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情报界在资源共享中引入“股份制”的必要性_股份制论文

浅析图书情报界在资源共享中引入“股份制”的必要性_股份制论文

浅析引进“股份制”在图书情报界资源共享中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界论文,必要性论文,股份制论文,资源共享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我国图书情报界资源共享存有种种障碍,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寻求解决资源共享的障碍,是图书情报界重大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经济领域中“股份制”的优秀理论进入图书情报界是十分必要的。可有效地提高各图书情报单位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可使“资源共享体”将有限的经费集中使用,解决各单位紧缺文献资源的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可有效地清除和打破“条块分割”的图书情报事业格局,提高整体效益,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主题词 资源共享 股份制

分类号 G250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信息化浪潮不断高涨,信息已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方式。作为信息存贮与传播机构的图书馆与情报单位,在信息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科学研究的集约化和生产技术的信息化,使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众所周知的原因,任何一个图书馆和情报单位都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文献资料收齐来满足整个社会广泛而复杂的文献需求。文献资源共享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图书情报界极为关注的问题。现今,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龙头、以计算机和远程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改变了文献收集、处理、存贮与传播方式,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图书情报界经费短缺状况及“条块分割”的行政隶属关系等,又使资源共享前景不容乐观。正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的这种现状,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寻求排除资源共享障碍的方法,是图书情报界的重大课题。

一、引进“股份制”理论,解决思想观念中的障碍

文献资源共享,是指将一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共同纳入一个有组织的体系中,各文献情报机构按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原则进行的一种协调和共享文献资源的活动。它是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趋势,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工作中,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仍然禁锢着许多人的思想,一些情报机构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和所谓万事不求人的藏书体系,虽然受到来自经费短缺、书价上涨和书库空间紧张等多方面困扰,但仍然不愿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有的图书情报部门,在自我满足和安于现状的心理支配下,对读者不断增长的文献资源需求缺乏紧迫感,宁可拒借、不愿互借。这种旧的观念和模糊认识严重阻碍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开展。笔者认为,造成此种思想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各图书情报单位之间缺乏一种真正互惠互利、起调控作用的联系纽带。有鉴于此,图书情报界应引进和借鉴市场经济中的“股份制”。

“股份制”是一种所有制形式,其特征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的组合,使被组合单位互惠互利、共担风险。图书情报界引进“股份制”,即由隶属于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收藏单位或部门,在自愿的基础上,将所属资源(包括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备及财力资源等)以“股”的形式投入到资源共享体系中,组成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服务为手段的多机构“股份联合体”,以适应图书情报界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满足读者或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多层次、多视点的需求。

因为图书情报界的“股份联合体”可有效地提高各自资源的利用率,根据各自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层次有针对性地建立自己的藏书体系,形成其特色,减少图书经费的重复浪费。通过“共享体”统一协调配置文献资源,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股份制”的引进,使共享单位组成以效益为前提的“股份联合体”。各股份单位服务所得效益分配,不仅以课题研究、信息服务过程中投入“股份”情况而定,更主要的是以完成共享组织任务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及经济效益的大小来衡量;而共享组织整体效益的发挥是增加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这种共同利益迫使各“股份”参与单位必须互通有无、共担风险,从而增强共享组织的凝聚力和积极性,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使图书情报界逐步确立起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完成从小生产观念(满足自身需求、自给自足)到社会化大生产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读者服务为前提)的转变,从而最终解决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流动及使用,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二、引进“股份制”解决图书情报界资源共享过程中经费

短缺、管理落后的障碍

图书情报界引进“股份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图书经费,同时也可以为“股份共享体”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解决经费短缺的矛盾,其优秀的管理模式也可以为图书情报界所借鉴。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落后,用于图书情报事业的投资较少,其有限的资金严重地阻碍了图书情报界资源共享的发展。据统计,1992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为0.09元,而同期法国和英国人均购书经费为6.32元,美国则为15.21元。同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为31175万册(件),人均才0.26册(件)。例如,四川省图书馆曾对15个县市的17个图书馆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全年购书经费不足1万元的图书馆占被调查对象的50%以上,94万人口的仪陇县图书馆藏书仅3.8万册,人均0.04册。彭水苗族自治县图书馆,自1980年以来,财政从未拨出专门的购书经费。1993年,我国县级以上约有300个图书馆全年购书经费为零。从以上数字可看出,我国图书情报单位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经费危机,完全依靠国家拨款来补贴发展图书情报事业是不现实的,也不切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就为其资源共享设置了障碍,无有资源、何谈共享。

将“股份制”引进图书情报界,可使“资源共享体”将有限的经费集中使用,解决各单位紧缺文献资源的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更重要的则是集中图书情报单位总体之力量,针对信息市场进行有偿服务,对市场或社会急需信息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高层次的研究、生产与开发,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真正使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这种集中集团优势进行的高层次、有偿性的信息服务,可使“股份共享体”的资金收入增加成为可能,从而为图书情报单位进行信息生产与服务引进必要的设备资源、文献资源,提高信息生产与服务的水平,提高共享体在信息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有偿服务所得,可按共享股份单位在课题研究、信息推广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效益多少进行分配,从而增加各自实力,巩固发展无偿服务的阵地,形成良性循环。

三、引起“股份制”,可有效地消除和打破“条块分割”

的图书情报事业格局,提高整体效益,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各类图书情报单位从属于行政管理系统,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单位,长期“条”(行政管理系统)、“块”(行政区域)分割、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条块之间各立门户,即使在同一条块内的图书情报单位亦处于封闭状态,随之而来的则是“单干”倾向严重,“小而全”、“大而全”的不合理藏书布局普遍存在,造成人力、财力及文献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各图书情报单位因彼此无切身利益关系,致使组建的一些协调和共享机构如同虚设,严重制约了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文献资源的配置与流动,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打破“条块分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把“股份制”理论引入图书情报界,有利于消除信息服务业中的“条块分割”,使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献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例如,河南省郑州市的“读来读去读书社”及黑龙江省的全民办馆模式,可以说都是“股份制”理论在现实条件下图书情报界资源共享的有效尝试。因此,引进和借鉴“股份制”理论,有利于推动社会或区域范围的文献资源的合理流动及优化组合,提高图书情报界文献资源共享的水平,从而使更大范围内的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提高图书情报事业的整体效益。

综上所述,引进经济领域中“股份制”的优秀理论进入图书情报界是十分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收稿日期:1997-01-20)

标签:;  ;  ;  

浅析图书情报界在资源共享中引入“股份制”的必要性_股份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