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解体和波黑内战大事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南斯拉夫论文,内战论文,大事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斯拉夫国家成立于1918年。当时王国政府只承认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3个民族。但是,像其他巴尔干国家一样,在南斯拉夫还存在其他人种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承认了历史上最有争议和分歧的马其顿民族及穆斯林民族。所谓穆斯林民族,主要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境内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被伊斯兰化了的斯拉夫人。战后,波黑面积51129平方公里。据1991年3月人口统计,共435万多人。其中,穆斯林约190万、塞尔维亚人约136万、克罗地亚人约75万。
前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始于1990年底,当时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随后是克罗地亚分离出联邦,紧接着便产生了波黑问题与冲突。波黑战争起于1992年3月,互相对立的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由于种族和宗教,以及外部干涉等原因,战乱不休,至今已两年多。
现将战争开始以来最主要的事件以大事记形式简介如下:
1991年
整个1991年,世界各国以关注的心情注视着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解体。6个共和国之间的矛盾无法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以塞尔维亚为一方,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为另一方,矛盾越来越深,严重对立。于是,举行了6共和国总统和南斯拉夫主席团成员的7轮高级会谈以及各共和国领导人的一系列会晤。出现了两种载然不同的意见: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主张南斯拉夫的未来体制应仿效欧共体模式,即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则坚持南斯拉夫的整体性,维持独立国家而非主权国家联邦。波黑和马其顿则倾向于走自己的独立道路。
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地区
1991年3月初,“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自治区”在克罗地亚宣告成立,这是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冲突的开始。自治区首府设在克宁市。塞族的这一行动旨在脱离克罗地亚或“分离”出来。3月31日,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为克拉伊纳发生严重军事冲突,南斯拉夫人民军于4月底占领克拉伊纳。
几乎就在同时,波斯尼亚东北部的6个塞族聚居区于4月12日宣布成立“波斯尼亚克拉伊纳”。后来“克拉伊纳”扩大为22个区,以巴尼亚—卢卡为中心,拥有近100万人。该地区成为军事行动最激烈的地区之一。7月,波斯尼亚克拉伊纳决定同克罗地亚的塞族克拉伊纳自治区合并,在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采取联合行动。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告独立
1991年5月12日克罗地亚全民公决,宣告成立独立的主权国家。这一举动说明克罗地亚实际上已脱离南斯拉夫联邦。与此同时,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也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继续留在南斯拉夫。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告独立。南人民军开始关闭南同奥地利和意大利的边界。
南斯拉夫危机加剧。克罗地亚境内的军事行动升级。6月底至7月4日,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发生了所谓“8日独立战争”,双方没有什么伤亡。到年底,据称南人民军和克罗地亚军队发生多次战斗,造成严重破坏。克罗地亚牺牲了3—4万人,几十万人被迫离乡背井。9月8日,马其顿共和国全民公决,宣布独立。
海牙南斯拉夫和会
9月7日,欧共体成员国召集的关于南斯拉夫国际和会在海牙开始工作。会议由卡林顿勋爵主持。会上第一次讨论了前南斯拉夫境内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尤其是克拉伊纳塞族人问题。塞尔维亚要求该地区的塞族同南境内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享有平等地位。会上成立了几个小组,专门讨论南境内各国的未来问题。
1991年9月13日,黑塞哥维那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9月19日,黑塞哥维那东北部自治区诞生。这说明生活在波黑境内的塞族人在纷纷独立出来,他们声明愿意将来同塞尔维亚合并。
由于克罗地亚战火蔓延到达尔马提亚,南人民军实际上控制了整个波黑。波斯尼亚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向欧共体呼吁干预。这也促使波黑境内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联合行动。10月初,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进入克罗地亚和波黑。在莫斯达尔市建立了“危机指挥部”,负责从波斯尼亚撤退塞尔维亚和黑山部队。
海牙和会上,欧共体成员国开始讨论承认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外其他共和国问题。
巴莱波斯尼亚塞族议会
10月7日,经过3个月冻结期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告独立。波黑保持中立。10月15日波斯尼亚议会宣布共和国成为主权国家。这时,波斯尼亚议会中的塞族议员反对议会的决定,主张建立塞尔维亚、黑山和波黑联邦。塞族议员脱离议会,在萨拉热窝附近的小镇巴莱设立自己的议会,议长为莫·克拉伊什尼克。该议会在后来的事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裁
到10月底,塞尔维亚仍拒绝接受海牙和会的决议。11月5日,卡林顿勋爵提议给予克拉伊纳塞族以特殊地位,他们的自治获得国际担保。但战争一直未停息。于是,欧洲一些组织和国际社会准备对前南斯拉夫采取某种限制和惩罚措施。11月8日,北约在罗马年会上第一次提出制裁措施。海牙和会无限期休会。
11月13日,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开始生效。塞尔维亚和黑山建议将南斯拉夫危机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28日通过第721号决议案,决定向军事冲突地区派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由加拿大、西班牙等国派出9000-10000人。联合国秘书长的私人特使万斯开始外交穿梭活动。
12月初,经济制裁只是针对塞尔维亚和黑山。11月18日在克罗地亚的布科瓦尔市被塞军摧毁后,克境内各条战线战斗更加激烈。克军封锁萨瓦河上桥梁后,波黑已孤立无援。
12月17日,欧共体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决定,到1992年1月中旬承认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为独立国家。与此同时,要求这些国家向欧共体提交必要的文件。会议认为波黑问题较复杂,暂缓解决。12月19日,德国和瑞典率先承认了前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为独立的国家。同时,塞族克拉伊纳共和国宣布成立,包括以克宁市为中心的几个塞族自治区,设总统(米兰·巴比奇)、部长会议和总理。克罗地亚始终想收复这片占国土28%的土地。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克拉伊纳,原定任期到1993年10月,后又延长半年到1994年3月。这一地区的磨擦、冲突和战斗时有发生,是克罗地亚境内冲突的根源。
1992年
这一年,克罗地亚境内的军事冲突得到制止。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执行独立的对内对外政策。克罗地亚南部,特别是沿海地区,克塞两军多次发生争夺“走廊”的战斗。
在前南斯拉夫境内,1992年的军事舞台已转移到了波黑共和国。战斗和外交谈判持续至今已两年多。
布鲁塞尔和会
1992年1月初,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和会又重新开始,并易地到欧共体总部布鲁塞尔。塞尔维亚表示接受海牙会议关于向克罗地亚塞族提供特殊自治地位的文件。前南斯拉夫6个共和国的总统就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在克罗地亚境内军事冲突线地点达成协议。欧共体开始讨论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并接受他们为成员国的程序问题,同时要求马其顿和波黑两共和国举行关于独立的全民公决,以承认他们。1月16日和2月7日,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分别承认前南斯拉夫4个共和国独立。
1月底,塞尔维亚建议波黑和马其顿跟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联邦一起,共同组建南斯拉夫邦联。但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波黑不顾塞尔维亚反对,于2月29日至3月1日举行全民公决。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联合行动,结果,克罗地亚族民主共同体和穆斯林族民主行动党获胜,塞族民主党未能占据多数。上述三党的分歧增大,越来越带有种族色彩,波黑的军事行动增多。
波斯尼亚三方会谈
2月初,塞尔维亚、黑山和在克罗地亚、波黑的塞族自治区领导人举行高级会晤,不同意万斯在克罗地亚的调停计划,也不同意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克拉伊纳。
卡林顿勋爵作为南斯拉夫和会主席提议召开“三党”和“三族”会议,讨论波黑未来体制问题。2月中旬在萨拉势窝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接着,在欧共体外长里斯本会议期间,波黑三方负责人阿·伊泽特贝戈维奇、拉·卡拉季奇和米·拉西奇第一次签署如下决议:波黑在现有边界内实现独立,即不并入前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的领土;按民族原则改组,即建立三个民族共同体;三方表示愿意妥协和解,即穆斯林族放弃建立一个统一的穆斯林国家的思想,塞族放弃并入塞尔维亚的要求,克族放弃跟克罗地亚统一的愿望。
2月27日,三方领导人继续在萨拉热窝会谈。塞族民主党提出要求波黑2/3的领土和萨拉热窝1/3的市区,穆斯林族反对欧共体制定的独立省计划,而主张国家的不可分割性和联邦性。这意味着一周前在里斯本作出的决议搁浅。
全民投票独立
波黑全民投票结果是:63.4%的人参加投票,其中99.43%的人赞成独立。投票的第二天,首都萨拉热窝形势紧张,出现塞族和穆斯林族街垒战,国内各主要通道被封锁。联合国特使万斯出面调停,到贝尔格莱德和萨拉热窝游说,提议三方领导人重新会晤商谈。3月初,波斯尼亚多次举行大规模集会,主张和平,反对分裂国家和加入新南斯拉夫。
3月9日,三方领导人就波黑前途在布鲁塞尔重开谈判。由于塞族代表反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塞族议会的立场已经明确:抛弃三个民族共同体联邦方案,主张成立三个共和国邦联。
联合国
3月16日,联合国开始执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欧洲的最大军事行动——向克罗地亚派遣近万名维和部队。3月16—18日,波黑三方领导人在萨拉热窝会晤,声明同意共和国的未来体制为6个区。最重要的一点是确定波黑国家由按民族、地理、经济和其他特征的三个单位组成。
布鲁塞尔三方会谈毫无实质性结果。冲突三方的分歧越来越大。在建立联邦还是邦联问题上争论不休,军事行动逐步取代外交谈判。
3月底,波黑塞族共和国通过宪法,再次坚持要获得波黑50%以上的领土。
4月初,关于前南斯拉夫问题的会议重新在布鲁塞尔复会。卡林顿飞往萨拉热窝,促成波黑三方领导人在机场会晤,寻找制止军事冲突和重开谈判的途径。
4月27日,宣布成立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作为前南斯拉夫的继承者。
4月底和5月,波黑三方领导人在里斯本继续会谈。塞族仍然坚持成立三个小国的主张,并要求获得连接北部和中部波斯尼亚的走廊、萨拉热窝的大部分和奈雷特瓦河左岸地区。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主张不要向塞尔维亚人使用武力。
5月29日,联合国通过新的决议草案,严厉制裁塞尔维亚。宣布贸易禁运和冻结塞尔维亚在国外的存款。从6月10日起,维和部队延长在波黑的驻扎期。1100人部署在萨拉热窝机场,以确保人道主义援助。欧共体支持联合国的制裁措施。
格鲁德克罗地亚族议会
到1992年年中,塞族武装力量已控制波黑80%以上的领土,北约准备进行军事干预,美国第6舰队开进亚得里亚海。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访萨拉热窝。
7月7日,在黑塞哥维那西部小镇格鲁德宣告成立克罗地亚族国家共同体——波斯尼亚公国,首府设在莫斯达尔市。该公国将包括黑塞哥维那西部、波斯尼亚中部、萨瓦河河谷和萨拉热窝市的一部分。克族领袖为马·博班。
7月初,在赫尔辛基欧安会52国政治宣言中,提到解决南斯拉夫危机问题。主张将波斯尼亚划分为省,由北约和西欧联盟对该地区危机局面作出反应。在赫尔辛基欧共体外长会议上,还决定由西欧联盟在海上和空中监督对塞尔维亚的制裁。
波斯尼亚各地发生激烈战斗:波斯尼亚北部戈拉日代附近、(争夺)萨拉热窝、波斯尼亚东北部等地。
7月,在伦敦恢复波斯尼亚三派领导人会谈。卡林顿主持会谈,要求第一步就国家的未来体制达成协议,第二步签订停火协议。塞族部分同意将大炮置于联合国的监督之下。卡拉季奇仍要求得到2/3的土地,1/3归克罗地亚。同时,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签订了军事合作协定。
1992年年中,提出在塞族地区设有军事集中营问题,从而诱发前南斯拉夫的人权问题。事实是,交战三方都有集中营,都使用了残忍的暴力手段。
伦敦和会
8月26日至29日在伦敦召开解决波斯尼亚问题和会,会议指责塞尔维亚是罪魁祸首。出席会议的有40个欧洲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代表团、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代表以及前南斯拉夫6个共和国的代表。塞族领袖卡拉季奇和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代表被排挤在会议之外。会议讨论了制止波黑种族清洗和解决危机的原则文件。成立了多个工作小组。同时,决定伦敦会议转移到日内瓦继续举行,并增补欧文勋爵为会议两主席之一。
9月3日,在万斯和欧文主持下,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日内瓦和会开始工作,断断续续一直延续至1993年。会议还定期邀请波斯尼亚交战三方的领导人、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总统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外长和美国国务卿出席。9月底,穆斯林族代表团在会谈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和平方案;11月底,塞族代表团主张建立“波斯尼亚三国联盟。”
万斯——欧文计划
早在1992年10月27日,万斯和欧文就提出了将波斯尼亚划分为10个省区的方案。该计划预计波黑是一个统一的分权制国家。但塞族方面不同意10省版图的划分方案。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制裁南联盟措施:10月9日,禁止在波黑上空飞行;11月16日,宣布封锁海面和全面经济禁运。
克族方面也认为波黑的未来体制应为三个民族地区,即“三个主权民族的国家”。克族和穆斯林族武装力量开始在波斯尼亚中部和东部,以及萨拉热窝市冲突。
1993年
万斯——欧文计划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仍遇到很大阻力。穆斯林族认为塞族和克族拥有大部分领土,而它的领土被包围,同时首都萨拉热窝前途未卜。
日内瓦和会恢复谈判,塞族方面表示不同意接受军事和政治协议,坚持建立塞族的“国中之国”,穆斯林族主张维持国家的整体性,克族代表博班则签署了一揽子文件。卡拉季奇要求巴莱的塞族议会通过该计划方案。塞族方面坚持要获得50%以上的领土。三方各有领土要求,互不相让。
国际调停人建议三方谈判移到纽约进行。由于萨拉热窝战事不息,东波斯尼亚得不到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伊泽特贝戈维奇拒绝参加谈判。直到3月初,波斯尼亚总统才出席谈判会议,并于3月25日和博班一起签署了计划方案。卡拉季奇在外界压力下也在万斯——欧文计划协议上签字。但塞族议会拒绝接受和平方案。冲突三方在战场和谈判桌上继续较量,和谈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美公布解决波黑冲突6点计划
2月初,美国表示要在波黑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同俄罗斯磋商后提出解决冲突的6点计划。其要点是:派遣自己特使,同万斯、欧文一起谋求和平解决波黑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压力;如果塞尔维亚进攻波黑,美将采取行动;支持实施波黑禁飞区、给予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跟盟国和俄罗斯等进行更广泛的外交磋商;一旦冲突各方实现停火,美将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北约组织的实施停火行动。两欧盟国欢迎美波黑计划,愿意看到美所作出的承诺付诸行动。
塞尔维亚成立社会党新政府,塞黑领导人强调以政治手段解决危机,冲突各方都应停止军事行动,接受政治谈判。
3月底,联合国通过决议,由北约派飞机实施以武力监督波黑禁飞区的行动计划。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北约防区外采取的军事行动。
塞族议会拒绝万斯——欧文计划
4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任命挪威外交大臣斯托尔滕贝格取代万斯就任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之一。4月17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南斯拉夫联盟实行包括贸易禁运、交通封锁和资金冻结等多方面的进一步经济制裁。东欧国家由于执行该项决议,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北约讨论在联合国授权下对塞尔维亚进行空袭。
当3月底,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领导人先后在万斯——欧文计划协议上签字后,4月30日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称,如果在5月1日和2日的雅典最高级会谈中波黑和平问题取得进展,可望波黑塞族议会接受和平计划。
在希腊的劝说下,卡拉季奇于5月2日在波黑和平方案全部文件上签字,世界各国对此表示赞扬。但签字还须要波黑塞族议会批准后方能生效。南联盟总统、塞尔维亚和黑山总统都敦促塞族议会接受和批准和平方案。5月5日,波黑塞族议会开会讨论是否接受签字协议。6日以压倒多数票决定在15日至16日就和平方案举行波黑塞族人的全民公决。国际社会普遍对此非常担心和失望。在波黑塞族全民公决中,卡拉季奇的签字被否决,万斯——欧文计划功亏一篑。
建立安全区
5月初,联合国安理会重申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不能自动继承前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会籍。
5月22日,美、俄、法、英及西班牙5国外长在华盛顿提出“联合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为在波黑的比哈奇、戈拉日代、图兹拉、斯雷布雷尼察、泽帕和萨拉热窝6个城镇建立安全区,关闭波黑边界,向科索沃和马其顿派遣或增派联合国观察员等。美国、伊斯兰会议组织再次呼吁取消对波黑穆族的武器禁运。欧洲国家普遍反对取消禁运建议。
5月24日,安理会在讨论建立安全区的计划时,提出了3项决议进行表决:联合国部队在波黑建立安全区以保护穆斯林飞地的决议、向波黑和塞尔维亚边界派遣观察员的决议,以及建立战争罪犯法庭审判前南斯拉夫战犯的决议。
克拉伊纳全民公决
6月下旬,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共和国”全民投票结果揭晓,该地区和该地区以外的40多万选民一致支持克拉伊纳作为“主权、独立”的共和国同波黑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合并,以及可能同“其他塞尔维亚国家”的统一。
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共和国的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克罗地亚共和国人口和面积的10%和1/3。1991年6月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克拉伊纳于12月宣布成立自治共和国,脱离克罗地亚,随后便开始同波黑塞族进行合作。塞族克拉伊纳问题牵制着塞克关系,也影响到波黑问题的整体解决。
欧文——斯托尔滕贝格新和平计划
6月,日内瓦谈判继续进行。新和平计划旨在将波黑按民族原则划分3个“省”,组成联邦。也就是说,波黑未来的三部分不是三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内的三个实体。塞族和克族倾向于邦联的思想,按民族划分的三部分享有较大的独立性,穆族则主张国家的不可分割性和建立联邦。三分模式或“三国联盟”的思想占据优势。
伊泽特贝戈维奇拒绝出席会议,理由是萨拉热窝长时间被塞族军队包围和炮击。伊泽特贝戈维奇坚持统一的联邦国家的思想,而原共和国主席团成员副总统阿布迪奇则倾向于接受三个小国松散邦联的建议。10月,阿布迪奇在比哈奇宣布建立“西波斯尼亚穆斯林自治省”,与穆族中央政权对抗,开始内部自相残杀的战斗。
7月20日,波斯尼亚主席团公布11点计划,反对按民族原则划分领土和区县的数量。新方案规定波黑将分为三部分,即“三个拥有立宪权力的国家”,然后组建成邦联或联邦。三派在萨拉热窝机场签订军事停火协议,萨市由联合国托管两年。
8月底,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建立波黑三共和国联盟的思想。但与此同时,三个民族都保留各自的议会和武装力量。塞族和克族分别各占共和国52%和18%的领土(塞族武装力量控制着全国70%的领土)。伊泽特贝戈维奇提出接受新方案的条件:除得到40%以上的土地,还要有亚得里亚海出海口,不得损害波黑国土的完整性。三方都表示出某种灵活性,克族同意给穆族普洛切港口,塞族愿让出0.5%的领土。
经过7月至9月断断续续的谈判,塞克两族已接受两主席计划,但穆族拒绝接受新计划,国际调停再次宣告失败。
波黑冲突三方恢复日内瓦谈判
10月,美国同欧洲盟国在波黑问题上的政策存在分歧。欧洲盟国关心在波黑地面部队的安全,美国则主张对塞尔维亚和波黑塞族进行空中轰炸,而不同意派地面部队去波黑。
11月22日,法、德提出波黑和平新方案,力求打破和平进程的僵局。方案要求塞族在两主席三分波黑计划的基础上再向穆族作3—4%的领土让步,以换取国际社会逐步中止对南斯拉夫的制裁,还要求克族向穆族让出一个出海口。11月末,欧共体12国外长赴日内瓦,促成波黑三方恢复谈判。
12月21日,波黑冲突三方开始谈判。塞、克两方向穆族作出领土让步,以换取和平。两方同意穆族拥有波黑1/3的领土。克族要求得到莫斯达尔,而萨拉热窝由塞、穆两族分割。三方的一系列会谈仍无实质性结果。
1994年
波黑战争已持续两年多。世界各国越来越关心前南斯拉夫地区局势的发展。尽管国际社会为结束波黑冲突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和平计划,召开了一次又一次和平会议,但波黑三方的矛盾互相交织,难以解决。塞族占有军事优势,穆族得到穆斯林世界和西方的外交支持。波黑问题的全面解决还需要时间和公平合理的措施。
今年有望在波黑领土划分和停火方面达成协议,最终出现克穆联邦同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并存或对峙的局面。但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马其顿、科索沃等地仍有可能爆发新的冲突。
北约发出空袭通牒
1月18日,北约威胁要对波黑塞族实施空中轰炸,要求开放图兹拉机场。2月5日,发生萨拉热窝炮击平民事件,死伤200多人。
2月9日,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决定对波黑塞族采取军事行动。北约发出最后通牒,限期波黑塞族将重型武器撤出萨拉热窝及其周围高地20公里半径区,否则将空袭其阵地。16日,俄罗斯特使丘尔金到贝尔格莱德斡旋。俄坚决反对北约空袭计划,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冲突。17日,卡拉季奇宣布接受俄解决危机的新建议,开始大规模后撤重武器。俄将其驻克罗地亚的400名士兵调往萨拉热窝,帮助和监督塞族撤走武器,并驻守塞族炮兵撤出的阵地。
21日凌晨,北约秘书长韦尔纳宣布:鉴于塞族已将其部署在萨市及其周围的所有重型武器或撤出,或置于联合国军队的控制之下,北约暂不实施其原定的空袭计划。持续十余天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萨拉热窝危机暂告一段落。但北约称它对波黑塞族出发的最后通牒将继续有效。
克穆联邦协议
3月1日,波黑克族和穆族代表及克罗地亚代表在华盛顿达成协议,结成联邦。该联邦再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组成邦联。克、穆两族在战争初期曾携手合作,共同对付塞族。1993年初,两族又在波黑中部大动干戈。接着,克、塞两族反而多次在谈判桌上联手,就三分模式和领土比例等问题共同对付穆族。
3月13日,克、穆联邦宪法草案出台。联邦将按自治州的划分分配领土。联邦设立总统,由穆族和克族人轮流出任。每年轮换一次;联邦政府由一名总理负责;两族在议会中拥有数量相等的席位。波黑政府军和克族民兵将建立联合指挥部。随后,克、穆两族又在维也纳达成协议,联邦划分为8个县区,总统由克族担任,总理为穆斯林,17个部长中穆族占了11个。如果克、穆两族真能捐弃前嫌,重新致力于波黑和平,那么和平解决波黑危机便有一线希望。
波黑塞族议会于3月底表示,塞族没有参加华盛顿谈判,也拒绝参加克穆联邦。同时,提出举行任何新的谈判的条件是取消对南斯拉夫的制裁。下一阶段谈判的程序应该是实现全面停火,承认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独立主权,确定克穆联邦同塞族的边界等。
戈拉日代冲突
戈拉日代在萨拉热窝以东约40公里处,是穆斯林聚居小镇,塞、穆两族武装力量争夺的焦点之一。4月7日的冲突造成几百人伤亡。塞族方面称,克、穆结成联邦以后,已将军事进攻重点转向塞族,并试图建立连接穆族控制区的军事走廊。塞族的行动系“反击”,以迫使穆族回到谈判桌旁。穆族方面则否认首先发动了进攻,指责塞族企图攻占戈拉日代。
4月10日起,北约的飞机两次袭击塞族武装的阵地,阻止塞族武装的炮击,保护在该市的联合国人员的安全。俄罗斯对北约未事先与它磋商就空袭塞族阵地强烈不满。塞族领导人指责联合国偏袒穆斯林,保留对北约的空袭采取军事和政治报复行动的权利。13日,经俄特使调停,塞族和穆族武装同意在戈市周围实行停火。
4月底,联合国安理会及维和部队要求塞族停止在“安全区”的进攻。波黑塞族武装在联合国压力下,将他们的重武器撤离戈市中心至少20公里。一场空袭危机暂告平息。
成立接触小组
5月中旬,在波黑三方谈判进入死胡同的情况下,美、俄、法、英、德等国倡议成立关于波斯尼亚接触小组,并在法国开始工作。波黑总理西拉季奇,波黑克族领导人祖巴克和波黑塞族议会议长克拉伊什尼克出席会谈。该小组建议冲突三方首先在两周停火,停止4个月军事行动。然后,谈判领土划分问题,即根据日内瓦计划的精神,克穆联邦将获得波黑51%的领土,波黑塞族将得到49%的领土。
塞族表示,为了和平和取消对南斯拉夫的制裁,可以再让出一部分他们所控制的土地,波黑克族和穆族起初反对51:49的分割比例,后又接受以此作为谈判条件。国际社会认为,克穆联邦应该满足这一领土划分比例,要求获得58%的领土是无法实现的。
该小组的第一项任务是为6月13日召开的美俄和西欧5国外长关于波黑和平会议作准备。
标签:波斯尼亚论文; 南斯拉夫解体论文; 克罗地亚战争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南斯拉夫战争论文; 塞尔维亚王国论文; 穆斯林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欧盟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