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新会计准则_金融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新会计准则_金融论文

会计新规护航金融衍生品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规论文,衍生品论文,会计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久前,财政部公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等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预计在明年2月中旬可正式发布这些会计准则。这四项准则为目前企业涉及到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完整的指引,不仅完善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而且也为国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衍生品发展对现有会计制度冲击

传统的财务会计对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应用的基础金融工具有着一套较完善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其中某些方法,显示出其对传统会计的背离趋势,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一问题更加普遍化,传统财务会计在其会计处理上面临着新的挑战。

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来自双方签订的契约,与传统的资产、负债具有本质的不同。按照传统的会计模式,签订契约是不能够形成企业资产或负债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定义提出了质疑。

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发生预示着将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而这些未来的财务变动在传统财务报表上无法反映。这也是近年来衍生交易风波频频发生,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会计计量原则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对历史成本原则形成了新的冲击。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不在像传统交易那样一次历经一个时点即可完成,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一个过程来完成,这样势必要打破原有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而代之以公允价值。因此,从今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并存。

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按照传统的会计原则,人们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直接地了解到企业所从事的金融交易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从而使金融市场和企业自身的风险都变得更加不可捉摸。而随着国内外金融衍生工具的迅猛发展,表外处理已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交易者的风险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风险,导致了风险积聚。

会计新规的特点

从即将发布的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新规看,具有以下明显特点,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有利于规范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核算,促进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与国际会计准则有效衔接。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中,涉及金融工具业务的主要有三项,即《国际会计准则第30号——银行和其他类似金融机构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我国会计新规针对金融工具,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与国际会计准则有效衔接,更适应我国的金融发展实际。

将金融衍生产品纳入会计报表。根据会计新规,企业要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企业的会计处理应当根据各单项金融工具的特点及相关信息的性质将其进行适当归类,以揭示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

防止利用会计准则粉饰财务报表。会计新规规定,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他金融资产均应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并且,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以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现象。金融资产减值有其特殊性,通常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五级分类法”,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从而真实地反映贷款的价值。因此,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明确了金融资产确认等会计处理。为了配合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财政部在今年5月16日印发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会计处理作出了更为完善的规定。同时,对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金融风险,而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等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此外,还对金融工具披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结合国际相关规定,对企业披露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数量信息等作了相关规定。

标签:;  ;  ;  ;  ;  ;  ;  

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新会计准则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