在具体的行文中,我们详细分析了柏拉图美学思想对审美活动时间性的消解及其造成对审美价值丰富性的反叛。综上可见,刘彦顺的这两篇文章彰显了对以往在柏拉图研究传统思维定势中不曾受重视的“身体性”与“时间性”问题的关注,具有积极的学术创新价值。

同样,以重视挖掘文本词源含义为切入点的文章还有邓筑虹的《浅析柏拉图美学中的“美”之理念》[26],作者用追溯“美”“善”对应的古希腊原词“kalon”“agathon”之本原内涵的方法阐释柏拉图“美善合一”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第三,放眼国内学界近年来关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除去前文已论及的解读视角外,也有研究者采用多元发散思维、立足学科之间具有辐射性与交叉性的共谋价值,将目光投注于柏拉图美学思想对后世教育、音乐乃至政治研究领域的影响之中。相关文章有周江的《柏拉图课程设置思想中的美学精神》[9],作者从柏拉图设置数学、几何、天文学和辩证法四门课程入手,通过分析其设置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城邦卫士掌握理念,培养理性精神,在城邦治理中建立和谐与秩序,指向真善美统一的本体世界,从而证明柏拉图的美学精神对他自身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相关理念的全面渗透。刘晓男的《试述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10]一文,通过证实柏拉图看重音乐的作用,对城邦理想国中有关歌词、乐调、节奏等方面的严格限制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指出柏氏音乐美学思想中较为鲜明的伦理政治倾向。柳晴、陈向澜的文章《“正义”与“美”——柏拉图的政治美学》[11],则“从柏氏的《理想国》出发,分析柏氏政治学和美学在理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统一性”[11],指出其思想中的“善”对“正义”与“美”的统合力量,挖掘出柏拉图政治学中的审美因素,初步对他的政治美学进行了窥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王昇的《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12]一文,分析了柏拉图对美的本质认识、以及柏拉图美育思想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对高尚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指出其对当下教育思想中急功近利倾向的警示与反拨作用,以此体现审美与教育领域之间日益凸显的学科交叉倾向性。

第三,“对比”与“文本细读”范式的哲学批判。王妍的《浅谈柏拉图的逻辑陷阱——从形式逻辑看柏拉图的美学思想》[27]一文,同样关注了柏拉图对美善关系的讨论,然而切入的角度不同。作者通过对柏拉图著作中部分篇章进行详细的形式逻辑分析,指出柏氏设置的逻辑陷阱,用看似合理的形式进行诡辩,并将其结果引向对自身有益的立场,认为这种思维导向恰好能够反映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点。作者举例《大庇希阿斯篇》中对“美”展开的阐释,说明柏拉图在论证“从‘因善而美’过渡到‘美善相同’再到‘因美而善’”[27]这一过程中对相关概念的混淆,进而指出柏氏美学思想中“美”所具有的超验性与永恒性。另外,张涛的《论柏拉图爱情观下灵与肉的挣扎——作为柏拉图美学思想方法论的构建》[28]一文,则通过具体辨析《斐多篇》《会饮篇》等著述中与爱情相关的“疯狂与迷狂”“整合与回忆” “私欲与生育”“婚姻与羽翼”四组并列词语,从柏拉图爱情观中灵与肉的对立角度出发,研究柏拉图美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的建构问题。

四、结 语

柏拉图美学思想作为西方唯心主义与非理性思潮的源头。其关于美的本质、文艺的社会功用等问题的探讨与阐释,为后代美学确立了基本的研究范畴。纵观国内对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学者们或注重传统,阐释探赜柏氏美学思想的范畴、发展与影响;或尝试进行新兴拓展,研究柏氏美学思想的“身体性”与“时间性”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柏拉图的美学思想进行了解读。与此同时,学者们在转换视角而构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采用“对比”与“文本细读”研究范式所带来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这种方式同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前人对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研究状况与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这种传输方式也是分为两部分,即发射端线圈谐振回路和接收端线圈谐振回路。其中发射端由发射端谐振线圈和跟它并联的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它的目的是驱动电路以及提供电流。同理,接收端由接收端谐振线圈和与其并联的电容组成,另外,还包括一个消耗能量的负载。其原理是两个频率相同的谐振线圈之间能产生很强的耦合,能量在这两个谐振线圈之间相互交换,从而实现无线能量传输。这个方案的传输距离较远,效率较高。但是耦合因为要在几M到几百M之间,这个波段谐振较难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西方文艺理论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6.

[2] 王守印.“显得美”与“是美”的区别:《大希庇亚》篇美学问题疏解[J].西部学刊,2015(12):9-13.

[3] 邓雪梅,杜学元.从“理念论”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42.

[4] 田晓瑜.柏拉图摹仿说的现代阐释[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

[5] 刘旭光.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存在论基础:兼论柏拉图美学的内在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10.

[6] 黄大军.西方人本美学思想的历史觉醒:古希腊美学范畴的流变及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3-57.

[7] 姜广源.社会历史批评过程综述:从“迷狂”的柏拉图到“沉醉”的尼采[J].学理论,2014(17):27-29.

[8] 尹德辉.艺术哲学视野下的古希腊“技艺”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9] 周江.柏拉图课程设置思想中的美学精神[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1):6-8.

[10] 刘晓男.试述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2016(9):155-162.

[11] 柳晴,陈向澜.“正义”与“美”:柏拉图的政治美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3 (8):16-18.

[12] 王昇.柏拉图美学思想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3(12):130-131.

[13] 张海旭.中国身体话语中的柏拉图和尼采[D].广州:暨南大学,2010.

[14] 钟芝红.被放逐的身体:作为始源的柏拉图“灵魂论”[J].宜宾学院学报,2015 (11):72-77.

[15] 刘彦顺.论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身体及其呈现的时间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1-8.

[16] 刘彦顺.以“无时间性”消弭审美丰富性:论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17(1):198-206.

[17] 郑胜东.《乐记》与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22):40-42.

[18] 崔青青.《乐记》和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 (8):47-52.

[19] 朱彩霞,梁真.“道”与“理念”:老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2):254-255.

[20] 白云.灵感说与心斋坐忘说:柏拉图与庄子审美主体体悟方式的比较[J].大众文艺,2016(14):35-36.

[21] 董赟.理想秩序的构建和个人正义的追求:墨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底色[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S2):14-16.

[22] 王建波.中西古典文论中关于文学构思活动阐释异同之一种:刘勰的“神思”说与柏拉图的“灵感”说之比较[J].语文学刊,2010(3):33-35.

[23] 王天昊,高春燕.论柏拉图审美视野与魏晋文学范式的相通性[J].美与时代,2016(11):49-51.

[24] 吴金雪,高春燕.柏拉图审美观的爱欲投射与魏晋文学情爱意识的发轫[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5):178-179.

[25] 陈海.论柏拉图《伊安篇》中的技术诗学[J].外国文学,2017(4):96-103.

[26] 邓筑虹.浅析柏拉图美学中的“美”之理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4.

[27] 王妍.浅谈柏拉图的逻辑陷阱:从形式逻辑看柏拉图的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2013(3):59-60.

[28] 张涛.论柏拉图爱情观下灵与肉的挣扎:作为柏拉图美学思想方法论的构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5):44-48.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Plato ’s aesthetic thoughts

YAO Chaowen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Shandong ,China )

Abstract :Plato is a pioneer and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idealism. Involving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aesthetics and many other fields, his theoretical system i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with philo-sophy as the leading one. As for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Plato’s thoughts not onl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esthetics, but also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aesthetics. There are numerous studies on Plato’s aesthetic thoughts.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relevant domestic studies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inherent tradition”,“new clevelopment ”and“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It is hoped to help the re-understanding of Plato’s aesthetic though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e-discussion of and research on Plato’s aesthetic thought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lato; aesthetic thoughts; idealism

中图分类号: 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79(2019)04-0027-06

收稿日期: 2019-03-12;修回日期:2019-04-11

作者简介:

姚超文(199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文学批评理论、哲学美学以及审美文化研究。

E-mail:charlotteyao123@163.com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4期,2019年10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0,No.4,Oct. 2019

姚超文.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综述[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27-32.

DOI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9.04.005

[责任编辑 曹 琪]

标签:;  ;  ;  ;  

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